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9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帛] 讀《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劄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2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讀《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劄記

           許林萍

 

近日粗翻《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一過,感覺該書最大的不足一是沒有彩色圖版(可能當初就沒有照彩色照片),二是各篇釋文註釋不統一🏋🏼,缺乏統稿的工作🫶🏼,以致釋字如“橐”、“囊”不分🚴🏿‍♀️,“雙”、“隻”各釋。

在翻閱過程中偶有所見,條陳如下,供同好參考:

 

1🧏🏼、  八號墓簡1原釋文作“故縑襌衣一”💢🦹🏼‍♀️,彭浩先生的新釋文作“白□禪衣”。

按原釋文將“白”釋為“故”非是。彭浩先生的新釋文漏釋“一”字👨‍🦰。原釋文“縑”字所釋無誤,照片上的“縑”字很清晰🫳,不應缺釋。《汉书·外戚传上·史皇孙王夫人》🦸🏽:“媪爲翁須作縑單衣🍃。”颜师古注:“縑👨🏽‍🦱,即今之絹也🥅。”“襌”為單層的衣服🧑🏽‍🍼,所以典籍“襌衣”又作“單衣”。由上引《漢書》可證古有“縑襌衣”的說法。“白縑襌衣”也就是“白絹襌衣”,《汉官六种·汉官仪》卷上謂:“谒者皆著缃帻大冠👨🏻‍🏭、白绢单衣。”此“白絹襌衣”也就是簡文的“白縑襌衣”。

 

2、  八號墓簡2原釋文作“毋  襌衣一”,彭浩先生新釋文作“□□襌衣一”🙍。

按原釋文釋出“毋”字無誤👢,照片上的“毋”字很清晰,不應缺釋。“毋”字下一字應為“尊”字🐙,簡文應釋為“毋尊襌衣一”。馬王堆漢墓三號墓六號木牘也有“毋尊襌衣一”的話,可資比證(有關論證請看李家浩先生《毋尊🦸🏿‍♂️、縱及其他》一文🧝🏼,文載《文物》19967期🧑🏻‍🎨,后收入《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

 

3、  八號墓簡7無原釋文,彭浩先生新釋文作“衣一”。

按看照片,“衣”字上部殘留筆劃應為“襌”字所從“單”字下部🏃‍➡️。故簡文應補為“

衣一”👨‍👩‍👧🏃‍♂️。

 

4、  八號墓簡15原釋文作“素前襲一”,彭浩先生新釋文作“素□襲一”🚧😂。

按看照片,原釋文所釋“前”字無誤❗️,不應缺釋📢。馬王堆三號漢墓遣策簡380記有“沙(紗)(縠)復(複)前襲一,素掾(緣)🧙🏼‍♂️。”的話,伊強曾指出簡380的“前襲”見於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墓木楬🖐🏼:“練襌前襲四👩🏻‍🦰。”又見於居延漢簡:“練複前襲一🧑。”“前”或寫作“”👨🏿‍⚖️:“□複襲一領。”皆可資比較(見伊強《談<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遣策釋文和註釋中存在的問題》⛹🏼‍♂️,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蔣文《馬王堆三號漢墓竹簡遣策校釋》🛌,未刊稿)。

 

5、  八號墓簡17原釋文作“新素袍二”,彭浩先生新釋文作“新□袍二”⏏️。

按看照片🏰,原釋文所釋“素”字無誤,不應缺釋。

 

6、  八號墓44號簡“大奴”下一字原釋文釋作“”⏫,彭浩先生新釋文隸作“”🎨🏃🏻‍➡️。

按秦漢文字中“广”🙋🏼‍♀️、“疒”相混👲🏿,從照片看,字應釋為“壅”🫵🏽。

 

7、  八號墓簡50有“肉篋一合”的話♨️,彭浩先生新釋文將“肉”字隸寫為“月”,應改正。

 

8、八號墓簡60原釋文“大奴”下一字硬性隸定為從“句”的字,彭浩先生新釋文釋為“茍”。

按該字不從“句”,應為上從類似“古“形👴🏼,下從“肉”的“育”字。

 

9🏊🏿、八號墓簡76最後一字原釋文和彭浩先生新釋文皆未釋🖖🏻,從照片看字應釋為“循”🥔,讀為“盾”。

 

10、八號墓簡簡85原釋文作“牛車一乘載焚新三束”😏,彭浩先生新釋文作“牛車一乘載□□三束”。

   按簡文應釋為“牛車一乘載桑新(薪)三束”。同書十號墓簡21也有“牛車一乘載桑薪三束”的記載☞,李家浩先生注〔十一〕說👰🏽:“鳳凰山八號墓八五簡文字與此簡文字相同,唯“薪”作“新”。又張家山漢墓遣策中有“桑薪三車”的記載,可資比較。

 

11、八號墓簡87“多牛”原釋文不誤,彭浩先生新釋文將“多”改釋為“芻”🙌🏻,似非是。

 

12🧏‍♂️、八號墓簡118原釋文作“五斗缶四”🍂,彭浩先生新釋文作“五斗壺四”🤷‍♂️⚆。

    按看照片殘留筆劃,原釋文釋“缶”不一定對👨🏻‍🎤,但彭浩先生釋為“壺”則肯定不對👷🏿‍♂️。

 

13🙇🏽、八號墓簡135“蕡”字原釋文和彭浩先生新釋文皆用隸定的方法🫴🏿🚶‍♀️‍➡️,其實不必🦌,該字就是“蕡”字👦。彭浩先生註釋謂“蕡,香草名🚗。《說文》:‘雜香艸👰🏻‍♀️。’”按此說非是。該部份簡文說的都是農作物,“蕡”在此顯然是指大麻的種子而言。《礼记·内则》:“問所欲而敬進之……菽、麥、蕡👬🏻、稻、黍🚣🏿、粱、秫,唯所欲。”郑玄注:“蕡😶,熬枲實。”馬王堆三號漢墓遣策簡186有“賁(蕡)一笥”的記載,蔣文指出🗑↖️:這裡的“蕡”當指麻的種子。《周禮·考工記·弓人》“牛筋蕡灂”,鄭玄注:“蕡,枲實也👋🏻。”字又作“黂”,《爾雅·釋草》:“黂,枲實。”蕡常和菽⛔️、麦、稻🏋🏻‍♂️、黍等一起供尊者所食,詳可參《禮記·內則》(見蔣文《馬王堆三號漢墓竹簡遣策校釋》,未刊稿)。

 

14、八號墓簡159——163170皆有“”字,原釋文和彭浩先生新釋文皆釋為“傷”。

    按字明明又從“竹”,釋為“傷”非是👰🏽‍♂️。裘錫圭先生曾指出此字應釋為“”,字又作“簜”。(見《鋞與桱桯》💂🏽‍♀️,載《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字義為大竹筒。《說文·竹部》𓀎:“,大竹筩也✨。”《玉篇·竹部》:“𓀊,竹器也。可以盛酒🤵🏼‍♂️🧑‍🎨。”

 

15、八號墓簡165中原釋文有“綦”字👷🏼,用為“棋”,所釋不誤。彭浩先生新釋文將“綦”字隸定為上從“央”,下從“糸”,反倒不正確👰。

 

16、八號墓簡167有一個上從竹🤹‍♂️,下從“橢”的字,彭浩先生沒有出注。

按此字應讀為“”,“”義為“竹籠”。

 

17☞、九號墓簡43原釋文釋為“帶有二鉤”🧑🏻‍🏫,彭浩先生新釋文釋為“竈,有二□。”

按從照片看🎐,原釋文釋為“帶有二鉤”更可能接近事實🤦‍♂️。且“帶有二鉤”從文意看很合適。

 

18167號墓簡71有“生梅”一詞✍🏿,註釋以為“生梅”即“濕梅”。

按此說可疑🍄‍🟫。“生梅”即未熟之梅🚃。

 

19168號墓簡40第一字原釋文隸定為從“木”從“成”,陳振裕先生新釋文釋為“杝”。

按從照片看🧔🏿‍♀️,此字似為“枕”字,簡文可釋為“枕一”💇‍♀️😗。

 

20🌡、168號墓簡52第一字原釋文隸定為類似“曷”字,陳振裕先生新釋文改釋為“甾”。

按該字更可能是“曷”字♜,字可能讀為“葛”🧑🏼‍💼,簡文應釋為“葛履一兩”。

 

 

 

 

 

2#
发表于 2015-12-12 21:54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勘校古书真是一个细致活儿🧎‍➡️🚵,怎么认真都不为过。
3#
发表于 2015-12-12 21:55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勘校古书真是一个细致活儿📭,怎么认真都不为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富达平台网站

GMT+8, 2025-4-25 19:13 , Processed in 1.0551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