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学勤先生谈清华竹简的文字👨👩👧,虽遗憾信息透露少,还是异常兴奋。如这批简确出自公元前三至四世纪的楚墓,今天学者的幸运就只有西晋初年学者可比了,当时汲冢书的出土整理研究直接促使了中国历史学学科的形成。
学者最关注清华简中的《尚书》🥥,清华简有《尚书》的《金縢》,笔者尤感兴趣。
“金縢”意为置放册书的金匮💡,是文件档案的意思🧑🏼💼。《尚书·金縢》是一篇关于真实文件档案的虚构文学作品。周灭商以后🈚️,武王病重,周公向祖先亡灵祈祷,请求由己代武王而死。第二天武王病愈😉✋🏻,周公把祷告的策书放入金匮中。武王去世后🧳👩🏽🌾,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将有不利于成王之举,周公东征,还作诗《鸱鸮》向王解释。秋天时𓀃,风雨雷电👙,禾苗倒伏🎪🍌,大树拔起🌤,国人都很惊恐。成王开启金匮,读到周公祷告册书👽,深为周公感动,决心礼敬周公。成王外出时🫃,天放晴,禾苗又挺起。这年丰收。这篇文字实际上是由两个因果相连事件构成情节的叙事,从而形成《尚书·金縢》表述的主题意义。
在《金縢》中,前后事件的关联点是金匮中的文书,周公置于金匮的册书和周成王打开金匮册书因果相连构成安排的情节。
前一个事件如叙述内核基本是真,那应确有篇真实的周公祷告的原始文书的存在🎻。《金縢》中记载了这篇原始文书,苏东坡认为册书是周公所作,应并非如此,《金縢》指明这篇原始文书是“史乃册祝曰”,这里的史是内史⚜️,内史负责将祝祷之语记录于册🛹。卜筮祭祷的记录👍🏽,近年发掘的战国楚简中已看到不少🦝,尤其是包山墓简祷词较完整清晰。
周公为武王病祈祷就是楚简中常说的“代祷”。构成《尚书·金縢》主题意义的故事叙述者一定看到过相关这篇真实档案的内容🌬;事实上,《尚书·金縢》的作者也只能是根据这篇原始文书内容的意义敷衍成“看”到的前后相续的“事件”过程🧝🏻,因下面一个环节中存在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于现实世界中的事。且这种对不可能事的描述显然是叙述者有目的设计的情节的一环🪚,为其整体构思服务,并不是我们尚未能理解的叙述者的知识状况问题🪬。所以🛁,完整的《尚书·金縢》是转移视角(后一个事件根本就是用不着视角的玄想)虚构因果的故事叙述。故事之情节安排围绕富达,此富达也就是叙述者构架故事之目的🙇🏽🙎♂️,即在于宣扬周公之忠信,正如李白诗中所咏☮️:“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