2009年04月26日 09:00 来源: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多篇《尚书》在失传两千多年后重新面世。昨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主任李学勤教授宣布👨🏿🚀,在对“清华简”的研究中还发现了周武王的乐诗,弥补了学术史上的空白。
由校友捐赠🙅🏿♀️,清华去年7月入藏这批竹简♌️,并称之为“清华简”。经11位权威学者专家鉴定,这批竹简应是战国时代简册🕺🏻,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昨日,李学勤表示📁👨🏽🎤,经过几个月初步释读及研究🚽,最终确定清华简共2388枚。
李学勤说🫑,“清华简”可确定是书籍🧎🏻♂️,“如果按经史子集分类🛀🏽,多是‘经史’🫅🏿,最突出的是《尚书》”📇。秦代焚书使《尚书》大多佚失🗣。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有些篇有传世本,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其中有16篇是现在《尚书》所没有的🏜。
李学勤说,由于当时的书都是手抄🔮,传抄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差别。西汉晚年以来#️⃣🚞,今古文《尚书》的争辩一直没有结束。“清华简”有望让人们看到失传2000多年的“正版”《尚书》的庐山真面目。
- 名词解释
《尚书》
原称《书》💌,汉代改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撰,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同时,《尚书》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 揭秘
《保训》记录周文王遗言
清华大学最早整理出来的一篇简书是《保训》🦹🏿♀️🤽🏼♀️。
李学勤说💪🏿,其中记载的是周文王临终对其子周武王的遗言,其中讲述的有尧舜怎样求取“中道”,和商朝祖先上甲微为其父王亥复仇的传说,“这是过去没有人知道的”🤽🏽♂️。而且其中的“中道”思想具有哲学意义。
《保训》全篇共有11支简,每支22-24个字,其中第2支简上半残失,还没找到💺,但篇文大体已经齐全👩🏼🏭。“这些简有一个特点🧛🏿,长度只有28.5厘米,字体也有点特别,所以容易引起注意🧑🏽🎄。”
周公祝酒作诗《蟋蟀》
在“清华简”中,还发现了周武王时的乐诗🚵🏼♂️。这批竹简共有14支,目前还有个别残断的地方没找出来,但基本上已完整了。
简上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打胜仗后的庆祝典礼)▫️,有武王、周公🧜、召公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
李学勤还表示,简中记载了周公饮酒时听到了蟋蟀的声音,于是作了《蟋蟀》👀,讲的是打胜仗是不容易的💁🏽♀️,不能放松警惕。
李学勤认为这篇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发现。特别是秦代以后,乐经已全部亡佚🧔🏿♀️,这一发现更显其重要性。
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4-26/1663894.shtml
最後關於《蟋蟀》的說法與其他報道稍有不同~~~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9-4-26 13:16:37 编辑过]
李学勤先生还表示,简中记载了周公饮酒时听到了蟋蟀的声音,于是作了《蟋蟀》,讲的是打胜仗是不容易的🚴🏻♀️,不能放松警惕🏄🏼♀️🔌。
——看来和《孔子诗论》中的:孔子曰:《七(蟋)蟀》智(知)難
有点关系嚄~~~ 不知道字是不是也这么写~~~
猜猜看,这诗能是《唐风·蟋蟀》麽?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𓀖🏌🏻♂️。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9-4-30 11:00:29 编辑过]
李学勤还表示👨🏼🦳,简中记载了周公饮酒时听到了蟋蟀的声音,于是作了《蟋蟀》,讲的是打胜仗是不容易的,不能放松警惕💗。
******************
这个……真的是他老人家说的?惊得我打字都打不利索了……这个说法也太乌龙了吧?!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