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慎子》校補
在 2015/1/10 9:02:40 发布

 

《慎子》校補

(首發)

 

蕭旭

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一、許富宏《慎子集校集注》依錢熙祚《守山閣叢書》本(世界書局2009年版)作底本,廣校各本,彙集以下各家校注:

1)晉滕輔注;

2)明慎懋賞注;

3)王斯睿《慎子校注》,民國23年版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引者按:書名是《慎子校正》👩🏿‍🚒🦬,民國24年出版);

4)方國瑜《慎懋賞本慎子疏證》,民國23年版東方文化書局排印本(引者按:亦刊于《金陵學報》第4卷第2期👨🏻‍💻,1934年出版;收入《方國瑜文集》第5輯🧑🏼‍🏫,雲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蔡汝堃《慎子集說》,民國29年版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6)錢基博《慎子校讀記》🛬,收入《名家五種校讀記》,臺灣廣文書局1970年初版;

7)徐漢昌《慎子校注及其學說研究》,臺灣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6年印行;

8)譚樸森《慎子逸文》🔉,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979年版;

9)阮廷焯《慎子考佚》,臺灣鼎文書局1980年版(引者按:當作“阮廷卓”)⚾️;

10)王叔岷《慎子佚篇義證》,收入《先秦道法思想講稿》,中華書局2007年版(引者按:

王氏又易題名作《〈群書治要〉節本〈慎子〉義證》,收入《慕廬論學集(一)》🌤,中華書局

2007年版)🚣🏿。

二、以下幾種著作許富宏未及:

1)洪頤煊《讀書叢錄》卷14《慎子》👨🏻‍🦱,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5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孫毓修《慎子內篇校文》,《四部叢刊初編》本(按:孫氏此文係全襲錢氏《守山閣叢書》本校語[1])👶🏻;

3)讀慎齋《慎子校正》💐,上海《大公報·圖書副刊》第130期🩰🦧,1936514日出版;

4)王利器《方國瑜著〈慎懋賞本慎子疏證〉補證》,重慶《讀書通訊》(半月刊)1944年第83期(按:王利器另有《〈慎子疏證〉補證》,《經世日報·讀書週刊》第9期👩🏻‍🦽‍➡️,1946109日出版🥓,此文吾未見,不知二文是否相同);

5)方國瑜《錢熙祚〈慎子〉校本補校》,收入《方國瑜文集》第5輯🌗,雲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阮廷卓《慎子斠補》,《大陸雜誌》第31卷第12期☎️,1965年出版;又收入《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第3冊《校詁札記》,大陸雜誌社編輯委員會編輯1970年版;

讀慎齋《慎子校正》吾未見🫡,無從參考。

《威德》校補

許富宏曰🧑🏿‍🎄:篇名曰“威德”,意即有德自威。

按🦴:許說殊誤。“威德”是平列結構,秦漢人習語。威指權勢,德指恩惠🧑🏽‍🏫。《管子·任法》🔪:“重愛曰失德🤟🏽,重惡曰失威,威德皆失,則主危也。”

1)毛嬙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倛,則見之者皆走⏯;易之以玄緆,則行者皆止

王叔岷曰:𠐾,《說文》作“䫏”,云👐🏻🐗:“䫏🏃🏻‍♀️‍➡️⛑,醜也,今逐疫有䫏頭。”段注:“此舉漢事以爲證也。《周禮·方相氏》注云🧙‍♂️:‘冒熊皮者以驚敺疫癘之鬼,如今魌頭也。’”《類聚》卷18、《長短經·是非篇》🧑🏽‍💻、《文選·神女賦》及《四子講德論》李善注引皆作“倛”。《荀子·非相篇》:“仲尼之狀,面如蒙倛🧑‍🦽‍➡️。”楊倞注引亦作“倛”。此文滕注引《荀子》作“𠐾”。“𠐾”乃“倛”、“䫏”之合體👩🏼‍🦳,別體又作“魌”也。

阮廷卓曰:緆,《文選·神女賦》注、《美女篇》注、《四子講德論》注🧏🏻‍♀️、《御覽》卷381💆‍♂️、《天中記》卷21引並作“錫”🍻。緆、錫,正、叚字[2]

許富宏曰:倛♗,《治要》本作“𠐾”。《御覽》卷381引作“褐”🤴🏿。《類聚》卷18“倛”上衍“褐”字。滕輔曰🧑🏼‍⚖️:“荀卿曰:‘仲尼之狀面若蒙𠐾🏋️。’緆謂細布。”

按:皮倛,《文選·神女賦》李善注引作“支倛”,又《四子講德論》李善注引作“皮帺”👴,王叔岷並失檢。“支”是“皮”形誤👮🏿‍♂️,“帺”是“倛”形誤。惠士奇曰:“《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敺疫蒙熊皮🧔‍♂️,黃金四目✊🏼。’注云🌐:‘如今魌頭也。’《荀子》曰:‘仲尼之狀,面如蒙倛。’倛與魌通。魌一作䫏,《淮南子》曰:‘視毛嬙西施,猶䫏醜也。’《說文》云🙎🏻:‘今逐疫有䫏頭⛹🏼‍♂️。’”[3]段玉裁曰:“此䫏之本義。此舉漢事以爲證也。《周禮·方相氏》注云:‘冒熊皮者以驚敺疫癘之鬼,如今魌頭也。’《淮南書》🤸‍♂️:‘視毛嬙👵🏼、西施猶䫏醜也。’高注云💑:‘䫏,䫏頭也。《方相氏》:“黄金四目🛅。”衣赭,稀世之䫏貌。䫏醜🐸🙍🏻‍♂️,言極醜也。’《風俗通》曰:‘俗說亡人魂氣游揚,故作魌頭以存之📳,言頭魌魌然盛大也🏊🏻‍♀️👨🏿‍🍼。或謂魌頭爲觸壙,殊方語👨🏼‍💼。’按魌、䫏字同🚟。頭大,故从頁也,亦作𠐾。”[4]毛嬙,楊倞注引作“毛廧”💂🏼‍♀️,同💁🏼‍♀️👨🏼‍🔧。西施👬,《文選》李善注二引並作“先施”,且云:“先施、西施一也🦟。”古地名“西零”即“先零”。《匡謬正俗》卷8:“西🌳,今俗呼東西之西,音或為先👸🏿。”美女“先施”之名,又見於《文選·七發》:“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干、吳娃、閭娵傳予之🪇。”李善注:“先施,即西施也。”秦漢其他典籍皆作“西施”🤞🏼。洪頤煊曰🧛🏿‍♀️🤯:“今本作‘西施’是後人所改👨🏽‍🌾。”[5]洪說未得其實📽🤸🏿‍♀️。至姣🤛🏻,《治要》卷37、《長短經》♈️、《類聚》卷18、《御覽》卷381引同,《四子講德論》李注引脫“至”字4️⃣,《神女賦》李善注引誤作“美妓”𓀙。緆,《長短經》引同💂🏿‍♀️🧑‍🎄,《類聚》卷18引作“”。古代治麻布,加錫灰使之細膩滑潤,故名此細布為錫,製專字從衣作緆,或從麻作𪎥[6]。“”是“裼”形譌⟹,乃“緆”借字。

2)走背跋䠯窮谷👨🏻‍✈️👩‍🦱,野走千里,藥也

徐漢昌曰👵:跋,草行也,言行路難也。

王叔岷曰:䠯,《說文》作䟑🔄,云🙎:“䟑🌱,趠䟑也。”《繫傳》👩🏿‍🍼:“䟑猶躍也。”《廣雅》:“䠯,拔也。”然則“跋䠯”猶“拔䠯”也。

許富宏曰:跋🪖,踏草而行或越山過嶺🩸。䠯,疑即“踰”,跳過。

高流水、林恒森以“窮谷野🙌🏻,走千里”句,曰🧖🏿‍♀️👨🏿‍🏫:跋䠯,跋涉🫗。䠯有登⬆️、行的意思🏇🏽💓,一說是古“涉”字👩🏼‍💼。藥👩‍🦱,同“約”🏄🏼,拘束[7]

按:王說是也。“拔”言上躍📔。䠯🔄,字亦作𨈅。《方言》卷13:“𨈅🧘🏻‍♀️,行也。”郭璞注⚃:“言跳𨈅也,音藥🦶🏼。”又“𨈅,拔也⚙️,出火爲𨈅。”郭璞注:“𨈅🏃‍➡️,踴躍。𨈅一作䠯🤾。”《說文》“趠䟑”即“跳躍”音轉。“藥”謂服藥之狂疾。徐說非是🌞。許富宏、高流水讀“跋”如字,望文生義;高氏未得其讀,又說“䠯是古涉字,藥同約”🤞🏽,則臆說無據。

3)故騰蛇遊霧,飛龍乘雲,雲罷霧霽,與蚯蚓同

錢熙祚曰:霽,《御覽》卷933、又卷947引作“散”,《後漢書·隗囂傳》注引作“除”⛹️‍♂️。

王叔岷曰:《韓非子·難勢篇》引《慎子》此文作“雲罷霧霽”,王先慎《集解》云:“《初學記》卷2🧑‍🦽、《御覽》卷15、《事類賦》卷3引霽作散🫃🏽。”與《御覽》卷933引此文同。惟影宋本《御覽》卷947引此文“霽”作“除”,與《後漢書》注引同。

阮廷卓曰:《後漢書·張奐傳》[]、《升庵外集》卷65引並作“散”🖖,《埤雅》卷10引作“除”[8]👊。

按:霽🏇🏽,《論衡·龍虛》、《長短經·論士》引同🦹🏻🍢,《記纂淵海》卷71引作“散”⭐️。許富宏竊取錢校以為己說,錢氏未及者🧑,他固不知也。作“霽”是原本👱🏽‍♂️,作“散”、“除”皆以意改之。蚯蚓,《韓子·難勢》、《記纂淵海》卷71引作“螾螘”,《論衡·龍虛》引作“螾蟻”📦,《初學記》卷2、《御覽》卷15、《事類賦注》卷3引《韓子》作“螾蟻”。“螾”同“蚓”✋,“螘”同“蟻”。

4)弩弱而矰高者,乘於風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於衆也

按💅🏻:矰👨‍👨‍👦‍👦,《御覽》卷832引《韓子》同,《韓子·難勢》引作“矢”,《編珠》卷2引誤作“增”👩🏽‍🚒。令行🟧,《書鈔》卷125引誤作“合行”👩‍🏫🚵🏼,《御覽》卷348引誤作“行合”🤷🏼‍♂️。

5)古者工不兼事,士不兼官

按:《韓子·用人》:“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使人不同功,故莫爭訟。”[9]又《難一》:“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淮南子·主術篇》:“工無二伎,士不兼官,各守其職🧓🏼,不得相姦,人得其宜,物得其安。”又《齊俗篇》:“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别州異。”[10]又《說林篇》🏌️:“人臣各守其職,不得相干。”皆本于《慎子》之說也。

6)立官長以爲官也,非立官以爲官長也

王斯睿曰:錢氏據《治要》、《御覽》卷666字。睿按:有字者是也🧙🏿。《呂氏春秋·恃君篇》👢👊🏼:置官長,非以阿官長也。意與此同。

按:《治要》卷37🪶、《御覽》卷266引下“官長”無“官”字,錢熙祚據刪“官”字,王斯睿誤作“長”。王說謂不當刪,是也✒️,《職官分紀》卷42🤜、《翰苑新書》前集卷58、《古今事文類聚》外集卷14引俱脫“官”字。阮廷卓已指出錢熙祚引《御覽》誤作卷666💽。王斯睿不曾複檢,許富宏亦照鈔,以訛傳訛🧯。

7)夫投鉤以分財,投策以分馬,非鉤策爲均也

王斯睿曰:錢氏曰:“《御覽》卷429引此文🌗,‘非’下有‘已’字,‘已’與‘以’通。”

徐漢昌曰:投鉤猶言拈鬮也。《洪武正韻》:“鉤與鬮同,投鉤猶言拈鬮。”《荀子·君道》👮🏻:“探籌投鉤者,所以為公也♐️。”投策,擲棄馬箠也。《黃氏日抄》🏎:“《子華子》曰𓀄👷‍♂️:‘分財賄而投鉤策,非以夫鉤策者為能均也📔,使善惡多寡無所歸怨也。’鉤,今易以鬮字👩🏼‍🍳,當考。”

王叔岷曰:《類聚》卷22、《御覽》卷429👨‍💼、638引“非”下皆有“以”字🟩。《君人篇》作“非以鉤策為過人智也”,亦有“以”字。《荀子·君臣(道)篇》:“探籌投鉤者,所以爲公也。”《劉子·去情》🎺:“使信士分財👆🏻🙁,不如投策探鈎。”

許富宏曰:二“以”,《治要》本♟、《說郛》本無。策👢,占卜用的蓍草。徐說投策為擲馬鞭決勝負,亦通🤽‍♀️。

按:《洪武正韻》卷6:“鉤與𨷺同,《荀子》:‘探籌投鉤。’”其說鈔自《增韻》卷2。《黃氏日抄》卷55亦作“𨷺”。“𨷺”是“鬮”俗譌字🙋🏼‍♀️。“投鉤猶言拈鬮”非《正韻》之語。《類聚》卷22、《御覽》卷429✴️、638、《記纂淵海》卷46💂🏿‍♀️、61、《黃氏日抄》卷55引“投鉤”、“投策”下皆無“以”字👨🏽‍🍼👨‍🔧。景宋本《御覽》卷429🥞、《記纂淵海》卷46 “非”下有“以”字,非“已”字🛺,錢氏所據本誤。策,當指算籌,《老子》第27章🥯:“善數不用籌策🧊。”《淮南子·詮言篇》:“天下非無信士也🧝🏿🧻,臨貨分財必探籌而定分🧗‍♀️。”《文子·符言》:“使信士分財🤽🏽,不如定分而探籌。”是“投策”猶言“探籌”也,王叔岷所引《荀子》👩🏽‍💻、《劉子》亦其證。“投鉤”意亦近之,《鹽鐵論·貧富》😥:“故分土若一,賢者能守之;分財若一🌆👩‍❤️‍👩,智者能籌之。”此亦分財必探籌之證。《管子·國蓄》:“分地若一,彊者能守;分財若一,智者能收💁‍♀️。”“收”是“籌”音譌🔂,諸家未及🚯。

8)使得美者不知所以德,使得惡者不知所以怨

王叔岷曰⛹🏼‍♂️:《類聚》、《御覽》引“賜”並作“德”💂🏻‍♀️。古佚書《稱》云👨🏻‍🏭:“得焉者不受其賜,亡者不怨🩺。”

阮廷卓曰👮🏻‍♀️:《說郛》本、《子彙》本“德”並作“美”。“德”與“美”形近而譌,今本作“德”,則義不可通👱‍♂️。“怨”當作“惡”,《子彙》本正作“惡”[11]

許富宏曰:德,《治要》本作“賜”,《說郛》本、《子彙》本作“美”。怨,《子彙》本作“惡”😅。

按🥱:美,各書引同,《御覽》卷638引誤作“榮”。《記纂淵海》卷46🕰、61引亦作“所以德”。“德”字是,與“怨”對舉,“德”猶言感德、感激✴️。阮說皆非是。

9)此所以塞願望也

王斯睿曰💛:錢氏曰🙎🏿‍♂️:“願,《治要》作‘怨’,與《御覽》卷638引此文合。”

王叔岷曰🛡:“怨望”複語,“願”字誤。

阮廷卓曰:“願”乃“怨”之聲誤🦵🏻,《說郛》本正作“怨”,《類聚》卷22、《升庵外集》卷48引同[12]

按:諸說皆是也,《黃氏日抄》卷55引亦作“怨”🧑🏿‍🦰。

10)故蓍龜,所以立公識也

阮廷卓曰🎰:《類聚》卷22引“公識”作“公言”[13]

按⇨:識,《御覽》卷429引同,《類聚》引誤作“言”👦🏿。

11)度量,所以立公審也

錢基博曰:各本脫此八字,依《類聚》、《御覽》補。

按📬𓀐:《御覽》卷429引有此八字,《類聚》卷22未引🙏🏻,錢氏失檢👈🏿,許富宏照鈔🔖,以訛傳訛。

12)定賞分財必由法

許富宏曰:賞,《治要》本作“罪”,慎懋賞本🏄🏽、《四部叢刊》本作“鼎”,《四庫》本缺🏦。

按:“定”下當是“分”字,指名分。諸本以意補之😚,皆未得。《淮南子·詮言篇》:“天下非無信士也,臨貨分財必探籌而定分。”《文子·符言》:“使信士分財,不如定分而探籌📪🧑🏿‍🔬。”

13)行德制中必由禮

王叔岷曰:“制”借為折。《廣雅》:“制,折也。”《淮南子·詮言篇》:“聽獄制中者,臯陶也。”《尸子·仁意篇》“制”作“折”。

按:王說至確。《淮南子》“制中”,《韓詩外傳》卷2作“執中”🤛🏻,音之譌也👌🏿。《長短經·適變》引《尸子》:“聽訟折衷者🥉,臯陶也。”《管子·小匡》➞:“決獄折中💿,不殺不辜♜,不誣無罪🤞🏿。”[14]《新序·雜事四》:“決獄折中,不誣無罪😸📒,不殺無辜🐴。”《韓詩外傳》卷10:“決獄折中,臣弗如也。”皆其確證。《禮記·仲尼燕居》:“子曰:‘禮乎禮𓀝!夫禮🛴,所以制中也🚳。’”《家語·論禮》:“子曰:‘禮乎!夫禮,所以制中也🤳🏼。’”“制中”亦此誼💪🏼🕵🏻‍♂️。慎子言“行德制中必由禮”𓀕,與孔子言“禮所以制中”正合。許富宏引《禮記》、《淮南子》👷🏿‍♀️,而云:“制中,適中🙌🏿🐓,恰當處理🪠。”非是。

 

《因循》校補

1)是故先王見不受祿者不臣,祿不厚者不與入難

王斯睿曰⬅️:“入”下,孫依《治要》補“難”字🛁,是也。下“不”下當有“可”字。

王叔岷曰🛑:《長短經》引《慎子》“先王”下有“見”字,乃涉下文“見魯仲子”而衍🧮,不足據🏑。古佚書《稱》云:“不受祿者🔽,天子弗臣也。祿泊(薄)者,弗與犯難👈🏻。”《管子·法法》🥯:“爵不尊祿不重者,不與圖難犯危。”《長短經·是非篇》亦引語曰🕺:祿薄者不可以入亂,賞輕者不可以入難。”

阮廷卓曰👨‍🔧:錢熙祚云👇🏻:“‘難’字依《治要》補🐵。”案《治要》所引係“雜”字😻↗️,非“難”字。“雜”即“難”之訛♚,錢氏失檢💁🏿。《長短經》卷3引正作“難”。《尹文子》下篇“不可與入難”文與此同[15]🧘🏼‍♂️。

譚樸森曰🦹🏼‍♀️:《尹文子》:“祿薄者不可以經亂,賞輕者不可以入難。”《長短經·是非》、《管子·法法》云云。

許富宏曰:“見”諸本皆脫,錢熙祚據《長短經·是非篇》補🙋🏿。

按:二王說皆是也🖋。譚氏所引《尹文子》✌🏻,當據《御覽》卷633🤙🏽,《治要》卷37、《意林》卷2引二“以”作“與”。二句《治要》引作“語曰”,蓋引當時諺語也。《長短經》所引語🙅‍♀️,二“以”作“與”,譚氏失檢🦵🏻,許富宏照鈔,而不覆核。《治要》所引確作“難”字,阮氏自誤。

 

《知忠》校補

1)治國之人🥸,忠不偏於其君🥡🤰🏼;亂世之人,道不偏於其臣

王叔岷曰:“忠”與“道”為對文,下文“同有忠道之人”,承此“忠”與“道”而言。“道”猶“諂”也👍🏿。“道人”猶“諂人”,王念孫《史記雜誌·趙世家》有說。

許富宏曰:道,此指忠君之道👩‍👩‍👧。

按:“趙世家”當作“越世家”,王氏筆誤💂🏼‍♀️。王叔岷說是也🐅🚸,然猶未盡。“道”當讀為諂,

字亦作導。《漢書·賈山傳》:“是以道諛媮合苟容。”王念孫曰:“道諛♦︎,即‘諂諛’之轉

聲,說見《史記·越世家》📞。”[16]《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導諛者衆。《吳越春秋·勾踐伐

吳外傳》作“道諛”。王念孫曰:“導諛,即諂諛也😿。或作‘道諛’,《莊子·天地篇》‘道

諛之人’是也……《荀子·不苟篇》:‘非諂諛也。’《賈子·先醒篇》🔣:‘君好諂諛而惡

至言👩🏻‍🎤。’《韓詩外傳》並作‘道諛’🚣🏼。諂與導,聲之轉⛓。”[17]《韓詩外傳》見卷6。《史記·

主父偃傳》:“諂諛者衆。”正用本字。許君未達訓詁,每妄說之;而於常見義6️⃣,如“倦”

為疲勞義,“被”為及義,“務”為致力義📣,“常”為恒久義,“放”為放逐義👨‍👨‍👦,“盈”為

充滿義,等等,則不憚其煩😎🫵🏻,都引徵例句。如此校書,不如不校🔘。

2)無遇比干子胥之忠,而毀瘁主君於闇墨之中🏣,遂染溺滅名而死

王叔岷曰🏞♣️:無👩🏿‍🔬🤌🏽,猶雖也。“毀瘁”複語,瘁猶毀也👨🏿‍🍳。闇墨😶,猶闇黑。染溺,猶濡溺。惟“染

溺”連文,他書無徵。疑“染”乃“沈”之誤。

許富宏曰:遇🚢,《叢書集成初編》本《治要》上欄校曰疑為“過”字🧑🏿‍🦰。瘁,勞累。毀瘁,毀

國君於勞累之中。闇墨,即昏昧不明。染🏓,相對於“墨”而

言👩🏿‍🏭;溺🤹🏻‍♀️,相對於“闇”而言🤧。染溺,意即沉溺於昏昧不明之中🫳🏼。

按:《治要》舊校疑“無遇”當作“無過”是也。王氏訓“無”為“雖”未得。“毀瘁”王說是,字亦作“毁悴”😎。漢·蔡邕《陳太丘廟碑銘》:“元方在喪🤽🏼‍♂️✏️,毀瘁消形🍎。”《後漢書·夏馥傳》🪕:“形貌毀瘁。”《高士傳》卷下作“毁悴”。《晉書·王戎傳》:“或觀奕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後起。”墨,讀為黴,今俗字作“霉”🖖🏻📅。《廣雅》:“默、墨、黴🏊🏻‍♀️、䆀👨🏿‍🔬,黑也。”王念孫曰:“默亦墨字也……《說文》:‘黴✣,物中久雨青黑也🅾️。’䆀之言墨也,字亦作黣,《列子·黃帝篇》👨🏼‍🎨:‘肌色皯黣。’《釋文》:‘黣,《埤倉》作䆀👨🏽‍🎤,謂禾傷雨而生黑斑也。’今人猶謂傷濕生斑為䆀,聲如梅🖕🏼⚈。《莊子·知北遊篇》:‘媒媒晦晦。’《釋文》:‘李云🫵🏼:媒媒🍆,晦貌。’義與䆀亦相近🤴🏿🎅🏼。”[18]字亦音轉作晦、昧、黣🐄🧛‍♀️。《淮南子·覽冥篇》:“夏桀之時,主闇晦而不明。”《文子·上禮》作“闇昧”👹。又《說林篇》🫳:“見之闇晦🐓,必留其謀。”《文子上德》作“黯黣”🧗🏻🧑🏼‍🔧。“闇墨”即“闇晦”🦮、“闇昧”🛎。王氏疑“染溺”當作“沈溺”,近是🧑🏿‍🍳。

3)故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聖君之下

滕辅曰🙇🏻:六親不和👳🏽👩🏼‍🦲,有孝慈也。國家昏亂,有貞臣也。

王叔岷曰🍍:《長短經·是非篇》引此文,“義”亦作“家”。《商君書·畫策篇》💄:“所謂治主無忠臣,慈父無孝子🍂👚。”蓋直本於《慎子》。

許富宏曰:家𓀗,《治要》本作“義”👓,錢熙祚據《意林》引此文改。

按:《長短經·反經篇》引此文👩🏿‍🚀,而非《是非篇》🧛🏼,讀畫齋叢書本作“家”[19]🍳,南宋初年杭州淨戒院刊本、四庫本並誤作“義”,則作“家”者是清人校正🚶🏻‍♂️‍➡️,非是舊本👪。王氏失檢,許君照鈔,而不覆核。《記纂淵海》卷103引《慎子》作“家”[20]。《路史》卷36:“忠臣不顯聖君之代,孝子豈聞慈父之家哉?”

4)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譚樸森曰⛔:《墨子·親士》:“江河之水ℹ️,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許富宏曰:粹🏡🤶,《治要》本🐧、本作“狐”,錢熙祚據《意林》引此文改🧢。

按👩🏻‍🎓:粹白,《文選·答魏子悌》👷🏼‍♀️、《四子講德論》李善注二引,並作“狐白”,《意林》卷2🌈、《類聚》卷95👨‍🦯、《御覽》卷766🧏🏻‍♀️、909引亦作“狐白”。錢熙祚失檢🈶,許富宏照鈔🐭👨‍💼,而不覆核。《呂氏春秋·用衆》:“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衆白也。”《淮南子·說山篇》🧖‍♂️:“天下無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衆白也。”此當是錢氏改字依據,而誤記出處🧚‍♂️🤦🏻。銀雀山漢簡《聽有五患》:“麻索易詳之音,非一人之聲也;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先王之經紀天下👉🏿,非一人之囗(智)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傳》太史公引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漢書》引語作“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說苑·建本》:“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臺廟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劉子·薦賢》✷🚴‍♀️:“峻極之山✒️,非一石所成🩱😬;凌雲之榭,非一木所搆✭;狐白之裘💆‍♀️,非一腋之毳🪽;宇宙為宅🤜🏽,非一賢所治🕺🏼。”阮廷卓指出“狐”字不誤[21]🙅🏽‍♀️。

 

 

《德立》校補

1)立天子者🕴🏼,不使諸侯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嬖妾疑焉;立諸侯者,不使大夫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嬖妾疑焉⚜️;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

按:王斯睿、王叔岷讀疑為擬,訓僭、比擬,二氏引《管子·君臣》“國之所以亂者四🕍,其所以亡者二🧙🏽‍♀️👨‍💼:內有疑妻之妾,此宮亂也🧑🏻‍⚖️;庶有疑嫡之子,此家亂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國亂也🪴;任官無能🦸🏽‍♀️,此衆亂也”,《韓子·說疑》作“孽有擬適之子,配有擬妻之妾,廷有擬相之臣,臣有擬主之寵,此四者,國之所危也”以證,此疑讀擬之確證。下文“疑則動,兩則爭,雜則相傷”,“疑”與“兩”🙌🏽、“雜”對舉,亦足證“疑”是並立、比擬之義。洪頤煊曰:“‘疑’即‘儗’字,謂匹也⛹🏽‍♂️,匹即兩也🕵🏽‍♂️。”[22]“儗”是本字🧑‍🦽‍➡️👨‍🏭,“擬”亦借字。許富宏不達其誼,偏曰:“疑,疑問⚆💂‍♀️。”陋甚🥥。下文“臣疑其君,無不危之國;孽疑其宗𓀂,無不危之家”,二“疑”字義亦同,許富宏解為“懷疑”👰🏼,亦誤。

2)疑則動🚵🏼‍♂️,兩則爭,雜則相傷

王叔岷曰:古佚書《稱》云👨🏿‍🏭:“疑則相傷🙇,雜則相方🚈。”方,借為妨🖐🏿。

按👨🏻‍🎨:《文子·上德》:“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争📐。”

 

《君人》校補

1)是以分馬者之用策,分田者之用鉤🧿🧚🏿,非以鉤策為過於人智也

王叔岷曰:為,猶有也🧑🏿‍⚕️。

按:“以……為”是固定格式,王說非是。

2)故曰:大君任法而弗躬,則事斷於法矣……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

按🧔🏼‍♀️:《治要》卷37👨‍🦲、《永樂大典》卷3007引“躬”下有“為”字,《長短經·適變》節引作“故曰:夫君任法而不躬為,則怨不生而上下和也”🏊🏽‍♂️。“夫”當作“大”👩🏻‍🏫,“躬”下“為”字則不必有。

 

《君臣》校補

1)官不私親,法不遺愛

按:《戰國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

 

《慎子逸文》校補

1)行海者,坐而至越,有舟也;行陸者🦛,立而至秦,有車也。秦越遠途也🧑🏼‍💻,安坐而至者➞,械也(《白帖》卷11、《御覽》卷768

譚樸森曰:《呂氏春秋·貴因》:“如秦者立而至,有車也🧑🏽‍🎄;適越者坐而至,有舟也✖️。秦越遠塗也🤚🏼,竫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

按:《記纂淵海》卷57亦引上二句。《鹽鐵論·貧富》👷🏽:“行遠者假於車,濟江海者因於舟。”

2)縣於權衡,則氂髮之微識矣(《御覽》卷830

許富宏曰4️⃣:氂,泛指獸尾🦹🏼‍♂️。

按:《御覽》卷830引作“𣯛”,同“氂”🙇🏼‍♂️。“氂”當讀陵之切,作長度量詞用,俗借“釐”字為之。《玄應音義》卷3🏌🏽:“十毫曰𣯛,今皆作釐,亦由古字通用也。”“髮”亦長度量詞,《賈子·六術》:“有形之物,莫細於毫🧑‍🍳,是故立一毫以為度始,十毫為髮,十髮為釐,十釐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意林》卷2引作“則𣯛髮識矣”,四庫本作“則釐髮識矣”☑️🥶,四部叢刊本作“則毫髮辨矣”。《劉子·正賞》:“今以心察錙銖之重,則莫之能識,懸之權衡,則毫釐之重辯矣。”亦作“釐”字🧕🏽。

3)不聰不明,不能爲王;不瞽不聾,不能爲公🎅🏽。海與山爭水,海必得之(《意林》🧗🏼🧘🏻、《御覽》卷496

按😐🌯:《御覽》卷496僅引前二句👨🏽‍🏫,《記纂淵海》卷60、《困學紀聞》卷10引同。《能改齋漫錄》卷1引“公”作“翁”。

4)禮從俗🧑‍🎤,政從上,使從君🧑🏽‍✈️。國有貴賤之禮,無賢不肖之禮;有長幼之禮🍏,無勇怯之禮;有親疏之禮🧚🏻‍♂️,無愛惡之禮也(《類聚》卷38、《御覽》卷523

譚樸森曰🚣🏿‍♂️:《禮記·曲禮》𓀚👎🏻:“禮從宜,使從俗🫰🏽。”

許富宏曰🧘🏼‍♂️:使從君🖐🏼,《御覽》無🌑。

按🧑🏽‍💼:《書鈔》卷80引同上文🙆🏽‍♀️。《初學記》卷13引同《類聚》,至“無賢不肖之禮”止。首句《御覽》引脫作“禮從俗政上”↩️。《禮記》“宜”、“俗”二字疑互倒👩🏻‍🦽,《初學記》卷20引《禮記》正作“使從宜,禮從俗”。

5)法立則私議不行(《類聚》卷54、《御覽》卷638

錢熙祚曰:《書鈔》卷43引作“私善”🤽🏻,《類聚》卷54😕、慎懋賞本亦作“私善”。

王斯睿曰:善☎️,孫依《治要》作“議”👨‍👧‍👦。按當作“善”。《鄧析子·轉辭篇》亦作“私善”,孫改非。家大人曰✵:“議”當為“義”👨‍🏭,“義”與“善”通。

按🤹🏿‍♀️:《治要》未引此文👱🏼‍♀️,孫毓修原校語云:“議,慎刻作善,依《類聚》🌩、《御覽》👨🏻。”王斯睿本條校語全誤作“《治要》”,許富宏照鈔,而不覆核。《御覽》卷638引《慎子》作“義”,不作“議”。“義”與“法”對舉。當據《御覽》改正[23]♌️🤢。

6)河之下龍門,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弗能及(《御覽》卷40

錢熙祚曰:《寰字記》卷46“河”下有“水”字🧔🏼‍♀️。《六帖》卷6作“追之不及”,《寰宇記》亦有“之”字。

許富宏曰:《太平寰字記》卷46引作“河水之下,其流駃竹箭🏇🏻,駟馬追之不能”👶。

按👩🏿‍🦲:許君所引《寰字記》乃據四庫本,中華書局點校本“駃”作“駛”💀,“不能”下有“及”字[24]✹🧚🏿。《白氏六帖事類集》卷2二引🧗‍♂️,一作“西河下龍門🌕,其流駛竹箭”🫵🏿,一作“河下龍門☺️,流駛竹箭🙂,駟馬追之不及”[25]🌨;《水經注·河水》引作“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文選·南都賦》李善注引作“西河下龍門➾,其流敵於竹箭”,《御覽》卷61、《事類賦注》卷6引作“西河下龍門🙋🏼,其流駃竹箭”[26],《能改齋漫錄》卷6、《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前集卷7引作“河下龍門🏄🏽,流駛竹箭🧗🏿,駟馬追之不及”🤴,《記纂淵海》卷7🙏🏼、《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16引作“河下龍門👨🏻‍🍼,流駛竹箭✫,駟馬追不可及”,《大事記解題》卷1引作“下龍門,非駟馬之迅也”,《困學紀聞》卷16引作“下龍門🧙🏼,非駟馬之追也”🧗🏿。《御覽》👨🏼‍💻、《事類賦注》、四庫本《寰字記》作“駃”是“駛”形譌👩🏽‍🎤。《慧琳音義》卷10:“駛流:音使👨🏼‍🚀,峻流水也,從馬史聲。”又卷11:“駛流🧑‍✈️:師利反📭👩🏻‍🏫。《考聲》云:‘行疾也,水流急也🤞。”《蒼頡篇》云↘️:‘駛👨🏼‍🔧,疾也🕵🏻‍♂️。’從馬史聲也。”又卷12:“駛流:師事反💤。《蒼頡篇》🍇:‘駛,疾也。’《桂苑珠藂》云🧑🏻‍🍳:‘疾速🚶。’從馬史聲也。經文從夬作駃,音決💆🏼‍♀️,誤也👋🏼。”《詩·二子乘舟》毛傳🦅:“汎汎然迅疾而不礙也”《釋文》🤙🏻:“駛疾🐏:所吏反🦸🏿✢,本或無駛字,一本作迅疾。”駛亦迅也🧍🏻‍♀️,疾也。《子華子·神氣》:“河之下龍門也,疾如箭之脫筈。”

7)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意林》、《御覽》卷429

譚樸森曰🏯:《管子·明法》曰🗡:“是故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詐僞;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

阮廷卓曰:《管子·明法》云云。《韓非子·有度》:“故審得失有法度之制者🎁,不可欺以詐僞;審得失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天下之輕重。”

按:《禮記·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姦詐。”《荀子·禮論》、《史記·禮書》“誣”作“欺”。

8)有虞之誅以幪巾當墨(《御覽》卷645

錢熙祚曰:幪巾當墨,《書鈔》卷44引作“畫跪當黥”。

譚樸森曰🧖🏽‍♀️:《荀子·正論》:“世俗之為説者曰🔢: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共🎤,艾畢🕍👩🏼‍🎨;菲,對屨🤶🏽;殺,赭衣而不純❌。”

按🐔:《初學記》卷20、《荀子·正論》楊倞註、《玉海》卷67引亦作“畫跪當黥”🫳🏿。《書鈔》卷44引《尚書大傳》:“犯墨者蒙帛(皂)巾。”[27]《初學記》卷20引《白虎通》🧜🏻‍♂️:“犯墨者蒙巾。”[28]“蒙巾”即“幪巾”,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金布律》:“囚有寒者為褐衣,為幪布一,用枲三斤。”《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徐彥疏引《尚書大傳》👆🏻:“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純🤲🏽👦🏼,中刑雜屨⏲,下刑墨幪。”又引注🫃🏼🕖:“屨,履也。幪,巾也,使不得冠飾✭🥚。”[29]惠士奇曰:“當黥者墨其額,不當黥者蓋墨其巾而已,非謂廢墨辠而以幪巾當之也。”[30]

9)以草纓當劓(《御覽》卷645

按:《荀子·正論》:“[],慅嬰🙋🏽。”[31]楊倞註👩🏿‍🔧:“慅嬰,當為‘澡嬰’🛖,謂澡濯其布為纓。鄭云:‘凶冠之飾,令罪人服之🧔🏻。’《禮記》曰👴🏽:‘緦冠澡纓。’鄭云:‘有事其布以為纓也🧑🏼‍🦳。’慅或讀為草👰,《慎子》作‘草纓’也🥙。”後說讀為草是也。《書鈔》卷44引《尚書大傳》🛃:“犯劓者赭其衣🎅🏻。”[32]其說又不同。

10)以菲履當刖(《御覽》卷645

按🫨:菲履🗿,《初學記》卷20引作“履屝”,《荀子·正論》楊倞註引作“復䋽”,《書鈔》卷44引作“履菲”👨🏻‍🦰。“復”當是“履”字脫誤。《荀子》:“菲,對屨。”楊倞註🌛:“菲🌾,草屨也🌅。對,當為䋽,傳寫誤耳📣。䋽,枲也。《慎子》作䋽🤕🤶🏽,言罪人或菲或枲為屨,故曰菲䋽屨🦗。對🏌🏻‍♂️,或為蒯👩🏼‍✈️,《禮》有疏屨🧗🏻‍♂️。傳曰♌️:‘藨蒯之菲也⏸。’”《書鈔》卷44引《尚書大傳》👲🏽:“犯髕者以墨朦(幪)其髕🏓。”《初學記》卷20引《白虎通》✶:“犯髕者以墨幪其髕處而畫之。”其說又不同🤵🏼‍♀️。

11)以艾韠當宫(《御覽》卷645

按🦸🏽‍♀️:影宋本《御覽》作“”🙆‍♀️,當是“韠”俗字。《初學記》卷20引作“𩏂”🏂🏻,《荀子·正論》楊倞註引作“畢”➙,《書鈔》卷44引作“必”,四庫本《書鈔》“必”作“𩏂”🫱🏼。孔廣陶校曰:“孫氏校云:‘此“必”同“鞸”,不可改。’今案守山閣本輯《慎子佚文》‘必’作‘韠’👶🏻,陳、俞本亦然🕵️‍♂️。”[33]《廣韻》:“韠👨‍👩‍👦,胡服蔽膝🟪。《說文》曰:‘紱也😱,所以蔽前也,下廣二尺⛹🏻‍♀️,上廣一尺🚣🏻‍♂️,其頸五寸🧑🏽‍💼。一命緼韠👩‍🍼,再命赤韠🕕。’俗作鞸👨‍👧‍👦。”“必”通“畢”❇️,“畢”又“韠(鞸)”省。“𩏂”同“鞞”,乃“韠”字音譌👊🏻。《呂氏春秋·樂成》:“麛裘而鞞🍁。”《御覽》卷694引作“𩏂”,《資治通鑑外紀》卷8作“韠”,亦其例。《荀子》:“共,艾畢。”楊倞註🚶‍♀️‍➡️:“共2️⃣,未詳,或衍字耳🤰🏽。艾,蒼白色。畢與韠同,紱也,所以蔽前🪜。君以朱,大夫素士爵韋,令罪人服之💅🏻,故以蒼白色爲韠也。”劉台拱曰👨‍🦰:“‘共’當作‘宮’,聲之誤也。”[34]王念孫、蔣楷皆從其說[35]🧗‍♀️。聞一多曰:“韠可當宮者📍🔛,以其為性器官之象徵也🫲。”又云:“韠之用所以蔽性器,故可以當宮。”[36]《初學記》卷20引《白虎通》✝️:“犯宮者履屝。”其說又不同。

12)布衣無領當大辟(《御覽》卷645

按:《書鈔》卷44引《尚書大傳》:“犯大辟者衣無領。”《初學記》卷20引《白虎通》☣️:“犯大辟者布衣無領。”

13)昔者,天子手能衣而宰夫設服,足能行而相者導進(《御覽》卷76

王利器曰👈:“昔者天子手能依”(解本如此)條,案此文出袁宏《後漢紀·安紀論》:“昔王侯身能衣而宰設服,足能行而相者導進,口能言而行人稱辭🪆。”《御覽》卷89引魏文帝《周成漢昭論》🪗:“口能言則行人稱辭⏪,足能履則相者導儀🧑‍🔧。”《荀子·君子》🏋🏽‍♂️:“天子……足能行,待相者然後進;口能言👨‍👨‍👧‍👧,待官人然後昭🦆。”《淮南子·主術篇》、《春秋繁露·離合根篇》亦有此文。《御覽》卷76、《困學紀聞》卷5引《慎子》俱作“天子手能衣”云云🔳,與袁紀合👦🏼,當據校正📺。方著用解本而不知正其誤🫸🏼🦜,何也[37]👩‍❤️‍👨?

許富宏曰:衣🧛🏿‍♂️,《御覽》、慎懋賞本作“依”。

按:阮廷卓、譚樸森皆引《後漢紀》等書,與王利器說略同⚗️,其說皆本於《困學紀聞》卷5而又補充之。景宋本、四库本《御览》皆误作“依”。《漢藝文志考證》卷6引《御覽》引《慎子》作“衣”,《天中记》卷11引《慎子》亦作“衣”。

《後漢紀》即本《慎子》(阮廷卓已引),亦作“衣”字之證。

14)離朱之明,察秋毫之末於百步之外(《文選·演連珠》注👴🏽、《楊荊州誄》注、《類聚》卷17、《御覽》卷366

王斯睿曰:《文選·琴賦》👐🏿:“乃使離子督墨🤯👴。”李善曰:“離子🤘🏽,離朱也。《慎子》為‘離珠’🏪🧑🏽‍✈️。”據此,疑《慎子》本作“離珠”,而後人改為“離朱”🫶🏻。

王利器曰:《文選》李善注云云🐷,今諸本作“離朱”,非唐本之舊[38]

許富宏曰🧑🏻‍🍳✌🏼:秋毫之末🪠,《類聚》👰🏼‍♂️、《御覽》🔂、慎懋賞本作“毫末”🧏🏻‍♂️。

按⚜️:《文選·楊荊州誄》李善注🤣、唐·蕭頴士《贈韋司業書》引作“秋毫之末”🦵🏽,《文選·演連珠》李善注👩🏽‍🎨🖐🏿、《後漢書·陳元傳》李賢注、《記纂淵海》卷61引亦作“毫末”。考秦漢典籍言明目者,如《莊子》、《商子》、《韓非子》、《淮南子》皆作“離朱”💁🏼‍♂️,無作“離珠”者,二王氏說未可據。

15)堯讓許由🤵🏿‍♂️👨🏽‍🦱,舜让善卷,皆辞爲天子而退為匹夫(《類聚》卷21、《御覽》卷424

按:《書鈔》卷8:“辭爲天子退爲匹夫,堯讓許由,舜讓善卷。”未標出處。

16)孔子云:“有虞氏不賞不罰,夏后氏賞而不罰,殷人罰而不賞🧑‍🧒‍🧒,周人賞且罰。罰,禁也。賞,使也(《御覽》卷633

阮廷卓曰:《司馬法·天子之義》:“有虞氏不賞不罰,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賞而不罰🤦🏽‍♀️,至教也;殷罰而不賞,至威也📏🧘🏻‍♀️;周以賞罰⏸,德衰也。”

按:《路史》卷22引“殷人”作“商”,“周人”作“周”🔛。《莊子·胠篋》🏋🏼‍♀️:“子高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後漢紀》卷12:“夏后氏賞而不罰💁🏽,殷人罰而不賞,周人兼而用之,此德刑之不同也📶。”

17)今之重錙銖🕵🏼‍♀️👨🏼‍🏫,役千仞之水,窮泥於後止,勢然也。吳舟之重,錯之千鈞🙋🏿‍♀️,入水則浮,輕於錙銖,則勢浮之也(《書鈔》卷137

許富宏曰:役🧑‍✈️🤛🏼,阮廷卓疑為“投”字之訛。於,阮廷卓疑為“然”字之訛。

按:孔廣陶校《書鈔》曰:“此注文有脫誤🛌🏻。《御覽》卷768引《慎子》有‘燕鼎重乎千鈞’一段略同一二。陳本已改注《韓子》。”[39]陳本《書鈔》引《韓子》🤜🏻:“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舟則沉,非千鈞輕而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韓子》見《功名篇》,阮廷卓亦引之🟧🙏,當本《慎子》而發揮。《意林》卷5引《秦子》:“鍼雖小,入水則沈;毛雖大,入水則浮,性自能也🖐🏽。”其說亦本於《慎子》也🪶。“役”當是“沒”形譌,“於”猶“而”也,阮廷卓說皆非是。

18)燕鼎之重乎千鈞💆🏿‍♀️,乘於吳舟,則可以濟,所託者,浮道也(《御覽》卷768

按:《類聚》卷31引晉·棗據《答阮德猷詩》:“燕鼎在舟,雖重不沉🧑‍🦼‍➡️。”《初學記》卷25引棗據《舩賦》:“飄燕鼎於吳會✉️,轉金石於洪濤🤽🏿‍♂️。”梁·江淹《蕭驃騎讓豫司二州表》:“誤變燕鼎🎛,超憑吳舟。託翰負組📸,假翼要瓊。”皆用《慎子》此典,是唐代以前《慎子》確有此文,《御覽》所記可信。

19)君臣之間猶權衡也🧑🏻‍⚕️,權左橛則右重👉🏿,右重則左橛,輕重迭相橛,天地之理也(《御覽》卷830

徐漢昌曰:橛👨🏽‍⚕️,豎也,擊也。

許富宏曰:君臣之間,《御覽》作“名臣之心”😟。左橛,原作“左輕”🏜,據《御覽》改,下同🌾。《御覽》作“相柝”。橛🛥,量詞📴,木一小段謂之一橛👩🏼‍✈️。

按:景宋本《御覽》引作“君臣之間猶權衡也💪🏼,權左橛則右重,右重則左橛,輕重迭相柝🙅🏽,天地之理也”,四庫本《御覽》引作“名臣之心猶權衡也,權左橛則右重🦛,右重則左輕🛀🏿,輕重迭相折🧪,天地之理也”🤽🏽。二本上“左橛”皆同,無作“左輕”者,許君校書極不認真。橛,讀為蹶🧓,猶言翹起、上舉。《詩·板》毛傳:“蹶✌🏿,動也。”即興起義,俗字亦作“撅”🤹🏻,如云“撅嘴”是也。《劉子·明權》:“量有輕重👨‍✈️,則形之於衡◼️。今加一環於衡左則右蹶,加之於右則左蹶,惟莫之動,則平正矣。”正用此典,正用本字。“橛”脫去“欠”,因誤作“𣓣”,“𣓣”誤作“𣔳”🤶,“𣔳”即“柝”字隸書🧖🏻‍♀️💆🏿‍♀️。《廣韻》:“𣔳,又作柝。”凡從“㡿”之字,俗字多訛從“斥”, 𧩯”又作“訴”,“𨂫”又作“跅”,“𡍩”又作“坼”,𢯪”又作“拆”,皆其比。四庫本又誤作“折”🫀,一誤再誤🚵🏿,其義遂晦👩🏽‍⚕️。

20)飲過度者生水,食過度者生貪(《御覽》卷849

按:四庫本《御覽》引脫此條。

21)匠人知為門🧝🏿👨‍💼,能以門,所以不知門也。故必杜然後能門(《淮南子·道應訓》)

王斯睿曰:此節頗難解👩🏿‍🌾,疑有脫誤🙅🏻‍♂️🫃🏿。《淮南·齊俗篇》引此同💂🏻‍♂️,意亦難明。《文子·精誠篇》襲此云:“故匠人智為不以能,以時閉♢,不知閉也,故必杜而後開🧘🏼🚼。”文亦譌脫難讀👋🏼🙅🏼‍♀️。

阮廷卓曰:孫詒讓云:“此似當云👡:‘不能以閉🧪,所以不知門也。故必以杜🏀,然後能開’。”孫說是也。

許富宏曰🙆🏻‍♂️:……王說“譌脫難讀”📘,非是🍃。

按:《淮南子》見《道應篇》引,王氏失檢,許君未訂正。孫詒讓說是2️⃣,許君駁王,無的放矢。

22)多賢不可以多君,無賢不可以無君(《荀子·解蔽篇》注)

按🦸🏿‍♀️:《谷梁傳·隱公四年》范甯注、《莊子·人間世》郭象注皆有此語,是晉👨‍🦼、唐人尚見《慎子》也🥋。楊慎《丹鉛餘錄》卷10謂郭象注“時出俊語”,則未知郭氏是暗引《慎子》,非自造俊語也。

23)夫德精微而不見,聰明而不發,是故外物不累其內(《文選·游沈道士館》注、《養生論》注🔐、《周易述》卷22

按:《文選·吊魏武帝文》李善注節引作“德精微而不見🧏,是故物不累於內”👳🏿‍♀️。《周易述》是清人惠棟所撰🫱🏽,惠氏自注出自“《文選》注”👰🏼‍♀️,不可作為輯佚依據。

24)兩貴不相事🙋🏽‍♀️,兩賤不相使(《意林》)

譚樸森曰🦈:《荀子·王制》:“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也👩🏿‍🏫。”

按:《意林》卷2引《尹文子》:“兩智不能相使,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40]《說苑·談叢》:“兩高不可重,兩大不可容,兩勢不可同,兩貴不可雙🧎。”

25)家富則疏族聚👫🏼,家貧則兄弟離,非不相愛👩🏿‍🌾,利不足相容也

阮廷卓曰👆🏼:《鶡冠子》佚文:“家富疏族聚💺,居貧兄弟離。”(《御覽》卷485引)其文略同。

按🪮🏃‍♀️:宋·龔頤正《芥隱筆記》亦引《慎子》前二句。《文選·感舊詩》李善注亦《鶡冠子》佚文。

26)藏甲之國,必有兵遁,市人可驅而戰👨🏻‍🌾。安國之兵,不由忿起(《意林》)

慎懋賞曰:兵遁,軍讖之類也。《三略》曰:“人主深曉中略🦔,能御將統眾🎉,則有兵遁者🤽🏿,雖驅市人而戰🧱,無不勝也。”

王斯睿曰:遁,疑當作“楯”⚉,“盾”之借字。

許富宏曰🧘‍♂️:遁🧔🏽‍♂️,疑當作“道”,馬王堆帛書《十大經·本伐》曰🧗🏻:“諸庫臧(藏)兵之國,皆有兵道。”

高流水、林恒森曰:遁👊🏼,隱蔽[41]

按👩‍🦳👩‍👧‍👦:僅“人主深曉中略😔,能御將統眾”是《三略》之文,“則有”以下是慎氏之語,許君失其讀。帛書“諸”當據整理者校作“儲”。許君謂“遁”疑當作“道”,是也,《御覽》卷356引正作“道”字⤵️。

27)桀、紂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內皆亂,而關龍逢🖼、王子比干不與焉🏊🏼‍♂️,而謂之皆亂🧝🏽‍♂️,其亂者衆也;堯、舜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內皆治,而丹朱、商均不與焉,而謂之皆治,其治者衆也(《長短經·勢運篇》注)

按:二語《治要》卷36引作《尸子》,《御覽》卷80引下句亦作《尸子》🍇。疑《長短經》誤記其出處。

 

 

 

 

 

 

 

 

 

 

 

 

 

 

 

 



《讀書通訊》83期👨🏻‍🏫〽️,1944年版,第16頁。

[2]阮廷卓《慎子斠補》🚊,收入《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第3冊《校詁札記》,1970年版,第26頁👷🏼‍♀️。

[3]惠士奇《禮說》卷11,收入《叢書集成三編》第24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408頁。所引《淮南子》見《精神篇》,高誘注:“䫏醜🏌🏼‍♂️,言極醜也。”

[4]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22頁。《風俗通》見《御覽》卷552引🧙🏼‍♂️,“游揚”作“浮揚”,“言頭”下有“體”字。段氏脫誤🦆。

[5]洪頤煊《讀書叢錄》卷14《慎子》💁🏻‍♀️,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5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83頁。

[6]參見蕭旭《淮南子校補》,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282頁。

[7]高流水、林恒森《〈慎子〉〈尹文子〉〈公孫龍子〉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頁。

[8]阮廷卓《慎子斠補》📙,收入《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第3冊《校詁札記》🧚🏿,1970年版👩🏼‍✈️,第26頁🔞🏞。阮氏脫“注”字🍥,徑補♢。

[9]《韓子·飭令》略同。

[10]《文子·下德》同🚶🏻‍➡️。

[11]阮廷卓《慎子斠補》,收入《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第3冊《校詁札記》👨🏻‍🦲🧞‍♀️,1970年版🤾🏽‍♂️,第27頁。

[12]阮廷卓《慎子斠補》👩🏼‍🌾,收入《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第3冊《校詁札記》,1970年版👨🏽‍🚒🙂,第27頁。

[13]阮廷卓《慎子斠補》,收入《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第3冊《校詁札記》🏊🏼,1970年版🧑🏼‍🚀,第27頁。

[14]《吕氏春秋·勿躬》同。

[15]阮廷卓《慎子斠補》,收入《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第3冊《校詁札記》,1970年版🐧,第27頁。

[16]王念孫《漢書雜志》,收入《讀書雜志》卷5🙍🏼,中國書店1985年版👨🏿‍🍼,第79頁。

[17]王念孫《史記雜志》,收入《讀書雜志》卷2,中國書店1985年版,第58頁。

[18]王念孫《廣雅疏證》,收入徐復主編《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88--689頁。

[19]《叢書集成初編》據此本排印,第68頁👩‍🦱⚇。

[20]《記纂淵海》據《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71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440頁🧗🏼‍♂️。四庫本在卷39🎣,誤作“順子”🧑‍🎤。

[21]阮廷卓《慎子斠補》,收入《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2輯第3冊《校詁札記》,1970年版,第28頁👊🏿。

[22]洪頤煊《讀書叢錄》卷14《慎子》,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5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83頁❎。

[23]參見蕭旭《鄧析子集證》🦂,收入《群書校補(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2560頁。

[24]中華書局2007年據金陵書局本排印,第962頁🔼。

[25]四庫本《六帖》在卷6

[26]《事類賦注》據《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75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370頁😉。四庫本“駃”

作“駛”😗。

[27]《酉陽雜俎》卷8引“帛”作“皂”🙎🏻‍♂️。

[28]《漢書·武帝紀》顏師古注、《後漢書·酷吏傳》李賢注🧝‍♀️、《玉海》卷67引同,今本佚之。

[29]《御覽》卷645引注“不”誤作“下”𓀓。《初學記》卷20引“屨”作“履”🕵🏽‍♂️。

[30]惠士奇《禮說》卷12🎂,收入《叢書集成三編》第24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434頁。

[31]“劓”字據王念孫說誤,參見《讀書雜志》卷11🛢,中國書店1985年版,第68頁。

[32]《初學記》卷20引《白虎通》同。

[33]《北堂書鈔》孔廣陶校注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21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頁。

[34]劉台拱《荀子補注》,收入《劉氏遺書》卷4,《叢書集成續編》第15册🧑🏼‍✈️,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481頁。

[35]王念孫《讀書雜志》卷11,中國書店1985年版,第68頁。蔣楷《經義亭疑》,收入《蔣楷文集》,2002年版👨‍👦‍👦,第48頁💤👨🏼‍🎨。

[36]聞一多《詩經通義甲》、《詩經通義乙》,收入《聞一多全集》卷34🦹🏽‍♀️,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9—34052頁。

《讀書通訊》83期,1944年版👩🏽‍🎓,第15頁。

《讀書通訊》83期,1944年版,第15頁。

[39]《北堂書鈔》孔廣陶校注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21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頁。

[40]《御覽》卷432、《記纂淵海》卷55引《尹子》“使”作“救”😍。

[41]高流水、林恒森《〈慎子〉〈尹文子〉〈公孫龍子〉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5年1月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5年1月10日👂🏼。



点击下载附件:1398蕭旭:《慎子》校補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萧旭 在 2015/1/10 11:06:01 评价道:第1楼

    倒數第2條,馬王堆帛書整理者說:“‘遁’為‘道’之誤字👨🏼‍✈️,《覽》卷356引《慎子》不誤👰🏿。”(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75)許君謂“遁”當作“道”🕹,當是剿襲帛書整理者🧖🏻。

  • 薛后生 在 2015/1/10 15:10:35 评价道🏄🏼‍♀️🖱:第2楼

    昨天还看到《荀子集解·修身篇第二》“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亦引王念孙“導谀”之说,氏亦举禫服之为導服的音转例说。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717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