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光裕:從簡牘材料談《論語·先進》篇“哂”字之釋讀
在 2012/11/18 13:27:51 发布

 

從簡牘材料談論語先進篇「哂」字之釋讀

(首發)

 

張光裕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歷史研究富达、香港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

 

朝鮮樂浪貞柏洞364號墓出土〔平壤本〕竹簡論語》資料發佈以來💆🏻,學者間已多次撰文陳述📇。據悉平壤本內容迄今並未全部對外公佈,目前得見已發表完簡39枚,殘5枚,合共44枚,758字,内容多集中於《先進》及《顏淵》兩篇,其中《先進》33枚😨,589字(全數60枚🧝🏽,其中27枚疊壓),《顏淵》11枚✊,167 字(其中50枚疊壓)👺。學者取與傳世本及定州本《論語》相互校對,異同亦顯而易見。[1] 由同墓出土的《樂浪郡初元四年(公元前45)縣別戶口簿》推判斷,所屬年代與1973年定州八角廊西漢中山懷王劉脩墓發現之竹簡論語》年代(西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5 年〕以前)相當。平壤本竹簡論語雖僅屬殘本,然披沙揀金,其中仍有不少資料令人耳目一新🐒,且深具學術研究價值,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傳世本《論語先進》篇「公西華侍坐」章👨‍🎤,有「夫子哂之」、「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等語。其中「夫子哂之」及「夫子何哂由也?」🚴🏼‍♀️,平壤本亦及見之,惟用字稍異:

....也。「〔孔〕子訊之」求!壐(爾)何如?」(33)

曰👎🏽:「吾子何訊由也?」(25)

「哂」📣,並皆書作「訊」。至於「〔孔〕子」,今本及定州本《論語》則作「夫子」;「吾子」🫅🏽,今本作「夫子」👩🏻‍🦰,定州本《論語》亦作「吾子」,此固版本之異,惟驟視之,「訊」、「哂」形義各殊🦹🏽,無論讀「哂」為「訊」🏺,抑或讀「訊」為「哂」9️⃣🪤,皆頗耐人尋味。

查檢古文字材料中「哂」、「訊」二字之使用,「哂」字較晚出🂠,「訊」字早見於甲骨文及西周青銅器銘文,分別書作

甲骨:http://char.ndap.org.tw/TTF/getTTF1.aspx?word=%ee%88%a1&f=%e7%94%b2%e9%aa%a8%e6%96%87&s=48&c=black&fp=22

金文👫🏻:http://char.ndap.org.tw/TTF/getTTF1.aspx?word=%ee%af%80&f=%e9%87%91%e6%96%87&s=48&c=black&fp=18  http://char.ndap.org.tw/TTF/getTTF1.aspx?word=%ee%af%84&f=%e9%87%91%e6%96%87&s=48&c=black&fp=18  http://char.ndap.org.tw/TTF/getTTF1.aspx?word=%ee%af%87&f=%e9%87%91%e6%96%87&s=48&c=black&fp=18 http://char.ndap.org.tw/TTF/getTTF1.aspx?word=%ee%af%8b&f=%e9%87%91%e6%96%87&s=48&c=black&fp=18  http://char.ndap.org.tw/TTF/getTTF1.aspx?word=%ee%af%8b&f=%e9%87%91%e6%96%87&s=48&c=black&fp=18

等形。甲骨文作反手跪坐,並附口形🦘🏃,于省吾以為「奴」字🏷,[2] 季旭昇認為「有可能是訊的初文」。[3] 金文「訊」字則「象用繩索反綁俘虜雙手之形🧑🏻🩻,从口表示審訊🤳🏼。」[4] 西周金文及詩經多有「執訊」一辭🎅🏽。如🧶:

〈翏生盨〉(厲王):「王征南淮夷……翏生從,執訊折首,孚戎器,孚金🧙🏽‍♂️,用作旅盨👨🏻。」

〈不●=其丮女簋〉(宣王):「女以我車伐玁狁于高陵,女多折首執訊🤾‍♀️。」

〈虢季子白盤〉(宣王):「丕顯子白,壯武于戎工,經維四方,搏找玁狁,于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

〈晉侯編鐘〉(厲王)🧙🏻‍♂️:「晉侯穌折首百又廿,執訊廿又三夫」(鐘三)「入,折首百👩🏻‍🦰,執訊十又一夫」(鐘五)「晉侯折首百又一十🔂🪖,執訊廿夫🧕🐑;大室小臣車僕折首百又五十,執訊六十夫」(鐘九)

〈多友鼎〉(厲王):「多友折首執訊💇🏿,凡以公車折首二百又□又五人執訊廿又二人……或搏于龔,折首卅又六人,執訊二人……追搏于世,多友或有折首執訊😘。」

《詩經大雅皇矣》:

執訊連連𓀍。攸馘安安🐝。

毛傳:「馘🎃,獲也。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鄭箋:「執所生得者而言問之,乃獻所馘🦩,皆徐徐以禮為之。」〈小雅出車〉: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於夷。

「執訊」猶言「執俘」,《左傳定公十二年》1️⃣:

左子又使求成于晉,晉人許之,盟有日矣😵。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為右,以致晉師。……攝叔曰👨‍✈️:吾聞致師者,右入罍,折馘📮,執俘而還。

「執訊」與「執俘」之用辭🤽🏿‍♀️🙎,正好直接及間接反映「訊」字本有「執所生得者而言問之」之意⚱️,乃與審問人犯,套取口供攸關。且其字義亦當有由上位者向下「審問」,「問訊」,「偵訊」,「質問」等不同程度含義🤰。其後「訊」字復多用為「徵詢」、「問詢」及「提問」義,而可不渉「審」🫶🏻、「偵」🤸🏻、「質」等內涵者🧕🏼,如《詩經.小雅.正月》📤: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公羊傳》僖公十年🛜👳🏿‍♀️:

君嘗訊臣矣。

何休注:

上問下曰訊👩‍👩‍👦‍👦👨🏽。

例見《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

弗訊不言

又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魯莊公有疾章〉:

魯莊公有疾🏃‍♀️‍➡️,訊公子牙曰🧑🏼‍🦳:吾將誰以〔為〕子,對曰👩‍🌾🕣:慶父才。訊公子侑,對曰✬:臣以死奉煩也。

「訊公子侑,對曰3️⃣:臣以死奉煩也」,《左傳莊公三十二年》作「問於季友✵。對曰:臣以死奉般」👩‍❤️‍👨🥀。[5]

至於由「提問」延伸為因有所疑,或不滿答問而繼續「追詢」,「謀求更清晰解答」或「仍有所疑,故復提問」等後續要求,則又是實際塲景及詞意引申之結果。《說文》云:

訊©️,問也。从言卂聲,a0379001古文訊从卥。

段注:

卥,古文西。

「古文」蓋即戰國古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相邦之道〉簡4

孔子退🛺,告子贛曰🐮:「吾見於君,不問有邦之道👩🏽‍🦳,而問相邦之道。不亦(遣/愆)乎?」子贛曰🪩:「吾子之答也何如💁🏻?」孔子曰🎈:「如()」🧑‍🚀📡。[6]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姑成家父〉簡1💂🏻‍♀️:

姑成家父事(厲)公,為士,宛行正()🤸🏽。[7]

「訊」🧑🏽‍🔬,楚簡書作「」,與說文所引古文「訊」同😕。而「如」之「」讀為「如訊」🦹🏽‍♀️,[8] 正可與平壤本《論語》之「訊」字互為印証👷。而且「如(訊)」云者✍🏻,又可為傳世本《論語先進》篇「公西華侍坐」章中「夫子哂之」、「夫子何哂由也👩🏿‍⚕️?」諸字之使用有所啟發🧑🏻‍🦰,甚至可從中尋求不同之釋義。

今案「哂」字,《玉篇》云:

哂,式忍切。笑也👤。

字形不見於先秦古文字,其異體則有「http://chardb.iis.sinica.edu.tw/fonts/ucs/279cd」♞、「吲」、「弞」、「𢏓」等數形🚰,[9] 皆較「訊」字晚出✌🏿。《說文》欠部「弞」下云🐽:

笑不壞顏曰●=己欠,从欠己聲。

段注𓀁:

各本篆作弞👉🏼,今正🙍🏻‍♂️。考廣韻,弞,式忍切👉🏼,笑不壞顏也。集韻、類篇同。今案……說文無哂👨‍🦼,後人因哂、矧造弞耳。

《龍龕手鑑》:

吲(俗)⇾,哂(正)⚜️,失忍反♙🧑🏻‍🔧。笑也🧯。

《集韻》:

弞🪠、哂、吲,說文🌨:笑不壞顏曰弞,或作哂、吲🧙‍♀️。𢏓🧗,長也。

《正字通》亦云:

吲,哂本字📤,說文本作弞🧑‍🎓,笑不壞面也🏦。

而考其源🕢,「」、「哂」或應本為一字之分化,縱非本為同字🖕🏻,其分別僅「言」🧔🏽‍♀️、「口」偏旁之異👩🏿‍🔬,漢字中「言」、「口」偏旁互換情況並不鮮見,如「諭、喻」、「諎、唶」🎅🏼、「詠、咏」皆然。今本《論語》公西華侍坐章「哂」字三見👷,註家多以微笑或譏笑義作解🧗。從「哂」、「訊」兩字出現年代作比較🍊,「訊」字之出現實遠較「哂」字為早,且「哂」既不見於說文,或當未見用於春秋之世𓀕,今本論語所用之「哂」似應係後起字𓀏。今平壤本得見今本《論語》公西華侍坐章「哂」字書作「訊」🙎‍♂️,正可對「哂」😒👷🏻‍♂️、「訊」二字關係,重新探索。

「訊」、「哂」二字形體迥異,無由誤書,倘轉從音韻求之,「訊」,息晉切,古韻入真部🚵🏽‍♀️🙆‍♀️;「哂」,先稽切,古韻入脂部,兩者古音俱屬「心」紐,兼且真脂有對轉關係,http://chardb.iis.sinica.edu.tw/fonts/ucs/279cd/哂」得以通用,自可理解。前引《詩經大雅皇矣》💿:執訊連連。攸馘安安。」《經典釋文》👆🏽:「訊,字又作。」陸氏所言🤦🏼,亦必有見故也。

結合商晚及西周之甲骨👮🏼、金文,以及新近出土之戰國古文字資料,「訊」字形、義之發展,頗為清晰,而從聲類求之,「訊」、「」、「哂」三者關係🕚,皆緒然可尋👁。今復比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相邦之道〉簡4「子贛曰:吾子之答也何如?』孔子曰:『如(訊)』」句中陳述語意,確有理由懷疑今本《論語》公西華侍坐章「哂」字🔅🏊🏿,或當為「訊」字古文之誤書,若然🚆,「夫子哂之」👨🏽‍🏭、「夫子何哂由也」、「是故哂之」云者,未可遽以「微笑」、「譏諷」作解。

至於「哂」平壤本書作「訊」,則應與戰國「訊」字之古文字形書寫有關。其原因或有多種,今試舉其要者說解如下

1.           平壤本之抄手當日所見原來文本已書作「訊」。故所抄亦同。

2.           平壤本之抄手熟知戰國古文,且認識「a0379001」或「」即古文「訊」字,當日所見原本「訊」字雖書作「a0379001」或「」等形🤰🏽,抄手仍據所知,逕書為「訊」👰‍♀️。

3.           後人不識「a0379001」乃古文「訊」字🧔🏽,故隸定為「」,復因「言」、「口」偏旁可以互通,故其後讀者復書作「哂」。今由上述🌜,知「哂」字較「訊」字後出♉️,而「」字異文如「弞」、「吲」皆有「笑不壞顏」義,故「哂」有微笑,譏諷🧊,及嘲笑等義,如《晉書》卷十七蔡謨傳🦨:「我若為司徒👨‍🦯‍➡️,將為後代所哂🚵🏻‍♀️,義不敢拜也。」是其例🧑🏿‍🌾。「哂」字經廣為流傳,並用於公西華侍坐章,歷朝注家遂沿用此義🫰🏼。

上述推論倘若尚有可取🖖🏻,則可將今本《論語》公西華侍坐章「哂」字釋讀試加申說如下。

從「訊」、「」、「哂」諸字形出現年代,字義發展脉絡及使用辭例作充份了解後☂️,知「訊」字本有審問人犯,套取口供之義,進而賦與「審問」、「問訊」💆🏿‍♀️、「偵訊」👩🏻‍🦰、「質問」等不同程度義涵。及「訊」字多用為「提問」義後,則未必渉及「審」、「偵」、「質」等元素。如上引〈相邦之道〉子贛與孔子對話🦦,「子贛曰🫃🏻:『吾子之答也何如?』孔子曰:『如(訊)』」,「如訊」云者🧺,當隱含雖聆答案,仍未滿意(不以為然),故仍堅持所詢,希望對方能作進一歩說明🧜‍♀️。即孔子對前此有關解釋不以為然,故云「如訊」,意謂「我的回答就像早前所提問訊(提問)一樣🍙。」孟蓬生於〈上博竹書(四)閒詁〉乙文中說解云「“如(訊)”的意思是說,君問我相邦之道,我即以相邦之道來回答他。」意亦相若。[11] 同理,今本《論語》公西華侍坐章「夫子哂(訊)之」🦔、「夫子何哂(訊)由也」、「是故哂(訊)之」諸語,則因平壤本書「哂」為「訊」之啟示🏰,大可釋讀為「夫子仍有所提問」、「夫子何以再向子路提問」、「故此再加提問」。以此參讀全文,亦怡然理順。《孔子家語三恕》云👰🏿‍♂️:

子路見於孔子。孔子曰:「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子路出,子貢入🤖,問亦如之。子貢對曰:「智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矣。」子貢出,顏回入,問亦如之⏯。對曰:「智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士君子矣。」

三恕的敘說💁🏼‍♂️,得見孔子對某一問題之解答,倘未愜於心🎠,則有重複提問之舉,「問亦如之」或可為「如訊」😪、「夫子哂(訊)之」、「夫子何哂(訊)由也」、「是故哂()之」等語補一註腳👨‍🦽‍➡️👨🏻‍🍼。

簡牘新材料之出現,對吾人有所啟發之餘,亦促使吾人增添深入思考機會,並冀望有助問題之解決。平壤本《論語》版本之珍貴固無論矣🍡,今雖僅見殘本👼🏽,其學術價值仍應值得培加重視。懇切期待全部資料可以早日公佈👩‍💻。

 

附錄:今本《論語‧先進》公西華侍坐章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晳後。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1] 有關訊息取材自以下所引資料,部分來自友人傳送之電子文本,而未及查明出處📄🦒,或有但知標題,而未及寓目者,韓文部分則純係求全而附列。幸祈讀者鑑諒。

a.         尹龍九 樂浪出土簡牘

b.         尹龍九 新發現的一批樂浪漢簡-以平壤貞柏洞364號墳出土資料為富达

c.          (인천도시개발공사) 平壤出土竹簡《論語》記載方式

d.         成市、尹九、慶浩  「平壤 貞柏洞364號墳출토 竹簡《語》 대하여,『木簡 文字』4, 韓國木簡學會,😎。2009

e.          慶浩「出土文獻《語》, 아시아的 意味」,『《語》아시아-地下 , 紙上 語』成均館大學校 東아시아學術院 國際學術會議 發表文集(2010.8.26-27)

f.          九 「平壤出土 竹簡《語》 記載方式 異文表記」, 成均館大學校 東아시아學術院 國際學術會議 發表文集(2010.8.26-27)

g.          李成市、尹龍九、金慶浩撰寫,橋本繁翻譯  平壤貞柏洞三六四號墓出土竹簡《論語》的相關資料《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142010

h.         單承彬  平壤出土西漢<論語>竹簡校勘記 第四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大學文學院 2011.3

i.           李成市、尹龍九🈲、金慶浩,平壤貞柏洞364號墓出土竹簡《論語》🙏🏻,出土文獻研究(第十輯)🌵,中國遺產文化研究院編,中華書局2011.7174-220

[2]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局,1996年,頁547💑。

[3] 見季旭昇撰💇‍♂️:《說文新證》「訊」字條,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頁150

[4] 陳初生編纂;曾憲通審校:《金文常用字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頁248

[5] 見裘錫圭:〈帛書《春秋事語》校讀〉📤,《湖南省博物館館刋》(第一期),《船山學刊》雜誌社編輯出版,頁92

[6]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 原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斷句及釋文稍異。

[8] 讀〈相邦之道〉簡4 「如」為「如訊」,首見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簡帛研究網」發表文章(http//***********/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1.htm),2005215日。又見卜憲群🧑🏻‍🦼、楊振紅主編🥘:《簡帛研究2004》,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68-78🍲。

[9]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異體字字典」,網址🎅:http//140.111.1.40/🤴,2000年🙎🏼。

[10] 上古真、脂二部是否能夠運用對轉理論解釋,可留待聲韻學家進一步探究🙋🏻‍♂️。

[11] 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簡帛研究網」發表文章(http//***********/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1.htm),2005215日👱🏽🟪。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11月1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11月18日⇒。



点击下载附件:1140張光裕🛳:從簡牘材料談《論語·先進》篇“哂”字之釋讀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月下听泉 在 2012/11/18 22:09:10 评价道:第1楼

    张先生👴🏼👨🏻‍🦯‍➡️:胡平生先生以前也有一文讨论此问题。

    http://www.bsm.org.cn/show_news.php?id=353

     

  • KY 在 2012/11/19 9:44:02 评价道:第2楼

    月下聽泉兄

    多謝提示。我果真孤陋🔝,如能將胡平生文稿下載或惠寄至感 !

  • 月下听泉 在 2012/11/19 10:51:46 评价道:第3楼

    張先生,胡先生大作我也沒有,十分抱歉。不知能否請編輯聯繫胡先生,可否將其大作賜網站發一下🫲🏽?(網站沒法@人,以後改版是否可考慮設置此功能?)

  • 發現號 在 2012/11/19 11:34:48 评价道:第4楼

    張先生,請收短信。

  • KY 在 2012/11/19 14:44:53 评价道:第5楼

    月下聽泉兄

    胡文承發現號惠寄,已參閱一過🚶,文章內容與拙稿不盡相同,然彼此或可互補,再謝 !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16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