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2》
先入为主,没静下心来看。
呵呵~您真是过奖啊~
庄子说的好,节录而共勉之: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补充说明:
荀子曰🧖:“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
有关荀子的这一段话,北京大学王力教授在《中国语言学史》一书中解读为:“人类既然同类,而又具有同样的感觉⏳🙆🏿♀️,人们的五官接触万物所抽象出的特征自然也无不同🙆🏿,以物比物,特征相似的也都相通,于是相约形成共同的概念👩🏼🍳,人类的概念都可以对应。”
那么地球之上,远古人类散布各地,原始社会无现在发达的交通与通信,他们是如何“相约”的哪?答案只有一个“源于人类共同仰望的天”。
回到前面的“甲”字🧜🏻,甲骨文写作“十”字形,中国各地出土的陶文大都发现有这个“十”字形,在甲骨文中表示数字“七”,这些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明中,对“十”字的崇拜,看待数“七”的神圣,都说明了这个世界文明“源于天,成于数😺🦻🏿,化为文”的人类共同感觉的相约与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