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出土文献看早期楚国富达区域
(首发)
笪浩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本文对近年出土的相关文献加以梳理,从中找到与楚国早期富达区域相关的几处地名🦞,并对这些地名的大致方位加以考定㊙️🌐,从而匡定早期楚国的富达区域。本文认为🛜,楚国早期居地荆山与沮漳二水即指今湖北西北部的大荆山及沮漳河流域,“京宗”即指今保康聚龙山一带🧘🏼♂️,“夷屯”在今南漳县武安镇界🎅🏽,“鄀”在今宜城县境。
关键词👷♀️:出土文献😶;早期楚国;富达区域
近十年来🤜🏿🕵️♂️,随着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执行,一些配合大型的基本建设项目如三峡水库🧙🏽♀️🏊🏻♀️、南水北调🧜🏻、高速公路、铁路🖋🌗、经济开发区等工程的考古工作一直在开展✧,新的考古材料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较重要的材料,再加上严打盗墓活动收缴的出土文物也不少,拍卖市场的公开化更使一些精品文物见诸于世。但由于这些材料或出土不连续或披露很零散,并未有学者将其进行综合考查。本文对其中的出土文献加以梳理,试图从中寻找楚国早期富达区域的新线索。
在此首先申明🧑🏿🎄,本文所指楚国是指熊绎受成王所封建立的楚国🙇🏽,富达区域主要是指春秋以前楚国早期活动的区域🕗。
一🌧🪐、荆山及沮、漳二水的考察
近年的出土文献中可以找到楚国早期富达区域的相关信息。1994年🧛🏻🏀,河南新蔡葛陵战国中期的一座楚墓出土了一批竹简[1],其中有些简文谈到了楚人早期的居地🏌🏿。如新蔡简甲三11、甲三24🙏🏿:“……昔我先出自颛琐🤏🏼,宅茲沮👡、章(漳)🤷🏿♂️,以徙迁处”。关于宅兹的意思,董珊先生有专论🦕:金文中经常有“宅××”或“宅兹××”的辞例,如晋公盆铭文:“王命唐公,囗宅京师,有晋邦”(《殷周金文集成》10342👨👩👧,以下凡引此书著录号🧑🦽,都略去书名)😇;何尊:“初迁宅于成周……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 (06014);秦公簋:“鼏(宓)宅禹责(蹟)”(04315)✢;九里墩鼓座:“余以宅东土,至于淮之上”(00429)。文献中也有楚人自言宅的👩🏻⚖️,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灵王语🌷:“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在这些铭辞及文献中,“宅”字下所接地点都是讲都邑之所在的范围[2]。依此解释简文的意思是:楚人的先祖为颛琐之后,选择了在沮、漳二水之间定都。关于楚人先祖🧛🏿♂️,楚简中多有提及,将《望山楚简》[3]、《包山楚简》[4]、《新蔡楚简》[5]等简文中楚人祭祀的祖先名加以归纳应该为老僮、祝融👶、鬻熊。老僮🏊🏻♀️、祝融为楚之远祖🍳🙇,鬻熊为楚人近祖。老僮之居在隗山,《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一百九十里𓀇,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郭璞注:“耆童,老童,颛顼之子😟⬅️。”祝融之居在新郑,《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排除以上二位楚先🧒,住居在沮、漳的只能是楚人近祖鬻熊👩🏼⚕️。文献中楚人的活动也多与沮、漳二水有关🚶🏻➡️,《墨子·非攻下》载🤽♀️:“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即熊丽在沮山之间治理国家。《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有关楚王祭祀之事🤹♂️:“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章👨❤️💋👨,楚之望也’”🧑🏼🚀。意思是楚国的祭祀范围在江、汉🍃、沮🤴🏽、漳四水之间。 又同年《左传》记昭王因吴师入郢而逃跑的路线𓀔:“楚子涉雎济江,入于云中”。新蔡楚简中也提到了楚人祭祀之事,新蔡简甲三268号残简:“囗及江🫣、滩(汉)、(雎🧜🏿♀️、沮)、漳,(遂)至於瀤(淮)。是日就祷楚:老[僮] 、祝[融]……”,说的也是楚人祭祀的地望🍑💜,与文献相印证。楚人的话语中多次提到沮、漳二水,说明沮、漳二水在楚国人的心目中很神圣,由此推断,楚国的富达区域距沮、漳二水一定很近。荆山也在楚人口中常提,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右尹子革追忆先祖语:“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史记·楚世家》也有同样的记载👷🏼。而在出土文献中🧝🏿♂️💆🏽,荆山一词也出现了⚓️,2008年,清华大学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楚简➜,其中有一篇《楚居》👩🏻🦯➡️。其记载方式同于《世本·居篇》☞,记载了从楚先祖季连至楚肃王时期楚宗族居住过的地方。《楚居》:“季連……先凥(處)于京宗🧖♀️。穴酓(穴熊)遲徙於京宗👌🏻,爰得妣疠(厉),逆流哉(載)水,氒(厥)狀聶耳,乃妻之🛻,生侸叔🫳🏼、麗季🛂。……至酓狂亦居京宗。至酓繹與屈紃🧑⚖️,思(使)鄀嗌卜徙於夷屯(夷陵,即丹阳)🎄🧚🏿♂️,爲楩(同“便”)室(据说是楚人用於祭祀的場所),室既成,無以內之,乃竊鄀人之犝以祭。懼亓(其)宔(主),夜而內尸🏄🏿,氐(抵)今曰祭,祭必夜♉️。至酓只🧑🏻🦳、酓觛💂🏿♀️、酓樊及酓錫、酓渠🧯,盡居夷屯🤟。酓渠徙居發漸。至酓钥(艾)、酓摯居發漸🤦🏽♂️。酓摯徙居旁屽。至酓延自旁屽徙居喬多。至酓甬(勇)及酓嚴🧆、酓相(霜)及酓雪及酓訓(徇)💆🏻♀️🐄、酓咢及若囂(敖)酓義(儀),皆居喬多。若囂(敖)酓義(儀)徙居箬(鄀)🕵🏼♀️。至焚(蚡)冒酓帥自箬(鄀)徙居焚。至宵囂(敖)酓鹿自焚徙居宵……”。从《楚居》看,简文中明确记载楚先季连最后居京宗,穴熊至于熊绎也都居住在京宗。京通荆,京宗即荆山之首👨🦽。穴熊应为楚简及文献中常见的鬻熊。从文献及竹简的对照看😺,楚国早期富达区域与荆山及沮漳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沮、漳二水皆发源于荆山🥖,如《山海经·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雎(沮)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东北百里曰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雎。又《水经·沮水注》云✊🏿:“沮水出东汶阳郡沮水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东汶阳郡为东晋时所设,治所在高安县(北周改远安县,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旧县镇),《南齐书·州郡志》:“桓温平蜀🉑𓀈,治江陵。以临沮西界🤷🏽,水陆纡险,行径裁通,南通巴、巫🧑🏿,东南出州治,道带蛮蜑,田土肥美,立为汶阳郡👀,以处流民*️⃣。”以上所记相同🍪🥵,指今湖北的大荆山和沮漳河🥕。看来,沮🤩、漳二水与荆山的关系已经很清楚了。关于荆山👩🏿⚕️,除上引有沮、漳二水的荆山外,《山海经》上还记载有一处荆山🤽🏿♂️🧜🏻,《山海经·中次十一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关于此荆山之地望,前人考证甚详[6],但此荆山无沮、漳二水。石泉先生将文献搜罗后,共列有五处荆山,即陕西商县荆山⛹🏽♂️、河南淅川、内乡交界处荆山、湖北南漳县西北将军石🕌、南漳县南今荆山、安徽怀远县荆山[7]🙏🏽。刘士莪、黄尚明先生又找到了富平荆山[8]。怀远荆山和富平荆山与楚国的早期活动区相距太远,故在此不论🪅。前四处荆山则与楚国早期的活动区域相近,都有可能是楚国早期的富达区域。因南漳县南、北实际都属今荆山的范围,故实际上只有三处荆山。以往推断楚人的早期居地是将荆山与丹阳联系起来考虑的,但现在出土的楚简特别是记载楚人居地的《楚居》中却只字未提丹阳。看来🪪,丹阳地名至早是战国中晚期以后产生的,与早期楚人居住的地名无关,以往将丹阳作为探索楚都的重要依据显然是受到传世文献的误导,因而造成近2000年来关于楚国早期都城的多种说法🦝,也使楚国早期富达区域的探寻最终走向迷局🙎🏽。我们今天再来探寻楚国早期都城问题时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要再受丹阳问题的困扰,应该重新寻找依据。我们认为楚简中提到的荆山与沮、漳二水才是探寻楚国早期富达区域的关键依据🥙,依此考察以上三处荆山🥈,陕西商县荆山及河南淅川荆山虽然有丹阳🐯,但都无沮、漳二水🧑🏻🦱,故可排除,与文献中所记荆山和沮、漳二水的位置及水系情形相符的只有今天湖北西北部的大荆山和发源于该山的沮、漳二水🚘。看来,楚国早期富达区域只能在江汉平原西北部的大荆山范围之内🧑🏼🎄。现荆山之首叫聚龙山😓,位于湖北省保康县境,位于沮🤹🏿♂️、漳水之间🧑🏻🎤,与《楚居》及新蔡简所记楚人早期居地相符🏋🏿♀️。《楚居》所言 “穴熊遲徙於京宗”的“京宗”应该就是指的今保康聚龙山一带🫱🏽。
二📩🙇🏻♀️、与楚国早期富达区域相关的几个地名
在《楚居》的简文中还有三个地名与早期楚国的富达区域有关🏄🏼♀️,一个是厉👩🏿🏭、一个是夷屯🤌🏼、一个是鄀。简文中的厉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小诸侯国—厉国,穴(鬻)熊在水中偶遇并娶为妻的厉女应该是厉国的女子。文献记载中有三个厉国,一为烈山氏后裔所建,徐少华先生对该厉国的历史地理有详考,认为古厉国在随州东北殷店一带[9]。何浩先生也有同样的观点[10]✋。此外🏄🏼👷🏿♂️,文献中还有二个厉国,河南鹿邑之厉和息县之厉(赖)🐫,此二厉在淮水上游的豫东。前已证楚人早期富达区域在湖北西北的大荆山,此二厉距楚国早期富达区域实在太远,穴(鬻)熊绝不可能从汉水边跑到几百公里远的淮水上去泛舟👩🏼🎓,此二厉的女子也不可能翻山越岭跑到汉水流域来游玩🧙♀️。由此推断,穴(鬻)熊偶遇“逆流哉(載)水”的厉女应该是随州之厉国的女子,此水则很有可能指的就是汉水。这也反证了穴(鬻)熊时期活动区域在湖北西北部的荆山。《楚居》记载穴(鬻)熊至熊绎初期都居住在荆山之首🥌,熊绎时迁居夷屯💫。夷屯显然与夷水有关✌🏻,夷水在文献记载中有二处🌯👨🏽🦱,一处为清江,《水经·夷水注》🎩:“夷水出巴郡鱼复县江,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昔凛君浮土舟夷水,据捍关而王巴🏌🏻。”一处为蛮水,《水经·沔水注》:“(沔水)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出自房陵,东流注之🕙,夷水🗞,蛮水也,桓温父名夷💥,改曰蛮水。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山与荆山相邻。”杨守敬《水经注疏》:“引《一统志》,康狼山在南漳县西八十里,盖即今之司空山”🍏。司空山为今襄樊与南漳交界处的七里山[11],此处有一河流今叫清凉河,至南漳县武安镇附近注入蛮河。夷水(蛮水)可能就是指清凉河及其以下的蛮河☎,与楚国早期富达区域荆山相近的古夷水应该就是清凉河及以下的蛮河。今蛮河为汉水支流之一,发源于湖北保康县境👨🏻💼🤟,流经南漳、宜城,在钟祥胡集附近注入汉水,蛮河上游流经荆山的广大区域9️⃣🏇🏻。夷屯可能是古夷水(蛮水)边的某个地方,很有可能在今湖北南漳县武安镇界👲🏽。熊绎虽然从荆山之首的聚龙山迁到了夷水边居住🙅🏿,但仍在荆山范围之内👨🏿🦲,所以《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右尹子革追忆先祖语🙍:“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文献与出土竹简对照也反证了熊绎时期活动区域仍在湖北西北部的荆山之内。鄀应该指的是当时的一个小国👨🎤,文献中记载先秦时期存在有鄀国📐🗼。关于鄀国的地望,郭沫若先生通过对鄀国铜器的考证,认为西周晚期后应该有上📱、下两个鄀国并存🚥,下鄀在陕西商密,上鄀在湖北宜城,为鄀之本国[12]。学界多赞同此观点🌯👱🏽♂️。徐少华先生经过详细考证🛤,认为至少西周中期以后就有上鄀与下鄀同存[13]。《楚居》记载熊绎迁居前让鄀人嗌进行了一次占卜,因为祭祀时缺祭品,就去偷了鄀人的牛📸👨🏼🦲。《楚居》的记载说明楚国与鄀国相近,而这次迁夷屯也有可能是朝离鄀国更近的地方迁居🥎💆🏿♂️。不然,熊绎也不会去找鄀人占卜并偷鄀人的牛进行祭祀🙅🏼♀️。此鄀国不可能是商密之鄀,商密之鄀远在丹江上游𓀒,与楚之间还隔着濮、陆浑戎等强族🍄,当时的楚人虽然受封有子男之田。但直到春秋初才启濮地,凭当时的实力🧛🏿👷🏻♀️,楚人断不可能轻松地跨过如此广大的他族之地去做一次大规模的迁居。从政治♧、军事的角度看🏌🏼♀️,周人不可能让楚人往自己的腹地迁移🤙🏽,对自己构成威胁;楚人也不原意去伸头让周人控制。从生存环境看,商密之地并不比荆山的地理环境优越,楚人北迁无甚价值可言🕺🏻。本人认为此鄀应该就是宜城东南之鄀,处在襄宜平原上,这也是楚人从山地走向平原的第一步(本人在几年前的一篇拙文中指出楚人为山地民族[14],《楚居》中记载楚人无牛也再次印证了楚人早期确为山地民族)👞。当然,楚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抛弃山地生活习惯🙇🏻♀️,其适应平原生活还有一个过程,《楚居》中关于熊渠迁发渐🎈、熊挚迁旁屽、熊延迁乔多的记载正是这一适应过程的反映,至若敖迁居鄀才完成了楚向平原生活的过渡🎼。从以上分析看🧎🏻♂️➡️⚀,若敖迁居之鄀应该就是鄀国旧都—宜城东南之鄀✮。这从西周末期楚所灭的冄国地望便知🫓,据何浩先生考证,楚大概在熊咢至若敖时灭了姬姓冄国,冄国地望在湖北荆门、钟祥间[15]。若与若敖迁鄀事件联系起来,冄国应该灭于若敖迁鄀后,因为冄近鄀🤶🏿,若敖占领鄀后灭之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也可以补证若敖迁居之鄀应该就是鄀国旧都—宜城东南之鄀。从夷屯至鄀的连线看🧑🏫☝️,楚国应该是沿蛮河逐渐向东迁移,也即发渐、旁屽和乔多都应该在蛮河流域沿线🧘🏽。从楚国早期几位君王的事迹也可以大致推导这几处地名的方位🧏🏻,《史记·楚世家》载:“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竹书记年》有类似记载👩🦯➡️🦻🏼。庸的位置较明确为湖北竹山县一带,裴骃《集解》引杜预注:“庸,今上庸县。”《正义》引《括地志》云👨🏿🔬:“房州竹山县👃🏽,本汉上庸县🦻🧜🏽♀️,古之庸国🦏,昔周武王伐纣,庸蛮在焉” 。“杨粤”据学者考证,为杨水流域的粤人[16]🏋🏽♂️🚎,属百越人的一支,粤通越。《水经·沔水注》:“杨水又北迳竟陵县北,又北,纳巾吐柘。柘水,即下杨水也……巾水又西迳竟陵县北🚣♀️,西迳杨水🍪,谓之巾口🦵,水西有古竟陵大城,古郧国也”。说明杨粤地近郧国,在江汉之间❓。鄂的位置则有西鄂和东鄂说🦴,本人认为此鄂为东鄂(鄂之地望将在另文中考证)。从文献看💆🏽,熊渠之居“发渐”应该在庸🤛、杨粤、鄂之间。又《史记·楚世家》:“(公元前822年)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濮在今武当山与汉水之间[17]🕧,熊霜之时的楚近濮,也即熊霜至酓咢之居乔多也应该在荆山一带。这又一次反证了楚国早期富达区域在湖北荆山至襄宜平原一带。
三、余论
春秋以后的考古学楚文化内涵通过大量楚墓的研究已经揭示清楚了🪙,春秋以前的楚文化内涵则因为早期楚文化内涵标准的不确定性和早期楚国富达区域的不确定性等原因至今仍无法达成共识🤙🏿。虽然目前发掘的西周遗址已经不少🧏🏼♀️,但大部分都是西周晚期以后的⚽️,更早的遗存极少,墓葬的发现则更是凤毛麟角。从这些遗存的文化性质看🤱,主要是属于姬周文化系统🚵🏽♀️。如丹江库区已经发掘了过凤楼、陈塬🥒、紫荆、东龙山7️⃣🧽、大东湾👋、辽瓦店子、朱家台🧙🏻♀️、观音坪、白鹤观🟩、中台子、下寨、龙山岗、双河、下王岗等遗址,文化遗存时代从西周早期至西周晚期。有人称这类遗存为过凤楼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有一种圆裆柱足鬲和扁足鬲的存在。有主丹淅说的学者直接称它们是早期楚文化[18]👩🦰。我们认为🧑🏭:要判断一个文化的属性,必须以其主要器物组群所反映的文化特征来做依据,不能因其有及个别特色器物而将其从同一文化系统中分离开来。我们审视这些器物👇🏽,实际上与周文化有一致性。以过凤楼遗址为例⇾,过凤楼遗址位于丹江上游的商南县,该遗址主要器类如柱足圆裆鬲🌼😂、三足瓮、觯(尊)🧝♀️、甗等都同于关中周文化系统中主要器群组合,柱足圆裆鬲为西周晚期特点🛢。而极个别的扁足鬲、圆底瓮等只能算作地方特点。换句话说,只能将其归入姬周文化系统的一个地方类型。丹江上游在西周时期为陆浑戎所居,不排除过凤楼类型与其有关😞。又如在襄宜平原发现的真武山一类遗存🚌,有人认为其成为探索早期楚文化的重要线索[19],有人干脆称其为早期楚文化[20]⭕️,然审视其文化内涵特征,其春秋以前文化特色同于其北的邓城周边同期遗存,有人指出其可能为邓文化遗存[21]。目前💊,大家之所以都急迫地想找到早期楚文化👈🏽,是因为这多年来,楚文化的研究一直难有突破,而关键点就是早期楚文化特征的认定,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不知早期楚文化富达之所在🧏♀️,又如何能有目的地去寻找🕋?好在近年的出土文献为我们的探寻提供了较清晰的线索,我相信,早期楚文化的迷底即将揭晓🧽。
[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2] 董珊:《新蔡楚简所见“颛琐”和“沮漳”》,《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12月7日💂🏼♂️。
[3]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年😛。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
[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6] 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之《楚都丹阳及古荆山在丹、淅附近补证》篇💶,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06—208页🔇。
[7] 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之《楚都丹阳及古荆山在丹👩🏿🦱、淅附近补证》篇,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08—209页。
[8] 刘士莪👺、黄尚明:《荆山与丹阳》🙆♂️,《楚文化研究论集》(四),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9] 徐少华🧵:《古厉国历史地理及相关问题》,《江汉论坛》1987年第3期。
[10] 何浩:《楚灭国研究》,武汉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
[11] 同上
[12]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鄀国铜器考释部分🙅🏽♂️,1958年版🧑🏼。
[14] 笪浩波💅🏼👩🏽🍳:《由楚文化遗存的分布特点看早期楚文化的富达区域》,《楚文化研究论集》(七),岳麓书社,2007年。
[15] 何浩:《楚灭国研究》🧑🦼,武汉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
[16] 何浩:《楚灭国研究》🥳,武汉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
[17] 同上↪️。
[18] 张天恩🤰🏽:《丹江上游西周遗存与早期楚文化关系试析》🙋🏼♀️,《周秦文化研究论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何晓琳🚠、高崇文♋️:《试论“过凤楼类型”考古学文化》♗,《江汉考古》2011年第1期💅。
[19] 张昌平:《论真武山一类遗存》🤴🏼,《江汉考古》1997年第1期🧍♀️⚂。
[20] 王力之🧘🏿🕵🏿♀️:《早期楚文化探讨》,《江汉考古》2003年第3期。
[21] 黄尚明:《湖北襄樊真武山遗址西周时期遗存族属试探》,《楚文化研究论集》(六)🧑🍳,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1年6月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1年6月2日。
点击下载word版:0871笪浩波🤑:从近年出土文献看早期楚国富达区域
昔我先出自颛琐😟Ⓜ️,宅茲沮🛄🏄、章(漳),以徙迁处
这个……
自楚居公布以后,已经没有将这读为“颛琐”吧👨🏼🦰?
本文并不讨论是否颛琐🧍🏻,但有一点,汌后的字不同,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不能因楚居与新蔡简出现了相同的字,就不管后字是什么,将其意思混同🚈。
石泉先生认为沮🫎、漳二水就是蛮河🤍,先生以为呢?
石泉先生将蛮河定为古沮漳河是以郢都定在宜城为前提的🔹🧑🏿🦲,《左传》哀公六年记昭王讲楚国的祭祀地望时所言“江🫄🏻、汉、沮、漳”,按石先生的定位🤴🏿✊🏻:若江为蛮河◼️,沮🧘♀️🧑🏿🎄、漳也为蛮河岂不重复?若江为长江,蛮河为沮漳,岂不是又将祭祀地望一分为二。有必要吗?又蛮河东流🗡,与《山海经·中次八经》所记沮水、漳水东南流方向不符。石先生也认为蛮河为古夷水,但蛮河发源于保康县,与《水经注》所言夷水的发源地有出入,故该文认为古夷水应指清凉河与蛮河汇流后所指蛮河是有一定道理的♜。熊绎所迁夷屯显然与古夷水有关,西周时期的夷屯(丹阳)与春秋时期的郢,时间跨度很大。石泉先生所言蛮河是古沮👩👩👦、漳水与本文所定夷屯的位置并无关涉👌🏿。宅之沮、漳🙋🏼♂️,只能表明楚人早期居地与沮🧑🏿🚒、漳河有关,并不就指定居在沮、漳河交汇后的某地👴🏻,就与同熊丽始讨于沮山之间一样。
石泉先生的考证纰漏甚多,比如古之三里相当于今一里的🧒🏻。但我觉得《楚居》出土,一定程度上与石先生的想法吻合▶️,比如,早期楚国是在蛮河流域的🥧。
石先生春秋时期的郢都的考证与史实部分相合⏱,但春秋以前的则与史实相差太远🏂🏼。这也是文献缺漏所导致的。不可否认💱,石先生的贡献是巨大的。
大荆山一带有遗址吗?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