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 [打印本页]

作者: 豐盈子    时间: 2010-9-5 18:55
标题: 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
谈自学古文字

李学勤

李学勤先生,北京人👩🏽‍🍳🕵🏻‍♀️,生于1933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中国青铜器的奥秘》(英文版)等🐘。

案头这封长信,是远方一位青年教师寄来的📫💶。信中谈到他在十年浩劫期间失去了读书机会🌿,但由于爱好篆刻⚀🏄🏿‍♂️,经常接触古文字👇🏿,逐渐对古文字学发生兴趣,连同古文字产生的历史时代,也想深入研究。他迫切希望能根据业余自学的特点,告诉他怎样着手学古文字学👨🏻‍⚕️,拟定一个系统学习的计划。

这样的信,近年我陆续收到过好多。写信的青年朋友,有文物考古界🚘🌃、艺术界的新同志,也有文史学科的教师或学生👰🏽‍♀️👨‍🚀。每当我披读信里充满热情的文句,总是思绪萦回,沉浸于回忆之中。

我学习古文字🪺,就是自学出身的。曾有人传说我得力于家学😓,这与事实不符。我的家庭是知识分子🚵🏼👨‍🚀,却与古文字这一行无关,我在清华念书也没有学过与此有联系的课目。作为被古文字的“神秘感”牢牢吸引的年轻学生𓀍,我所仰赖的只有北京图书馆🎤。巍峨的馆门🈂️,存衣处,目录箱,等候取书的长椅,阅览厅的净案明窗,至今追想,犹历历如新。不分寒暑,晨昏,奔走于文津街上的生涯,直到1952年🤳🏼,我去考古研究所参加编《殷虚文字缀合》🧍‍♀️,才告结束。这样一段经历🌥,使我对有志自学古文字的青年朋友倍觉亲切。

中国的古文字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又是一门罕人问津的冷僻学科,过去甚至被称为“绝学”。建国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繁荣开展,新发现古文字材料层出不穷,古文字学的实用价值日益显著💯🧀。但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力量仍很薄弱,同摆在面前的繁重任务很不相称。这种形势,限制了古文字学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考古学和整个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能看到不少年轻同志愿意学这个冷门,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根据亲身经历的甘苦,我觉得有义务告诉大家✒️,自学古文字学实在是很难的。今天的古文字学,已非历史上的小学、金石学可比❤️,它介乎考古学🐇、古代史📖、语言学💕🥖、文献学之间,和这几门学问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古文字学,需要相当广博的基础知识🍉。这是困难之—。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大都是珍贵文物🧑‍🍼,分散各地,有些不易见到。就连著录📷,一般也是印数甚少🫣,价格昂贵🛡,在图书馆列于善本。有关论著多较专门,缺乏有新水平并用现代语言编写的概论性书籍。这是困难之二🔔。所以,有些自学者虽然努力,或不得门径👩🏻‍🦯,或缺乏必需的条件,成效不多,徒费精神,实在令人惋惜。

这么讲💁🏿‍♀️,意思绝不是要泼冷水。难学,不等于不能学🌼,而是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荀子有云🫎:“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自学🦹🏽‍♂️🪸,自然比不上有导师可随时请益,不过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便学有良师,功夫还得自己去做🧛🏽。导师的可贵🥻🤜,最要紧的是指点治学的方向方法,避免弯路错路。我们自学,更必须注重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不妨通过前辈古文字学家的论著,仔细体会他们所运用的方法,所走的路数,吸取其中的丰富经验。假如走的路子错了,再想改正,便得用许多时间和气力㊙️✵,这种教训,我们见过得也有不少🙆‍♂️。

那位教师问我怎样系统学古文字,依我看,可以有两种学法,因人而异🚣🏼👨‍👦‍👦。

对于以古文字研究为终身职志的人🏷,我建议最好从《说文》入手🎂,先学秦汉文字,如秦简、秦刻石👱、汉简、汉碑🙍‍♂️,以后再上溯两周金文,最后学甲骨文等商代文字。记得二十多年前,陈梦家先生讲过这样的学习法,我当时颇不以为然,事经多年,才认识到这样学能对古文字源流演变,文字形音义及其所以然,均有透彻了解🩼,奠定古文学知识的深厚基础。表面看似乎迂缓,实则事半功倍🏌🏻‍♂️。

《说文》一书,现在看来固然有很多时代局限,但仍不失为研究古文字的出发点。汉儒所见古籍,所闻师说,不少是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许慎号称“五经无双”,《说文》集汉代文字学知识大成🧚🏼‍♀️,清人注解《说文》更有重要成果。开始学古文字,不可不读《说文》,但不要单看大徐本本文(如最近影印的一字一行本)😟🌈,应当兼读注释。大家喜欢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这是对的。如果觉得段注卷帙浩繁,一时读不完👨🏻‍🦰,建议先读王筠的《说文句读》🚤,比较简明↕️。此外,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对读段注很有帮助。至于丁福保编纂的《说文解字诂林》🧑🏻‍🦳,汇集众书🛰,便于检索,不能作为阅读之用。

上面说的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学习法🤙🏿,需时较多🕯,只适用于专门研究这一学科的同志。如果出于工作要求,或本人兴趣,一开始就学甲骨文或金文👨🏿‍🔧,也无不可🏊‍♂️。比如,先读郭老《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和《西周铜器断代》(《考古学报》1955—1956年连载)👩🏼‍🦰🕧,及《金文编》👏🏽、正续《甲骨文编》等,都是很好的。我起初就是先学甲骨和战国文字的,到六十年代不得不补学青铜器✩🥢,说明不管先学什么,想要在古文字学范围内有所建树👩‍🏭,还得认识古文字发展的全过程。借用武术家一句话说,叫做“及其至👊🏽🔵,则一也”。

有些自学者担心古文字难记🫗,以致把精力全用在摹写《说文》篆字或《
作者: 鹿鳴    时间: 2010-9-5 18:57
标题:

作者: 虎啸龙吟    时间: 2010-9-5 19:40
标题:
裘老师的那篇文章指导更见详尽
作者: zouguo    时间: 2010-9-6 04:58
标题: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4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