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劉雲:說《黃帝四經》中的一類“達”字
在 2010/4/23 18:32:49 发布

說《黃帝四經》中的一類“達”字

(首發)

 

劉雲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有古佚書四篇,此四篇古佚書經唐蘭先生考證🐎😦,應為失傳已久的“黃學”代表作《黃帝四經》 [1]。《黃帝四經》發表后👊🏽,由於其學術價值極大,研究者眾多,成果極為豐富,但由於其書久佚♞,文辭古奧,目前依然有不少難以講通之處。現不揣谫陋,對其中用法比較奇怪的一類“達”字提出一點看法,以就教於方家。

這類“達”字出現於下列文句中(釋文用通行字寫出):[2]

《經法·四度》 40行上:“倍約則窘🍢,達刑則傷。倍逆合當,為若有事,雖無成功,亦無天殃。”

《經法·亡論》 58行下- 59行上:“抹(昧)利,襦傳,達刑🌯,為亂首,為怨媒🐤,此五者,禍皆反自及也🛷。”

《經法·亡論》 64行下- 65行上:“伐當罪🤾🏼,見利而反,謂之達刑💂🏽‍♂️。”

《十六經·觀》 89- 90上🧝🏽‍♂️:“聖人正以待天,靜以須人,不達天刑👏,不襦不傳,當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十六經·兵容》 117下🧑🏿‍🏭:“聖人不達刑📹,不襦傳🧑🏼‍🦰,因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𓀅。”

對於上揭“達”字,學者多有討論𓀁,如: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認為:

達疑假借為脫⛎。意思是應該用刑而不用刑或少用刑。《詩·瞻卬》🎺:“彼宜有罪,女(汝)覆說(脫)之”🛕👨🏿‍⚕️,正是此義。 [3]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認為:

達讀為汰☞,淘汰。《爾雅·釋詁》🚣🏻‍♂️:“汰,墜也🫙。”達刑意謂減損天之刑法。[4]

郭元興先生認為:

達刑即肆刑、擅刑、縱刑🧑🏻‍🎨,指恣意施刑而言。[5]

余明光先生認為:

    達📱,放肆👩🏻‍🎨、專擅的意思☝🏿。《詩·鄭風》:“挑兮達兮”,注👗:“達,放恣也🧜🏻🍖。”引申為專擅。這句話的意思是:濫用而專擅刑罰就會有損傷。[6]

陳鼓應先生認為🙇🏿‍♀️:

達刑🧑‍🦲,謂不合於天刑,即征伐行動不合於天意。《說文》:“達🙋🏽,行不相遇也。”段玉裁注云:“乃古言也。訓通達者🤴🏻,乃今言也📲。”則“達刑”之“達”正用其古義🦶。……按照天道的規定🐀,該去征伐的就去征伐,不該征伐的就不去征伐,這就叫合於天刑。反之,就叫“達刑”,不合於天刑👮🏻。又解🧑🏽‍🍳:《字林》云:“達👨🏻‍🦳,滑也”,是“達”亦可聲訓為“滑”📌。段玉裁也說“達與滑音義皆同”,則此“達”可讀為“滑”。 “滑”🧛🏽‍♀️,亂也🐦🪐,則“達刑”即亂其天刑的意思👷‍♀️🎟。“亂”與“不合”意思是相通的。[7]

魏啟鵬先生認為:

達刑,更改天刑✩。達借為奪✈️,《廣雅·釋詁三》:“奪,敡也🪷。”《玉篇·奞部》🔁:“奪,易也。”刑♜,指天刑🚴🏻‍♂️。本書《十大經 ·觀》正作“不達天刑”。[8]

蕭旭先生認為:

達讀為忕,習慣👎🏻🫀。忕刑猶言濫刑🔴🗻。《亡論》:“伐當罪🧗🏿,見利而反,胃之達刑👛。”《觀》🤷🏻:“不達天刑。”謂不亂用刑也。 [9]

我們認為上揭諸說對文意的把握在大方向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對“達”字的解釋卻都過於迂曲🏌🏿,恐不可憑信。《經法·亡論》中有對“達刑”的定義性解說⚾️:“伐當罪,見利而反🧘🏽‍♂️🤦‍♀️,謂之達刑”,根據這個解說我們可以知道“達刑”指當刑而未處刑🤸🏿。但這恐怕不是“達刑”的全部意思🪛,從上揭《黃帝四經》的其他文例來看🧑🏻‍🌾, “達刑”似不應只指當刑而未處刑🗑,還應同時指濫用刑🙅‍♀️,即不當刑而處刑,也就是說“達刑”還應該有用刑不當的意思。“達天刑”的意思與“達刑”的意思應該相同。將“達刑”的這兩種意思結合起來看,我們可以對“達刑”的意思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達刑”的本義應該是用刑不當,包括當刑而不處刑和濫用刑兩層含義,在具體語境中也可以只表示當刑而不處刑🕦。根據這兩種意思,我們不難推測“達刑”在某些語境中應該還可以只表示濫用刑。

“達刑”🫡、“達天刑”的意思確定了,那麼“達”字該怎麼理解呢👩🏿‍🏫?我們在解釋“達”字之前🥾,先來看看古書中表示用刑不當及相關意思時到底怎麼說。翻檢古書🪗,我們可以發現古人在表示用刑不當及相關意思時,多用“失刑 ”這種說法,如:

《左傳》僖公十年:“秋🧓🏿,狐突適下國🍦🕵🏻‍♀️,遇大子,大子使登,僕,而告之曰🤹‍♀️:‘夷吾無禮✶🩹,余得請於帝矣👨🏻‍🦰。將以晉畀秦🟫,秦將祀余。’對曰:‘臣聞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圖之。’”孔穎達《正義》:“晉無罪👩🏻‍🎓,而滅以畀秦,刑之濫也🏄‍♀️。”

《左傳》僖公十五年:“ 蛾析謂慶鄭曰:‘盍行乎©️?’對曰🐖📞:‘陷君於敗🆙,敗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將焉入?’”楊伯峻《注》🦴:“逃亡,則晉不得而罰之,是失刑也。”[10]

《國語·晉語》😪🥭:“失刑亂政,不威🎪。”韋昭《注》🧑🏿‍🍳:“有罪不殺為失刑🦵🏿。”

《管子·四時》:“月食,則失刑之國惡之。”

可見《黃帝四經》中的“達刑 ”、“達天刑”與傳世文獻中的“失刑”𓀜,在意思上是對應的。鑒於此,如果“達”與“失”能夠聯繫起來🥤,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達”與“失”在語義上很難溝通↖️,那麼“達”與“失”在語音上可以聯繫起來嗎?“達”是定母月部字,“失”是書母質部字,兩字聲母都是舌音🏄‍♂️,韻部旁轉❌,兩字在語音上相距不遠,而且“達”與“失”也有間接通假的例證。“達”與“”聲字可通。在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道經》241行下中有這樣一段話(釋文用通行字寫出):“善行者無達迹,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用籌策👨🏻‍🦳。”[11]其中的“達”字,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中作“勶”👯‍♀️,[12]想爾本作“徹”👿,通行本作“轍”。“”聲字與“失”聲字可通。《戰國策·齊策》:“主者😮‍💨,循軼之途也,鎋擊摩車而相過🚌。”鮑彪《注》:“軼🫄、轍同,車迹也🏭。”《史記·孝文本紀》:“……遣使者冠蓋相望🕓,結軼於道……”《漢書·文帝紀》作“……遣使者冠蓋相望🏏,結轍於道……”《集韻·薛韻》:“轍,《說文》:‘迹也🧑‍🤝‍🧑👩‍🔬。’或作軼🛩。”可見“達”與“失”在語音上是可以相通的,上揭文例中的“達”是有可能讀為“失”的🕺🏽。

“達”讀為“失”之後,上述文例都可以貫通了,本文似乎也應該到此為止了👏,不過,上述問題似乎還有另外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我們認為“達”與“失”在字形上也很可能會有聯繫。具體來說👨🏽‍🦳,我們認為“達”是“失”的訛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過馬王堆帛書中的“達”字與常見的“失”字在形體上差距很大👨🏿‍✈️,無由相訛。[13]說到這裡🙋🏻‍♂️,我們必須先對馬王堆帛書的抄寫年代🏏、文字特點及其相關情況交待幾句⏩。馬王堆帛書中的文字在總體上看是秦漢系的文字,但由於其抄寫年代跨度比較大,最早的抄寫於秦即將統一六國之時,最晚的抄寫於西漢初年的漢文帝之時🤲🏽,[14]而這一段時期正好是漢字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因此帛書中文字的使用情況十分複雜。據學者研究👩🏻‍🎨,馬王堆帛書文字中保留了很多戰國時代東方六國文字,尤其是楚系文字的遺跡,[15]這已成為學界共識。具體到帛書中的《黃帝四經》,它大約抄寫於西漢初年劉邦在位之時🚞,[16]它的某些用字習慣與楚系文字的用字習慣相同。[17]除此之外,龍晦先生從《黃帝四經》中的楚言、楚諺,《黃帝四經》與《管子》👾、《國語·越語》和《淮南子》的關係,《黃帝四經》與《淮南子》的押韻等三個方面論證了《黃帝四經》是楚人的著作,[18]其說可信。弄清楚了以上情況,我們就作一個大膽的推測👨🏼‍🍳:《黃帝四經》中所謂的“達”字,有可能是西漢初年的人在抄錄自己在字形和內容兩方面都不太熟悉的楚系抄本時,將與“達”字形體相似的“失”字或用為“失”的字誤抄而成。

事實上👳🏻,楚系文字中用為“失 ”的字恰好與“達”字形體相近。此字作(《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簡6)👨‍🦯🦸🏼‍♂️,[19] 趙平安先生認為此字與甲骨文中從止從的“”為一字,應隸定為“”,[20]其說至確🧎🏻‍♀️‍➡️🧑🏻‍🔬。“”無論與楚系文字中的“達”,還是與西周👊🏼、秦漢系文字中的“達”都比較相似。

楚系文字中的“達”異體較多,其中有一種比較常見的異體作(《郭店楚墓竹簡·五行》簡43)🧝🏼‍♀️。[21] 將此類“達”字與“”稍一比較,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在字形結構上十分相似,而且它們都從 “辵”🪀,除去“辵”之後的部份也有些相似之處🧙🏿‍♂️。

值得關注的是,上博七《武王踐阼》簡9和簡10中“”字出現了一種省體,使“”與“達”的相似度明顯提高了。這種簡省的“”字共出現了兩次🦢,分別作🤵‍♀️。這種省體不但將原來字形右上部的“止”旁省略了👫,還省略了原來字形所從的 “”的中間的一豎筆🫶。這種簡省的“”字與上揭“達”字就更為相似了。

西周🚈、秦漢系文字中的“達” 字,具有明顯的傳承關係,現撮舉於下:

(師簋)(《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簡6(馬王堆帛書《五行》207行)(《經法》8行下)

將上揭“達”字與 “”略一比較,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在字形結構上也十分相似🍏,而且它們也都從“辵”,除去“辵”之後的部份同樣也有些相似之處。

在“”的用法和構形理據都沒有弄明白之前,學者們對它的某些看法,對我們的上述觀點頗能起到旁證的作用。商承祚先生曾將子彈庫楚帛書中的“”誤摹為與西周👩🏽‍🚀👩🏽‍🌾、秦漢系文字中的“達”字極為相似的(乙3行),並進而將其釋為“達”🤥。[22]饒宗頤、高明先生在已清楚子彈庫楚帛書“”的正確字形的基礎上,依然贊同商先生的這種釋法,并直接將西周金文中的“達”與“”作對比,來論證“”為“達”。[23] 這種誤摹🤴🏻、誤釋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與具有明顯傳承關係的西周、秦漢系文字中的“達”字的相似性。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商先生作為具有極高古文字學修養的學者,將其不熟悉的楚系文字中的 “”誤摹為類似於其熟悉的西周、秦漢系文字中的“達”字的形體🔎,這提示我們🥹,楚系文字中的“”被不熟悉楚系文字的西漢初年的抄手直接誤抄為當時文字中的“達”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以上我們分別從語音和字形兩個角度💁🏽‍♂️👨‍👩‍👧,對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中的一類“達”字進行了分析,指出它們與“失”這個詞有著密切的聯繫。至於語音和字形這兩個角度哪個更好一些😁,現在似乎很難作出判斷,不過這類“達” 字與“失”這個詞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一點🙇🏼🚚,似乎可以肯定下來👆🏽。

西漢初年文字中某些“達”字與“失”這個詞的這種密切聯繫,在後世字書中也有蹤跡可尋。《說文解字•辵部》👧🏼:“達,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其中的“或曰迭 ”三字頗為費解👩🏽‍🦰。上文我們指出“達”可以讀為“失”🧜🏻,那麼“達”自然也可以讀為從“失”得聲的“迭”🗿,從這個角度來講👫🏻,“或曰迭”可以看作是在闡明“達”與“迭”的通假關係。上文我們還指出,楚系文字中的“”可能會被不熟悉楚系文字的西漢初年的抄手誤抄為“達”, “”在楚系文字中一般讀為“失”🙍🏼‍♂️,但也不能排除其讀為從“失”得聲的“ 迭”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講,“或曰迭”可以看作是在指出“達”是“(迭)”的訛字🧑🏿‍🎄。[24]這樣看來,西漢初年文字中某些“達”與“失”這個詞的密切關係👸🏻,在許慎創作《說文解字》的東漢時期還有一些學者知道。

 

 



[1] 參唐蘭:《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兼論其與漢初儒法鬥爭的關係》,《考古學報》1975年第1期,7-38頁。又刊於《馬王堆漢墓研究》85-94頁,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8月。

[2] 釋文請參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漢墓帛書(壹)》51🚵🏼‍♂️、555563🏄🏽‍♀️、71頁,文物出版社🚴🏼‍♂️,19803月🙅🏽。

[3]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 25-26頁註釋 18👃🏽,文物出版社, 19765月。

[4]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漢墓帛書(壹)》52頁註釋54,文物出版社, 19803月。

[5] 郭元興:《讀〈經法〉》↕️,《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213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4

[6] 余明光:《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259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98月🤽🏻‍♂️。

[7] 陳鼓應👶👨🏽‍⚖️:《黃帝四經今注今譯 ——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參照簡帛本最新修訂版)》108頁注9✢🍪,商務印書館🙂,20076月👷。

[8] 魏啟鵬☛:《馬王堆漢墓帛書 〈黃帝書〉箋證》46頁🙇🏿‍♀️,中華書局🖊⇾,200412

[10]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367頁,中華書局👨🏿‍🔬, 19813月🪣。

[11]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漢墓帛書(壹)》97頁。

[12]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漢墓帛書(壹)》52頁。

[13] “達”字與“失”字形體上的差別🌬,可參看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67頁“達”字、482頁“失”字,文物出版社, 20016月。

[14] 參李裕民🚎:《馬王堆漢墓帛書抄寫年代考》,《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4期,99-102頁。

[15] 參周波🧝🏿:《秦🧑🏽‍✈️、西漢前期出土文字資料中的六國古文遺迹》,《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240-292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8月🍠。

[16] 參李裕民:《馬王堆漢墓帛書抄寫年代考》🦶🏼,《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4期,100頁🏮。

[17] 參周波🤦🏿‍♂️:《秦、西漢前期出土文字資料中的六國古文遺迹》🦵🏽。

[18] 龍晦🏢:《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探原》,《考古學報》1975年第2期,23-32頁🚳。又刊於《馬王堆漢墓研究》85-94頁👩🏿‍🏫。

[19] 參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1004頁🍕,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10月。此字在馬王堆帛書中也出現過,作(《陰陽五行》甲篇行116

[20] 趙平安:《戰國文字的 “”與甲骨文“”為一字說》,《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275-277頁,中華書局💬🏌️‍♀️,20007月。

[21] 參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160-161頁。

[22] 商承祚:《戰國楚帛書述略》,《文物》1964年第9期,22頁🦵🏼。

[23] 饒宗頤:《楚繒書疏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上)12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810月;高明:《楚繒書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384頁,中華書局, 198510月💁🏼‍♀️。

[24] 《說文解字·辵部》:“迭,更迭也。從辵失聲。一曰达。”此處將“達”字的後世字體“达”看作“迭”字的異文。這恐怕是不明原委的後人根據“達”字下“或曰迭”的訓釋,認為“達”與“迭”是普通的異體字,進而在 “迭”字下加了“一曰达”的訓釋。

 

 

附記:本文在寫作過程中與劉洪濤🕒、劉建民二兄討論🚒,受益良多,謹致謝忱。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4月23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4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0656說《黃帝四經》中的一類“達”字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chencongjia 在 2010/5/9 17:52:26 评价道:第2楼

    《鄧析子·無厚篇》“上循名以督實🫅,下奉教而不達”之“達”➰,據文義🩸,當讀為“失”。可為劉先生添一佐證。

  • 苦行僧 在 2010/5/10 14:00:44 评价道:第3楼

    十分感謝chencongjia先生😗,能在文獻中找到這樣一條證據實在是不容易👩🏽‍🚀!不過《鄧析子》此處的“達”有異文作“違”,“下奉教而不違”似也十分通暢。此處的“達”究竟是“違”之訛,還是代表“失”這個詞,不敢遽定,請先生賜教🙅🏿💵!

  • chencongjia 在 2010/5/10 21:29:39 评价道🏇:第4楼

    在下只是偶读《邓析子》(诸子百家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所据为明刊本🙍🏿‍♀️,《邓析子/慎子/尹文子/鹖冠子》合刊),读及此处👩‍🍳,觉“不達”难通,想起先生大文🦹🏼,解为“失”之訛,文义顺畅。文淵閣四库全书作“违”。有人主张今本《邓析子》伪作于晋以后,此处异文在下未加深思🏍,其孰先孰后,孰是孰非,尚请刘先生赐教。

  • 苦行僧 在 2010/5/10 23:44:16 评价道:第5楼

    本人對古籍版本之學是個門外漢✳️,對《鄧析子》的著作年代問題不敢置一詞👩‍🦽‍➡️,此處的“達”、“違”異文該怎麼解釋,只能俟諸來者了。

  • 海天 在 2011/12/11 22:32:49 评价道:第1楼

    《楚辭‧天問》:啟代益作后🙍🏽,卒然離蠥👨🏽‍🦲,何啟惟憂,而能拘是達💇🏿‍♀️?」「能拘是達」的「達」👩🏻‍⚖️,徐廣才先生也認為是楚文字「逸」之訛,但未及音讀通假,可與劉先生文章一並觀之。見《考古發現與《楚辭》校讀》,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12月,頁191-193✊🏽。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311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