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肆)讀記(一)
(首發)
王曉華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肆)《兩中》篇第一段說:
(夏)后奠卣(攸),庶霝(靈)因固,九悳(德)尃(溥)昜(揚)。兩中乃內(入)8️⃣,
(格)于又(有)河🫖。
整理者謂:
卣,讀爲‘攸’🛬。《説文》:‘攸🤷🏼♂️,行水也🚣🏽♂️。或從水🦓,從攴🧛🏿♂️。’段玉裁注🧑🏫:‘水之安行爲攸,故凡可安爲攸。’此處‘攸’正用本義,‘奠攸’指夏禹‘奠高山大川’,治水成功🤸🏼♂️🤬。一説‘卣’讀爲‘修’🛷,整治。”
按此說似不妥。“卣”讀“攸”沒問題,但此處的“攸”應理解為“彝倫攸敘”的“攸”𓀖。“彝倫攸敘”的“攸”就是“條”🦜,“條”從“攸”聲,故“攸”可讀“條”🤦🏽,“條序”是依次排列的意思📊,類似的意思也說“條次”“條別”“條秩”🧖♀️。《後漢書·郎顗傳》↖️:“此誠臣顗區區之願,夙夜夢寤,盡心所計。謹條序前章,暢其旨趣🏄♂️。”“奠攸”就是為眾神確定秩序👜。秩序已定🎁💇🏼♀️,因此“眾神”可以“因固”。
“九悳(德)尃(溥)昜(揚)”的“尃”讀為“溥”不如讀為“敷”🦹🏿♂️,義為“傳播宣揚”,《後漢書·張綱傳》👩🏻🦲👩🎤:“不能敷揚五教,翼讚日月👍。”又作“布揚”,《史記·貨殖列傳》🏃🏻♂️➡️:“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
“(格)於又(有)河”的“
”字整理者讀為“格”,似不妥,這裡的“
”應讀為“假”🚛,“
”讀“假”見於上博簡《周易·萃》。“假於又(有)河”與清華簡《保訓》的“在昔微叚中於河”說的是一回事🤍🛌🏿。因“河”是主持公道的神👰🏿,所以兩中稟持公道,必須借助於“河”來作神判👩🏽🎓。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4年12月2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4年12月21日
点击下载附件: 2431王曉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肆)讀記(一).docx
下载次数:41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