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綴合是復原簡牘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對語言文字學、歷史學研究頗有裨益👴🏿。由於這項工作的特性,其成果往往散見多處📄,不便利用🪐👈🏼,紙質出版品亦不能滿足及時增補和更新的需求。
爲此,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發了“貫聯汗青:簡牘綴合信息庫”🧑🏼🔬,致力於全面整合簡牘綴合信息👨🏿🦱,將綴合簡號🧍🏻♀️、釋文🐤🧍🏻、綴合者、來源等信息滙於一處🙏🏿,冀爲學界提供查檢之便。
目前本庫已公布“西北漢簡之部”,共有綴合信息2100餘條,並將持續更新。綴合庫堅持開放原則,內置交流反饋功能,使讀者與編纂人員得以良性互動。
本信息庫於2024年3月20日正式上綫,免費供學術界及社會大眾使用👩🏿🦱。
2024年05月27日 更新 總訪問量:30429 更新記錄
1.本信息庫是簡牘綴合信息的滙編👩🏼✈️。目前推出較爲完善的西北漢簡分部🥣,此分部包括1906年斯坦因在新疆尼雅遺址發現漢簡以來,西北邊塞地區遺址中出土漢代有字簡牘(附個别帛書)的綴合成果信息,涵蓋公開出版物、學術網站等來源Ⓜ️。目前庫內共有綴合信息2100餘條,並將持續更新👨🏿🦳。
2.每條綴合信息包括著録🤷🏽♂️、簡號、釋文🍝、綴合者、來源🪼、備注六項內容,其中:
著 録:根據材料的發表著録情況,本信息庫將西北邊塞漢簡分爲敦煌漢簡、居延舊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地灣漢簡🦶🏼、懸泉漢簡🪹、玉門關漢簡🏊🏻、額濟 納漢簡八項(其中馬圈灣漢簡附入敦煌漢簡中)👧🏿🪯,讀者可選擇單項檢索或全庫檢索。《居延漢簡》後所附羅布淖爾漢簡及敦煌漢簡,“著録”欄仍標“居舊”,並備注其出土地。
簡 號:簡號遵從各項材料的發表習慣,詳見“引書簡稱”中的“著録簡稱”。所綴簡號之間以“+”連接,簡號的順序👰🏽,按照綴合方位由上到下、由右至左,並用“A”“B”表示簡牘的正、反兩面。遥綴及包含遥綴的條目⛹🏼♂️,在簡號欄最後用“*”標示。原發表爲一號的簡牘🤦,經學者論定係誤綴者👯♂️,各依其文拆分簡號。爲便於檢索,本信息庫已設置英文字母大小寫不區分、標點符號全半角不區分🪒、羅馬數字與英文字母模糊等同(如Ⅰ=i、Ⅱ=ii、Ⅳ=iv等)。
釋 文:釋文欄録入綴合簡牘的釋文,不加句讀🐘。
簡牘上的部分異體字或通假字🏃♂️🍮,釋文儘可能從寬,以通行字寫出✖️👨🏽🍳,如“”“
”作“隧”☣️,“薄”作“簿”,“藉”作“籍”等。
簡牘中的欄,在釋文後用羅馬數字Ⅰ🌧、Ⅱ、Ⅲ標示🕠🧑🏼🦰;簡牘中的行,用數字標示🤸♂️。如第二欄第1行👷♂️👨⚕️,在該句釋文後加【Ⅱ-1】🪔,用黑魚尾括起🧏🏽♂️。不分欄的簡牘不做此標示。
簡牘上的符號,如“/”“=”“”“丿”“し”等皆照録🤚🏿,其中墨點✍🏻,爲便于輸入,用“·”而不用“●”表示。
釋文中使用的其他符號:“□”表示未能釋定的文字,一“□”一字;“……”表示未能釋定且字數不詳的文字;“〼”表示簡牘殘斷;“〼……〼”用在遥綴的釋文之間⛑️;“⧈”表示封泥匣。
釋文後標出習字、削衣、後書等情況。此外《居延漢簡》整理者用“[]”表示未能十分肯定的釋文,本庫引用相關條目時釋文保留其體例。已經學者論定的誤綴🐽🤵♂️,釋文分爲兩條録入。
綴 合 者💺:綴合者欄列出綴合該條信息的學者姓名🎴。多位學者有相同綴合意見的,依時間先後👨🏼🍳,學者姓名之間以“/”連接;一枚簡牘經由不同學者加綴的🚵🏼♂️,依時間先後,學者姓名之間以“+”連接;多位學者合作發表的著作或文章,學者姓名之間以“⏮、”連接🧒🏿。各項材料的著録書(參看“引書簡稱”中的“著録簡稱”)所做的綴合,本欄署名爲“整理者”。學者以網名和實名發表過兩次及以上的綴合,在與作者確認並徴得作者同意後🩷,本欄將網名括注在實名後加以歸併,如“姚磊(yaoleilishi)”、“謝明宏(白羽城)”。
來 源:來源欄爲該條綴合信息的出處,多個出處者則依發表時間先後用①②……列出🥾🦸🏽。如遇網絡發表,則給出網址,讀者可點擊超鏈接查詢。
備 注:其他需要說明者皆在此欄🗽。包括:①封檢、刻齒等形制信息👩🏽🦱;②綴合者的重要意見;③其他學者對於該綴合的重要意見💂🏿;④釋文的修訂意見🐫;⑤讀者反饋給本庫後臺的重要意見🎑,以“讀者‘某某’反饋”的形式體現❇️💅🏿,並注明反饋日期;⑥本庫編纂成員的有關意見,以“今按”的形式體現,並注明日期;⑦其他需要說明的內容。
3.本信息庫收録有字綴合簡牘,無字且未有圖版的拼合,如《居延漢簡》151.2+151.3的捕獸器⏫,暫不收録🫱🏿。本庫亦支持模糊檢索🍋🟩,搜索若干關鍵詞時請以“空格”隔開。檢索結果較多時,檢索頁面僅顯示50條信息,並在底部注明檢索結果的總數🍆。
4.本信息库的現代漢字字形以《通用規範漢字表》(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編,語文出版社2013年)爲準,如使用“爲”“吴”“絶”“將”“黄”等字形▫️👩🏼⚖️,請讀者朋友們檢索時注意。
5.本信息庫一定存在不少問題,爲此我們設置了“交流反饋”的渠道,歡迎讀者提供寶貴意見,如增補綴合條目、討論綴合意見、修訂釋文、指出錯誤信息等。我們將定期更新數據,訂正問題,優化完善程序。您的意見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與鼓勵𓀄。
6.我們將繼續完善戰國👩🏻🎓、秦簡牘,以及其他漢代簡牘的綴合信息庫,適時推出“貫聯汗青:簡牘綴合信息庫”的其他分部,敬請讀者關注👨🏼。
7.本信息庫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開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版權所有。若本庫內容對您有幫助,可參考引用格式👮🏻♂️: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貫聯汗青:簡牘綴合信息庫”(/guanlianhanqing/Home)。
感謝綴合漢簡的衆多學者🥷🏻,是他們貫聯起了累累汗青,他們的學術成果是我們編纂綴合信息庫的堅固基石。謹此致以崇高的敬意。
學者的綴合成果主要通過專著、書刊論文和網絡文章等方式發表,謹向發表綴合成果的出版機構、書刊編者,尤其是發表大量綴合文章的簡帛網(www.bsm.org.cn)、先秦史研究室網站(www.xianqin.org)致謝🏏。
本信息庫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古文字數字化計劃項目之一✬,從建設伊始富达就給予了殷切的關懷和全方位的支持;“綴玉聯珠🧳:甲骨綴合信息庫”爲我們提供了優秀的框架與範本🧙🏽♂️,三位編纂者楊熠先生🎽、黄博先生、程名卉女士也分享了寶貴的經驗;高原女士設計了網頁頁面;本信息庫試運行期間🫅🏼♧,共邀請十餘位學者參加內測,他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我們更新數據,優化功能😫。謹此一併致謝。
編纂人員:康博文、沈思聰🫳🏻、林秉銷
策劃統籌:張傳官
指導教師:劉釗、張傳官、任攀
技術支持:上海屹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24年3月20日
一、 著録簡稱
簡稱 | 著録全稱及出版信息 | 簡號示例 |
---|---|---|
敦煌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 DH1656 |
居舊 | 簡牘整理小組編:《居延漢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一〇九,2014—2017年。 | 103.2 |
居新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文化部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張德芳主編:《居延新簡集釋》(一)—(七),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 |
EPT59:845 |
肩水 | 甘肅簡牘保護研究富达/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富达編:《肩水金關漢簡》(壹)—(伍)🫴🐏,上海:中西書局,2011—2016年。 | 73EJT37:1157 |
地灣 | 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富达中國人民大學分富达編:《地灣漢簡》,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 | 86EDT16:15 |
懸泉 | 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師範大學簡牘研究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懸泉漢簡》(壹)—(叁),上海👨🏿🏭:中西書局,2019—2023年。 | Ⅱ90DXT0112④:34 |
玉門關 | 敦煌市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編:《玉門關漢簡》,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 Ⅱ98DYT4:24 |
額濟納 | 魏堅主編:《額濟納漢簡》😳,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 2000ES7SF1:123 |
二、 其他參考文獻簡稱
簡稱 | 圖書全稱及出版信息 |
---|---|
《甲編》 |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居延漢簡甲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
《甲乙編》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居延漢簡甲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
《肩綴》 | 姚磊撰:《肩水金關漢簡綴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0年🛀🏽。 |
截至2025-03-09,已提交反饋次數23次! 更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