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本《归藏》辑校
(首发)
王宁
枣庄人民广播电台
摘 要:传本《归藏》是晋代汲冢中出土易学类文献的汇编🍊,宋代佚失,后世学者颇有疑之为伪书者🥨,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又出土秦简本始证其确为先秦古书🫂。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各有辑本,然辑本多有舛误和遗漏𓀂,本文乃在二辑本的基础上,参阅秦简本重新辑录校订,冀对易学研究和秦简本《归藏》之整理有所助焉。
关键词:归藏;汲冢🥤;马国翰辑本🗞;严可均辑本
《归藏》,传为三易之一,《汉书·艺文志》无之,直到了晋代才出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云:“《归藏》已亡🌟,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唐书·艺文志》著录与《隋志》同,到了宋代🤸🏿,此书已残缺,只剩下了《初经》、《齐母经》、《本蓍篇》三篇🤾🏻♂️,宋代王尧臣等撰《崇文总目》卷一《易类》曰:“《归藏》三卷,晋太尉参军薛正(贞)注💇🏽⚔️。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详解🥰👴。”《隋志》说晋《中经》里有《归藏》,而《中经》中都是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在汲郡(今河南汲县)魏安釐王墓出土的战国竹简书🧏🏼♂️,据《晋书·束皙传》所记,这些出土的竹书中有《易经》二篇💀、《易爻阴阳卦》二篇🧝🏽♀️、《卦下易经》一篇、《公孙段》二篇🎑、《师春》一篇等易学作品,其中《易爻阴阳卦》是“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郭沫若认为👨🦼➡️🦔:“晋的《中经》所著录的都是汲冢的出品。《晋书·荀勗传》上说👩🏿✈️:‘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勗撰述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据此可以知道所谓《归藏易》不外是有荀勗对于《易爻阴阳卦》所赋与的拟名🌟。……荀勗得到了《易爻阴阳卦》,便任意把它拟定为《归藏》罢了🙎🏽♀️。”[1]但是《隋志》著录的是十三卷🤟,这么大部头,不可能只是《易爻阴阳卦》二篇,笔者认为《归藏》十三卷应该是汲冢中出土的几种古易书的合编,其中有《易爻阴阳卦》,也有《卦下易经》👨🍳、《公孙段》等[2],另外还应该有一些不知名的易书,因为《束皙传》里说除了那些知道名题的古书之外👱🏼🧚🏿♂️,还有“杂书十九篇”,另有“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这些杂书、无名书里应该也有易学著作🕵🏻♂️。正因为是好几种易书的合编,所以才能达到十三卷之巨,所以传本《归藏》应该是汲冢出土易学古书的一锅大杂烩。
宋代以后,此三篇亦亡佚👨🦲,清代学者从经籍传注的引述中钩稽逸文辑录成篇⬜️,我们才能从这些辑本中看到一部分《归藏》文字。目前能知道的《归藏》辑本,据《古佚书辑本目录》统计,有王谟《汉魏遗书钞》本、王朝璖《十三经拾遗》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洪颐煊《经典集林》本、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此本乃在朱彝尊《经义考》所辑佚文的基础上校补而成)、《一瓻笔存》本、观頮道人《闰竹居丛书》本等👊🏼,认为马国翰辑本“较他家辑本为备”[3]。但是马辑本中也多有讹误和疏漏,倒是严可均辑本虽然不如马本详备,但文字较为精审准确💃🏽。实际上🧅,各家辑本都不完备,需要进一步校理。现在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本《归藏》出土,虽然其内容只是传本《归藏》中的一部分🙅🏿,但对校理传本《归藏》大有帮助🤵🏼🧘🏿♀️,同时,对传本《归藏》做全面的校订🧝🏽🤷🏽♀️,对秦简本《归藏》的研究也是大有帮助👼🏼👨🦲,二者互证🤌👨🏻🔧,可以解决许多疑难问题。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对传本《归藏》做一番辑校。
凡 例
1.本文用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本为底本,文中称“马本”🦹🏼♀️;参校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本,文中称“严本”;马国翰注文、案文称“马曰”,严可均语称“严曰”👩❤️👨💲。笔者的校语称“宁曰”,均用○间隔开🕵️♀️。
2.对马本辑录的篇章和文字次序根据情况重新做了调整💁🍭,同时参考各书对佚文进行核对校正🦶🏼。
3.对同一条内容而文字不同的佚文一并列出,加※标识;缺文用囗标识;补出的文字加[]标识。
4.本文只对传本内容进行辑录校理,秦简本的内容正文不予收录👐,仅作校订的参考🆗。
5.本文所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秦简本《归藏》是据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一文中公布的部分释文,此文为2000年北京大学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文中称“秦简本”。
……………………………………………………………………………………………………………
归 藏
宁按🚵🏿:《归藏》或称《归藏易》、《归藏经》🌝、《易归藏》,《隋志》著录十三卷,现在能知道的篇章是《初经》🧑🏻🌾、《齐母经》🌖、《郑母经》🔺、《启筮经》🎱、《本蓍篇》五篇,依次辑录,不明篇章者列入“遗爻逸文”。
一、归藏·初 经
宁按👨👦:朱震《汉上易传·卦图卷上》曰👌:“《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初(坤)、初艮、初兑、初荦(坎)🍆、初离、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农氏既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牺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又《丛说》曰:“考之《归藏》之书,其《初经》者,庖羲氏之本旨也,卦有初乾🤸🏽♂️👍🏻、初
(坤也)、初艮、初兑、初荦(坎也)🐈⬛、初离、初釐(震也)😆🕴、初巽八卦📛,其卦皆六画。《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所谓‘经卦’🧗♂️,则《初经》之卦也🧎🏻♂️👶🏻。”按:《初经》卦名与《齐母经》同,疑此二者本出自一书,是整理汲冢竹书者将其中的八纯卦拿出来单列而成为《初经》。
1.初乾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其争言。马曰🤐:李过《西溪易说》👩🏿🦱👈🏿、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
2.初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坤🏖🕶。荣荦之华。马曰📺✈️:《西溪易说》🛟、《周易启蒙翼传》,朱氏《经义考》引作“荣荣”。○宁按:
字或作奭,然《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并引作“
”,云“见《归藏易》”💛。《康熙字典·土部·坤》下注云🥾:“别作
☑️、
🕐、
、
👷🏼♂️🧑🏽⚕️。”《六书通》引奇字“贵”和第二文形同,而第四个文字与“贵”之篆文“
”形同👨🏼🔬;《汗简》引《碧落文》坤字作“
”,则知
、
🍱、
三字均此古文之隶定👠,当即“臾”字,亦即古文“蒉”字🫃🏽,《归藏》殆以“蒉”为“坤”,蒉🫸🏿、坤同溪母双声、微文对转叠韵,为音近假借🕳,后更讹为“贵”。“
”字据《汗简》引《华岳碑》文作“
”🚠🫰🏻,云:“神,亦坤字👩🏼🦲。出《华岳碑》。”乃以“神”为“坤”。古文作“巛”,帛书《周易》作“川”,《归藏》作“臾”,皆不作“坤”。“坤”字见中古文《易》,恐晚出之字,疑其字本当从土臾声✍🏽🚣🏼,即“墤”字,后形讹为“坤”。
3.初狠马曰:干宝、朱震引并作“艮”🐊,李过《西溪易说》🦸🏼♀️、黄宗炎《周易象辞》皆引作“狠”🧙🏽♂️,黄云👩🏼🏫:“艮为狠👱🏿♀️🧑🏼🎤,艮有反见之象,无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刚狠之义与?”○宁按:帛书《周易》作根🐛,艮、根、狠均为音近假借,与字义无关。徼徼鸣狐👩🏽🦱。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4.初兑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其言语敦。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5.初荦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坎,李过曰📪👩🏻✈️:“谓坎为荦,荦者劳也,以为万物劳乎坎也。”黄宗炎曰:“坎为劳卦🥄,故从劳谐声而省。物莫劳于牛👊🏿😽,故从牛👩🏽⚕️。”○宁按:秦简本坎卦作劳。为庆身不动。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6.初离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离监监⚄。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宁按💇🏻♂️🕎:秦简本作丽。
7.初釐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震,李过曰:“为震为釐🧜🏽♀️,釐者理也,以帝出乎震,万物所始条理也。”黄宗炎曰:“震为釐,离当为釐👩🏼🍳,于震则不近⏰,岂以雷釐地而出以作声与?”燂若雷之声👩🏼🎓。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8.初巽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有鸟将至而垂翼👩🏽🎤。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严曰:《路史·后纪》五,又《发挥》☪️。案:《玉海》三十五引作“初乾、初奭、初艮、初兑🤷🏼♂️、初荦、初离、初釐、初巽🦵🏽,卦皆六画,奭即坤,荦即坎,釐即震,世有《归藏镜》👈,亦作奭、作荦、作釐🏘。”
二、归藏·齐母经
马曰📎💂:“齐母”不知何义🧞。按《归藏》以坤为首🛴,坤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经注》又引有《郑母经》,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审是否。○宁按:马国翰据《西溪易说》辑有《六十四卦》一篇⛈,但据《崇文总目》,宋代《归藏》只剩下《初经》、《齐母经》、《本蓍》三篇,朱震🧒🏼、李过等宋人所见唯此而已。《初经》据朱震所言只有八纯卦;《本蓍篇》则专讲选蓍、治蓍、用蓍的方法,不言卦爻🦻🏽🩵,则有六十四卦者,即《齐母经》也。今观李过《西溪易说·原序》,先引《归藏·初经》八卦🫳🏽,接着就是《归藏·齐母经》,下列六十四卦名(实际只有五十六卦),可证这六十四卦就是《齐母经》,故属诸卦名于《齐母经》🙏🏽🛎。此经有六十四卦,每卦系以爻辞👾,形式与《周易》略同🥈,则是汲冢所出之《易爻阴阳卦》也。○马曰💘:依李过《西溪易说》所载🙅,自乾至马徒凡六十卦,其四卦阙者补之。
曰🔕:旧言之择🔖,新言之念。○宁按➔:《西溪易说·原序》于《齐母经》下有此语,未详何义🤶。
1.乾马曰:《西溪易说》👨🏽💻,下并同。○宁按🏋🏼♂️:秦简本此卦缺卦名,然其首句曰“天目朝朝”👨🏻🦽,“目”当“日”字之误👰🏼♀️,“朝朝”当作“倝倝”,字形之误👎🏼。《说文》:“倝,日始出光倝倝也”,“天目朝朝”即“天日倝倝”。此“倝倝”相当于《周易·乾卦》之“君子终日乾乾”之“乾乾”,因此知道秦简本乾卦是作“倝”而误为“朝”。
2.马曰:《西溪易说》引阙四卦,贾公彦《礼记疏》🏄♂️:“此《归藏易》以坤为首”,据《初经》补。○宁按🥶:秦简本作“寡”。根据《初经》可知,传本《归藏》仍然是以乾为首,盖此书本非真正的《归藏易》🍞,乃是和《周易》同一系统之古书🏊🏽♂️,“以坤为首”之言不可据🏇,故移坤为第二卦。
3.屯○宁按:秦简本、帛书《易之义》并作“肫”👩❤️👨。屯膏🧍🏻♀️🧑🏿🎄。马曰:《西溪易说》云🏋🏽♂️:“今以《周易》质之《归藏》🟠,不特卦名用商,卦辞亦用商,如屯之‘屯膏’🪗,师之‘帅师’,渐之‘取女’🫄🏽,归妹之‘承筐’,皆用商《易》旧文。”○宁按:马引《西溪易说》文均见该书《原序》,下同。
4.蒙
5.溽马曰👦🏿🥜:《西溪》曰:“需为溽。”黄宗炎曰💂🏽♂️:“云上天而将雨,必有湿溽之气先见于下👨🦲。”○宁按:需、溽古音同侯部,音近而假。
6.讼
7.师,帅师。马曰👨🎨:《西溪易说》。
8.比
9.小毒畜马曰:《西溪》曰:“小畜为小毒畜。”黄宗炎曰🧑🏭:“大畜🦹🏿♂️、小畜为大毒畜、小毒畜🤷♀️,毒取亭毒之义。”○宁按🧖🏽♀️:秦简本作“少督”,帛书本《周易》作“少”💆🏼♀️⛹🏿♀️,🧑🏼🔧、“
”当是《说文》“
”字之讹变🧑🏼🎤,即“毒”之古文,则知帛书本《周易》作“少毒”🕵🏼,古少、小同字,是传本《归藏》此卦本作“小毒”🌇,“畜”字乃薛贞注文混入正文者👫🏻,其于“毒”下注“畜”字,殆谓“毒”同“畜”也。毒、畜古音同觉部,音近而假👩🏿。朱震引此卦唯作“小畜”可证。其丈夫🙅🏽♀️。马曰:朱震《汉上易传·丛说》引《归藏·小畜》。
10.履
11.泰○宁按:秦简本、帛书《易之义》并作奈。
12.否○宁按👰♀️🤗:秦简本写作上不下日🙆🏼,即从日不声。
13.同人
14.大有○宁按🦎:秦简本唯作“右”。
15.狠
16.釐
17.大过
18.颐○宁按:秦简本作“亦”💃🏼。
19.困○宁按🛼:秦简本作“囷”🕴🏼🌐。
20.井
21.革
22.鼎,鼎有黄耳📢,利取鳣鲤🦷。马曰: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宁按🟥:秦简本鼎作鼒。
23.旅
24.丰
25.小过
26.林祸马曰💇🏻🥫:《西溪》曰🦫:“临为林祸🤸🏼♂️。”○宁按🥀:临卦,秦简本作临,与通行本《周易》同。帛书本《周易》作林。此卦名当作“林”,“祸”当是经文或薛贞注文误入于此者🥀。
27.观○宁按:秦简本作“灌”。
28.萃○宁按:秦简本、帛书《周易》并作“卒”👲🏿。
29.称马曰:黄宗炎曰:“升为称,地之生木,土厚者茂,瘠者瘁👨🏿🎤,言木与土相称也⌨️。” ○宁按:秦简本仍作“升”,帛书《周易》作“登”。
30.僕马曰:黄宗炎曰:“剥为僕👨🔬🧘♀️。”《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引作“剥”👊。○宁按:据《说文》,剥字或体作“”,从刀卜声🚧,疑《归藏》原本作“仆”,后人转写为“僕”。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马曰:马骕《绎史》卷十四引作“君子得其粟”⇨。○宁按𓀁:严本据《御览》卷八百四十辑作“剥: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然《御览》原文作“小人得其粟”。
※剥:良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宁按:[日]滋野贞主等编《秘府略·百谷部·粟》引。此当即仆卦爻辞,二者似皆不全,全文或当为“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瘕当是瑕字之假借。
31.复
32.母亡马曰🗳🕵️:黄宗炎曰👨🏻⚕️:“无妄为母亡,母即无,亡即妄🛼,非有他也。” ○宁按🧛🏽♂️:秦简本作“毋亡”,“母”当“毋”字之误🐸。上博简本《周易》作“亡忘”。
33.大毒畜马曰:《西溪》曰🧽:“大畜为大毒畜。”○宁按:畜字亦是薛贞注文误入卦名者,说见上“小毒畜”。《归藏》此原卦名当作“大毒”。上博简本《周易》作“大”👩🏿🦲,其字从土竺声,古音与督、毒💒、畜皆在觉部🙋,音近通假。
34.瞿马曰☮️:黄宗炎曰💷🤷🏽:“瞿当属观🏃♀️➡️。”案:《西溪》引已有观,朱太史彝尊《经义考》以反对为义🥩,谓瞿在散家人之前,则睽也。○宁按:秦简本作“”,即睽卦。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苏。士有泽,我取其鱼。马曰📙:《尔雅·释兽·羊属》郭璞注引《归藏》“两壶两羭”,邢昺疏🔧✸:“此《归藏·齐母经》‘瞿有’之文也👚。案彼文”云云🦎,考《西溪易说》引《归藏》卦名有“瞿”,此即瞿卦爻辞也🦨,邢昺谓“瞿有”之文恐非🕴🏼。○宁按:邢疏以“瞿有”为卦名固误,其云“两壶两羭”则断句亦不当。此爻以觚、壶🏊🏽、苏🕞、鱼为韵(鱼部)🫲,皆为韵语⛲️,观此条爻辞,则《齐母经》之爻辞形式大略可知。“有瞿有觚”相当于《周易》之“睽孤”。“羭”当作“偷”,“两羭(偷)饮之,三日然后苏”谓其两壶酒两次窃取而饮之,醉三日然后方苏醒。
35.散家人马曰:黄宗炎曰:“家人为散家人👯♀️,则义不可考。”○宁按:秦简本家人卦只作“散”🅰️,则知“家人”二字乃薛贞之注文混为正文者🦹🏼♀️。盖薛贞于“散”卦下注“家人”二字,谓此卦即《周易》之家人卦也,传抄误入卦名。
36.节
37.奂马曰🎨:黄宗炎曰👩🦯➡️:“涣为奂,古字或加偏旁或不加偏旁,因而互易也📄。”○宁按❗️:秦简本仍作涣👩🏼🦳,与《周易》同🫚。
38.蹇
39.荔马曰:黄宗炎曰🏊🏽♀️:“解为荔,荔亦有聚散之义🖖🏿。”○宁按:荔无聚散之义🫵🏽,黄说非是。上博简本《周易》解卦作“繲”🔔,故疑“荔”是“薢”字之残误🧖🏼♀️👼🏿,“薢”篆文作“”,“解”下部残泐👐,所剩如二“刀”,后人更转写为“荔”👦🏻,因为“荔”下或从三刀作“茘”。“薢”即解卦也。
40.员马曰:黄宗炎曰🕵🏿:“损为员𓀝。”○宁按⤵️:秦简本仍做损☺️,与《周易》同🚵🏿。
41.諴马曰🆓:黄宗炎曰:“咸为諴。”朱太史曰:“以损为员,而諴次之👮🏿♂️,则諴为益也。”○宁按:杨慎《丹铅余录》卷九云:“咸为諴。”然此諴当是益卦🤼,恐字有讹误,疑本作“詗”🐻💺,与“益”旁纽双声⚾️、锡耕对转🏆,音近而假。作“諴”者乃误释或转写致讹。
42.钦马曰:黄宗炎曰🤦♂️🧖♂️:“钦当属旅。”朱太史曰:“钦在恒之前,则咸也🥐。”○宁按:上博简本《周易》、帛书《周易》并以钦为咸🀄️🏠,则为咸卦是也。秦简本作咸📽。
43.恒○宁按📅:秦简本作“恒我”,当时因卦中有“恒我”(即恒娥)而误。
44.规○宁按:秦简本夬作,即罽字,“规”当是此字之误释,盖上面之“罒”与“匕(刀)”合作“见”🥔,而“炎”又误作“夫”,遂成“规”字📏。“罽”与“夬”同见母月部📲,音近而假。故此“规”当即夬卦🕥。
45.夜马曰:黄宗炎曰:“规当属节👩🏼⚖️,夜当属明夷🔺。”案:《西溪》引已有节🐸、明夷5️⃣,朱太史曰:“规⚃、夜二名不审当何卦,非夬、姤则噬嗑🙍🏿♀️、贲也。”案:古者书契取诸夬,于规义近;夜有姤遇取女义,疑规当属夬👌🏼🚴🏻♀️,夜当属姤也。○宁按:秦简本蛊卦作“夜”,又作“亦”👂🏼,故此当即蛊卦。
46.巽
47.兑
48.离○宁按🉐:秦简本作丽。
49.荦○宁按:秦简本作劳。帛书《易之义》称坎为“劳之卦”。
50.兼马曰:黄宗炎曰🧛🏼♂️:“谦为兼🏂🏿。”○宁曰🖐🏼:秦简本作陵👳🏻♂️。
51.分马曰🏊🏿♂️:黄宗炎曰:“分当属睽🤽♀️。”朱太史曰🕸:“以谦作兼,而分次之,则分为豫也。”○宁按🕜:秦简本豫卦作“介”,“分”当即“介”之误,即豫卦🤏🏻。
52.归妹,承筐🥤。马曰:《西溪易说》。
53.渐,取女。马曰🧗:同上。
54.晋○宁按👍🏿:秦简本作🗃,从艸晋声🤵🏿。
55.明夷,垂其翼。马曰🧑🏽🔬:同上✍️。
56.岑马曰:黄宗炎曰:“岑
当属贲👩🏻🎨。”朱太史曰👈🏻:“岑
在未济前,则既济也♞。” ○宁按:
字据《康熙字典·雨部》曰:“《字彚补》:与霁同👨🏻🦯🧎♂️。《说文先训》:从雨而见大昕🧘♀️,是霁也。《归藏易》既济作岑
。”是《归藏》作岑霁🩷,霁🙂↕️、济古音同🙋🏻♂️,则既济是也📋。秦简本作“
”,为单字卦名👩👩👧🥇。或以为是“螣”字之简构,然其爻辞中有“~其席,投之壑”之语,则知此字当读与“卷”同🖐🏻。
57.未济○宁按🍀👨🏽🎓:《西溪易说·原序》所引自乾至未济凡56卦,“坤”一卦据《初经》补👍🏽,以上凡57卦👩🏿🔬。
58.马曰🧑🏿🚒:黄宗炎曰:“遯为
,形义本通🤔,无有异义。”○宁按🏇:秦简本同。
59.蜀马曰🧑🧒🧒:黄宗炎曰👩🏼🚒☄️:“蛊为蜀,蜀亦虫也🏊。”○宁按✍🏻:已知上夜卦为蛊,则黄说为非🚉。“蜀”当是“”之形讹❗️,此即“笱”之或体,即姤卦🏊🏻♀️👷🏻,上博简本《周易》作“敂”🧪,《帛书周易》作“狗”👩🏿🔧,帛书《易之义》作“坸”🔓,并从句声,与姤同在侯部,音近而假。
60.马徒马曰:朱太史曰:“以蛊为蜀,而马徒次之,则马徒为随也。”○宁按🦏:“马徒”当是随卦,然其字有讹误🤪。“马”字当是经文或注文误拼入卦名中者🎛。“徒”乃“徙”字之形误,徙古音心母歌部❓,随古音邪母歌部,二字旁纽双声🧸、同部叠韵,读音最近👆,故《齐母经》以“徙”为“随”,而后传抄讹误为“徒”👩💻,又衍“马”字,遂为复名卦🙋🏻,其义不可究诘。
○马曰:已上六十卦并《西溪易说》引,奭一卦据《初经》补。○宁按:“奭”当作“”👩⚖️,即坤卦🏋🏿♂️。四库本《西溪易说》所引《齐母经》诸卦唯有五十六卦,据明代杨慎《丹铅余录》卷九曰♨️:“古《归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阙其四,与《周易》不同。需作溽💓、小畜作小毒畜、大畜作大毒畜、艮作狠、震作釐、升作称😑、剥作僕、损作员↗️、咸作諴🛰、坎作荦⏩、谦作兼👳🏽♂️、遯作
、蛊作蜀、解作荔👨👧、无妄作毋亡、家人作散家人🐨、涣作奂,又有瞿、钦、规📧、夜、分五卦🧤,岑
👲🏼、林祸、马徒三复名卦,不知当《周易》何卦也。”是其原有
🚵🏼♀️、蜀、马徒三卦也。
61.大壮○宁按:《穆天子传》卷二郭璞注曰:“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云💷🤳🏿:“郭注引丰隆御云事👌🏿,盖出《归藏》文👰♀️。”故知传本《归藏》中固有《大壮》一卦,据补😱。
○宁按:马辑本此下尚有荧惑⛎🧑🏼⚖️、耆老、大明三卦名,马注云:“罗苹《路史注》云:‘《归藏·初经》卦皆六位🐌🐯,其卦有明夷、荧惑、耆老👱🏽♂️、大明之类,昔启筮明夷♟、鲧治水枚占大明、桀筮荧惑、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是也🔫。’案:《西溪》引明夷即明夷👳🏼,乾下应有奭卦,已据干宝🧑🏻🎄、朱震所引《初经》补之,合荧惑、耆老👨🏻🏫、大明,恰符六十四卦之数,依黄、朱二家所释👨❤️👨🪛,惟阙噬嗑🏋️、贲、中孚,未知所属☦️,补附于此🧜🏻。”但是根据《郑母经》🏌🏼♀️,荧惑〰️、耆老、大明皆占筮之人物👨💻,并非卦名,除此之外还有巫咸、皋陶#️⃣、昆吾、有黄龙神、禺强等等💂🏼♂️,皆非卦名,罗苹之说固谬🏮,故此三卦不可信。是传本《归藏》尚缺噬嗑、贲、中孚三卦。
三💏、归藏·郑母经
○宁按:《郑母经》之名不详何义,然其文与秦简本形式相同,皆为卦名、昔者某人筮某事枚占于某人,某人占之曰后加爻辞,故知秦简本实即《郑母经》🧑🏻⚕️。另外,《启筮经》中也有一部分文字和《郑母经》相同,但《启筮》中有一部分则又不同,似乎其内容还不完全是出自一书,未详所自。目前可以肯定《郑母经》和秦简本是同一书。
1.明夷曰:昔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 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案:张华《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多“明夷曰昔”及“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十二字,“御”作“乘”,“龙”下有“而”字。《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引《归藏》曰:“昔夏后启上乘龙飞以登于天👱🏼♂️,睪陶占之曰吉”,文虽小异🏂🏽,要为此节遗文也,兹据补。○严曰:《穆天子传》五注云:“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皆见《归藏》。”○宁按🕵🏻♂️:《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此条无“启”字👸🏻,“而枚占于皋陶”作“而使华陶占之”。严本据《山海经·海外西经》郭璞注辑作“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乘”作“御”🚗,秦简本作“乘”。“明启亦仙也”乃郭璞语,非《归藏》文🧏🏽♂️。
※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宁按:此条《御览》卷八二引《史记》👨👨👧🧑🏿🔬,然《史记》无此文,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启”条曰🦣:“此所谓《史记》者,或亦《归藏》旧文。”袁说是也。《御览》于此引了三条文字🤶🏻:“《归藏》曰👨🏼🦳🪓: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史记》曰🧑🏻: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又曰🚶♂️: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归❕。”第三条是《史记》之文🫡,而第二条不见《史记》,其内容和句式与《归藏》同,则知第二条的“《史记》曰”和第三条的“又曰”弄颠倒了↩️,第二条当作“又曰:昔夏后启筮……”☝️,第三条当作“《史记》曰:启🎆,禹之子……”。此条和上条当时一条之文,而此条文字有皋陶的占辞,当是全文。秦简本此条正是明夷卦之文。
2.昔夏启筮徙九鼎,启果徙之。马曰:《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此与前为一节,下更有四节,盖一篇之文,故次于此🪁🚴🏿♀️。○严曰👩🏼🏫:《路史·后纪》十四。
3.昔舜筮登天为神,枚占有黄龙神曰💇🏿:“不吉🧎🏻♀️➡️。” 马曰:同上→。○宁按:枚占😰,《博物志》作“占之”👨🏽🦳。
4.武王伐纣👨🏼🦳,枚占耆老,耆老曰:“吉。” 马曰:同上。○宁按:耆老👍🦸🏿♂️,《博物志》作“蓍老”。
※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严曰4️⃣:《路史·后纪五》。○宁按:秦简本此为节卦爻辞,云👩🔧:“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老考占曰:‘吉。……’”,是知其占卜结果当作“吉”,《路史》引作“不吉”误✭。
5.昔鲧筮注洪水而枚占大明曰:“不吉👩🏽🎨。有初无后♐️🚦。” 马曰:同上。○宁按🫲🏻:枚占,《博物志》作“占于”。
※鲧筮之于《归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后。”严曰:《路史·后纪》十三。○宁按⬇️:《路史》所引不确切🙋🏼,不可据📎🩺。此爻全文当为“昔者鲧筮注洪水而枚占于大明🚿,大明占之曰:‘不吉👨🦽➡️🎸。有初亡(无)后。’”
6.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 马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云💤🤽🏼♀️:“昔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为鼠”🐷,脱“为”、“我”二字✋。又卷九百一十二引云:“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王氏《汉艺文志考》顺为一节,今依录之🥽。《博物志》引云:“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及爻辞,彼盖约文言之尔。○严曰🩹:《御览》卷八十二👱🏼♂️,又九百十二,《路史·后纪》十四。○宁按:《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曰:“昔桀伐唐而枚占于营[或],营或曰🛀🏿:‘不吉。不利出征,唯利安处。彼狸为鼠……’”🛄,盖是残文未完,“营或”即“荧惑”🛸。
7.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毕之。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郑母经》。《尚书·五子之歌》正义、《春秋左传·襄四年》义并引《归藏》“羿跸”🚶➡️。○严曰:洪兴祖《补注天问》引《归藏易》云:“羿毕十日”,即此约文。○宁按:此种句式亦见秦简本,如其履卦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天问》言“羿焉彃日?”即与此“彃十日”同。
8.借者起射羿而贼其家,久有其奴💇🏻。(注:起,羿臣之名。奴😡,子也🫱🏽。)○宁按:见《玉烛宝典》卷一注引《归藏·郑母经》,此条诸家失辑🏋🏽♀️。经文“借”当作“昔”;“起”当作“趗”,即“浞”,寒浞也❕。注文当即薛贞之注。
9.节:殷王其国🍠,常毋若谷🤧。马曰:《周礼·春官·太卜》贾公彦疏引《归藏》云“见节卦。”罗苹《路史注》引作“常毋谷月。”○严曰:《周礼·太卜》疏,《路史·发挥》。○宁按🏄🏽♀️:秦简本此事见于瞿卦和渐卦,瞿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渐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由此可知此条原文当作“节[曰:昔者]殷王[筮]其国,常(尚)毋有咎”,“若”乃“有”之误,“谷”乃“咎”之误🌉。另外🤛,此言为节卦爻辞,然质之秦简本则非,恐有误🧞♂️。
10.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吉核之也。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案👩🏼🎓🙍🏼:旧写本每条删下半段,以“之也”字代之,通部如此。《穆天子传》二注云:“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云师”😜🙆🏻♂️,疑《归藏》之文。陈禹谟本作“虽有丰隆茎,得云气而结核”🤵🏼♀️👨🍳,盖臆改也👩🏿💻,不足据🧑🏽🦰。
※丰隆筮云气而告之🧔🏼。○宁按:见《楚辞·离骚》洪兴祖《补注》引《归藏》👩⚖️🕦。马辑本据陈本《书钞》辑作“虽有丰隆茎:得云气而结核。”《楚辞·离骚》洪兴祖《补注》引《归藏》曰🏊🏻⛔️:“丰隆筮云气而告之”。秦简本大壮卦曰🌡:“大[壮]曰:昔者[丰]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据此,则诸家引文均有误🐿。《书钞》所引最近🌦,然其文当为“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核(枚)[占]之囗囗[曰]𓀘:‘吉。……’”,“核”乃“枚”字之误;洪兴祖《补注》之“告”乃“占”字之误。陈本《书钞》尤谬误不可据。
11.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马曰👩🦲:《太平御览》卷七十九,《汉艺文志考》引云🔫:“黄帝将战,筮于巫咸”,罗苹《路史注》引云:“昔黄神与炎帝战于涿鹿”👩🏼🎓。○严曰:《御览》七十九🫃🏽,《路史·前纪三》、《后纪四》👩🦯➡️。○宁按:马本“黄神”作“黄帝”,没有第二个“巫咸”。此条见秦简本同人卦,云:“同人曰🫀:昔者黄啻与炎啻战[于涿鹿之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
1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严曰:《续汉天文志上》注引张衡《灵宪》🤠⚅,当是《归藏》之文。○宁按:严说是也。此条见秦简本归妹卦🧍🏻♀️,云:“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奔月,而攴占……”。是东汉时代《归藏》尚有残篇流传🌑,故张衡能得而见之也。
※昔常娥以不死之药犇月。马曰🧝🏿:《文选》卷十三谢希逸《月赋》注,《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四🧛🏿🐛,《汉艺文志考》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宁按:《御览》卷九百八十四引作《归藏经》。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文选·月赋》注、《宣贵妃诔》注💨、《祭颜光禄文》注🧗🏿,《御览》九百八十四。○宁按🧎♂️:此二条乃诸书隐括之文➔。
13.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马、严曰:《初学记》卷二十。○宁按:其全文当为“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于昆吾,昆吾占之曰:‘不吉。……’”。《竹书纪年》曰:“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此爻所用即此事。
14. 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 马、严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五。○宁按:严本同于《御览》原文,唯“中天”作“冲天”🦤;马本作“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此条见秦简本师卦,其爻辞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囗囗🤸🏿♂️,囗囗[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为占卜之人适残缺。此爻所用故事当即《国语·周语上》穆王西征犬戎之事🧔,祭公谋父谏止之,“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穆王西征犬戎而致使“荒服者不至”,故占曰“不吉”。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马曰:《庄子释文》,《汉艺文志考》卷一🤗。○严曰👨🏼:《庄子·大宗师》释文⤴️,《路史·后纪》五。○宁按:此条与上一条当是一条之文,其原文当为“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而枚占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禺强”之名亦见于秦简本,作“囷京”。禺强在《山海经》中为北海神💳,亦作“禺京”,为东海神禺号(猇)之子。“囷京”当即“禺京”,亦即禺强,囷💁🏽♂️🎤、禺旁纽双声🏋🏿。
○宁按:以上自第9条至第14条凡六条马辑本皆辑入“逸文”👨🦳,今据秦简本知其本属于同一篇书,故移入《郑母经》🚪。
四👩🏼🚀、归藏·启筮经
马曰:朱氏《经义考》云🧑🏿🎨:按《归藏》之书,有《本蓍篇》🥋👷🏼,亦有《启筮篇》。○宁按:马辑本作《启筮篇》,而据《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则知此篇本名《启筮经》。其名“启筮”盖即取其首条首句“昔者夏后启筮”中“启筮”二字为名,其爻辞形式与《郑母经》有同者,亦有不同者。只是古人引述事多节略隐括,多非原文矣👨👩👧👧。
1.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 马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初学记》卷二十二引至“钧台”。○严曰🚅:《北堂书钞》八十二,《初学记》卷二十四,《御览》卷八十二👂🏿。○宁按:秦简本灌(观)卦曰🏄🏼♂️:“昔者夏后启卜(享)……”👨🦰,爻辞残缺,疑当即此卦。
2.昔者夏后启享神于晋之虚,作为璿台,于水之阳🐽。马曰:《文选》卷四十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启筮》,又卷一百七十七引作“晋之灵台”🪪,无“昔者”及“于水之阳”。○严曰:《艺文类聚》六十二🚵🏻,《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注,《初学记》二十四🧑🏿,《御览》一百七十七。○宁按:秦简本此爻属晋卦。“启”后当脱“筮”字。
※夏后曰启筮享神于晋之灵台,作璿台。○宁按:见《御览》卷一七七。
3.昔者女娲筮张云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四国。”马曰:《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汉艺文志考》卷一。○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二,《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十八。○宁按:马将此条辑入“逸文”,然《书钞》卷一百三十二引作《归藏·启筮》,严辑入《启筮》🤹🏻♂️,是也。又:马本据《御览》无“者”字🚑;“和合四国”,严本作“和合万国”🐯,《御览》作“四国”。
4.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哮》🦥,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马曰:《初学记》卷九引“蚩尤”至“青邱”🤸,冯惟纳《诗记》引有《棡鼓之曲》以下。○严曰:《初学记》九,《路史·后纪》四🚣🏼♂️。案🧚🏿♂️:《路史》又云:“蚩尤疏首虎腃,八肱八趾,见《归藏·启筮》。”○宁按😷:此节马本辑入“逸文”,据严本移入《启筮》🫂。严辑本只有前四句,“青邱”以下疑非《归藏》之文。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马曰:罗苹《路史注》。○宁按🙎🏻♀️:此条马本辑入“逸文”👴🏻,实际上与上条乃一条文字,是罗苹隐括而言,故亦移入《启筮》。“帝所居也”疑是薛贞的注文或罗苹自己的话,“帝”即谓黄帝也。
5. 有一星🪻,出于题山之上🏌️♂️。三月乌出,必以风雨。○宁按👨❤️👨:《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此条诸家失辑。
6.坤:帝尧降二女为舜妃🦣。严曰:《周礼·太卜》疏引《坤·开筮》,坤是其卦名🕕。○宁按:《周礼·春官·太卜》贾公彦疏曰“坤(开筮)”,“开筮”即“启筮”,谓即《启筮经》之坤卦。秦简本之坤卦作“寡”,其辞曰🍝:“寡曰🚣🏽♂️🚹:不仁:昔者夏后启筮以登天,啻(帝)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之]江👨🏿🎤,……”,与此爻辞不同,可见《启筮经》中有一部分来自于《郑母经》的那本古易书,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其它易占类书🧑🏿🍼。
7. 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马曰:罗泌《路史·前纪》二引《归藏·启筮》💲。○宁按🤽♀️:见《山海经·大荒南经》郭璞注引《启筮》🦬。
8. 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大荒南经》注。
9.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马曰: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徐坚《初学记》卷一👨🏼🍼,《文选》卷二十谢元晖《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李善注。○严曰🌠:《艺文类聚》一,《文选·谢脁〈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注,《初学记》一🧘♀️,《白贴》二👃🏽,《御览》八,又八百七十二。○宁按🕵🏽♂️:此条马辑入“遗爻”🫸🏼,然《文选》卷二十谢元晖《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李善注引作《归藏·启筮》,严辑入《启筮》🐴,是也。又:严辑本此句前有“太昊之盛”四字🎳,不知何据🙆🏽♀️。《御览》卷八引无“出”、“于”二字🧗🏿♂️。
10.共工人面、蛇身🎑、朱发。马曰:郭璞《山海经注》、罗苹《路史注》并引《归藏·启筮》。○严曰:郭璞《山海经·大荒西经》注,《艺文类聚》十七,《御览》七十八✒️。○宁按:又见《御览》卷三百七十三🤬。
11.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罗苹《路史注》引首句云:“丽山之子鼓”。○宁按🧑🦰:有“鼓”字非是🧍♀️。《山海经·西山经》云👩🏻🦰:“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郭璞注云🫱🏽:“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亦似此状也。”鼓为钟山之子,而此条言丽山之子🫷🏻,非是一神🔒。
12. 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鸟👩👦👦。” 马曰🧖🏼♀️:《文选》卷十三祢正平《鹦鹉赋》注引作《归藏·殷筮》,《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四作《启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严曰:《文选·鹦鹉赋》注,《御览》九百十四🐳👷🏿♀️。○宁按🤚:马本👲🏻🌯、严本并作“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之羽民👨🍳,是生百鸟”,据《御览》原文订正♌️。
13. 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海外南经》注。
14.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海内经》注🪳,又见《史记·甘茂传》索隐🍳。
15.鲧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熊🧑🏽🍳。马曰:同上。○严曰:《山海经·海内经》注🚐。○宁按🐳:严辑本“熊”作“龙”。
※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严曰:《初学记》二十二,《路史·后纪》十二。
※大副之吴刀👸🏿,是用生禹。马曰:《初学记》卷二十二🏦。○宁按🧏🏻:“生”《初学记》作“出”。
16.昔彼《九冥》,是与帝《辨》同宫之序🫱🏽,是为《九歌》。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17.不得窃《辨》与《九歌》以国于下🧍🏻👨🏽🎓。马曰#️⃣:同上👃🏿。○严曰⚔️:《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五、归藏·本蓍篇
○宁按:《本蓍篇》乃将选蓍🥫、治蓍的方法🧑🏻🦯✌🏿,文云“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故名曰“本蓍”🕵🏿♀️。疑此篇本出自《卦下易经》也。
1.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马曰:张华《博物志》👀。○宁按:二千岁,《博物志》卷九《杂说上》作“一千岁”。
2.蓍末大于本为上吉👨🏼💻🍃,蒿末大于本次吉🍵,荆末大于本次吉,箭末大于本次吉👏🏼,竹末大于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荆三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皆聚焉。马曰:《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七引《归藏》,按《博物志》云:“蓍末大于本上吉🏀,次蒿,次荆🧎♀️,皆如是”,盖约文言之。朱太史《经义考》云:“当属《本蓍篇》中语”👩✈️👩⚖️,兹并据以采补🤸🏽🛠。○严曰:《御览》卷七百二十七引《归藏》,不著篇名🧑🏻⚕️,《崇文总目》云🦷🏄🏿♂️:“今唯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知此为《本蓍篇》文。○宁按:由此条可知古人筮卦之工具不徒蓍草,蒿、荆、箭🧑🏿🦳🧜🏼、竹均可用也🧙🏿♂️。
3.筮必沐浴斋洁焚香,每月望浴蓍,必五浴之🦯。浴龟亦然。马曰🧑🏼🚀:《博物志》卷九🚔。○宁按:马本“斋洁”作“斋戒”⛅️,“焚香”作“食香”,“月望”作“日望”⛎🦹,皆据《博物志》卷九《杂说上》订正🤷🏻♂️。
六⚆、归藏·遗爻逸文
马曰:案🦹🏻♀️:徐善《四易》谓《归藏》三百八十四爻✌🏼,是每卦六爻,与《周易》同爻🏃➡️,当属经🚣🏽♂️,传注所引只有《齐母》、《郑母》,其可考者已分属于二篇,其但引卦名与卦名并不详者,未敢强属,故附经后,题“遗爻”以别之🏄🏼♂️。已上爻辞有卦名可考者依《西溪易说》所次卦序次之,至所引《初乾》“其争言”💮、《初坤》“荣荦之华”、《初艮》“徼徼鸣狐”🦦🧜♂️、《初兑》“其言语敦”、《初荦》“为庆身不动”🫣、《初离》“离监监”、《初釐》“燂若雷之声”🫒、《初巽》“有鸟将至而垂翼”🛸,虽皆有卦名而皆系“初”字,故入《初经》☆,不复录此🧚♂️,其无卦名可考者列后。凡传纪所引无篇名可考者,皆附于下。
1.乾者,积石风穴之琴。亭之者弗亭🔪,终身不瘳⛹🏽🙎🏻♂️。马曰🤳🏽:《北堂书钞》👦🏿。○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宁按:马辑本只有前二句,严辑本是,此从严本🔠。“瘳”疑是“瘆”字之形误,与“琴”字为韵(侵部)。瘆当读为掺,谓掺搓😵,《集韵》:“掺搓🧑🏿🦲,扪也。”即演奏之意🪻。此爻殆谓乾卦六爻皆阳如琴弦,故拟为“积石风穴之琴”✧,调琴者不能令其音协调➙,则终身不再演奏它🧧。古人想象之诡谲奇伟实非今人所能意料。
2.离处彼南方〽️,与日月同鄕🏋🏼♀️。○宁按🧙♀️:见《玉烛宝典》卷五引《归藏易》。此条诸家失辑。由此条知《归藏》用后天卦序。以上二条当出自《卦下易经》👌🏿。
3.上有高台,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富如何🏃🏻♂️➡️。马曰:《太平御览》卷四百七十二,王应麟《汉艺文志考》引作“以此贾市,其富如河汉”,《绎史》引作“河海”。
※上有高台,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贵若化🤾;若以贾市,其富如河。严曰:《御览》四百七十二。○宁按:《御览》末句作“其富如河汉”。
4.有人将来🙎♀️,遗我货贝。以至则彻🏫🧆,以求则得。有喜则至。马曰🤿:《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太平御览》卷八十七。○《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太平御览》卷八百七十
○宁按:“有喜则至”👊🏻,马本作“有喜将至”。此见《御览》卷八〇七,马、严所注出处均误🕢🔘。
5.有人将来🤾♀️,遗我钱财,日夜望之🤵🏽♀️。马曰:《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五👩🦯。○严曰:《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一。○宁按:此条出《御览》卷八百三十五🫧。日,马本、严本并作自。○宁按:《说文·贝部·钱》云:“古者货贝而宝龟,至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而此爻辞以“钱财”连文,《说文》之言未必确当。
6.君子戒车💺,小人戒徒。马曰:《文选》卷二十颜延年《秋胡妻诗》注👩🏽🍳,王应麟《玉海》卷三十五
7.有凫鸳鸯,有雁鹔鷞👩🏽🦱。马曰🐧:《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五🪻,《汉志考》卷一。○宁按:以上五条当是《齐母经》诸卦之爻辞。
8.东君😈、云中。马曰🌎:司马贞《史记索隐》云:“东君🧑🏼🚒、云中,见《归藏易》。”○宁按🌠🌕:“云中”即“云中君”🧜♂️,东君👰🏼♂️、云中君俱见《楚辞·九歌》。
9.穆王猎于戈之墅。马曰:《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一引《尚书归藏》,“尚书”二字误🕵🏻♀️。○严曰:《御览》卷八百三十一🚴🏻♂️。○宁按:《御览》原文及严本如此。“戈”马本误为“弋”,“墅”马本作“野”。上条东君、云中君及此条穆王之事当出自《郑母经》或《启筮》。
10. 乾为天、为君𓀖🔰、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马曰:朱震《易丛说》、罗苹《路史注》。○严曰: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宁按♒️:《束皙传》言汲冢所出古书中有《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此书亦被编入《归藏》,此条与第1条🍗、第2条殆皆出自《卦下易经》矣✝️。
11.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月。○宁按:此条马不注出处🎠。《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引《洛书》云🧏🏻♂️:“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日。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云霞部杂录》引《易归藏》文同💈。后二句乃《归藏·启筮》文,前二句当是《洛书》文,非《归藏》文,《图书集成》引文当因《类聚》之误👍🏽。《太平御览》卷八引《洛书》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黄氏逸书考》辑《洛书灵准听》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黑帝起黑云扶日。”皆是其证。未敢遽断🧚🏻♂️,附于此备考📫。
…………………………………………………………………………………………………………
附 录1
归藏·十二辟卦
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未遯马曰:朱太史曰💇♂️:“《归藏》本文作。”申否🏊🏼♂️,酉观,戌剥马曰:朱太史曰:“《归藏》本文作仆🧓🏻。”亥坤马曰:徐善《四易》👸。
马引徐善曰:“此《归藏》十二辟卦,所谓商易也。辟者,君也🧑🏽🍼。其法👨🏼🎓:先置一六画坤卦🍳,以六阳爻次第变之,即成复👨🏿🚒、临、泰、大壮、夬五辟卦;次置一六画乾卦,以六阴爻次第变之,即成姤、遯🖐🏿、否🪷、观、剥五辟卦,十辟见而纲领定矣。又置一六画坤卦,以复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阳🔀;以临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阳🏇🏻;以泰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阳;以大壮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阳👱🏽♀️,以夬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阳👬🏻。更进为纯乾👸🏿,而六十四卦之序已定矣。徐而察之👨🏻🎤🏭,乾之六位已为遞变之新爻,而坤之六位犹为未变之旧画,即卦中阳爻已变而阴爻犹故也。于是复置新成之乾卦😗,以姤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阴🥥;以遯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阴;以否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阴🧑🏻🦼🧑⚖️;以观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阴;以剥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阴,更进为纯坤之六位已更新矣。卒之非有两营也,止此六十四虚位,顺而求之,由坤七变,得阳爻一百九十二,而纯坤之体见👨🏿🦱💇🏿。逆而遡之,由乾七变得阴爻一百九十一🎨,而纯坤之体见🥻。一反一覆🧑🏻,而三百八十四爻之易全矣。”○宁按🫐:“辟卦”之说乃起自汉代,徐善凭己意揣测《归藏》有十二辟卦,以为商易如此,非引《归藏》原文,盖其时《归藏》已佚😔,明清之际的徐善无缘得见🤹🏽♂️👩🏽🔧,故其所言“《归藏》十二辟卦”云云乃无据之说,非《归藏》所有。姑附于此🧑🏿🍳,供进一步探讨⏩。
附 录2👆🏻: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序
清·马国翰
《归藏》一卷🫨,残阙。《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注♕:“《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杜子春曰:“《连山》🛟,宓牺🫧;《归藏》,黄帝”,贾公彦疏引郑志答赵商云:“非无明文,改之无据🧍♂️,且从子春。”近师皆以为夏殷也💅。《礼记·礼运》🤰:“孔子曰👽🧑🏽✈️:‘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我得坤乾焉💁🏻♂️。’”郑注云🖨:“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汉书·艺文志》不著录👨🎨,晋《中经簿》始有之👩🍳,阮孝绪《七録》云👵🏻:“《归藏》杂卜筮之书杂事。”《隋书·经籍志》有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唐书·艺文志》卷同📏,宋《中兴书目》载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诸家论说多以后出,疑其伪作🙍🏿♂️,郑樵《通志略》云:“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文乎?”杨慎亦云🤳🏿:“《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今玩其遗爻🙎🏼♀️,如“瞿𓀂: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稣🦸🏿♂️。士有泽🔪,我取其鱼”、“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有凫鸳鸯🫴,有雁鹔鷞”之类,皆用韵语,奇古可诵🐀,与《左氏传》所载诸繇辞相类,《焦氏易林》源出于此,虽“毕日”、“奔月”颇涉荒怪,然“龙战于野”、“载鬼一车”大《易》以之取象🤴🏽,亦无所嫌也,但殷《易》而载“武王枚占”、“穆王筮卦”💅🏻,盖周太卜掌其法者推记占验之事🐔,附入篇中,其文非汉以后人所能作为也🚵。今并宋时三篇亦佚💆🏿♀️,朱太史《经义考》搜辑甚详,据以为本🤶🏿,间有遗漏,为补缀之🦸🏿♀️,并附诸家论说为一卷🧞,以此与世传《三坟书》所谓《气坟归藏》者互较参观,其真赝可以立辨矣🎵。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附录3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归藏》案语
清·严可均
杜子春注《周礼》云🧫:“归藏,黄帝也😮💨。”《御览》六百九引《帝王世纪》云:“殷人因黄帝曰《归藏》。”《礼运》:“我得坤乾焉”,郑元云:“其书存者有《归藏》”,《疏》引熊安生云:“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隋志》、旧、新《唐志》🧑🍼:“《归藏》十三卷”✊🏼,《隋志》又云:“《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案《御览》六百八引桓谭《新论》云:“《归藏》四千三百言”💆🏿♀️🤮,是西汉末已有此书,《汉志》本《七略》💁🏽♂️,偶失载耳。《文献通考》引《崇文总目》云:“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玉海》引《中兴书目》同👨🏼🔬👨👩👦👦。《文渊阁书目》不著录,盖三篇又亡于元明之际🧗🏿。今蒐辑群书所载,得八百四十六字,视桓谭所见本略存十二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P389
[2]王宁《〈归藏〉篇目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2期
[3]孙启治、陈建华编《古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 中华书局1997年8月 P17-18
【2009年11月15日】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9年11月2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9年11月30日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0️⃣: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