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熙先生担任北大副校长时曾主张,评职称时必须区分学术论文和感想,不能用随感文章去评职称。 朱先生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1)二者的性质不同👩🏿✈️。随感的观点是不成熟或未经(详细)论证的观点,学术论文的观点是经过详细论证代表作者明确意见的观点(即使可能是不正确的)。前者显得比较随意🫃🏼,后者则较为严肃认真🤝。因此后者更能代表研究者的学术主张和学术能力。 (2)二者的标准不同💤。学术论文的写作,必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不过有人会省略这一步),分析旧说的不合理🧚🏿,进而提出自己的正确的或较其他已有说法更为合理的观点。如果有人讲过了🧔🏻,出于负责🙍🏼,即使你以前没看过他的文章🤏,也不能再发表了🔰。感想不同,只要文章写得漂亮,文字流畅🏂🏼,语言优美,无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即使再歇思底理的议论也可发表♧。其中涉及学术观点部分🔼,可以直接抄他人观点而不用注明。自己的新观点不需论证(可能也无法论证)。这不会背上任何不遵守学术道德的骂名🌋,因为根本就不学术👮🏽♀️。 (3)二者的劳动不同👱🏿。学术论文的写作👩🏼⚖️,需要准备全部的相关研究和资料,写作要求论证严密,费时费力。据说朱先生写作《说纯》一文耗时好几个月,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别人都已经写一本书(什么样的书?)了👨👩👦👦。他已经写过信阳简“屯”的文章,此是改写,尚如此费力,可见论文写作的艰难。如果写随感,仅需腹中草稿几日🦹🏿🦟,半日即可写就,负责的话再改一改,不负责的就直接投稿了。所以,写一篇学术论文的时间够写好几篇随感了。如果用一篇随感顶一篇论文🥲,对于真正搞学问的人太不公平了🫙🚣🏼♀️。 可能是由于上面几方面的原因,朱先生才拒绝用随感评学术职称⛹🏻♂️。有些人著作等身🥡,一年一本或好几本专著,可读来读去跟于丹《论语心得》并无二致🍶🍍,我想朱先生不会认为他有多高的学术成就的🥮👉。 如果朱先生上面所说各位同意的话,我想沙鸥网友的话还是应该得到支持的。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所以请恕我再啰嗦几句。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网页首发”论文的学术地位🫃🏼,其价值应不逊于任何纸本文献。比如我的导师,他不上网🟢,他有文章写出来还是要问问我们有没有人在网上发过,如果有人说过他还是要注明的🧑🏽💻。我听说裘先生是找人给他大量下网文。这都说明网络论文的价值。但我们确实应该加大“网页首发”论文的审查力度,不要让胡说八道的文章加入“网页首发”的行列。这样做受害的只是负责的人。 其次,我们要正确认识跟帖或讨论区的帖的价值和作用。以我的经验,同网页首发文章比它确实要随意和随便得多。有很多确实是接近随感的。所以我们也不要太强调论坛发言的学术价值🙈。如果对自己的说法很自信,并且还想要著作权⚗️➙,最好还是写成论文的好。这是从发言者来说的🐘👶🏼。 第三,任何人都必须给论坛发言以足够的尊重。 (1)有些情况,是他们在讨论,你才在他们的启发下想到你的观点的,你可以不在文章中注明,但心里必须明白,心存感激。 (2)某些简单的问题,论坛发言已做了充分的论证🧽,性质等同论文,请你引用。 (3)某些问题,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只有观点没有论证,如果你也有此观点,并论证了🧍🏻,请用脚注注明“某某也有此观点🫴🏿,但没有论证”,再客气点就再加一句“本论证可以作为他观点的补充”。 (4)其他情况我现在还没想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