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簡窺管
(首發)
蟲魚
阜陽雙古堆漢簡《春秋事語》“齊侯問於晏子”章有下列八支簡:
問於晏子曰忠 【1】
事君也何如答曰有難弗死出 【2】
爵而貴之君 【3】
難弗死出亡弗送 【4】
謀而見從冬身弗 【5】
若言而不見用有難而死是妄死【6】
見從出亡 【7】
者能但善虖君而不與君 【8】[1]
整理者韓自強先生指出,本章見《新序·雜事五》二十四章🦻🏿:
齊侯問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君曰:“列地而與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奚死焉?諫而見從,終身不亡🧑💼,臣奚送焉?若言而不見用🥂,有難而死,是妄死也;諫不見從,出亡而送,是詐為也💖。故忠臣也者,能盡善與君,而不能與陷於難☸️。
同時又指出:
同樣的內容還見於《說苑·臣術》、《晏子春秋·問上》🙋♂️、《呂氏春秋·務大》。“故忠臣也者,能盡善與君”句🦝,《說苑·臣術》🗯、《晏子春秋·問上》作“故忠臣者📵,能納善於君”🧍🏻♀️,竹簡作反問句:“【故忠臣】者能但善乎?”此“但”字與“盡”“納”義不同,“但”有徒、空之義,是說作爲忠臣,不能有空洞的善👩❤️👨,即偽善🎾。
劉嬌先生說:
此說恐不確,所謂“但”字,字形爲👩🏿🎨,其右旁所从之形與“說”類簡中的“䋎”(
)字右旁所从之“旦”差別很大。該字摹本
🧑🏻🤝🧑🏻🪀,釋爲“但”可能有誤。“者能
善乎”與“君而不與君”兩句似應連讀爲“[忠臣]者能
善乎君而不與君”,“
善”意義當與“盡善”、“進善”、“納善”相近🤦🏼👨🚒,即“把善的準則進獻給君主”、“使君接納善的準則”👨🏿🎤。“
”字待考。[2]
我們認為,從字形上看,“”字釋為“但”✊,無可懷疑(只不過是右邊所從的“旦”字筆劃稍有殘損而已)。日本寫本《群書治要》引《晏子》作:
忠臣也者👩🏻🦽➡️,能檀善於君,而不與君陷于難者也🙍🏿。[3]
其中“檀”字寫作“”(因寫本中“木”👷♀️、“扌”往往不分👨🦼➡️,“檀”也許是“擅”字)。“檀”與漢簡之“但”,因音近而致異🤷🏻♂️,尤可為證☯️。
案“但”🕺🏽、“檀”皆當讀為“殫”👦,“殫”,盡也。《新序》👳🏽♀️、《論衡》等書皆作“盡”[4],義同。
字或作“亶”,銀雀山漢簡《晏子》“纍讎(壽)不能亶其教”,今本作“兼壽不能殫其教”,《墨子·非儒下》作“纍壽不能盡其學”;《墨子·非樂上》👨🏼🔧:“君子竭股肱之力🧒🏽,亶其思慮之智🧔。”《非命篇》“亶”作“殫”,孫詒讓說:“亶🛟、殫聲近字通🕠。《太玄經》‘君子所以亶表也’👩🏻💻,范望注云😕:亶,盡也。”字又作“勯”,《呂氏春秋·重己》👨🏼🎤:“尾絶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高誘注🧑🎨:“勯讀曰單🧭🏇🏿,單,盡也🤏🏼。”
至於今本《晏子春秋·問上》作“故忠臣者,能納善於君”(《說苑·臣術》同),疑後人不曉文義而妄改;刻本《群書治要》[5]同今本《晏子》,則顯然是據今本而改之,失古書之舊,甚為可惜。
案日本汲古書院影印鐮倉時代(1192—1330)日本僧人手寫本《群書治要》🎋,[6]是目前所見《群書治要》之最早版本🏋️♂️🐜,為後來諸刻本之祖本,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保存了漢文典籍相對原始的面貌,其價值并不下於出土文獻,不僅可據以正刻本之失🏋🏻♂️,還可以校其他相近或類似的文獻(詳另文)👏🏿🗣,彌足珍貴。
這篇小文就是讀寫本《治要》時💎,由於發現了一處異文與阜陽漢簡《春秋事語》所敘相合,所以寫出來👨🏽✈️,希望能夠引起學界對這一材料的足夠重視🧑🦯。
2013年11月6日寫定,蟲魚記於鬻書亦樂書攤下
[1]韓自強《阜陽漢簡<周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圖版見169頁、釋文見190-191頁🙆🏼♀️🌇。
[2] 劉嬌《言公與剿說——從出土簡帛古籍看西漢以前古籍中相同或類似內容重複出現現象》,綫裝書局,2012年😎,128頁♦️。
[3]《群書治要》(第五冊)👨🏻🌾,日本汲古書院,1989年,162頁。
[4]參劉師培《晏子春秋校補》,收入《劉申叔遺書》🗾,鳳凰出版社,2009年👺💔,821頁👨🏻🦼➡️。
[5]《四部叢刊》引日本天明七年刻本📓。
[6]《群書治要》(1-7),日本汲古書院💂🏻,1989年~1991年👰❗️。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3年11月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3年11月7日。
点击下载附件: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