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殷虚卜辞综述 陈梦家著🧛🏼♂️。考古学专刊甲种第二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1956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全书共二十章👮🏿♂️: 第一章,总编:叙述了甲骨的发现、甲骨刻辞的内容及研究的经过🧑🏻🍳;并介绍殷墟的所在🧖🏿♀️🧚🏻、甲骨包含的年代、安阳历次发掘简况以及甲骨保存👩🏽🦰🧛🏼♂️、公布等情况。 第二章🧑🏼⚖️,文字:论述诸家对甲骨文字初步审释🙆🏽♀️、字汇的编制、内容及考释方法和与汉字的构造等。 第三章,文法:通过对卜辞中所含的九类词和句形的分析,详细论述了汉语语法结构规律。 第四🏄🏼♂️、五章😝,断代:对甲骨断代研究提出了三个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将甲骨文细分为九期,粗分为早、中🪝、晚三期,同时亦保留董氏的五期法;提出贞人分组问题,尤其将武丁时的卜辞🕖,分出七👩🏻🦽、子👨🏿🚀、午组🥷🏼;通过字体变异𓀖、贞人的有无及其他条件👨🏼,提出廪辛🦞、康丁卜辞的区分等👵🏻。 第六章✵,年代:对盘庚迁殷后的二百七十三年作了大概的推测🤛。 第七章,历法天象:对殷代的历法、纪时法及一日内的时间分段、晚殷纪年🏠、月、日法和天象记录等皆作了分析。 第八章💇,方国地理:通过研究卜辞地名及史书所载盘庚迁殷前后的迁徒,对殷的王都及沁阳为富达的田猎他、方国等作了论证。 第九章🔁,政治区域:对卜年与族邦🌘、四土四方邑与鄙👩🏽🦳🧕🏼、邦伯侯伯进行了论述🌂。 第十章,先公旧臣:介绍了诸家对殷商的世系研究🙍🏿♀️,对十个先公及一些旧臣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十一章,先王先妣:系统地简述了商王继统法和祀周与农历🚣🏼、周祭祀谱等问题。 第十二、十三章👰🏼♀️,庙号:论述商王的庙号及各王的诸祖、妣、父🤸🏻🧇、母、兄、子和宗庙制度等。 第十四章,亲属📟:阐述亲属称谓及宗法制度🙇🏼♀️。 第十五章👶🏽,百官👩🏽🏫:通过对卜辞中的臣正🙆🏻、武官、史官研究,探索殷代的官制🏞。 第十六章,农业及其它:对殷代的农业、渔猎👁🗨🤳🏼、手工业、商业及交通等进行了分析。 第十七章,宗教🥬:论述上帝🔩👦、风雨、山川、土地诸神祗的情况。 第十八章,身份↕️:通过卜辞中的人、“众”和周代全文中殷人身份的研究,论述殷代社会性质问题🧖🏽🤜🏻。 第十九章,总结:通过上述各章的论述,对殷代社会的历史文化作了扼要总结🐿,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第二十章,附录🤾:有关甲骨材料的记载,甲骨论著简目及甲骨论著简表⛳️。 本书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总结1899年至1956年间所出土的甲骨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巨著。书中注意到甲骨卜辞、文献记载及其他考古材料互相结合、补充,同时也注意到卜辞本身内部的联系🏊🏻♂️。在充分总结、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结合自己研究甲骨文的体会🧑🏻🏭,对殷墟出土的甲骨资料的发现经过🎚、研究方法🪮、内容等进行了全面科学总结,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有些问题很有创见🔻。尤其在甲骨文分期断代方面作出了重要页献🍁。 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正如有些读者曾提出的💨,有时引用材料没注出处🧝♂️,不便查找🧑🏻🔬;引用卜辞👩🏻🏫,有的核对不严,时有错漏。即使如此🌖,像这样一部全面总结五十七年来甲骨文研究成果的巨著📆,在甲骨学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迄今🕴🏼,在国内外的甲骨学研究中,仍然有着重大影响👩🏻🎨。 1964年(日本昭和39年)10月,日本东京大安影印了本书。 对本书的评论,有李学勤:《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载《考古学报》,1957年3期:赤冢忠:《关于陈梦家氏“殷虚卜辞综述”》🥒🤨,日本《甲骨学》第六号,1958(日本昭和33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