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讀書會:清華簡《楚居》研讀札記
在 2011/1/5 20:37:32 发布

清華簡《楚居》研讀札記

(首發)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

 

 

清華簡《楚居》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清華大學學者用出色的整理工作爲學界提供了一份很好的釋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12月, 180194頁)👨🏻‍🎤。我們在粗粗研讀之后,草成此文🧑🏼‍🦰,提出几则浅陋的意见⚖️,向学者们请教🩺。文末附錄的《楚居》釋文以整理者的釋文爲底本🔼,在此基礎上👩🏻,略加補充。原釋文在注釋中讀出的字🖕,如無問題徑在正文括注;原釋文的少數體例不統一處,徑作統一,此不再一一說明。

 

12😚:爰(得)妣(列)

🫕,整理者指出:字在上博簡《容成氏》一六號簡中讀爲“癘”。

按,“妣某”💲、“婦某”之“某”多爲女子之國族名。我們懷疑“”讀爲“厲”𓀔,“妣 ” 爲古厲國女子❤️‍。整理者已指出“”在上博簡《容成氏》中可讀爲“癘”👮🏿‍♀️。“癘”🧝🏿‍♂️、“厲”同聲符,“”可讀爲“厲”從音理上看沒有問題。“厲國”又作“賴國”🫷✣,一般認爲與古部族“厲山氏 ”(又作“列山氏”🙇🏼‍♂️、“烈山氏”等)有關。這個部族是隨棗走廊一帶的土著。(相關論述可參看徐少華《古厲國歷史地理考異》,《歷史地理》第19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收入其所著《荊楚歷史地理與考古探研》,商務印書館🦘,2010年,12-26頁。)簡文所述穴酓(穴熊)遷徙到宗京之地並娶妣,或許反映的就是楚先民與古厲人通婚的情況👤。“京宗”,整理者認爲並與之通婚🤵,是很有可能的🤽🏻。“京宗”整理者疑與荊山之首景山有關♍️。荊山是漳水發源地📛,與古厲人活動的區域相去不遠。又,此“京宗”也有可能在今湖北京山一帶,其地有京源山🥮,或與“京宗”有關。

 

3🚿🫸🏼:(巫)(咸)賅(該)亓(其)(脅)以楚

整理者原釋文作“(巫)(幷)賅(該)亓(脅)以楚”🤣👦🏿,讀 “賅”爲“幷該”,取幷合包裹義👮🏼‍♀️🧑🏽‍🎓。整理者又認爲,或釋“”爲“”🏠,讀爲“緘”。

按💟,所謂“”字作形,與甲骨文等形合🤽‍♂️🧑🏼‍🏭,象以戈殲滅眾人之形。此“”字形戈援筆劃位於兩人之身與其相交,保留了相對原始的形態。兩人上的橫筆🧎‍♀️,應看作飾筆👨🏼‍💼,與“幷”無關📞。上博簡《性情論》簡8“皆”字作,是爲證。因此✌🏼,此字當以釋“” 爲是☣️。我們認爲“” 當讀爲“巫咸”🧑🏼‍🎄。小篆作🧗🏼‍♀️,《說文》:“🦵🏽🤲🏽,……古文讀若咸。” 整理者以“該”爲動詞,恐有不妥。文獻中“巫某”常見,如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等👮🏿‍♂️🐻‍❄️,而少有徑稱“巫”者。“巫咸”見於楚地文獻。《楚辭·離騷》“ 巫咸將夕降兮”,洪興祖《補注》:“巫咸,古神巫也。当殷中宗之世”。

 

4👨🏼‍🔧:思(使)若((嗌)卜(徙)於(夷)(屯)

,整理者未破讀🧕🏽,認爲當即史書中的丹陽,近於鄀。

按🪹,“”當讀爲“夷”🚵‍♀️, “”讀爲“屯”,指土阜,“屯”和“陵”意思相近👨‍🌾,《莊子·至樂》:“生於陵屯,則爲陵舃🚣🏽‍♀️。”“” 或即“夷陵”🤽🏽‍♀️👨🏽‍🦱。與丹陽亦近🧏🏻。《史記》、《戰國策》記載秦将白起拔鄢🧖🏽‍♂️、郢,烧先王墓夷陵🪟,至竟陵。可見夷陵有楚先王的墓地,且位置在鄢🤴👨‍🌾、郢、竟陵一帶👮🏽‍♂️。這正與簡文記載楚先人曾徙都“” 相合。一說讀爲“窀”,與包山簡58號簡“宣王之州人苛求雘”等聯繫,林澐先生將包山簡此字隸爲“,指出即窀穸之窀⛈,爲厚葬的大墓(詳參林澐《讀包山楚簡札記七則》,收入《林澐學術文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此說於字形上聯繫更直接💨。

 

4:爲(楩—便)室=(室🎾,室)既成

整理者指出字所从即《說文》古文 “鞭”,全字即見於《墨子·公輸》、《玉篇》等的“楩”字🤸‍♀️,《漢書·司馬相如列傳》注“楩🚽🥋,即今黃楩木也。”

按,簡文之“室”大概就是漢以後文獻和考古發現所見的“便室”、“便房”。關於“便房”的解釋,一直存在較大分歧,其中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爲“便房”是指用楩木做的棺房,但隨著新的考古資料的發現⛄️✊🏼,已經有學者糾正了這一觀點,認爲“便房”襲自先秦喪葬和虞祭制度而來🧘🏿‍♀️,是祭祖安神,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較新較詳細的討論可參《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3期高崇文《釋“便椁”🦬🥞、“便房”與“便殿”》和蕭亢達《“便房”新解》兩篇文章。簡文記載“室”正是楚人用於祭祀的場所,和有關,爲上述觀點提供了更早的文獻證據。此外📤,第三則札記中已提及文獻中有白起焚燒夷陵楚先王墓的記載,而簡文“” 、“室”同見👩🏼‍💼,恐怕不是巧合😰🪀。

 

5至酓只🫙、酓(䵣)、酓(樊)及酓(錫)、酓(渠),(盡)居(夷)(屯)。酓(渠)(徙)居發漸。至酓 (艾)

整理者指出,“”是雙音符字🧛🏽‍♀️,楚簡中或讀爲“孽”。整理者認爲酓或即《楚世家》熊渠長子康🧑‍🏫,又稱毋康,亦即《索隱》之熊翔。翔🕵🏿‍♀️♔、康陽部🚶‍♂️,爲月部😻,月陽同轉,音近可通。

按,此說恐不可信。我們認爲“酓”就是《史記·楚世家》所載之“熊艾”。簡文所載世系與《史記·楚世家》世系比較如下:

兩世系表中其他楚先王皆能對應💂🏿‍♂️,只有《史記》熊艾與《楚居》酓只不能密合以及《楚居》多出酓一人。裘錫圭先生考證是乂之初文(參看裘錫圭👉🏽👶🏽:《說“”🫙👌🏼、“”》,《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35-39頁)。“酓” 讀爲“熊艾”,完全密合🧑‍💻。整理者認爲,“熊艾”與“酓只”的差別係因“艾”🟤、“只”古文字字形相近而訛。我們則認爲,《史記·楚世家》應該是誤將兩位楚先王“熊艾”和“熊只”當成一人(艾、只古文字字形相近或也是致誤原因之一),在原本應該是“熊只”的位置寫上了“熊艾”,而將排在“熊渠”後面的真正的“熊艾”遺漏了♣️🥯。

 

 

【附👨‍👧‍👧:清華簡《楚居》釋文】

 

(連)初降於(騩)山[1] 🥧,氐(抵)于(穴)竆(窮)💁🏿。(前)出于喬(驕)山⛹🏽‍♀️,(宅)凥(處)爰波(陂)[2]。逆上汌水,見盤庚之子♡,凥(處)于方山🦹🏽‍♂️,女曰比(妣)隹,秉茲(率)【1】相,詈四方⛪️。季(連)(聞)亓(其)又(有)(聘)🍇,從,及之盤(泮)💁🏽‍♀️,爰生 白(伯)☑️、遠中(仲)。(毓)[3](徜)羊(徉),先凥(處)于京宗🧑🏼。穴酓遟(遲)(徙)於京宗,爰(得)【2】妣 (列)🤸🏿,逆流哉(載)水🚣🏼‍♂️,氒(厥) (狀)(聶)耳,乃妻之🦶,生侸(叔)、麗季。麗不從行,渭(潰) [4](脅)出🍾,妣(列)賓于天🫓,(巫)(咸)賅(該)亓(其)(脅)以楚🦸🏽👨‍🦽,氐(抵)【3】今曰楚人🧘🏿。至酓(狂)亦居京宗。至酓(繹)與屈(紃),思(使)若((嗌)卜(徙)於(夷)(屯)⚡️,爲(楩—便)室=(室,室)既成🤵🏼‍♂️,無以內之🙋🏻,乃(竊))人之(犝)以【4】祭🧙🏻‍♂️。 (懼)亓(其)宔(主),夜而內 🕐,氐(抵)今曰=(必)夜🥌。至酓只🌳、酓🎀🦸🏻、酓 (樊)及酓(錫)🦫、酓(渠)👨🏿‍🚀,(盡)居(夷)(屯)。酓(渠)(徙)居發漸👩‍❤️‍👨。至酓(艾)、酓【5(摯)居發漸。酓(摯)(徙)居旁屽。至酓(延)自旁屽(徙)居喬多🏃‍♂️🎤。至酓甬(勇)及酓嚴🛣、酓相(霜)及酓 (雪)及酓訓(徇)、酓咢及若囂(敖)酓義(儀)🪒,皆居喬多。若囂(敖)酓【6】義(儀) (徙)居箬()。至焚(蚡)冒酓[5]自箬((徙)居焚。至宵囂(敖)酓鹿自焚 (徙)居宵👩🏿‍🏭。至武王酓自宵(徙)居免,(焉)(始)□□□□□【7】福。衆不容於免,乃渭(潰)疆浧之波(陂)而宇人(焉),氏(抵)今曰郢。至文王自疆浧(郢)(徙)居[6]==郢,郢)(徙)居==郢,郢)(徙)居爲==(爲郢,爲郢)(復)【8(徙)居免郢👩‍⚖️,(焉)改名之曰福丘🤷🏻‍♀️。至(莊)[7]囂(敖)自福丘(徙)(襲)箬()郢。至成王自箬()郢(徙)(襲)==(郢💝,郢)(徙)□□□□【9】居(睽)郢。至穆王自(睽)郢(徙)(襲)爲郢。至(莊)王(徙)(襲)==郢👷‍♂️,郢)(徙)居同宮之北。若囂(敖)(起)禍,(焉)(徙)居承===(蒸之野,蒸之野)□□□,□【10(襲)爲郢。至龏(共)王、康王✴️3️⃣、 =(嗣子)王皆居爲郢。至霝(靈)王自爲郢 (徙)居秦(乾)溪之上,以爲凥(處)於章 [華之臺] 🔢。【12】競(景)坪(平)王即立(位),猷(猶)居秦(乾)溪之上🧇。至卲(昭)王自秦(乾)溪之上(徙)居==郢,郢)(徙)居鶚==(鄂郢,鄂郢)(徙)(襲)爲郢。盍(闔)虜(廬)內(入)郢👨🏻‍🦲🍀, (焉)(復)【12(徙)居秦====(乾溪之上,乾溪之上)(復)(徙)(襲))郢🚴🏿。至獻惠王自)郢(徙)(襲)爲郢🪻🐙。白公(起)禍,(焉)(徙)(襲)郢💂🏽‍♂️,改爲之🤿,(焉)曰肥【13】遺🧓🏽,以爲凥(處)於==澫🙅🏼🧑‍🚒,澫)(徙)居==(鄢郢🧚‍♀️,鄢郢)(徙)居吁👮🏿‍♂️。王大(太)子以邦(復)於郢🌇🎶,王自(徙)(蔡),王大(太)子自郢【14(徙)居疆郢。王自(蔡)(復)(鄢)🤘🏽。柬大王自疆郢(徙)居藍==(藍郢,藍郢)(徙)居==郢,郢)(復)於),王大(太)子以邦居)郢,以爲凥(處)於【15[8]郢。至(悼)折(哲)王猷(猶)居)郢。(中)(謝)(起)禍,(焉)(徙)(襲)肥遺🧗‍♂️。邦大(瘠),(焉)(徙)居鄩郢🧶。【16

 

 



[1] 山,整理者疑即騩山👁‍🗨。按🎤,包山簡237有“峗山”㊗️,或也與此有關。(參看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年🕺🏻🧧,176頁👩🏿‍🎨。)

[2] “爰波”整理者認爲是地名🔒🧗🏼。我們認爲可能讀爲“爰陂”,楚地地名名陂者多見。“波”讀爲“陂”亦十分常見(可詳參周波《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指導教師裘錫圭教授,248頁。)本篇簡8有“疆浧之波(陂)”😔,亦是“波”可用爲“ 陂”之證🫐。

[3] 整理者對有兩種解釋🧑🏽‍✈️,或認爲 (毓)可能讀爲“遊”🧘🏻‍♀️,在正文中取此說括注“游”🎆;或讀本字意爲生育,“毓徜徉”意爲生育順暢📼。我們認爲第二種說法更優🚶🏻‍♀️,取後說括注。

[4] 整理者引《世本》🏋️‍♀️:“陸終娶于鬼方氏之妹,謂之女嬇😲🙎🏼,是生六子,孕而不育……”💠。其他文獻如《大戴禮記》🦌、《風俗通》🥤、《漢書》等均有陸終娶於鬼方的記載,並認爲嬇、隤、潰等是鬼方氏之女的名字。根據簡文,我們認爲嬇🧗🏿、隤🍊、潰應該都是讀爲“潰”🛥,爲剖、坼之意🤾‍♂️,文獻流傳過程中有人不明其意💆🏻,誤解爲鬼方女名。

[5] 🚆,整理者隸爲“帥”,讀爲“率”。按字形嚴格隸定當爲“”。

[6] 《關沮秦漢墓竹簡》315.24有“” ,用作“和”,疑“”與“”是一字之繁簡體👦。

[7] 字作👇🏿。整理者釋爲堵,同時指出“囂”即文獻所見之“莊敖”。按🛟,是否釋爲堵似可存疑,然與莊的聯繫可以確定🧎‍♂️‍➡️➕。上博簡《從政》:“小人先=(先人)則(敔禦)之,[𨒥(後)人 ]【甲17】則暴(📿?)毀之。”疑爲一字。若然📱,則爲我們解讀“”提供了新的思路。

[8] 此字的隸定🥔,學界主要有“”、“” 兩種意見,相關討論可參吳良寶《戰國楚簡地名輯證》(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60-62頁)🚴🏿。我們認爲“” 說爲是(此還可參黃錫全《長江中游楚國“郢”試探》),參前第二則札記。

 

執筆👩🏼‍✈️:蔣文

201115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月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月5日



点击下载附件:0775清華簡《楚居》研讀札記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刘云 在 2011/1/6 1:15:19 评价道⚖️:第1楼

    《楚居》中用為“莊”的字,可能是個從“土”☂️,以“筐”的初文為聲旁的一個字,讀為“莊”。《從政》中那個與該字字形相近的字,當是該字的訛體。“筐”的初文在古文字中屢見1️⃣,不過多見於偏旁🧛🏻。以其為偏旁的字或讀為“莊”。

  • 單育辰 在 2011/1/6 3:58:15 评价道:第2楼

        楚簡中常見“戚郢”👩🏼‍🎨,而若依清華簡《楚居》整理者的釋文🧑🏽‍🌾🏅,“戚郢”在其中未嘗一見🦸🏽‍♂️,似乎可疑。其實,《楚居》中是有“戚郢”的,但被整理者釋爲從水從禾從水的“ ”,“ ”字在清華簡中凡五見,見於簡8 ”、簡9 ”📖、簡13 ”👩🏼‍🍳、簡14 ”、“ ”🤘🏽,從簡13和簡14第一字看,此字兩水所夾之字爲一上下構形的字🤨,和禾通常的寫法有一些區別。整理者所釋的“ ”其實就是“黍”,新蔡零415的“黍”字作“ ”,與之類似,但改爲水點居於上下而已。新蔡甲3.414+412亦有此字,作“ ”🚸,宋華強先生已疑其爲“黍”。(參看宋華強:《新蔡葛陵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3月,第449頁🦽👃🏿。)“黍”與“戚”古音可通🫦,如“戚”與“叔”都從“尗”得聲,“戚”,清紐覺部🧑🏼‍💼,“叔”書紐覺部;而“黍”,書紐魚部👩🏽‍🍳,魚👨‍👧‍👦、覺二部是有通假條件的,比如《詩·邶風·雄雉》“自詒伊阻”,“阻”,《左傳·宣公二年》引作“慼”,“阻”🎥,莊紐魚部(所從之“且”🙇🏻‍♂️,清紐魚部),通清紐覺部的“慼”🤞🏼🍿。故書紐魚部的“黍”與“戚”也可相通。

  • 何家興 在 2011/1/6 8:05:46 评价道😁:第3楼

    《楚居》簡7有字作:

     “至焚(蚡)冒酓△自箬( (徙)居焚。”

    整理者隸爲“帥,‘帥’字形近西周金文彔伯簋🚶‍♀️‍➡️👓,參看《金文編》(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第五四八—五四九頁)。《國語周語》:‘及平王末……楚蚡冒於是乎始啓濮。’韋昭注:‘蚡冒🧖🏽‍♀️,楚季紃之孫➛,若熬之子熊率。’‘帥’與‘率’同音相通。”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讀書會認👩🏿‍🏭:“為按字形嚴格隸定當爲‘ ’。”我們認為讀書會的意見是正確的👱🏽,古文字中的“帥”从尋,从巾或巿。《楚居》該字也見於齊系文字:

     山東金文集成104《司馬楙編鎛》  “亦 (布)刑灋”

    張振謙先生認為🧗‍♀️:“此字應從‘阜’⚾️🚙,‘巿’聲⛹️‍♂️,隸定為‘ ’💂🏻,讀為‘尃’。……與‘亦 (灋)’文意相近之句🧑‍🎄🟧,亦見叔夷鐘‘中尃盟井(刑)’👨‍🎤👮🏿‍♂️,孫詒讓曰:‘言執中以布明刑也’”(342-343)我們認為張說可從,楚簡中的“帥”作“ (率)”🍶。“焚(蚡)冒酓 ”🥸,《史記楚世家》作“蚡冒熊眴”,《國語》韋昭注引作“熊率”,可見“ ”訛作“帥”可能由來已久。

  • 何家興 在 2011/1/6 8:30:25 评价道👨🏿‍🚀:第4楼

    柬大王自疆郢(徙)居藍==(藍郢,藍郢)(徙)居==郢,郢)(復)於),

    其中的“)👨🏿‍🍼,”隶释不确,可参看吴良宝先生《战国楚简地名辑证》192页👗📑。

  • 蘇建洲 在 2011/1/6 9:20:31 评价道:第5楼

    (艾)的亦見於《古璽彙編》2281「薛義」的「薛」,是一方典型楚璽🩰。湯餘惠先生主編的《戰國文字編》第27頁收入「薛」字下甚是

  • 高佑仁 在 2011/1/6 9:31:36 评价道:第6楼

    8:乃渭(潰)疆浧之波(陂)而宇人(焉),氏(抵)今曰郢。

    「焉」字應該作下讀🤸🏼,本簡焉字都作句首連接詞用🧑🏿‍🦳,本處不應例外。

  • 單育辰 在 2011/1/6 10:59:32 评价道:第7楼

    詈由👨🏼‍🦳🚵‍♂️,疑讀爲盤遊。《尚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言,疑紐元部;盤,並紐元部🫷🏻。由🆖🏌️、遊並喻紐幽部。故“詈由”可讀爲“盤遊”🍋‍🟩。

  • 蘇建洲 在 2011/1/6 11:02:36 评价道:第8楼

    1.上引苦行僧兄的說法可溯源自「 」、「 」二形偏旁鍾柏生先生以為象盛物之編織器,是由金文「甹」作 (班簋) (番生簋)的上部分演變而來。(鍾柏生〈釋「 」「 」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文字》新24期 頁14)李守奎先生亦以為「」是某種器物,即「有荷臾而過孔氏之門」之「臾」(即「蕢」)的本字。(李守奎〈《說文》古文與楚文字互證三則〉《古文字研究》第廿四輯 頁471)陳斯鵬先生則分析為從貝「凷」聲🖖🏿🦹🏽‍♀️,「凷」象以器(蕢)盛土之形✍🏼。(陳斯鵬〈說「凷」及其相關諸字〉《中國文字》新28期 頁166。)

    2.楚居簡2“穴酓遟(遲)徙於京宗”的“遟”應該隸定作【辵辛】🏊🏿‍♂️,楚文字常見🕙,如《吳命》07、《新蔡簡》更常見(《葛陵楚簡文字編》50頁)🫥。

    3.替上引單育辰兄補個通假例證:《詩·邶風·雄雉》:“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左傳·宣公二年》引“阻”作“慼”。而李學勤先生在〈鄭人金文兩種對讀〉《通向文明之路》192頁認為洛陽玻璃廠M439的銅鼎(哀成叔鼎)「亦弗其(黍/皿)獲嘉」🧜🏿,(黍/皿)從「黍」聲,讀為「助」。而「助」從「且」聲。所以【慼與且與黍】可以通假🕵🏿。

  • 蘇建洲 在 2011/1/6 12:00:22 评价道:第9楼

    簡12帥作 山東金文集成104《司馬楙編鎛》同形,董珊先生早已釋為帥🦇,文曰

    朕吝(文)考懿(叔),亦刑(型)灋則🧢。“帥”、“刑(型)”、“灋”、“則”四字義近連用👩‍🏭;或者理解爲“帥刑(型)”是謂語動詞,“灋則”是其賓語。

    董珊〈試說山東滕州莊里西村出編鎛銘文〉2008.04.24 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408

  • 蔣玉斌 在 2011/1/6 12:05:15 评价道🕵🏻‍♀️:第10楼

    劉雲、蘇建洲兩位先生所說的筐形之字👩🏿‍⚖️,還可再上溯至殷墟黃組卜辭中“△正/戔(某方)”之字。舊多釋“甾”,非是🫶。我的看法跟劉雲先生一樣,覺得該字為“筐”之象形初文🦚👊。

  • 刘云 在 2011/1/6 12:35:21 评价道:第11楼

    筐.doc

    這是幾組例子,不會發圖片,整個word吧。

  • 蔣文 在 2011/1/6 14:32:30 评价道:第12楼

    札記第一則引簡號“簡1~2”當作“簡2~3”
    第五則引整理者說“月陽同轉,音近可通”,“同轉”當作“通轉”。
    本文行文中的錯疏恐怕還有不少👳🏿,這些都是極不應有的錯誤,在此向大家致歉。

  • 程少軒 在 2011/1/6 20:22:41 评价道♋️:第13楼

    里耶簡、張家山簡等秦漢簡牘文獻中多次出現“銷”,周振鶴、晏昌貴等先生曾撰文討論。

    里耶簡J1⒃52記載了銷的詳細位置:鄢到銷百八十四里,銷到江陵二百卌里,江陵到孱陵百一十里,孱陵到索二百九十五里,索到臨沅六十里,臨沅到遷陵九百一十里👨‍🦯🍧。□□千四百卌里。——《湖南龍山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期。(按🏨,據《里耶發掘報告》圖版,“二百卌里”當為“二百卌六里”🔺。)

    “至宵囂(敖)酓鹿自焚徙居宵。”此“宵”地有可能就是秦漢簡中多次出現的“銷”♥︎。

  • 张崇礼 在 2011/1/6 21:07:06 评价道🤏🏽:第14楼

    上博簡《從政》的“”🦉,似當讀作“鞭御”

  • 蔣文 在 2011/1/6 21:26:11 评价道📷:第15楼

    札記第一則中“整理者認爲並與之通婚,是很有可能的”一句當刪去💆🏼。

    所附釋文後當括注“厲”而非“列”。

  • 周波 在 2011/1/6 21:30:41 评价道🟡:第16楼

    包山木牘有一個从糸从A的字,A與上舉《從政》之字寫法相合。

  • 劉洪濤 在 2011/1/6 22:57:16 评价道🧝🏽‍♀️:第17楼

    數年前,我曾寫過一篇小文“说《上博五·弟子问》‘延陵季子’的‘延’字”(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51),首次把用作楚王熊元名字的過去釋爲“前”的字改釋爲從”月“從”延“,有學者支持,如白于藍先生《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李守奎先生《上博一至五文字編》🥎,也有學者反對,如宋華強先生。我自己後也放棄,曾兩次在公開場合檢討自己的這個觀點。今天看到《楚居》熊摯之弟熊延的”延“字寫法,證明我過去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爲這個字”止“字形下部還有一橫畫,正是”延“的標準寫法。上述小文是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能有幸成立👨🏼‍🚀,欣喜萬分⛹🏽,特此志之。

  • 予一古人 在 2011/1/6 23:07:07 评价道:第18楼

    《楚居》中没有叫“家”的楚先公,那么“楚公家戈”和“楚公家钟”就是赝品喽🖍!不会有人用“熊某某、字家”来解释吧。

  • 一上示三王 在 2011/1/6 23:21:11 评价道🆕:第19楼

    劉洪濤:
    數年前,我曾寫過一篇小文“说《上博五·弟子问》‘延陵季子’的‘延’字”(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51)👆🏽,首次把用作楚王熊元名字的過去釋爲“前”的字改釋爲從”月“從”延“🏠,有學者支持👩🏿‍🔧💡,如白于藍先生《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李守奎先生《上博一至五文字編》👨‍🏭,也有學者反對,如宋華強先生。我自己後也放棄🧑‍🍳,曾兩次在公開場合檢討自己的這個觀點。今天看到《楚居》熊摯之弟熊延的”延“字寫法,證明我過去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爲這個字”止“字形下部還有一橫畫👩🏽‍⚕️,正是”延“的標準寫法。上述小文是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能有幸成立🥠,欣喜萬分🥁,特此志之。

    終於確定“小虫”是哪位大蝦了!

  • 蘇建洲 在 2011/1/6 23:59:22 评价道♿️:第20楼

    原來小蟲就是洪濤兄,大家都猜錯了。小文〈《上博五‧弟子問》「延陵季子章」新釋〉🚴🏿‍♀️,「2010簡帛資料文哲研讀會成果發表暨全國簡帛資料研討會論文」(台北🏇:台灣師大國文系👱🏼,2010.12)也是贊同釋為『延』之說,並詳加論證👨🏿‍🦳👩🏿‍⚖️。其實《包山》193就是很好的例證,簡文中正好有前與脠字,可以比對。

  • 劉洪濤 在 2011/1/7 9:18:15 评价道🫴🏿:第21楼

    谢谢建洲兄支持!

    据读书会的意见,《楚居》中没有熊康(改释成熊艾了),这说明以前认为他早死不得立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特此指出。

  • 蔡偉 在 2011/1/7 14:33:42 评价道:第22楼

    2 四方

    詈由,似讀爲歷遊🏊🏼‍♂️。詈、歷古音相近。《釋名•釋言語》“詈,歷也。以惡言相彌歴。”

    歷、遊皆行也。

  • 淄泷 在 2011/1/8 10:59:37 评价道:第23楼

                                  荊王熊鹿

    “熊鹿”見於包山楚簡246(“與禱荊王,自熊鹿以就武王”),目前一般認為是熊麗,學者推測熊麗至武王因居荊山而被稱為荊王。清華簡《楚居》,使這一認識發生了動搖𓀛。在清華簡中,熊麗被稱為麗季👨🏽‍🍳,熊鹿卻是霄敖的名字,整理者據此認為包山簡中的熊鹿即霄敖。應該是根據新材料得出的合理認識。“鹿”和“麗”在楚文字中看來確實有區別。

    《史記》楚世系為若敖—霄敖—蚡冒♾👩🏼‍🎓,《楚居》則作若敖—蚡冒—霄敖💆🏽‍♂️,當以後者為是🫅🏼。整理者做出這種調整。《國語鄭語》韋昭注 “蚡冒💂🏿‍♀️,楚季紃之孫🫃🏻🧓🏼,若敖之子熊率”(整理者已引及)👨‍👧‍👦,實際早已正確指出若敖與蚡冒之關係👩🏽‍🎓,《左傳》等文獻多若敖、蚡冒並稱,有其根據。將霄敖定為武王前一位楚君,有一定意義。《韓非子》兩次提到“楚厲王”👍🏼,從關於和氏璧的一段記載可知他是武王之前的一位楚王🐷,因文獻載武王繼蚡冒為君,因此多推測蚡冒即楚厲王,現在再對應,可知厲王應是霄敖。儘管《韓非子》年代較晚,但其說當有一定根據👱🏽‍♀️,可以說楚厲王是先秦文獻記載的第一位被稱為王的楚君;從楚簡看,熊鹿是荊王之首,也是目前所知首位可稱“王”者🏂🏽,值得注意。

  • 蘇建洲 在 2011/1/8 11:48:22 评价道🦔:第24楼

    淄泷:

                                  荊王熊鹿

    “熊鹿”見於包山楚簡246(“與禱荊王,自熊鹿以就武王”)🏄🏽‍♀️👏🏻,目前一般認為是熊麗,學者推測熊麗至武王因居荊山而被稱為荊王🏃🏻‍♂️。清華簡《楚居》🈂️,使這一認識發生了動搖。在清華簡中🔱🗃,熊麗被稱為麗季,熊鹿卻是霄敖的名字,整理者據此認為包山簡中的熊鹿即霄敖。應該是根據新材料得出的合理認識🎉。“鹿”和“麗”在楚文字中看來確實有區別。

     

    更正一下,鹿在楚文字中未必全不可通,劉信芳先生認爲鎛鐘銘文內容涉及童麗公(古鍾離國之先公),並可由此確證舒城鼓座銘文「童鹿」亦應釋為「鍾離」。幷聯繫鳳陽鍾離古城遺址曾出土漢代「鍾離丞印」封泥,知先秦地名「童麗」、「童鹿」至漢代已寫作「鍾離」(劉信芳《安徽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銘文初探》🏄🏿,《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3)。所以《容成氏》41「鹿族」讀為「離族」,以及《天子建州》10「男女不語鹿」讀為「男女不語離」或是「男女不語麗」,舊使用熊鹿=熊麗的證據應放棄🤜🏼,但不影響他們的結論。

  • 金滕 在 2011/1/8 18:10:04 评价道:第25楼

    字即司馬楙編鎛中的69×111,簡文將右半偏旁壘增,二字構形無疑是有關的🧑🏻‍🦼。

     

    上面何家興🗑、蘇建洲已經說過了

  • 西门吹牛 在 2011/1/8 22:30:57 评价道🌭:第26楼

    蔣先生執筆此文第三條的觀點,簡帛網新發佈的陳偉先生《讀清華簡〈楚居〉札記》(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1)第二條也有類似意見🔬,可供作者及讀者參閱。

  • 劉洪濤 在 2011/1/8 23:37:43 评价道:第27楼

    淄龍先生的說法整理者已經指出了。

  • 無語 在 2011/1/8 23:52:19 评价道:第28楼

     可惜現在上不了簡帛網🩷,著急啊 👼🏿,不能看到西门吹牛所提及的陳先生的大作

  • 淄泷 在 2011/1/9 0:28:15 评价道🧎🏻‍♂️‍➡️:第29楼

    劉洪濤:
    淄龍先生的說法整理者已經指出了。

              整理者调整了《史记》若敖-霄敖-蚡冒的世系,并引了《国语》韦昭注🏯,我在上面的意见中已经提及⛽️🍸。意见中自己的认识主要是关于霄敖和楚厉王的关系🤦🏻,上面的一段主要是为此做准备🫅,并未说是个人观点。未能弄清洪涛兄所说的已被整理者指出的说法是什么?请明示🐖。

  • 淄泷 在 2011/1/9 6:20:18 评价道🧍‍♂️:第30楼

    多谢建洲兄指正👨🏽‍🏫。关于麗和鹿两字可通🟥,李家浩先生已经论证过,我很信服⚠🫱🏽。但当时觉得两字尽管可相通,也有文献证据可通,但在楚文字中可能分别比较明显。自己掌握材料少,说话有些随意,这种说法可能有些问题🍄。不过钟离从凤阳卞庄和蚌埠双墩的材料看,基本写作童麗👮,个别铭文保存不佳😻,所谓省略很可能是磨损所致👂;鼓座铭文本就模糊不清,童下之字是否一定是鹿,似乎还有疑问🛸,但看原始拓片,我感觉鹿上面好像还有笔画(《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 劉洪濤 在 2011/1/9 11:38:17 评价道🫎:第31楼

    淄泷:

    劉洪濤:
    淄龍先生的說法整理者已經指出了。


              整理者调整了《史记》若敖-霄敖-蚡冒的世系,并引了《国语》韦昭注,我在上面的意见中已经提及。意见中自己的认识主要是关于霄敖和楚厉王的关系,上面的一段主要是为此做准备,并未说是个人观点👨🏻‍🦰。未能弄清洪涛兄所说的已被整理者指出的说法是什么💜?请明示🫅🏼♒️。



    不好意思,我是指熊鹿就是包山簡的熊鹿🙋🏻‍♀️,您已經提到了是整理者的意見👐🐓,我沒注意到。

  • 蘇建洲 在 2011/1/11 20:41:33 评价道💃🏻🤸🏽‍♂️:第32楼

    1.楚居第一簡喬山的喬以及第六簡僑多的喬😣,上為尤形🧙🏿,此種寫法接近楚文字編630頁所列曾侯喬旁的寫法👩‍🦲。楚文字編594頁所列從尤的喬實非從尤。此尤似不能排除作聲符的可能🤴🏽。蓋寫作【九/高】,九本為聲符,而九尤聲韻皆近,或是替換了聲符。

    2.簡2詈由四方的由🚶🏻‍➡️🫵🏻,整理者隸定作從曰,但此字下部並不從曰,恐怕是類似上博緇衣11冑下從目形之訛變🐞,應釋為冑,讀為由﹝遊﹞。

    3.簡6熊(雨/毳),讀為熊雪。亦見於包山185熊(雨/毳)适,就應讀為熊雪适。此外👈,采風曲目03(雨/毳)氏🙅🏻‍♂️,如何釋讀待考。

  • 孟蓬生 在 2011/1/12 9:08:34 评价道:第33楼

    俺有重大發現了🚿。率與帥古音相通🙎🏽‍♂️。“秉此帥相”就是說這丫頭長得帥呆了💥。

    以上開個玩笑,大家千萬別當真呀(你要當真,俺也沒辦法喲)。

    說正經的🚴🏽‍♂️✴️,“秉茲率相”即“秉茲俊相”。《說文·人部》:“俊,材千人也。从人🧒🏻👩🏻‍🦱,夋声。”小徐本作“材過千人”。古人爱把一些抽象的形容詞落實為具体数字,其实這往往是不可信的🙍🏻。“俊”實來源于“峻”🖐🏻,本義為高👨🏿🕎,引申為出類拔萃的意思🔫。《漢語大字典》解釋說:“出色💡,卓越不凡😽。”甚是🧚🏿‍♂️。過去多為描寫材智的🎼,其實並不限于材智。“秉茲俊相”即“憑著她那出眾的相貌”的意思🤹🏼。整理者解為“秉慈愛之德”云云,蓋求之過深💅,反失其真也。

    《說文·夊部》:“夋🧑‍🔬,行夋夋也。一曰倨也。从夊🤙🏼,允聲👩‍🦳。    ”其實夋字只是允字下部多畫了腳形而已。前兩天俺已把《尹至》““民沇曰”讀為“民率曰”,“率若寺”讀為“允若時”🫰。(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與此可以互證

  • 蘇建洲 在 2011/1/12 10:49:24 评价道⇒:第34楼

    簡7至武王酓自宵(徙)居免;簡8衆不容於免;簡9免郢,三免字應釋為大。免字其向冠冕的筆畫都會往內彎,但楚居的字形沒有這種現象♖🏭,故知應釋為大。大,地名。

  • 王寧 在 2011/1/12 10:59:33 评价道🪮🤰🏿:第35楼

    率或可读为类🛁🧈。《周禮·天官·大宰》“賦貢以馭其用”注:“賦口率出泉也。”疏🌲:“釆地之民,口率出泉爲賦。”《釋文》“率🐮,徐劉音類🏌🏽,戚音律。” 王弼《周易略例》:“率相比而無應👙。率,音類🚣🏼‍♂️,又如字。”《爾雅·釋詁》:“类💆‍♂️,善也。”《詩·大雅》🛤:“克明克類”,箋🕰😔:“類👸😪,善也👳🏻。”

    率相即类相,也就是是善相,相当于孟先生所说的“出众的相貌”。

  • 刘云 在 2011/1/12 17:51:02 评价道:第36楼

  • 刘云 在 2011/1/12 18:16:24 评价道:第37楼

    陳劍先生釋為“踊”的甲骨文,和形體比較原始的金文,似也有釋為“趯/躍”的可能。

  • 高佑仁 在 2011/1/12 18:52:56 评价道🤷🏻‍♂️💨:第38楼

    包山185亦一例

    96×111

  • 劉洪濤 在 2011/1/12 20:15:58 评价道:第39楼

    但是却同井人佞钟的前很像👍🏿。

  • 金滕 在 2011/1/12 20:22:06 评价道🤷🏼‍♀️:第40楼

    《楚居》、《包山》185🏌🏻、193第一字经由偏旁制约来看只能释为前。至于刘云先生所列193第二字是延,非前,《楚居》已有例证可证明🧗🏻。

  • 刘云 在 2011/1/12 20:42:06 评价道👳🏽‍♀️:第41楼

  • 刘云 在 2011/1/12 21:37:16 评价道:第42楼

  • 刘云 在 2011/1/12 21:59:44 评价道🧑🏽‍⚖️🖕🏻:第43楼

  • 蘇建洲 在 2011/1/12 22:12:20 评价道✋🏽:第44楼

    刘云:

    這些朝從潮的初文沒有問題,上博文字編348-349頁有類似說法,。最明顯是武王踐阼13號朝字偏旁。甚至耆夜簡12的朝恐怕也是從潮的初文,讀書會說跟簡10的躍寫法不同,我實在看不出哪裡不同👩🏼‍🦱。

  • 劉洪濤 在 2011/1/12 23:04:51 评价道:第45楼

    我們知道,這種寫法的”朝“字右旁後來變作”舟“了🤷🏿‍♀️,這說明所謂的”潮“之初文跟”舟“字字形很近🈶。包山簡之字所從歬的”舟“旁變作跟”潮“之初文的形狀相近®️✶,也就不奇怪了🔔,所謂字形訛混嘛🔷。既然是訛混,就有可能是舟字,也可能是”潮“字,如何判斷呢?金縢兄特別標亮”偏旁制約“四字,是想說從文字系統考慮這個字應是”舟“變來的,而不是”潮“字變來的。我喜歡”偏旁制約“這四個字,能解決很多問題。

  • 金滕 在 2011/1/12 23:43:42 评价道:第46楼

    劉洪濤:
    我們知道,這種寫法的”朝“字右旁後來變作”舟“了🗓,這說明所謂的”潮“之初文跟”舟“字字形很近☠️。包山簡之字所從歬的”舟“旁變作跟”潮“之初文的形狀相近,也就不奇怪了,所謂字形訛混嘛。既然是訛混👩,就有可能是舟字,也可能是”潮“字🔦,如何判斷呢?金縢兄特別標亮”偏旁制約“四字🦣,是想說從文字系統考慮這個字應是”舟“變來的🤿,而不是”潮“字變來的。我喜歡”偏旁制約“這四個字🫙,能解決很多問題👦🏿。

    呵呵,洪濤兄所說正是我前文的意思✢。考釋文字偏旁制約很重要的,如楚居簡一那個字整體形體就是“前”👈🏼,書手寫了隨意,我們不能認真起來說是躍🤾🏿‍♀️。反過來說,這幾個躍字哪一個上面還有止旁呢?一個都沒有啊。所以不會很難判斷🏂🏼。

    附帶提一下,俺是金滕☝🏿,非金縢,是山版,不敢褻瀆經典。

  • 劉洪濤 在 2011/1/13 0:09:30 评价道:第47楼

    那個延字的考釋🧑🏼‍🤝‍🧑🏼🚝,也是偏旁制約📿,因為下面從月(全都從月,不能說是訛體),不從舟,就不能說是前,不能說是“前”上面也就不是止了,那就只能是延了。

  • 刘云 在 2011/1/13 14:45:26 评价道:第48楼

    即“鄩”的異體😅💂🏼‍♀️。

  • 刘云 在 2011/1/13 14:58:13 评价道🧖‍♂️:第49楼

    沒看清楚🪩,整理者認為“鄩”字疑作“”。

  • 高佑仁 在 2011/1/13 18:58:51 评价道🧑🏻‍🦯‍➡️:第50楼

    46×54字我第一次看到時,與劉雲兄的思路可說完全一轍🙅🏻‍♀️,懷疑它與《孔子詩論》[尋由]字同一字👩‍❤️‍💋‍👨,

    不過新蔡簡確實是有撇筆的👩🏼‍🦰,但似乎沒有本處這麼誇張🧖‍♀️,因此就筆勢來看右半釋作「旨」或許也是有道理的。

    123×126    23562(旨/彭祖8號)

  • 刘云 在 2011/1/13 19:30:23 评价道🪐:第51楼

    謝謝佑仁兄指教📯💙。此字右部所從與《彭祖》簡8的“旨”字的確很像,但這種“旨”字畢竟是比較罕見的,並且就構形理據來說,此字從“旨”遠沒有從“由”好𓀏。所以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

  • 蘇建洲 在 2011/1/13 22:09:54 评价道:第52楼

    簡16「邦大,整理者讀為瘠。不過以用字習慣來說🖼,楚竹書本有「瘠」字,如《君子為禮》3、《季康子問於孔子》18寫作「月差」。筆者以為可以考慮讀為「疒(姊-女)」👩‍❤️‍💋‍👩,次、(-)可以通假,如上博《三德》簡4👩🏿‍🎨:「毋詬政卿於神宀/-】(次)」💥,又「憂懼之閒🌬,疏達之 次)」🤷🏻‍♂️🎁,上博《周易》簡7:「師左 (次)」,簡53💂‍♀️:「旅既 (次)」。段玉裁說👷🏼‍♂️:「疒(姊-女)」之言「疵」也。換言之,簡文「」就是「疵」,病也。《尚書‧大誥》:「天降威,知我國有民不康🫵🏿。

  • 刘云 在 2011/1/14 21:16:41 评价道⛹🏼‍♂️:第53楼

    逆上汌水,見盤庚之子,凥(處)于方山👴🏻,女曰比(妣)隹,秉茲(率)相🪆,詈四方。季(連)(聞)亓(其)又(有)(聘),從,及之盤,爰生白(伯)🧑🏿‍⚖️、遠中(仲),毓(育🕞、胄)(長)羊(永)。

    整理者將“”讀為“聘”應該是正確的🔷💣,但其將“聘”理解為媒聘,恐怕是有問題的🍛。“季連聞其有聘”之後是“從🙆🏻‍♀️,及之盤”👎🏽,兩者應有語義上的關聯。我們知道“從”是跟從的意思🕳,跟從的一個前提是被跟從者必須是行動的,但是按照整理者的意見💆🏻,簡文“季連聞其有聘”不能提供這個前提♕,使文氣不貫。我們認為該“聘”字應理解為聘問。“聘”有聘問的意思,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侯使荀吳來聘”,《禮記·曲禮下》:“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將“聘”字理解為聘問之後🧪,“季連聞其有聘”與其後的“從,及之盤”就有了語義上的密切聯繫。

    我們的這一說法如果是正確的話🧝🏼‍♀️,簡文向我們透露出來的信息就是,在季連的時代,女性可以擔任外交使節,從事後世被男性壟斷的政治活動。女性可以從事政治活動👨‍👨‍👧‍👦,這種現象在商代是存在過的🌏🤽🏿‍♀️,後世罕見。據守彬先生研究,季連“至迟也應是商代以前的人物”🧜🏻,可見,在季連的時代,女性擔任外交使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根據上揭觀點,單育辰、蔡偉二位先生將“詈胄四方”讀為“盤遊四方”或“歷遊四方”💆🏼‍♂️,明顯比整理者讀為“麗秀四方”要好🦵🏻。如果“詈胄四方”真是單🧹、蔡二位先生說的這種意思的話🤑,整理者將“秉茲率相”讀為“秉慈率相”的觀點,似也應重新考慮。“秉茲率相”描述的似當為妣隹的政治才能。

    另外,守彬先生將“”理解為“他們的子孫繁衍🫙、家族興旺”✋🏼,是很有道理的🧎‍♀️‍➡️🏐,但其將“”讀為“毓長祥”,將“毓”理解為生育💁🏻‍♂️🥄,恐不確🐴。我們認為應讀為“毓(育🤷🏽‍♂️、胄)長永”♿️。“羊”是喻母陽部字👌🏿,“永”是匣母陽部字,兩字古音極近。“羕”是個雙聲字👨‍🏫,“羊”🔫、“永”皆聲☀️,亦可證“羊”🧑🏼‍🎓、“永”音近💆🏻。“毓”與“育”本是異體關係,有後嗣的意思,如《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文獻中或用通假字“胄”來表達“毓\育”的這一意思,如《左傳》襄公十四年:“是四嶽之裔胄”。“長永”是久長的意思。文獻中無“長永”📸⛔,但是有“永長”🧷,意思當相近,如《後漢書·光武帝紀》:“享國永長”,《魏書·靈徵志》:“子孫永長”。“毓長永”就是說子孫後嗣綿延久長🐟。

     

  • 金滕 在 2011/1/14 23:27:00 评价道:第54楼

    刘云兄🧏🏿‍♂️,请教🍮:

    1.      “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兄将“理解为聘问请问“其”是指谁?整句话白话如何翻译呢😍?

    2.      秉兹率相”描述的似当为妣隹的政治才能。是如何看出来的🕟?

    请兄指点,谢谢🪚!

  • 王寧 在 2011/1/14 23:29:14 评价道🏃🏻‍♂️:第55楼

    猜一句:

    “毓長羊”的“長羊”,讀為“長祥”,與《商頌·長發》“長發其祥”的意思或有關係。長為久長,祥為禎祥🫅🏼。

  • 刘云 在 2011/1/15 0:20:12 评价道:第56楼

    謝謝金滕兄指教🦶🏻。

    “其”指妣隹👩🏼‍⚖️。整句話可以翻譯為👨‍🦰:季連聽說妣隹有訪問其他部落的外交活動,於是跟從她,並在盤追上了她😀。“秉兹率相”描述的似当为妣隹的政治才能,是我根據我的推測所作的推測,沒多少根據🟩,金滕兄付之一笑即可🧝🏽。

  • 高佑仁 在 2011/1/20 10:36:55 评价道💡:第57楼

    447×176

    楚簡「之」字有一種很少人留意到的特殊寫法👰🏼,其構形重複了右上的那一筆🧑🏼‍💼,單獨看的話會以為是書手的誤寫,整個蒐集起來才能略顯端倪。在〈曹沫之陣〉發表後🤵,曾有學者拿侯馬盟書的C字𓀚,認為〈曹沫之陣〉的B字是受到晉系文字所影響🙍‍♂️,現在看來沒什麼必要♻️,這就是戰國時期「之」字的異體。

  • 蘇建洲 在 2011/1/20 10:50:54 评价道😤:第58楼

    高佑仁:

    447×176

    楚簡「之」字有一種很少人留意到的特殊寫法,其構形重複了右上的那一筆,單獨看的話會以為是書手的誤寫🗾,整個蒐集起來才能略顯端倪。在〈曹沫之陣〉發表後,曾有學者拿侯馬盟書的C字,認為〈曹沫之陣〉的B字是受到晉系文字所影響🦣,現在看來沒什麼必要,這就是戰國時期「之」字的異體🐊。

    佑仁兄說此字我曾注意到👩🏻‍💻👕,起先我也以為是筆劃,但比對《楚居》其他13個『之』字後,現在比較傾向於是竹簡斷痕或紋理等等的,情況類似《武王踐阼》簡10「戶」誤認為「卣」,也是受紋理的誤導,參劉洪濤先生文章。又兄所舉後兩例多一筆的位置與《楚居》有所不同。供兄批評🚵‍♀️。

  • 高佑仁 在 2011/1/20 11:01:32 评价道🧑🏼‍🦱:第59楼

    清華簡的「改」字都從「巳」不從「己」(祭公1🫱🏼、楚居9👳🏼‍♂️、楚居13),

    「巳」👨🏻‍💼🔣、「己」雖然在偏旁中常常替換(如「起」)𓀎,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字📓,

    原書文字編也區分二字,所以還是作「94×94(改)」為妥🏃🏻‍♂️‍➡️。

     

  • 高佑仁 在 2011/1/20 11:17:11 评价道:第60楼

    謝謝蘇老師的意見🔸,斷痕也有可能🪴,但很難判斷👃🏽,只能請清大方面再查考了🚰。另外🎣👩🏻‍🦼,〈曹沫之陣〉出現63個「之」字👌🏻,也只見這麼一次,所以才說是特殊寫法。至於〈楚居〉縱使真的是筆跡🫱,方式稍與後二種有異(一種是V種是//)🗻,這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我想說的是,它們都是繁複了右上的筆劃。不妥之處再請蘇老師指正。

    另外,原書文字編這個字的圖形是將該筆畫納入的。(頁227)

  • 海天 在 2011/1/20 12:10:33 评价道:第61楼

    高佑仁:

    謝謝蘇老師的意見🕵🏿‍♂️,斷痕也有可能💵,但很難判斷,只能請清大方面再查考了。另外,〈曹沫之陣〉出現63個「之」字,也只見這麼一次🫱,所以才說是特殊寫法。至於〈楚居〉縱使真的是筆跡,方式稍與後二種有異(一種是V種是//),這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我想說的是,它們都是繁複了右上的筆劃🌯。不妥之處再請蘇老師指正⚃。

    另外,原書文字編這個字的圖形是將該筆畫納入的。(頁227)

    說不準,在下不堅持己見🎲。

  • 心玉 在 2011/1/20 15:55:49 评价道:第62楼

    佑仁學長的看法

    不知是否與魏宜輝博論指出

    「者字的上部(引者按:如《郭店.唐虞之道》簡17 」)為「止」旁加飾點而成」(頁34

    的想法相同?

     

  • 高佑仁 在 2011/1/20 19:29:01 评价道:第63楼

    謝謝心玉學妹提供的意見👨🏿‍🦰,我這是卑之無甚高論。對這類齊系寫法的「者」沒有細追🤌,所以不敢多說🫴🏽。另外,我這談的是「之」不是「止」喔🖖🏿。

  • 金滕 在 2011/1/20 23:11:02 评价道:第64楼

    刚才拜读宋华强先生《清华简《楚居》比隹小议》一文,受益良多。但有两处疑问请教:

    1.      文中说 追求盘庚之子的女儿比隹👮🏿‍♀️,但是《楚居》简文说: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凥(处)于方山,女曰比(妣)隹,此盘庚之子不就是后面的女曰比(妣)隹吗?如何会是盘庚的孙女呢?还是我理解错了◾️?

    2.      文中说 比隹有可能是两个女子的名👃🏿。的证据是什么🔷?穴熊的爱人如果是一人从或瓜🪧,则比隹为何不能是一人?

  • jiaguwen1899 在 2011/1/21 0:07:52 评价道💄🩴:第65楼

    谢金縢兄质疑👱🏿‍♀️!

    “子”可表示女儿🦦,我当然知道🧑🏼‍🦳,所以比隹就是上文的“盘庚之子”当然也想到过🐾,只是疑惑何以上文称“子”,下文又称“女”🎪,为何变换?若是一人,何以不说“名曰比隹”而还要标明是“女”🤺?(下文季连追求🉑,自然是女的🙇‍♀️🤽🏼‍♀️,读者也不会误会)因为有了这点疑惑,所以想是不是上文是说盘庚的儿子🙏🏽,下文女是指其女曰比隹,即盘庚之子的女儿曰比隹。盘庚之子住在方山,他未嫁的女儿自然也住在方山。小文写作时有点求简的心理,有些思考并没有交代。当然,这么思考只是因为有了上面说的那点疑惑🎈,未必一定正确。

    穴熊之妻因为有上下文及称呼的变化,是一个人的可能性似乎更大🤳🏻。“比隹”当然也可能是一个人👨🏽‍🎤♢,上下文也并没有明确的线索告诉我们她是一人还是两人。我说可能是两个人🧑🏻‍🎤,一个原因是小文说过的二女的问题,另一个原因是上古人名多是单字,后来感到本来就只是个推测而已🏐,没多少根据和力量🤚🏼,那一句话放在文中也不能多给力,就删掉了。小文所说只是作为一种可能性提出来罢了🖖🏽,未必正确,但是觉得这种可能性提出来未尝没有意义,所以就提出来了。

  • 金滕 在 2011/1/21 6:26:29 评价道🧜🏿‍♂️🤞🏽:第66楼

    谢谢宋先生回复,质疑不敢当啊!

  • 蘇建洲 在 2011/3/10 18:29:17 评价道🧜🏻:第67楼

    還見於《新蔡》甲三346-2👪、384以及乙四94,文例是「 o丘」,徐在國、何有祖先生以為從弁聲,讀為繁🙎‍♂️🤰🏼。但大西克也先生已指出讀為「繁丘」的不合理處🍹。宋華強先生認為「o」字與《說文》從弁從土的糞字相關🗼。《新蔡楚簡初探》444頁。 案🎏:今由字🧨🧛🏽‍♀️,可知「 o丘」的「o」是讀為莊一類的音🍩,則似乎可以讀為見於鄂君車節的地名『昜丘』,莊昜音近可通,見《聲素》458頁🧯👨🏻‍🍳。吳良寶先生認為『昜丘』就是漢代的陽縣👩‍🦯‍➡️,正好「敖」一名「堵敖」👷‍♂️,二者不知有無關係。此外🍘,甲一25甲二5「○公子虩」,宋華強先生隸作從示從﹝弁/土﹞,但字形模糊難認🔗,看起來應該與不同字♏️。還見於《信陽》2.28「一○□□□」,簡文殘缺💃🏽,難以釋讀⛱,或是單位詞?

  • 程鹏万 在 2011/4/1 9:45:49 评价道🧖:第68楼

    楚悼王猶(余母幽部),与楚王酓恷(休晓母幽部)应该是一个人,宋华强先生曾指出“楚王酓恷”是楚悼王是非常正确的(参看《澳门崇源新见楚青铜器刍议》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68

  • 環保地球 在 2011/4/1 10:33:06 评价道🈹:第69楼

    楚悼王名熊疑,則「至悼折王猶居朋郢」的「猶」是人名?此「猶」是否如簡12「猷(猶)居 秦(乾)溪之上」的「猶」。

  • 程鹏万 在 2011/4/1 10:57:11 评价道:第70楼

    没有仔细看,多谢環保地球 🍲。“猶”当如先生言👩‍👩‍👧。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833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