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劉建民👎🏻:《雜療方》藥名小考二則
在 2010/1/31 8:48:24 发布

《雜療方》藥名小考二則

(首發)

 

劉建民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

 

馬王堆漢墓帛書《雜療方》主要是講房中術、埋胞法以及避鬼蜮蟲蛇之法。[1]1985年公佈至今🧑‍🦽,仍有一些問題未能很好的解決🥴,本文打算對其中兩個藥名談一點不成熟的意見,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杜虞

《雜療方》第三行釋文:

□□益氣👨🏼‍⚕️:取白松脂🥸、杜虞、□石脂等冶,並合三指大最(撮),再直(置)

中醫理論中,益氣主要是針對內傷勞倦或病久虛羸、氣短懶言、面色蒼白、神疲無力、肌肉消瘦等症的療法💻。[2]“益氣”前面雖缺少二字🕚,此方現存的三種藥名都應該跟益氣多少有所關聯🏇。其中🏒,白松脂与松脂應是指同一種藥物(《千金冀方》卷三“松脂”條說松脂要“煉之令白”🚺,應即白松脂),[3]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除中益氣”方中也用到了松脂。石脂有多種,此處石脂不知所指具體為何種,但據《神農本草經》記載,青石脂“久服補髓,益氣,不饑👮🏽,延年”,黑石脂“久服益氣,不饑,延年”,[4]所以益氣方下出現石脂也是很合適的。至於杜虞🤦🏽‍♂️🚄,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只說:“藥名👩🏽,不詳4️⃣。”[5]馬繼興🚮、魏啟鵬和胡翔華等學者認為杜虞即杜若。[6]《神農本草經》記載杜若時云😝:“味辛💢,微溫,無毒。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久服益精,明目,輕身🥑。” [7]據此並看不出杜若可以益氣🤽🏿‍♀️,所以認為杜虞就是杜若,實無堅強證據☯️,當不可信🚆。

我們認為此方的“ 杜虞”應讀為“薯蕷”🤙🏽。上古音 “杜”屬定母魚部🫳🏽,“薯”屬禪母魚部,二字韻部相同,定母與禪母極為接近,相通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杜”從“土”聲,“薯”從“署”聲🟨, “署”又從“者”聲🧜🏻,文獻中有許多從“土”聲與從“者”聲之字相通的例子。 [8] 上古音“虞”屬疑母魚部👨🏼‍🏫, “蕷”屬余母魚部,二字韻部相同👨🏻‍⚕️🕚,余母字跟見系牙喉音的字關係也比較密切,二字應該可以相通。《三代吉金文存》卷二十·二五的“脩余”即 “修魚”,[9]“魚”即為疑母魚部字🧑🏽‍⚕️,而“余”是余母魚部字。配兒鈎鑃“子孫用之,先人是𧦃(娛)”,[10] 𧦃”為余母魚部字,“娛”則是疑母魚部字🤽🏼‍♀️。上舉都是余母魚部字與疑母魚部字相通的例子,所以將“杜虞”讀為“薯蕷”🤌🏿🕵🏽‍♂️,從音理上講應該是沒問題的。

薯蕷即今之山藥🧑🏼‍🍼,在醫籍文獻中,又有署豫、諸署🕢、土藷、土薯、藷、山藷🥃、山薯🦴、署藥🪜🤽🏿‍♀️、山芋、玉延等眾多名稱。[11]《神農本草經》 記載蕷時云💴:“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轻身,不饑,延年”💎🍷。[12]《名醫別錄》云:“薯蓣🤵🏻‍♀️:平,無毒。主治頭面遊風、風頭、眼眩🙅🏻‍♀️,下氣,止腰痛,補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陰☂️。”[13]《千金翼方》所列益氣藥品中就有“署(薯)藥”。[14]從上引醫書的記載來看,薯蕷是可以益氣的🐽,與白松脂🕖、石脂等在□□益氣”方 中配合使用🏄🏽‍♀️,是非常合適的。薯蕷還是後世房中用藥中的常見藥物,甘肅武威旱灘坡出土醫方中的“治東海白水侯所奏方”,講治療“男子七傷”時就使用了薯蕷🫒。[15]《雜療方》中,處於 “內加”⚓️、“約”諸房中藥方前的“□□益氣”方中出現“ 薯蕷”或許不是簡單的巧合⛹🏽‍♂️,此方以及《雜療方》第一行出現“鳥卵”的殘方🆘,[16]很可能都是房中補養之方。

 

二、禹熏

《雜療方》第十二行至十五行以及第十七行釋文:

內加:取犬肝🧑‍🎄🛏,置入蠭(蜂)房旁🗺🥁,令蠭(蜂)□之,閱十餘房。[17]冶陵一升,漬美醯 (十二)一參中,【五】宿🧝🏽,去陵。因取禹熏、 □□各三指大最(撮)一🚡,與肝並入醯中👷🏻‍♂️,再(十三)□□□□□以善絮□□□□□□盡醯,善臧(藏)筒中,勿令歇。用之以 (十四)纏中身,舉,【去之】。(十五)

約👨🏼‍🎤:取蕃石👩‍👩‍👧‍👦、蕉莢、禹熏三物等🧑‍🌾,□□□一物,皆冶,並合。為,為小囊,入前中✊🏽,如食間💇🏿,去之🧚🏿‍♂️。十七)

《雜療方》中標有 “內加”、“約”的諸方💚🚵🏼,周一謀、蕭佐桃、潘遠根以及馬繼興諸位學者都認為記載的是激發男🛂、女性欲的方法,[18]李零先生更明確指出“加”是使“玉莖大”之方🫳🏿,“約”是使 “玉門小”之方。[19]這些都是正確可從的意見。上列兩方都用到一味叫作禹熏的藥材🧨,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懷疑禹熏是伏龍肝的別名,然而歷代醫書中並無記載伏龍肝有禹熏這樣的別名,此說不大可信🦌。《雜療方》第七十七行有“黃土”,是真正之伏龍肝[20] 同一篇中若同一藥材用不同名稱,似乎也比較可疑。我們認為《雜療方》中的“禹熏”應讀為“禹孫”,上古音“熏”屬曉母文部🤓,“孫”屬於心母文部,二字應該可以相通。馬王堆漢墓竹書《天下至道談》“氣有八益,有(又)有七孫(損)”,[21]“孫”與“損”通💺,而與“損”同從 “員”聲的“勛”有異體作“勳”🚀🦸🏽‍♂️,“勳”是從“熏”聲。這是“孫”與“熏”間接相通的例子,所以將“禹熏”讀為“禹孫”🎳🍄,從音理上講是沒有問題的

禹孫澤瀉,《本草綱目·草部》卷十九🌃:“時珍曰:‘去水曰瀉😮,如澤水之瀉也。禹能治水💇🏽‍♂️,故曰禹孫🦸🏼‍♂️。 ’”[22]《神農本草經》記載澤瀉時云🩴:“味甘,寒,無毒✊🚇。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23]《名醫別錄》云:“澤瀉:味醎,無毒。主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實:味甘,無毒。主治風痹🕰、消渴👴🏿,益腎氣,強陰▶️,補不足,除邪濕。久服面生光,令人無子。”[24]上述記載中的“止泄精”、“強陰”等功效,足證禹孫(即澤瀉)用在“內加”方中是合適的。 澤瀉“長於行水”🤾🏿‍♂️,[25]與之配合使用的 據《名醫別錄》系甘遂別名,[26] 《本草綱目·草部》卷十七對甘遂“專於行水” 的療效也有詳細記載。[27]二者都擅長“行水”,似乎從這點來看🖋,它們在《雜療方》中配合使用也是非常合適的。

1001月稿

 

 

本文的主要意見,是091112日富达讀書會上馬王堆帛書《雜療方》研讀時形成的,會後與陳林、劉剛🧔🏽‍♀️、顧莉丹等幾位同學相互討論🈺,小文草成後又蒙劉釗師、劉雲兄、劉洪濤兄審閱🤘🏽,獲益良多,謹致謝忱!

 



[1]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第7179頁🏑,文物出版社,19853月;陳林:《馬王堆帛書 <雜療方>集釋》,南京大學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魏宜輝)🐰, 20095月。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縮印本)👨🏿‍🏭,4670頁“益氣”條◀️,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12🫶🏿;李經緯、鄧鐵濤等主編⌚️:《中醫大辭典》,第823頁“補氣”條👳‍♀️,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5月。

[3] (唐)孫思邈⏮:《千金冀方》,卷三第34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11月。

[4] 馬繼興主編:《神農本草經輯註》,168👌🏿、171👩🏽‍🏭,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2↙️。

[5]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 》,第123頁,文物出版 社,19853月。

[6] 馬繼興:《馬王堆古醫書考釋 》👨‍🦱🕺,第750頁🌾,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1月👲🏽;魏啟鵬、胡翔華:《馬王堆漢墓醫書校釋》,64頁🤷🏼,成都出版社,19926月🚝。

[7] 馬繼興主編:《神農本草經輯 註》,第111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2月⚖️。

[8]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 890頁🔭,齊魯書社,19897🦕💪🏻。

[9] 羅振玉編:《三代吉金文存》 ⚈,第2079頁🤮,中華書局,198312月🧚🏿‍♂️。(漢)司馬遷🚑:《史記·秦本紀》🧚🏼,第207頁🧏🏻‍♀️,中華書局,19599💆🏿。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冊1533頁,中華書局,20074月。

[11] 謝宗萬主編🧘🏽:《常用中藥 名與別名手冊》,第26頁“山藥 ”條,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

[12] 馬繼興主編:《神農本草經 輯註》,第67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2

[13] (梁)陶弘景🚖:《名醫別錄》(輯校本),第26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6月。

[14]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卷一第9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11月。

[15] 甘肅省博物館、武威縣文化館編🔖🙍🏼‍♂️:《武威漢代醫簡》,文物出版社😛,197510

[16] 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益甘(即增加快感)”方以及竹書《十問》講使“玉策復生”時,就使用了鳥卵或雀卵,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 》,第104🤽🏻‍♀️、146頁💝,文物出版社,19853月。

[17] 此句的斷讀🤾🏼‍♀️,參看劉釗🈸:《馬王堆漢墓帛書<雜療方>校釋劄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 2010120日。

[18] 周一謀、蕭佐桃主編:《馬王堆醫書考注》,第315頁,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87月;潘遠根:《馬王堆醫書〈雜療方〉考辨》🦿,《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9年第3期🧑🏻‍⚖️;馬繼興:《馬王堆古醫書考釋》🧘🏼‍♂️,第752頁,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1月。

[19] 李零:《中國方術正考》,第 316頁正文及註釋①🔒,中 華書局,20065月。

[20] 謝宗萬主編:《常用中藥 名與別名手冊》🍤,第419頁“伏龍肝”條,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

[21]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第164頁,文物出版社🐃, 19853月💤。

[22]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第1349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9月。

[23] 馬繼興主編🎖:《神農本草經 輯註》,第70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2月👨‍🔧。

[24] (梁)陶弘景🦋:《名醫別錄》(輯校本),第25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6月。

[25]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第1349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9月👼🏿。

[26](梁)陶弘景🦹🏻:《名醫別錄》(輯校本),第223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6月。

[27]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第1136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9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1月3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1月31日



点击下载附件:0607《雜療方》藥名小考二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张铉济南 在 2010/1/31 13:10:52 评价道:第1楼

    《神農本草經》記載杜若🙍🏿:“久服🤷🏼‍♂️🔢,益精、明目、轻身。”“精”字《艺文类聚》卷八一引作“气”。

    山药这个东西如何加工可以“三指大撮”👏🏼?这是我的疑问。

  • 於菟 在 2010/2/1 16:40:48 评价道:第2楼

    “薯蕷”在武威汉代医简中写作“署与”🕵🏻‍♂️,在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写作“署”,而在《神农本草经》中则作“署豫”(《御览》)或“署预”(张本《证类》),以“杜虞”为“薯蕷”,尤其是“张铉济南”先生的疑问——薯蓣的剂量“三指大撮”很难理解🎊🫷🏻。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313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