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消息(记者管菁 通讯员胡琳)由于文字难释💆♀️,2000多年前的竹简破译一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记者昨日从市考古所获悉,武汉地区首次出土的珍贵有字竹简,经专家初步解读🧚🏻♀️,确定记载内容为墓主家中举行的祷告仪式和墓内随葬品清单。
今年5月至6月,江夏区山坡乡丁家咀战国楚墓,在二号墓棺盖板上和棺内,分别出土了数十枚字迹清晰🍝、保存状况较好的战国竹制楚简(本报6月6日曾有报道)。这也是武汉地区首次出土有字竹简🕵🏻。据该项目负责人李家康介绍,目前国内出土的有字竹简,记载内容大致分为4类🦻🏽,分别是文书🤚🏼、书籍、卜筮和遣册🧘🏽。武汉地区出土的竹简内容为卜筮和遣册两类🧲♥︎,遣册记载有墓内随葬品清单,而卜筮记载的是墓主生有疾病☁️✌🏿,家中为其举行祷告仪式,以求平安健康。
初步结论得到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的认可。曾任2300年前“清华简”解读负责人的李教授认为,这批楚简中的卜筮简,记载有墓主的贵族身份等信息,对古代墓葬的断代以及墓葬等级判断,可提供具体的参考标准。
“由于有的竹简见了空气后变黑💐,有的竹简断裂,整理任务是繁重和长期的”,市考古所专家李家康介绍🤼♀️,目前初步解读的还只是“只言片语”,期待全部文字连贯起来解读后,会有更多的发现。
(责任编辑 余凌云)
[此主题已被 小包公 在 2010-5-16 18:15:58 编辑过]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