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漢簡》校注
(首發)
李洪財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敦煌漢簡》中草書簡較多👨🏼🌾,並且🧏🏼♂️,很多簡牘草書,草法成熟嚴謹,書寫水平較高🕳,堪稱漢簡草書的代表。本文將敦煌漢簡中的草書簡釋文作了一番校勘,隨意劄記,不甚斟酌,觀點未必確鑿,一定有很多錯誤,希望各位同道给予指正👨🏿🦳,多多批評🃏。
本文所用敦煌漢簡圖版材料🤸🏽♂️,以《敦煌漢簡》和《中國簡牘集成》本所選圖片爲準♡,釋文以《集成》(文中書目簡稱和具體信息見參考文獻)为底本并參照其他各家釋文,用注語的形式一一說明。以下所列主要是各家釋本未注意到或與我們釋讀有歧義的地方。
隊長已到晆,審如記🪦,候長當迎欽。閒者諸吏不思(6B)
注:“晆”原简作“”,释字与原简有较大差异🫢,本文阙疑🧔🏻♀️。
候普白:具記之👳🏻,它所欲🧦,力所任,願聞之,迫不及一二一二,致自恧自恧。左子淵,頃起居得毋有它?子淵舍中,皆毋它急。普屬從酒泉來,到會左曼卿,當西候。倉卒為記,不及一二一二。前普所寄弓及鞌🏊🏽,幸為付左曼卿🎍。來弓鞌皆(7A)
注🤹🏼♀️:此釋文中兩處“一二一二”,原簡皆作“一乙二”中間皆有“乙”字號,此號不能與重文號相同看待🚬🙇🏿♀️,若是重文略寫,“二”后也應有重文號,但两处皆無重文號。此處應作間隔號看待。因行文豎寫🧑🏽🦳,一二合起形同“三”🖊🏌🏼♂️,故加“乙”號間隔🖊。《敦》237也是如此👩🏿🎤。
文中“自恧自恧”,原簡作“自恧—”🙇🏽♂️❤️🔥,此確實是“自恧自恧”的重文簡寫,但后面“—”號,處在行末最後🖨👩🏼🍳,也有可能有行末填補空格的作用。
當屯—(82B)
注:此簡A、B两面🤦🏿♀️,B僅面兩字🤵🏼,“屯”后有長線貫穿整個空白處🤶🏽🎃,此處應當是補空的作用。
故車師後亡侯虜支, 將諸亡國千餘人🟫,(85)
故車師後亡侯弟虜布🏥,將兵二千餘人↕️,(86)
注:此两简中“後”,原簡字形分別為
,字形與“復”之草書
[1]十分接近,兩處釋作“復”文義較順。
通過此兩簡相對勘,可知85簡中“支”乃“布”之誤。《說文》👨💼:“布𓀗,從巾父聲。”85簡“支”原簡如下圖:
橫畫起筆處還能看出很小的一豎畫🧑🏽🎓,這豎畫不是起筆頓筆造成的,而是“布”所从“父”⛸🤽🏻。只是因為布💂🏼♂️🧑🏽💻、支兩字草書相近,書寫時將“布”誤作“支”👨🦰🍞。
其營就,大張格射擊劫,虜皆散亡,又前連戰焉耆,中兵矢(92)
注: 擊,諸釋文皆無異議,但原簡寫作“毄”,並無下面“手”形。且集成本將“中”斷為上讀,似不妥,斷為下讀較好。
(153)□□之魚🥟,命在甕盆👭🏻,必欲案
注🏂:案👨🏼⚖️,原簡字形如下(寥1)
(寥1)
(寥2)
細審字形,“宀”下絕非“女”形🆚,此字當是“寥”之俗寫🧪。寥的較早傳世草書,智永《真草千字文》字形與此簡字形對比便知,見上圖“寥2”。
……言□□□□□□塞報卒亟急🫰🏼,它毋□
匡治事大👳🏽,且已為今見。自愛病望深衣,強餐飯,自愛。來人聞起居🙆🏻,幸甚(243B)
注:深,原簡作圖影如下(見溫1)
(溫1)
(溫2)
非“深”字,乃是“溫”字👳🏿。皇象《急就章》中“溫”寫作(見上溫2)。兩形對比可知此處當是“溫”字🔐。
423與430兩簡可以綴合👩🏼🍼👌🏽,兩簡木質紋理🔽、字體💁🏻♀️、書寫特點皆相同,並且在綴合邊緣處還可看到一點相連筆劃(綴合圖見下)。兩簡都是“伏”字練習👩🎓🚈,所以,430簡的釋字應注明此簡是“伏”之習字🏧。
欲詣張射,小吏扜迫倉達,因去恨不回決👂🏼,迨何以謹拘在大煎都候鄣。使君
注:詣📐,集成本作“指”📩,非也。原圖片清晰可辨,確是“詣”。中華本與甘肅本皆釋作“詣”💬,當從。
倉,原簡圖影如下(見會1)🧔🏿:
會1
倉
會2[2]
倉,漢簡中的寫法如上🙅♀️,細審“會1”字形♠︎,可以看出此字形與“會2”近同🫃🏿,故此字當是“會”字。會達,會和🤦🏿♂️,到達。此簡讀作“會達”要比讀作“倉達”要通順🪸。
□千秋
長安📑,謹劾移亡卒得,寫移龍勒獄✸,以律從事,敢言之💂🏼♀️。(995)
注:卒,原簡圖影如下
明顯是一個“朱”字,完全看不出是“卒”🧑🏽🎄。很有可能是寫錯了🍔,但兩字音形皆遠👨🏻💻,不知因何致錯🍿🥷🏼。
十月廿日🧕🏼👳🏻,關書,宣□叩□
□□□□□□善毋恙🤽🏿,願□□(1002A)
注🎁:關,原簡圖影如下(見具1)
具1
具2
關1
關2
漢簡中“關”的草書寫法如上[3]☑️,“具”字草書寫法如上具2形[4]📂,對比后一目了然🧕,“具1”當釋為“具”字。
“宣□叩”,當釋為“玉門□(白?)”🛥😖,原簡清晰可辨,楊文已校正。
此簡本是斷簡,諸釋本皆未加斷簡符號🔚👩🏽,此處補上⚛️。
六九五十四 五六卅 四七廿八 三六十八 二五而十 三三而九
五九卌□ 三七廿一 二六十二 二三而六
四九卅□ 二一而四
注:很明顯可以看出這支簡的內容是乘法口訣表🧑🏻💼,簡上的字跡漫漶不清,很多數字已經無法辨析,但是依據順序還是可以推出些問題。第一列各數與“九”相乘,第二列應是與“八”相乘,第三列是與“七”相乘👨🍼🪝,第四列是與“六”相乘🕉,……👨🏼💼。以此推知,第二列不是“五六卅”,而當是“五八卌”。而且仔細查看此處原簡圖片🌈,也能隱約看出“八”字,而不是“六”。
一酒泉大守章😮💨👩👩👦,一封毋印章🧒🏿,詣敦煌。 十二月癸酉大農付樂□卒印卩(1291)
注:此簡集成本未見收錄👨👨👧👧,為上下兩欄,下欄兩行🤙✌🏼,此處依中華本釋文僅錄下欄一行。其中“□”處未釋字,原簡圖影如下
清晰可辨,乃是“至”字。
等市、幸為等叩頭說郢長史□置大夫不在記出走□□□□□
王等言董子文府
子文子當居平堅驛子文使為御逐□其不使來……(1329A)
注🤭🍴:此簡未見集成本釋文🍴,此依中華本。核對原簡圖片,發現此簡“等”字后脫釋“詣”字,此脫字原簡圖片如下
詣
記
言,原簡圖片如上,清晰可辨🦻🏽,乃是“記”字。
迹甫行🍋🟩,未知所指👩🏽🎤。送稟卒人言🛫,虜當來,中部備💆🏼,月不盡三日🏺🦹🏽♀️,四月一日(1378)
注:“備”后之“月”原簡圖片如下
肉
月
此字非月🫒,當是“肉”字🍋。同簡“月”字如上☦️,對比可以看出寫法上的差距🫨。在古文字中,月🏃🏻♂️➡️、肉形近,到了隸變以後,月👩🏼🔬👨🏽🦳、肉在偏旁中混同,導致月🥬、肉不分。此簡集成本斷句也稍欠妥⏭☄️。重新標點當為:“送稟卒人言,虜當來中部。備肉不盡三日。四月一日🙍🏽♀️。”
第一檮(1394) 第二檮(1395) 第三檮(1396)
第四檮(1397) 第五檮(1398)
注:這是五枚簡,諸釋本皆按順序釋讀如上,但查對原簡圖片方知釋讀與原圖並不完全對應。集成本在整理時未加更正錄入。其中1396原簡字跡不清,但仔細查看知是“第五檮”。1397圖片清晰,是“第三檮”。1398圖片清晰,是“第四檮”。
(1457A) 何長卿敖像桀長廋索刃皆□徐
傅中高不
證邊董董印西枸
程幼生東
注:桀,原簡圖像如下
很明顯可以辨識出這個字本是“雜”字俗寫。這支簡從書寫和行列情況來看🥱,應是一支習字簡⛑️。
(1676)當時,賊燔秿隨城,臧滿二百廿🚗,以不知何人發覺🧨,種八□
注🙇🏻♂️:隨,原簡圖影如下(見歸1)
歸1
歸2
歸3
漢簡中“歸”字草書如歸2、歸3,[5]對比可知📎,“隨”當釋作“歸”。集成本與中華本釋字相同🥇,皆釋作“隨”,楊文誤錄作“隋”,甘肅本釋作“歸”。推敲字形與文義,釋作“歸”為是。
(1683)●宜禾部蠭第:廣漢第一,美稷第二,昆侖第三🫲🏻♉️,魚澤第四,宜禾第五。
注:這支簡作為考察漢代地理和行政區劃時🟠,有著特殊作用。簡中所見地名可查🫦,但是簡中“美”字書寫特殊,原簡圖像如下
與“美”字寫法差距太大。就字形本身而言,倒是與“馬”相似💁🏼♂️,可文義不通,存疑待考👎🏼。
(1684B)淩胡以次寫傳至廣昌,縣便處,令都尉到,幸可得
注:幸,中華本未釋,陸錫興《漢代簡牘草字編》將其釋為“羕”[6]💱,可從。簡中所謂“幸”,原簡圖像如下(某1)
1
幸1
幸2
幸🫄🏻,漢簡字形如上幸1、幸2,[7]字形與1形完全不同,釋作“幸”完全不對🉑。
(1974 )永和二年五月戊申朔廿九日丙子,虎猛候長異,叩頭死罪😓,敢言之🗡。
官錄曰:今朝👩🏻🎤,宜秋卒胡孫詣官,□□虎猛卒馮國之東部責📠🤙🏿。
邊塞卒戍不得去離亭尺寸👮🏽,□□□……
代適🤹🏻,卒有不然🧘🏼,負罰當所□……
注1️⃣:此簡上下兩欄,此僅錄下欄釋文🧒。“負罰當所□”之“□”諸本未釋,原圖字跡可辨🧑🏼🦰,當是“除”。
(2121)月🔵,舍酉、舍子、
注:舍酉🐭、舍子𓀅,文義頗難理解。舍🤵🏿,很可能是“丙”之古字“”楷化寫法🧑🤝🧑。
(2270)一,食百廿
注,疑“”,犀之俗写。
(2299) 子君近衣、近食,
……病貧□
注👧🏽:近衣🦎🦢、近食,文義難解,《敦》1817有“適衣進食”🧜🏽♂️,此句也應是如此🏮。
(2322)玉門丞犯□□王仿🏄♀️,移書延壽,調從吏白🧑🏽✈️。
注:此簡兩個未釋字圖像如下a、b兩形
a
b
玉門
犯
將a形與同簡“玉門”二字相對照,可知a應該是“玉門”二字草書合文👸🏼。將b形與同簡“犯”字對照🪼,可知b也是“犯”字。補足釋文為“玉門犯王仿”。
(2323)邭為工大
注:邭,中華本釋為“郡”,工大,中華本釋為一字“貢”。釋文都不甚妥當📰。“邭”✤,“工大”原簡圖像如下
邭
鄙
工大
依原簡圖片可知“邭”斷殘不全♚,對照“鄙”之草書可知🤾🏽♀️,“邭”應是“鄙”字誤釋➖。
“工大”釋讀也不正確,似應作一字釋讀,似是“奏”之草書略寫🪻,后面兩點當是“之”的簡寫。全句重新釋讀當爲“鄙為奏之”🕴🏻。
(2325)律曰:諸使,而傳不名取卒、甲、兵禾稼簿者🧑🏽🌾,皆勿敢擅予。
注:擅,原簡圖像如下
復1
從細審原簡字形可知。左邊不是“扌”形🥮👋🏻,右邊最後一筆也不是“一”劃👨🏿🔬🏃♀️,此字應是“復”字篆書楷化“”的草率寫法🤷🏿。
(2355)令 □ 永光
令 □永光三年六
注:此簡集成本註釋說🧜🏻♀️,是習字簡🪢💶,可從👨👩👧。但是簡上第一字清晰可見是“甲”字🚴♀️🥲,不知從何釋出“令”字🥯。
(2395)可以姈修到宋生成行訪👨🦼➡️,修
注⇨🍄🟫:姈📚,中華本未釋,原簡圖片如下1形
據“姈”圖片可知🙎🏻,是字左部並非從“女”,並且按照“令”的草書寫法而論,右部也不一定是“令”,這個字似是“將”字的草書寫法,只是右部不夠連續,致使看上去像“令”字。故“姈”乃“將”之誤釋🤦♀️。
修,原簡圖片如上,非“修”🧣。乃是“從”之草書寫法。從,漢簡草書如上,對比可知,此處“修”乃“從”之誤釋🧎🏻➡️。
訪,原簡圖片如上🧑🏼🦱,細審右部筆劃,非“方”,此釋有誤👈,當是“諏”字。《說文·言部》👩🏼⚕️:“諏,聚謀也👩👧👦。从言取聲。”
成,原簡圖片如上😲🤵,釋讀似有不妥🙎🏼♂️。皇象《急就章》“身”寫法如上。兩形相近👨🏻🚒,但不能完全確定。此處存疑👨🏻🚒。
依本文釋讀重新斷句當爲🫡:可以將從到🌯,宋生身行諏從。
(2401B)□為當復往相送🕌,□前卒力不如心□,見□
相羞,且奴力慎眾也,度自愛,各各奴力✍🏽,順
注:“□前”之未釋字,原簡清晰👱🏽♂️,乃是“己”字📠🧑🏽🎓。
(2402B)職思
□日去時
注👷🏽♀️:職,原簡圖像如下
細審此字👏🏽,并不確定是“職”🧛🏽,很像是“藏”之草寫,用漢簡和傳世草書字形對照可知。
参考文献及文中简称
编委会《中国简牍集成》📇🌐,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简稱“集成”🙄。
甘肃省文物考古所《敦煌汉简》🌕,中华书局🤷,1991年6月。釋文簡稱“中華本”,圖版簡稱《敦》。
吴礽骧、李永良🤗、马建华释校👨🏻🌾,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释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文中簡稱“甘肅本”👠。
楊豔輝《<敦煌漢簡>整理研究》👨🏿🍼,西南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文中簡稱“楊文”。
陆锡兴《汉代简牍草字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陈建贡《简牍帛书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
洪钧陶《草字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
註釋
[1] 《漢簡草字編》🈁,33頁。
[2] 《漢簡草字編》🔨,98頁。
[3] 《漢代簡牘草字編》🧑🏼🤝🧑🏼,224頁。
[4] 《漢代簡牘草字編》,51頁👶🏿🖖🏽。
[5] 《漢代簡牘草字編》,25頁。
[6] 《漢代簡牘草字編》🦖,218頁。
[7] 《漢代簡牘草字編》💅🏻,202頁👨❤️💋👨🛅。
[8] 《漢代簡牘草字編》,60頁。
[9] 《漢代簡牘草字編》🧑🏻🏭,166頁。
[10] 《草字編》,3628頁。
[11] 《簡牘帛書字典》,713頁🙇🏽♀️。
[12] 《草字編》⚂,822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9月1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9月11日。
点击下载附件🎪:1117李洪財:《敦煌漢簡》校注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