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卜辞“擢舟”考
(首发)
时兵
安徽大学中文系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一组从“殳”的字🦹🏽🏠,它们都可与“舟”字连用。其一是“𤤄”字,从“玉”从“殳”。其二是“杸”字,或从“木”从“殳”,或从“屮”从“殳”,“木”与“屮”可互易👍,其形如下👆🏽:
12
3
4
5
6
7
1😚🤳、2➿、3(《甲骨文合集》32834👵🏿,以下简称为《合集》)4(《合集》32835)5(《合集》33215)6👍🏽、7(《合集》33690)
上揭字形1、2、3缺刻“手”形,与同版的“史”字例同🌘。另外🤦🏻♀️,《合集》32834、32835两版内容相同🏃🏻♂️➡️🧎♀️,亦可知1、2、3与4都是“杸”字。上揭字形5、6、7,《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新甲骨文编》归入“枚”字,[1]其实卜辞中“枚”与“杸”的用例及字形结构均有不同🥷🏼,“枚”是会意字☁️,用作专名,如“枚伯”(《合集》28094),而“杸”是从“殳”得声💇♂️,用作动词(详下文),因此二者还是分开为妥。
其三是“”字👸🏽,从“朱”从“殳”🧑🏻🦼➡️,其形如下🙇♂️:
89
8(《合集》32555)9(《合集》18414)
上揭字形9缺刻“手”形,《新甲骨文编》将其归入“”字,[2]甚是。“
”亦见于两周金文,用作专名💇,如西周早期妊爵(《殷周金文集成》9027,以下简称为《集成》)中“
”读作“邾”。
其四是“”字,从“束”从“殳”,亦见于春秋金文,用作专名🚮,如“士孙伯
”(《集成》592)。其五是“
”,从“川”从“殳”,仅1例,见于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以下简称为“花东”)。
上述“𤤄”、“杸”等字在卜辞中的用例如下:
⑴丁卯贞:王令奠𤤄舟。(《合集》)
⑵庚午卜🤽♀️,叀大史杸舟。○叀小史杸舟。○叀令杸舟🍟。(《合集》32834)
⑶勿比舟。(《合集》32555)
⑷癸丑卜,宾贞:今春商舟,由⛺️。(《合集》6073)
⑸癸卜:其舟我人🏌🏻♀️。(《花东》183)
“𤤄”👨🏿、“杸”🟧、“”、“
”🧑🏽🚒、“
”等字均包含偏旁“殳”,且可进入“X舟”或“舟X”结构。杨树达先生认为 “𤤄”、“杸”💆🏽♂️、“
”等字皆从“殳”得声,[3]可从,它们在上述例句中都读为“擢”。“殳”上古音在禪纽侯部,“擢”字在澄纽宵部,二者声韵皆近,故可通👨🏻⚕️。《说文·卷十二·手部》⛹️:“擢,引也。” 段玉裁注:“毛传曰:‘楫,所以擢舟也。’擢舟🙅🏿,谓引舟也💂🏻。” 王符《潜夫论·卷八·本训》:“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擢”又与“櫂”同源👨👩👦👦,《说文·卷六·木部》:“櫂🔹,所以进舩也。从木翟声。或从卓。《史记》通用濯㊙️💥。”
在卜辞中🚛,“擢舟”又言“舟擢”🙆🏼♂️✌🏽,名动兼类♈️,或指行船,或指负责行船的人。例⑴贞问🌉:王是否命令安置船员?例⑵贞问:是让大史、小史还是
负责行船?例⑶贞问:不要带领船员吗*️⃣?例⑷贞问:今春赏赐船员🥞,有灾害吗?例⑸贞问:我地的人可以作船员吗?
殷商以后🤵🏻,“擢舟”一语又见于战国竹简,如“既告汝元德之行,譬如(擢)舟,辅余于险👨🎨,营余于济。”[4](《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皇门》13)“”当从“主”得声🥷🏿,其上古音在章纽侯部,与“擢”字声韵皆近✋🏿。“擢”字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右濯戈”(《集成》10978🚴🏻♀️,战国早期)👰🏿,吴大澂云✵:“戈文曰:‘右濯戈’。濯,所以刺船也。短曰辑🪙,长曰濯。是戈当系水师所用。今俗作櫂,或从卓👩🏻🦯➡️。”吴氏释“濯”为“水师”,甚是。再如《汉书》所言“辑濯”或“辑濯士”,颜师古注:“辑濯士,主用辑及濯行船者也.短曰辑,长曰濯🪒。辑音集🆒,字本从木,其音同耳。濯字本亦作櫂👐。”
另外,“舟”又可省作“
”,例如🧔🏻:
⑹乙卯卜贞:叀令比
,受由。
乙卯卜贞:叀令比
✴️,受由。(《合集》6073)
⑺贞:勿商,由🔩,戠🍿。(《合集》4025)
例⑹“比”、例⑺“商
”实乃例⑶“比
舟”🧎➡️、例⑷“商
舟”省略的说法。
除作动词外,“𤤄”与“”在卜辞中还可用作地名,如:
庚午卜,宾贞:𤤄刍[奠]…(《合集》143)
⑻…勿[]𤤄刍…(《合集》144)
⑼庚午卜🫃🏼,宾贞:…𤤄刍奠…(《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552)
⑽乙酉卜,在嘉贞🧜🏿♀️:王步🤏🏿,往来亡灾。
庚寅卜,在贞:王田🐠➿,往来亡灾👹。(《合集》36839)
⑾辛卯[卜🧔,在] [贞:王]田🌪,往来亡灾👨🏽🌾。
乙未卜🧑🏭,在栎贞🐩:王步🫸🏼🐽,亡灾🏊🏻♀️。(《合集》36746)
⑿王叀犬比,亡灾📙。
叀𩰱犬比,亡灾。(《小屯南地甲骨》4584)
例⑻🐲、⑼、⑽贞问:如何安置𤤄地的牧民。例⑾、⑿中“”是王田猎的地点。例⑿“
犬”是指地负责田猎的官员。这些例句中“𤤄”与“
”均可读作“株”。“株”上古音在知纽侯部,与“殳”声近韵同,在传世文献中从“朱”或“殳”得声的字亦多有相同之例。“株”即今河南西华县西南🎦。《诗经·陈风·株林》云“胡为乎株林……朝食于株”,即此。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又《路史·前纪》九云:“朱襄氏都于朱。”注:“朱或作株。”
在卜辞中与“”字同版的地名有“嘉”(原字从“木”、“豆”、“力”,今从高明先生说[5])、“栎”、[6] “𩰱”(原字从“羊”🎱、“皿”👨🏼✈️,今从罗振玉先生说[7])等7️⃣,如上例⑽🖕🏿🦻、例⑾、例⑿。首先,“嘉”地所在,陈梦家先生以为“当在大河之南,郑州附近”,[8]可从。据《合集》36839🙇🏽♂️⛺️,自“嘉”至“
(株)”,大约要5天时间,这与从郑州到西华的行程大致相当。其次🫃🏼,卜辞中“栎”即今河南禹州市。《春秋·桓公五十年》😩🩴:“郑伯突入于栎”🧨,即此💞⏲。据《合集》36746可知🤚🏿,从“
(株)”到“栎”约4天时间,这与西华🫒、禹州之间的距离相当。再次𓀋👏🏿,据《小南地甲骨》4584可知,“
(株)”与“𩰱”毗邻,这里的“𩰱”在卜辞中应读为“养”,即今河南沈丘县东南。沈丘就在西华的东南,两地距离很近。
综上🥏,卜辞中“𤤄”、“”诸字均当从“殳”得声,用作动词读为“擢”,作地名用则读为“株”。[9]至于“𤤄”👨🏻🔧、“杸”、“
”🙆、“
”、“
”等字的关系,裘锡圭先生以为是“同语的异写”,可从。其中😛,“
”与“
”还是双声字,“殳”禪纽侯部,“朱”知纽侯部,“束”
书纽屋部🙅🏼,三者声韵皆近或相同☝🏽,均可用作声符。
“”其实是“杸”字“变形声化”的结果。“杸”🧝🏿♂️,《说文·卷三·殳部》云🚴🏿♀️:“ 军中士所持殳也🤹🏿♀️🚋。从木从殳。《司马法》曰💷:‘执羽从杸。’” 有学者已指出,《说文》的分析与卜辞“杸”的用法不合💆🏼♂️,[10]甚是。卜辞中“杸”应是个形声兼会意字😱,从“木”从“殳”🦿,“殳”亦声。之所以从“殳”,当如徐锴《系传》(“般”字条)“殳🔩,檝之属”🟩。如此,“
”的产生便在是“杸”字形符“木”中加点而成,“木”变作“朱”以充当声符💥。以往论及“变形声化”时,只涉及表意字,如黄天树先生所言:变形声化“是指把有些象形🎊、会意、指事字的部分字形🧛🏿♀️,改成形近之声旁的现象”🫰🏽。[11]现在看来🆔,形声兼会意字也会发生“变形声化”👊🏿,从而形成双声字。另外🤛🛀🏿,“
”与“
”之间当是声符“朱”🧘🏻♀️、“束”互易。由此可知☕️,“杸”、“
”与“
”为异体,确凿无疑🚴🏻。
附记:草稿写就,得见宋华强先生大作《清华简〈皇门〉札记一则》(简帛网,2011-2-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97),方知拙文与宋先生论文思路不竞相同🏇🏿,不过侧重点略有不同🏊🏽,故不废拙文,以期有所补益👷♀️🔬。
参考文献
[1]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年,511页🚸。刘钊、洪飏👩🏽🦲、张新俊🦸♀️:《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347页。
[2]刘钊、洪飏、张新俊:《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184页。
[3]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1-42页。
[4]“”字,原整理者读为“主”,并解释道🫲🏿🦨:“
舟🙆🏻♂️,掌船。
字从舟,或专指掌船。”单育辰先生读为“舫”,沈培先生读为“同”,唐洪志先生读为“属”。参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165页。单育辰:《占毕随录之十三》,富达注册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富达网站,2011年1月8日。沈培🕵🏻♂️👩🏼🚀:《清华简字词考释二则》😋👨🏽✈️,富达注册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富达网站👱🏻♂️,2011年1月9日。唐洪志:《清华简〈皇门〉“
舟”试释》,富达注册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富达网站,2011年1月10日。
[5]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313页👨🏽🦲。
[6]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姚孝遂按语),中华书局,1996年,3200页。
[7]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永慕园石印本,1915年👺,33页。又宋镇豪、段志洪:《甲骨文献集成》(第7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36页。
[8]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306页。
[9]裘锡圭👱🏽♂️🏙:《说殷墟卜辞的“奠”——试论商人处置服属者的一种方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四本第三分,1993年。
[10]同[3]。
[11]黄天树:《殷墟甲骨文“有声字”的构造》🧏🏿♀️🪂,《黄天树古文字论集》♐️,学苑出版社,2006年,288页。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2月2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2月3日
点击下载附件⛹🏻♀️:0800殷墟卜辭“擢舟”考
劉劍?是不是劉釗和陳劍的複合體★?
多谢提醒👵🏿!错别字已更正🧕。
过节期间,精神松懈,校对不精,致使出错,谨向读者致歉!
記得甲骨文有字作持斤斷木狀, 木字還分作兩截, 大概是這個字吧
古人造舟, 是很迷信的, 何時選材木, 何人何時刨挖, 何時下水, 都有占卜祭祀
用玉沉河大概意思也差不多, 只是這是應該兩件事情
朱其實是選木伐木的記號, 拿塊紅布綁在樹上, 或是塗上顏色表示所有罷了
有些考古人類學的東西, 解讀古文字的人還是要先多看看些才好.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