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崇禮:釋金文中的“戜”字
    在 2012/5/5 10:35:16 发布

    釋金文中的“戜”字

    (首發)

     

    張崇禮

    北華大學文學院

    “戜”及从“戜”之字主要見於下列古文字資料:

    叔夷鐘(集成1.273.2叔夷鎛(集成1.285.3戜伯鼎(集成4.1913戜者鼎(集成5.2662戜者尊(集成6.3675班簋(集成8.4341*侯弟鼎(集成5.2638晉侯蘇編鐘(近出1.38多友鼎(集成5.2835(石鼓文·作原)

    叔夷鎛:“余命汝辝釐(萊),戜徒四千為汝敵寮。”

    戜伯鼎👨🏻‍🦯:“戜伯作彝🧑🏼‍🦰。”

    戜者鼎:“戜者作旅鼎👉。”

    戜者尊:“戜者作宮伯寶尊彝☯️。”

    班簋🕵🏿‍♀️:“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馭✖️、戜人伐東國猾戎。”

    *侯弟鼎:“侯易(賜)弟弁(☞🧑🏽‍🌾?)戜🫚,弟弁(?)作寶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晉侯蘇編鐘:“晉侯率厥亞旅、小子🐿、戜人先陷入🤠🚉。”

    多友鼎:“乃追👨🏻‍🔧,至于楊冢。”

    《石鼓文·作原》:“逌罟🫲🏽。”

    “戜”🧼,《金文編》以為“《說文》所無”➰,無釋。[1]

    班簋的“戜”💅🏽⤵️,沫若先生初釋為“職”,[2]後釋為“鐵”:“舊釋為國人🙍🏼,不確🫲🏼。有人……以為‘可能是庶人’……頗疑是冶鐵工人。”[3]李學勤先生釋為“戜”,讀為“秩”;認為“戜人”“是指一種服雜役的人”👩🏻‍🦽‍➡️,“秩人可能與《司馬法》的樵汲近似,或者是運輸糧草的人”👩🏼‍🍳。[4]黃盛璋先生認為“戜人”是“充役於軍中之戜國人”🧑‍🎤。[5]連劭名先生釋為“鐵”,讀為“夷”,指少數民族🪘。[6]秦永龍先生謂“或許指戜(臷)國之人”[7]李義海先生釋為“鉦”📮🧄,認為“鉦人”“應是在將帥的指令下通過擊打鉦、鐲👩🏽‍🎤、鐸、鐃🙋🏽‍♂️、鼓向軍隊傳遞行止命令的官吏”。[8]馬承源先生認為🔆:“族名🐼,傳世有戜伯鼎、戜者鼎、叔夷鐘銘有‘戜徒’,都是同一族名。”[9]張亞初先生認為:“‘戜’人與叔尸鐘‘戜’之戜😼,均當讀為‘’🥭,訓走🤸,即今人所說的步兵👀。”[10]

    戜伯鼎🔵、戜者鼎和戜者尊的“戜”,柯昌濟先生以為國名,即程。[11]

    *侯弟鼎的“戜”👆🏿,張亞初先生隸定為“)”🖐🏼。[12]劉釗先生釋為“”。[13]

    多友鼎的“”,田醒農⟹、雒忠如先生認為是“逞”的古寫。[14]李學勤先生釋為“軼”,訓為“突”。[15]劉雨先生認為:“追🧓🏽,乃逞之繁寫🐇,即逞追。《說文》‘楚謂疾行為逞’。《廣韻》‘逞4️⃣,疾也’🧍🏻‍♀️。 追,急追🚵🏻‍♂️。[16]李仲操先生認為:“音秩🚣🏼,《說文》謂:‘走也。’走🙎🏼‍♀️🧑🏼‍🦱,疾趨也。則追應是急追的意思🫦。”[17]

    今按:“戜”當分析為从戈👨‍👨‍👧‍👧👩🏿‍🎤,呈聲。誤析字形者😹,可以不論👇🏿。此外尚有釋鐵、夷🚶🏻、♛𓀗、及國名或族名之說可以討論。驗之以班簋和晉侯蘇編鐘銘文🫅,戜人應為軍隊之一種📲,且直接參加戰鬥❗️。釋為冶鐵工人自然與銘文不合🙅;釋為服雜役的人或者是運輸糧草的人,與晉侯蘇編鐘銘文不合;釋為步兵🌲,與班簋銘文不合:“王令毛公以邦君🚴🏽‍♀️🈲、土()👩🏿‍💻、人伐東國猾戎”,“馭”之“徒”就是步兵。釋為夷或國名、族名,放在上述兩器銘文中似乎皆可通🙋‍♀️,但結合其它銘文🏌️‍♀️,我們無法解釋這一特定國家或部族的人,為何會出現在不同國家的軍隊中或接受不同人的管轄🧖🏽。

    上述諸說中以釋“秩”影響最大,此說主要的依據是《石鼓文·作原》的“”當依羅振玉之說讀為“秩秩”👨🏼‍🦲。[18]《說文》👸🏼◀️:“,大也。从大🦖,戜聲。讀若《詩》‘秩秩大猷’。”又“,走也。从走,聲。讀若《詩》‘威儀秩秩’。”但即使沒有上文所說的與晉侯編鐘相抵牾的證據🧎🏻‍♂️‍➡️,僅因為“秩”訓為“積”🤼‍♂️,就認為“秩人可能與《司馬法》的樵汲近似,或者是運輸糧草的人”,證據也是比較薄弱的🤏🏿。

    我們認為金文中的“戜”當釋為“徵”。“徵”🧛🏻,小篆作,从壬◀️;“戜”从呈✊,呈从壬。把“戜”釋為“徵”,從讀音上看,應該沒有問題;也不妨礙《石鼓文·作原》的“”讀為“秩秩”🏢:《爾雅·釋樂》:“徵謂之迭🩸。”古文字从戈从攴往往別,[19]如“”⛳️、“”等皆有从戈从攴的異體,把“戜”釋為“徵”,從字形上看🌳,也可以有比較合理的解釋

    楊樹達先生把甲骨文“登人”、“収人”讀為“徵人”🌃,並贊同王襄“登人疑即《周禮·大司馬》比軍眾之事,將有征伐,故先聚眾”及董作賓先生“殷代征伐必隨時登人,亦作収人🤜🏽📘,殆即徵兵之義”的意見。[20]“徵人”義為徵兵,則所徵之兵當亦可稱為“徵人”,猶下文所引《左傳·昭公十八年》稱所徵之徒役為“徵”。卜辭中徵人伐方國之事多見🤾🏼‍♀️📎,可知當時軍隊中除常備軍之外,還有臨時徵召的“徵人”。

    徵人充軍之事亦常見於傳世典籍。《史記·三王世家》🤑:“非教士不得從徵👩🏻‍⚕️。”裴駰集解引張晏曰☹️:“士不素習👩🏽‍⚕️,不應召👨‍🔧。”徵人的身份是庶民,並非是由“國人”組成的正規軍💆🏿,地位低下🌶。所以他們不論是和君👨🏽‍✈️🤸‍♂️、徒馭並列✭,還是和亞旅、小子並列,都排在最後🌧。

    叔夷鎛的“徵徒”指徵召徒役。《周禮·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隸而役之。”《左傳·昭公十八年》:“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楊伯峻注👩🏻‍🍳:“各保其徵,使所徵發之徒役不散⛲️。”《周禮·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孫詒讓正義:“胥、徒雖亦爲庶人在官,而不得爲士😱,以其爲受役之民也🎣🐖。”准此,上文之“徵人”可釋為“庶人在軍者👳🏿‍♀️,不得為軍士,以其為受役之民也”。“徵徒四千為汝敵寮”🏃🏻‍♀️🏌🏿,“敵寮”,郭沫若先生釋為“直系之徒屬”;[21]“徵徒”與“敵寮”的身份相合🤱🏻🧙🏽‍♀️。

    *侯弟鼎“侯賜弟弁司徵”👨🏿‍🍼,司徵,主管徭役、租稅之事。《管子·治國》:“而上徵暴急無時👨‍❤️‍👨,則民倍貸以給上之徵矣。”尹知章注:“謂徭稅不以時🕵🏼‍♂️。”

    戜伯、戜者之“戜”可能如字讀,也可能讀為程或徵。《玉篇·戈部》:“戜𓀄,國名也,在三苗東。”《左傳·文公十年》:“夏,秦伯伐晉,取北徵🥡。”杜預注:“徵,《三蒼》云:‘縣屬馮翊🖐🏽。’”《史記·河渠書》:“於是爲發卒萬餘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顔山下💁🏻。”裴駰集解引應劭曰🪨:“徵在馮翔😠。”司馬貞索隱🧑🏽‍✈️👩‍🦱:“徵,音懲,縣名也。小顔云即今之澄城也🤦🏼‍♂️。”

    多友鼎的“”當讀為“逞”,訓為疾🪜。“逞追”猶簋(集成8.4322)之“奔追”。从車,以車行為疾速也。

    “戜”釋為“徵”,尚需解釋“戜”和作刀形並突出刀背“腓子”的“徵”字[22]的關係⚀。我們認為刀背飾有“腓子”形的“徵”為“懲”之初文🫴🏻,“戜”為徵召之“徵”的本字。後因常相通假🍙,混為一字🛬。

    毛公鼎的字,或釋光👂,今多以為“庶”之壞字,徑釋為“庶”。[23]今按⏮:此字當釋為“呈”,讀為“烝”或“蒸”,訓為眾👨🏼‍⚖️。“呈”下一字有所殘泐💇🏽‍♂️,或以為“民”字,或以為“人”字🩼。從殘存的筆劃看,是“人”字的可能性較大。烝人,民眾百姓。《尚書·益稷》🕘🪱:“烝民乃粒🫃🏿,萬邦作乂👙。”《孟子·告子上》:“《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詩經·大雅·蕩》:“天生烝民🧁😥,其命匪谌。”蔡邕《胡廣黃瓊頌》:“天之烝人🫅,有則有類。”。《後漢書·文藝傳上·杜篤》🏖:“濟蒸人於塗炭,成兆庶之亹亹🔖。”“勿雝(壅)建(楗)呈(烝)人🙂‍↔️。”壅楗⛸,堵塞🙍🏽。字不識,從文意看,或許是口👱🏿‍♂️、舌之類。

    附帶說一下《詩經》中的“烝徒”。《詩經·大雅·棫樸》:“淠彼涇舟,烝徒楫之🤽🏻。”鄭玄箋:“烝,衆也。”《詩經·魯頌·閟宮》:“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鄭玄箋:“烝,進也🛥。徒進,行增增然📠。”

    《閟宮》之“公車”📓、“公徒”即魯僖公的直屬部隊🧔🏽‍♂️,是國家的正規軍🎮🍠。“烝徒”與之並列,猶班簋徵人與君、徒馭並列,晉侯蘇鐘徵人與亞旅、小子並列😛。烝徒與徵人同為臨時徵召之庶人,鄭玄訓“烝”為“進”,殆誤。《棫樸》所述乃文王伐崇之事,其“烝徒”當與《閟宮》同。

    甲骨文表祭享之“登”🔝、表登進之“登”,傳世文獻皆用“烝”或“蒸”字;陳侯午敦“以登以嘗”即“以烝以嘗”🙉。[24]故《棫樸》、《閟宮》之“烝徒”當即甲骨文“登人”、“収人”🔤,亦即金文之“徵人”。

    《詩經·小雅·甫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毛傳𓀇:“烝,進。”高亨注:“烝,進也,即召他們前來之意🫸🏼。”“烝徒”即“徵徒”👇🏿,所徵召之徒♿️。

    因為徵人、徵徒的身份是平民、百姓🎦,也就是所謂的“烝庶”🫢👨🏿‍🏭,所以稱他們為“烝人”、“烝徒”🫄🏻⏫,似乎也勉強可通。

     



    [1]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年,829頁。

    [2]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影印👩🏻‍🦼‍➡️🚣🏼‍♂️,考釋20頁👨🏻‍🌾。

    [3] 郭沫若:《班簋的再發現》,《文物》,1972年第9期。

    [4] 李學勤🚴:《班簋續考》💦,《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中華書局,1986年,183頁🎎。

    [5] 黃盛璋👨‍👦‍👦:《班簋的年代🧘‍♀️、地理與歷史問題》,《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1期⛽️。

    [6] 連劭名:《西周<班簋>銘文新考》💇🏽🥨,《北京考古與文物》第6輯🏯,2004年,113頁。

    [7] 秦永龍🧑🏻‍🏫:《西周金文選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𓀇,45頁🤸🏻‍♀️。

    [8] 李義海👨🏻‍✈️:《班簋補釋》,《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9]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文物出版社🫄🏻,1988年,109頁🎮。

    [10]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後記》,中華書局,2001年,1022頁。

    [11] 柯昌濟:《韡華閣集古錄跋尾》🐊,91-92頁。轉引自張世超等《金文形義通解》,2968-2969頁🧑🏻‍💻,中文出版社,1996年。

    [12]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華書局,2001年,1579

    [13] 劉釗🙎🏿‍♀️:《古文字構型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57頁。

    [14] 田醒農🫶🏼、雒忠如:《多友鼎的發現及其銘文試釋》,《人文雜誌》1981年第4期。

    [15] 李學勤🛤:《論多友鼎的時代及意義》👂,《人文雜誌》1981年第6期🤵🏿‍♀️。

    [16] 劉雨:《多友鼎銘的時代與地名考訂》,《考古》1983年第2期👷🏻‍♀️。

    [17] 李仲操:《也釋多友鼎銘文》,《人文雜誌》1982年第6期。

    [18] 羅振玉:《石鼓文考釋》,《羅振玉全集》,台灣大通書局🕚,858頁🙌🏿。

    [19]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42頁,攴、戈形旁通用例。

    [20] 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釋登》,中國科學院出版,1954年,37-38頁。

    [21]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影印👑,考釋205頁。

    [22] 參見裘錫圭:《古文字釋讀三則》,《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399-402頁;林澐🙇🏼:《釋史墻盤銘中的“逖虘髟”》,《林澐學術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174-183

    [23] 參見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75年,5727-5736頁“庶”字條。

    [24] 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2007年🕕,348-350頁“登”字條。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5月4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5月5日。



    点击下载附件👉🏽:1068張崇禮🈴:釋金文中的“戜”字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匏盦 在 2012/5/5 11:37:14 评价道:第1楼

      毛公鼎“勿雝(壅)建(楗)呈(烝)人🧕。”壅楗🧗🏼‍♂️,堵塞。字不識,從文意看👩🏻‍🦽‍➡️⤵️,或許是口、舌之類。

      所謂“是口、舌之類”的字,董珊先生早已指出就是“粦”字,極是。(看董珊: 《略论西周单氏家族窖藏青铜器铭文》🐵,《中国历史文物》2003 年 4期)

    • 匏盦 在 2012/5/5 11:40:35 评价道🎺🧎‍♂️‍➡️:第2楼

      我們認為金文中的“戜”當釋為“徵”。“徵”⚒,小篆作,从壬聲;“戜”从呈聲🚒👮🏽‍♀️,呈从壬聲😯。把“戜”釋為“徵”,從讀音上看,應該沒有問題。

      一個是青部,一個是登部,還是有距離的嘛

    • 海天 在 2012/5/5 16:51:51 评价道🪁:第3楼

      《汗簡》1.5「、《古文四聲韻》3.8「」作🐦‍🔥✨,此二「」實為「苵」之誤🧒🏼,前人多有討論。於此也可知「戜」與「失」確實聲音相近,常見通假。 ,

    • 小狐 在 2012/5/6 8:48:10 评价道:第4楼

      “戜”釋為“徵”?

      那原來甲骨文中釋“徵”的字往哪裡擺呢🌱?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94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