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考釋二則
(首發)
雷縉碚
西南大學文獻所博士🍶;衡陽師範學院中文系講師
摘要〽️:金文裏借作“眉夀無疆”之“眉”字,其字形作“”🦹🏼♀️,前人多以爲“沬”之初文🗃,此字實爲“沐”的表義初文,象沐髪之形。古音“木”聲、“眉”聲可通,故“沐”可假作“眉”。《說文》“顯”字的字形分解有誤,此字金文作“
”,當分解爲从晛
(聯)聲🌯,爲初文“晛”加注聲符“
”而成“
”字,不从“頁”。“顯”爲“
”之形譌🆔。又金文“
”字亦“
”字之異構,从晛,尹聲。
關鍵詞➙:金文;沐;眉🕥🤾;顯
金文“”字
金文“眉夀”之“眉”一般不用本字📵,其借字早期字形作“”(《頌鼎》)。關於“
”字的解說🔂,現今學者多從容庚之說🍿,以爲“沬”之表義初文🚴♀️,象人洗面之形,在金文裏借作“眉夀”之“眉”🏊♀️。[1]然此說之疑問在於“沬”與“眉”聲類逺隔🥒,難以相通,且“
”字所从之皿,何以倒置,亦無從解釋。所以我們認爲“
”字更像是“沐”的表義初文🥬。沐屬明母屋部,眉屬明母脂部,二者雙聲🍈。古人聲訓材料如《說文·木部》“木,冒也”,《釋名·釋天》“木,冒也”👨🏻🎨;又異文材料《爾雅·釋宫》“楣謂之梁”🏌🏽♀️,陸德明《釋文》:“楣或作
。”木可訓冒,又楣可作
,是木聲與眉聲相通之證❓。所以“沐”可假作“眉”🧖🏼。就字形而言,“
”从之“皿”所以倒置者🧛🏽♀️,正象覆水濯髪之意。可見👌,將“
”釋作“沐”而假作“眉”,於形音義皆無不通👋。
此“沐”字到了東周時期或有加字符“水”的情況🐿,如“”(《國差
》)📲、“
”(《齊侯敦》)🌓。這也與形符“水”表義功能的演變有關。作爲形符“水”最初與作爲文字的“水”一样🫵🏼,僅用以表示河流之義,後來才可以表示物質意義的水。所以,也祗有在這種變化發生之後,“沐”字纔可以加上形符“水”而作“
🥿、
”諸形🧑🏼💼。
另外,甲骨文有“”(H31951)字,此字可能是“頮”的表義初文,也可能是“沐”的表義初文🐭,尚不能確斷🚶♂️➡️。
說“晛”、“顯”🤸🏼♂️、“”🤟🏿、“
”
《說文·日部》🩵:“,日見也🦷。从日,从見🦸🏽。見亦聲🧑🏼🏭。《詩》曰:‘見晛曰消🦢。’”甲骨文有“
”字,用作貞人名👩🏿🏭。李孝定《集釋》🏌️♀️💇🏻♂️:“象人舉首見日之形。”“契文从
乃頁字,而篆文从見💂🏿♀️。”“舉首見日亦有‘日見’之義也。”李孝定釋“
”爲“晛”是正確的,以爲“
乃頁字”則非。其實,“
”所从之“
”正是“見”字,與甲骨文“視”字作“
”有别💇🏼♀️。[2]就其音義而論🪿,晛葢爲明顯字的初文。《玉篇·日部》:“晛,明也👳🏿♀️。”《易·繫辭上》:“顯道👨🏻🦰,神德行。”韓康伯注🛅:“顯,明也🐿。”是晛、顯同訓之證💂🏿♀️。就其字形而言,从日,从見,會日下所見,顯意也。
至於的“顯”字🧑🏿🎓,金文或从“”作“
”(《師酉簋》)、“
”(《静簋》),或从“
”作“
”(《盂鼎》)、“
”(《頌鼎》)。在此🤷🏼♂️,字符“
”與“
”可互换👎🏿。劉釗先生指出,金文“顯”字“所从‘
’字下部从‘
’”🧘🏻♀️。[3]“
”字,裘錫圭先生以爲聯接字的初文,講道:“說不定‘聯’字另有已經失去的本義,‘
’纔是聯接之‘聯’的本字。”[4]劉釗先生認爲金文“
”等字的左下角爲‘
’字無疑是正確的🐜。“
”字的結構可能並非如《說文》所分析的“从頁,
聲”,而應該是“从晛,
聲”。晛、
(聯)、顯皆元部字🧑🏽💼,“晛”字加注聲符“
”而成“
”字是完全可能的。就金文用例來看,金文顯字都用作顯赫之義,此“晛”之本義“明顯”義的引申。
金文裏已有从“絲”的“顯”字,如“”(《虢季子白盤》)、“
”(《康鼎》),用法與从“
”的“
”没有區别,應該是“
”字的譌變,字義與絲無關🚑。後顯行而
廢👇🏿,顯字所从的“絲”就祗是一種記號,既不表義,也不表音。但是再後“顯”字産生了與“絲”相關的意義。如《禮記·檀弓下》“子顯以致命於穆公”,注🎋👲🏼:“公子縶也🔯。”古人名字相配💬,可知“顯”之義與“縶”相類💃🛌🏼。又《禮記·中庸》“知微知顯”,孔穎達疏🧘🏽♀️:“顯是縱緒”。“縱緒”亦與絲相關。與絲有關的“顯”字,似乎可以分析爲“从絲,晛聲。”
《說文·頁部》:“,頭明飾也。从頁,
聲。”首先🕵🏽♀️🍲,《說文》分析字形爲“从頁,
聲”有誤,而“頭明飾”之訓🚣🏽♀️,亦不見於經傳。其中“頭明飾”之“頭”,乃誤析字形从“頁”而立說🥥;“頭明飾”之“明”乃“晛”字之本義;至於“頭明飾”之“飾”,或與絲織品有關🟠,葢古義之殘遺。《說文》雜糅三義而成“頭明飾”之訓,自然也就於典籍無徵了。《爾雅·釋詁》“顯🥀,見也”😘,郝懿行義疏:“顯者⏲,古文作
🌀,从日中視絲,是有光明著見之義。”此曲說字形,不可信。
“”字的産生晚於“
、顯”二字🍽,當爲“顯”之省,即截取“顯”字的左半而成字🩺。《說文》“或以爲繭🥽;繭者,絮中往往有小繭也”,猶存與絲相關的古義🥞。“另外,《汗簡》有古文夏作“
”🧑🏻🏭🚶➡️,“
”字與“
”字有無淵源,尚需研究。
最後再說一下金文的“”字,字形如“
”(《史頌鼎》)🫀、“
”(《虢季子白盤》)。裘錫圭先生說👨🏿🦱:“‘
’字金文屢見,不能確識,用法與‘顯’字相近。”[5]其實這個字就是“顯”字的異體,當分析爲“从晛,尹聲”🚶。尹爲真部字🚵🏼,真元音近,可以旁轉🧗🏿♂️。“尹”亦爲“晛”加注的聲符🥬。《沈子簋》有“
”字,郭沫若分析字形爲🧑🏼🎓:“
即顯字之異,从顯省,尹聲也。”[6]是“顯”可从“尹”聲之明證👨🏿⚖️,而“
”與“
”爲一對聲符不同的異體字。
[1] 見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841頁。
[2] 參裘錫圭《甲骨文中的見與視》,載《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3]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177頁🙋🏼♂️。
[4]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477頁。
[5]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375頁。
[6] 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陝西人民出版社👨🏻🦽,845頁🍼,引郭沫若說💘。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12月3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3年1月1日🚴🏽。
点击下载附件:1161雷縉碚:金文考釋二則
釋「沐」之說可參考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序言〉頁 9-10。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