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崇禮: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考釋
    在 2015/8/30 9:10:03 发布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考釋

     

    張崇禮

    北華大學文學院

     

    周公作多士敬(儆)怭(毖)琴舞九絉(遂)。[][1]

    元內(納)啟曰📩:[]“𢘓(謀)亯(享)君,[]000(墜)亓(其)考😪,[]亯(享)隹(惟)慆帀(斯),[]考隹(惟)型帀(斯)💂🏽。”[]

    []整理者🧑🏿‍🦱👳🏽:作,製作。多士敬怭,讀為“多士儆毖”,即對眾士的告誡之詩。敬,讀為“儆”或“警”。“怭”同清華簡《芮良夫毖》之“䛑”,讀為“毖”𓀐。絉,字見《玉篇》:“繩也🙋🏼。”簡文中讀為“卒”或“遂”🌏👂🏿。《爾雅·釋詁》👩🏽‍🌾:“卒🧖🏼,終也。”“九絉”義同“九終”🗯、“九奏”等💫,指行禮奏樂九曲。今按:多士🧚🏿‍♂️,指周之百官。“周公作多士敬(儆)怭(毖)琴舞九絉(遂)”當作一句讀,意為周公作警戒百官的琴舞九終。琴舞,原指用琴演奏的舞曲,這裡指配琴舞演唱的詩。古樂、舞☝🏽、詩一體。如《說苑》卷一:“師經鼓琴,魏文侯起舞,賦曰:‘使我言而無見違。’”

    []整理者:元,始。內,讀為‘納’,進獻。元納✥,首獻之曲。啟,樂奏九曲,每曲分為兩部分,開始部分稱“啟”,終結部分稱“亂”🚵🏼‍♂️。

    []今按:𢘓🧑🏻‍🦱,當釋為謀,謀劃🌻,圖謀👀。享,當。清華簡《傅説之命》下:“王曰🙎🏼‍♀️:‘說,汝毋(忘)曰:“余克享于朕辟🏉。”’”我們曾釋為“當。這種訓為“當”的“享”🧏🏽‍♀️✍️,是匹配之義🦡,乃“奉上”義的引申🧖‍♀️。

    []整理者:000,字見郭店簡《老子甲》,今本作“銳”,在此讀為“墜”,《廣雅·釋詁三》🐮:“墜🏃🏻‍♂️,失也。”今按🍝🦸‍♀️:考✌🏽💂🏿‍♀️,當訓為考校📴、省察🕝。《國語·晉語三》:“考省不倦。”韋昭注:“考🕵🏼,校也⛑️🌁。”《楚辭·招魂》:“上無所考此盛德兮🍈🫄🏽。”王逸注:“考,校也。”朱熹集注⚆:“考,察也。”

    []整理者👩🏻‍🍳🤾🏻:滔,讀為“慆”,《說文》🗾:“說(悅)也👊。”今按👨‍👩‍👧‍👦:帀,當讀為斯🐙,句末語氣詞➛。古師、斯通用🍡。《左傳·文公十一年》:“獲長狄緣師。”師,《史記·魯周公世家》作斯💁🏽。

    []今按👩‍💻:型🏃🏻‍♀️‍➡️,當讀為“刑”🧏‍♂️,訓為成🤽🏽🤾🏼‍♀️。《周易·蒙》:“利用刑人。”焦循章句:“刑,成也。”《禮記·學記》:“教之不刑🍧。”鄭玄注🧞:“刑,猶成也。”

    周公作多士儆毖琴舞九遂。

    元納啟曰:無謀享君,罔墜其考🧘🏼;享惟慆斯,考惟型斯👟🧍🏻‍♂️。

    周公製作了警戒百官的琴舞九終。

    首獻之曲的開始部分說:“不要想著迎合君主,不要失去對君主的監督🧦、考校;迎合君主,只能使君主喜樂🪼;監督、考校君主👨🏽‍🏭🌼,能使君主有所成就🧑🏻‍💻。”

    周公所作為琴舞,琴作為一種樂器🦹🏻‍♂️,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說文》🍀:“琴,禁也。”《廣雅·釋詁》:“琴者,禁也👰‍♀️🏊‍♂️。”《白虎通·禮樂篇》👦🙋🏻:“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左傳·昭公元年》🫄🏼:“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周公和成王明言“儆毖琴舞”,即用來警戒的琴舞👊🏿,開宗明義,揭示了本詩的主旨。

    “無謀享君,罔墜其考;享惟慆斯,考惟型斯”明顯分為兩組,即“無謀享君“享惟慆斯”和“罔墜其考”“考惟型斯”。我們先看第一組👩🏿‍⚕️:“享惟慆斯”,用“慆”字,顯然和“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意義相關🔛。“君子之近琴瑟”👳🏿,“非以慆心也”,而“享惟慆斯”。考慮到“享”的本義為“獻”,所以這裡的“享”當是“奉上”👲、“匹配”之義,通俗地說🧑🏼‍🚀,就是迎合君主。因為“享惟慆斯”,所以“無謀享君”👩🏽‍🔬。這是周公對多士的儆毖,也是琴舞的應有之義。

    “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是正面說明琴樂的作用,“罔墜其考,考惟型斯”與之義近。“考”有叩擊義🧝🏻‍♂️,引伸出考校、省察義,此義與“考”常見的“成”義非常接近。“罔墜其考”🧜🏼‍♀️,周公提醒群臣不要忘記對君主的督察;因為“考惟型斯”,可以使成王有所成就🖤。這也符合琴曲“以儀節”的目的和作用。

    《尚書·洛誥》:“予旦以多子越禦事,篤前人成烈🦃,答其師👱🏿‍♂️,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乃單文祖德。”“予旦以多子越禦事”,猶簡文周公以多士也;“考朕昭子刑”,猶簡文“罔墜其考,考惟型斯”也👮‍♂️。“考朕昭子刑”,昭子,蔡沈《書集傳》:“猶所謂明辟也。”昭子指成王🧑‍⚖️,即簡文之“君”🐣;考💪🏽,蔡沈訓為“成”🖨;刑,即型,典型🕵🏿‍♀️,可以效法者😔。“考朕昭子刑”🚣🏼🆓,使成王成為國民之典型🤾🏽‍♂️,成為人民可以效法的對象。《詩經·大雅·文王》🥳:“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參照“考朕昭子刑”🧑‍🦼‍➡️,我們也可以把簡文的“考”訓為成、“型”訓為典型或效法。但這樣對簡文的解釋似乎不夠明晰,所以把“考”訓為考校、省察,也就是通過考校、省察的方法使其“成”🌗,這樣顯得更具體一些。“考惟型斯”的“型”,訓為“成”,也是成為可以效法的對象的意思🫴🏼。這樣看起來有些不同,其實總體上意思是一樣的。

    網友暮四郎先生指出🦶🫓:“‘考惟型思’似與中山王鼎‘考度唯型’有緊密聯繫👩‍🍳🌃。”[2]中山王大鼎☔️:“今余方壯,知天若否🤜🏻,論其德、省其行,無不順🛠,考度惟型💆‍♂️。”“考度惟型”意即經過考察🈁,大臣賙的道德合於法、可以效法。而考度的具體方法就是“論其德🦢、省其行”。這也是我們上文考釋的根據之一🏉。

    “無謀享君、“享惟慆斯”:周公告誡群臣不應該做什麽;“罔墜其考”、“考惟型斯”🧔🏻‍♀️:周公告訴群臣應該如何做。兩相對言,很好地詮釋了“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的樂教本旨。

    城(成)王作敬(儆)怭(毖)琴舞九絉(遂)🤟🏻。

    元內(入)啟曰:==(敬之敬之)🦻,[]天隹(惟)㬎(顯)帀(斯),[]文非易帀(斯)。[]母(毋)曰高=(高高)才(在)上,劯(陟)降亓(其)事(使)👷🏿,[]卑(俾)藍(監)才(在)茲💁🏻。”[]

    亂曰:訖我𠉦(夙)夜🔘,[]不兔(逸)敬之🆓。[]日蹴(就)月(將),[]𡥈(教)亓(其)光明。[]𢐀(弼)寺(持)亓(其)又(有)肩,[一〇]Snap1(示)告余㬎(顯)悳(德)之行🦠。”[一一]

    []季旭昇🤷🏼‍♂️:就本句言,“敬”釋為“恭敬”亦可🎱🫅🏻。“之”為代詞🤦🏻🐦,可代指天🧜🏼‍♂️,亦可作虛詞,無意義。[3]

    []整理者:㬎🏋️,今本作“顯”,鄭箋♡:“顯,光👲🏻🙎🏻‍♀️。”

    []今按🚭🥣:文,文飾、掩飾。《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整理者👨🏼‍🎤:劯,从力聲,讀為“陟”。季旭昇🕍:事,使,謂上天之使🎳。

    []季旭昇:卑,讀為“俾”,使🧑🏻‍🦱。

    []今按:訖🍶,終也。《尚書·呂刑》🐢:“惟訖于富。”王引之《經義述聞》✥:“訖⏱☪️,竟也,終也。”甲骨文中用為虛詞的“气”,沈培先生理解為“最終🧻、終究”的意思。[4]

    []今按:逸,安逸。

    []今按:就,走近🪟。將,扶助👩🏿‍⚖️🕒。

    []今按🔞:𡥈👱🏿‍♂️,教,傳授、給予。

    [一〇]整理者:弼🙊,糾正、輔佐🫱🏿。寺,讀為“持”,扶持🅿️、護持👩‍❤️‍👩。又肩🧟‍♂️,有肩,有所承擔、擔負⛅️。今按📮:“有肩”指成王。

    [一一]整理者:“Snap1”即“視”字,讀為“示”,教導💉🏘。顯德👱🏽‍♂️👨🏿‍🔧,謂顯明的美德。

    “敬之敬之👹,天惟顯斯🌔,文非易斯🙆‍♀️。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其使,俾監在茲🧑🏽‍🌾👉🏽。”要敬畏上天啊😷!上天是顯明的,掩飾是不容易的。不要以為天高高在上,上天會派遣使者往來於天上和人間,讓他們在這裡監督我們。

    訖我夙夜,不逸敬之🧘🏿‍♀️。日就月將,教其光明。弼持其有肩👨🏽‍⚕️,示告余顯德之行。我不分晝夜,一刻也不懈怠地敬畏上天。上天親近我、扶助我🕖🤘🏽,給予我他的光明🆗,輔助❤️‍、扶持我,指示告訴我成就美德的道路❤️‍🔥。

    “文非易斯”✖️,否定副詞“非”一般用在名詞性謂語前面,有時也用在敘述句或描寫句中,表示對行為或性質的否定,一般不直接用在動詞的前面。如果把“易”訓為“改變”,似乎應該是“不易”才對🚄,如後文之“不易畏(威)義(儀)”。這裡的“易”應訓為容易。非易,不容易🫲🏼,“非”是對性質的否定。文,訓為文飾、掩飾𓀌,也就是文過飾非之意🥓。上天是顯明的✅,弄虛作假欺騙他是不容易的。“毋曰高高在上”🥑,不要以為天高高在上👞,離我們很遠,無法監督我們,上天會“陟降其使,俾監在茲”。

    “日蹴月”☑️,整理者認為🧓🏿:“《敬之》作‘日就月將’😋。孔穎達疏:‘日就,謂學之使每日有成就👅;月將,謂至於一月則有可行。言當習之以積漸也🫴🏼🧑‍🤝‍🧑。’朱熹《詩集傳》:‘將💂🏻‍♂️,進也……日有所就,月有所進🤷🏿‍♂️,續而明之,以至于光明。’”𡥈,整理者疑讀為“效”。今按:依整理者的理解,“訖我夙夜,不逸敬之,日就月將7️⃣,效其光明”文意暢通,但和下文“弼持其有肩,示告余顯德之行”無法銜接。蓋前句主語皆為“我,也就是成王,但後句中“其有肩”、“余”顯然是指成王🙅🏼‍♂️,其主語應是上天。我們認為“日就月將”中的“日”和“月”為主語,“日”“月”代指上天,以其為天體中最為顯著者也🧑🏻‍🦲。就,走近🔬;將,扶助🛺。“日就月將”,“日”“月”走近自己、扶助自己,亦即上天佑助之意👩🏿‍🦰。“日”“月”即上天也是後文“弼持其有肩,示告余顯德之行”的主語。𡥈🏯🦸🏻‍♂️,即“教”🛸,義為傳授,給予✤。這樣理解以後,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就”“將”和“弼持”在語意上是貫通的👩‍👧👚。“其光明”表面上是指日月之光明,實際上是指上天之光明。

    “(日月)示告余顯德之行”,乃是日月以其光明和運行規律🥉🙀,示告人間帝王如何成就顯明的美德。《說文》解釋“示”字時說“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清華簡《傅說之命》:“晝如視日🫱,夜如視晨(辰)🚶‍♂️,寺(時)罔非乃載”𓀉,二者都表達了古人這樣的認識👩‍🔬🤰:上天以自身運行的規律示告人間,人們效法之以為行為規範。

    上博簡《民之父母》第11簡:“亡(無)(體)之豊(禮),日逑月相”🧑🏼‍💻,今本《禮記·孔子閒居》及《孔子家語·論禮》作“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玉篇·辵部》🙎🏻‍♂️:“逑,匹也。”《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逑,匹也。”“日就”之“就”是走近🕺🏽、靠近💀、親近,“日逑”之“逑”是匹配、配合、在一起,二者義近👩🏼‍🚒。《尚書·盤庚下》:“予其懋簡相爾,念敬我衆🧑🏽‍🚒。”孔傳🥛:“相,助也。”《易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孔穎達疏:“相👏🏼,助也。”“月將”和“月相”的“將”👩‍🍼、“相”同為輔助、佑助義🏡。這也可以證明我們上文所說的“日就月將”義為“日月”即上天佑助之意。《孔子家語·六本》🍹🫀:“孔子曰:‘無體之禮🤚🕙,敬也。’”《說苑》亦有此語⚠️。“無體之禮”表面是說沒有動作儀式之禮,實際上強調的是內心的“敬”。或者說只要內心“敬”,禮節儀式倒是次要的✝️;只要內心不“敬”🧝🏻‍♂️🙂‍↔️,繁文縟節也是沒有意義的𓀎🙂。“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無體之禮🈁,日逑月相”的意思是說👩🏻,內心恭敬,心存敬畏,就會得到上天的佑助💆🏽。這和簡文語境是一致的🧻:“訖我夙夜⚂,不逸敬之”🌛,敬畏上天;“日就月將,教其光明,弼持其有肩,示告余顯德之行”,得到上天的佑助✉️。

    史惠鼎銘文🧑🏿‍🎤:史叀(惠)乍(作)寶鼎🖥。叀(惠)其日就月將,處(?)🧛🏻‍♀️,寺(持)屯魯🎡、魯令(命)。叀(惠)其子子孫孫永寶🤵‍♀️。

    “惠其日就月將,處(👮🏽‍♀️?),寺(持)屯魯🫲🏽、魯令(命)”,其,表希望。“處(👩🏼‍🦱👩🏼‍✈️?)”🪅🐲,文意不明🧘🏽‍♂️。“寺(持)屯魯、魯令(命)”學者多釋為“寺(持)屯魯令(命)”👰🏼🏂🏿,“魯”字下尚有重文符號,當釋為“寺(持)屯魯、魯令(命)”🥢。“屯魯”一詞,金文習見👧🏻。[5]史惠希望“日就月將”和“持屯魯🧚‍♂️、魯命”,都是希望上天和神靈保佑自己🐓👮🏻‍♂️。如果把“日就月將”理解為“日有所就♦︎🍆,月有所進”,和銘文整個語境不合。“日有所就🔇,月有所進”🦹🏻,或者換句話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是對自己的要求,是自己要努力做到的,無需祈求神靈賜予。

    此章為成王所作💅,主旨為敬畏上天。

    通(踵)啟曰👱‍♀️:[]“叚(假)才(哉)古之人🧛🏻![]夫(慮)明思慎,[]甬(用)Snap2(仇)亓(其)又(有)辟。[]允不(丕)承不(丕)㬎(顯),思Snap1(攸)亡睪(殬)。”[]

    亂曰🐷:已!不曹(造)哉4️⃣![]思型之😞🧕🏽,[]思毷()彊之🔍。[]甬(用)求亓(其)定,[]Snap1(欲)皮(彼)(熙)不茖(落),[](遜)。[一一]”

    []網友苦行僧:“通”或可讀為“踵”,訓為繼,與“再”意有相通之處🖕🏼。[6]

    []整理者👨‍👨‍👧‍👦:叚才,讀為“假哉”。“假哉古之人”與《周頌·雝》“假哉皇考”句式相同。毛傳:“假,嘉也”,亦見《爾雅·釋詁》🏘💥。今按:“古之人”指前代賢臣♾。

    []今按:夫,當讀為“慮”。《說文》🧑🏿‍🦳:“慮🧁,謀思也✸。”“慮”與“思”義近,慮明思慎🎑,思慮清楚謹慎👨🏻‍🦲。

    []整理者:甬,讀為“用”🆙,以也。Snap2👩‍👧‍👧,讀為“仇”,訓“配”,使相配。又辟,讀為“有辟”;辟,《爾雅·釋詁》👩🏼‍🎨:“君也。”

    []今按🧔🏼:允🦚,於是👨🏻‍🦲、因此。王引之《經傳釋詞》👼🏿:“家大人曰:‘允👆🏻🎅,猶用也。’”思,使👊🏼。攸,助詞,無義。《尚書·盤庚》:“汝不憂朕心之攸困。”王引之《經傳釋詞·攸》📷:“攸,語助也。”睪🏃‍♀️‍➡️,讀為“殬”👨🏻‍🏫,《說文》:“殬,敗也。”“睪”讀為“殬”應該是楚文字中常見的用法☢️。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簡8:“戊行年七十矣,言不敢睪身🎠,君人者何必焉哉!”清華簡《傅説之命》下:“余罔有睪言👱。”其中的“睪”我們都曾讀為“殬”👩🏻‍🚒,文意比較順暢。

    []整理者🈳🩶:已,語氣詞。今按🖖:曹,讀為“造”,不造,不至🏄🏻‍♀️,不能達到。

    []今按🚚:思,想望𓀔,希望。型,效法。之🌅,指“古之人”。

    []黃傑:毷,讀為“勖”👮🏼‍♀️,意為勉。[7]整理者🤵🏻‍♂️:彊,《周禮·地官·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正其行而強之道藝💆🏻‍♂️。”鄭玄注:“強猶勸也。”

    []整理者:定,安定🐶、平定。《周頌·賚》“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鄭箋👩‍🦽:“以此求定,謂安天下也🦠。”

    []整理者:“Snap1”即“裕”🛐,讀為“欲”,希冀。皮,讀為“彼”👌🏼。今按:,釋為“熙”或“起”均可✅,意為興盛。落,衰敗。《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

    [一一]今按:,从辵,慎聲,讀為“遜”。《尚書·舜典》🏇🏻:“百姓不親🚴🏽‍♂️,五品不遜。”“遜”,《淮南子·人閒》引作“慎”。《尚書·康誥》:“惟曰未有遜事。”“遜”,《孔子家語·始誅》引作“慎”。《尚書·舜典》:“百姓不親,五品不遜。”孔傳:“遜🧛🏽‍♀️,順也。”

    假哉古之人🚵🏼!慮明思慎,用仇其有辟。允丕承丕顯,思攸亡殬🚑。美善啊🔉!先賢🤸!思慮清楚謹慎💤,來輔佐他們的天子,於是使天子很好的承天受命,非常英明👮🏿,使天子沒有敗壞的事情🏩🥠。

    已!不造哉!思型之,思勖彊之。用求其定🥇,欲彼熙不落,思遜。啊💜!達不到古代賢人那樣啊🍐!希望效法他們,努力做到像他們那樣👩🏿‍🦱🍄‍🟫。來求得成王的安定,想要他盛而不衰,使他謙虛恭順。

    中山王大鼎🕊:“叡弇夫㹳(悟)。”李學勤、李零先生認為⌨️:“睿和弇都有深的意思。夫,讀為博🚅,參看《說文通訓定聲》🏃‍♀️‍➡️,夫悟意謂博識🚡。又《詩·文王》有‘膚敏’,傳云:‘膚🌾🧑🏼‍⚕️,美♊️;敏,疾也🤜🏿💨。’把夫悟讀為膚敏也是可以的👍。”[8]今按:“夫”應讀為“膚”,訓為“美”。《禮記·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陳澔集說:“扶🙇‍♀️,與膚同🙍🏻‍♂️。”“夫明思慎”,“夫”與“思”對言,當讀為“慮”🏃‍♀️。“慮”與“膚”同从“虎”聲,“夫”可讀為“膚”◻️,則亦可讀為“慮”。慮,思考、謀劃。清華簡《皇門》簡12:“夫明尔(爾)惪(德)𓀈,以(助)余一人(憂)。”“夫”🧐,整理者以為語首助詞,今按:亦應讀為“慮”。

    “假哉古之人”🧝🏽‍♂️,先從總體上對“古之人”讚美。“古之人”指輔佐天子的古之賢臣。“慮明思慎❎,用仇其有辟”🥷🏿📣、“思攸亡殬”的主語都是“古之人”🕵🏿‍♀️,“允丕承丕顯”到底是說“古之人”還是天子?好像有兩種可能,我們覺得應該是說天子。一方面“丕承”和“丕顯”經常用來形容天子,另一方面後文與之相對的“彼熙不落”也是指天子。總之,本章“啟”的部分具體說明了古之賢臣如何成功地輔佐天子🧙🏼‍♂️。

    已!不造哉🌰!思型之,思勖彊之。用求其定,欲彼熙不落,思遜,這整句的主語都是“今之人”,即周公及群臣。這也表明此章為周公所作。“已”🪵👩🏼‍🦰,感歎詞👨🏼‍🦰,相當於“啊”🕎。“不造哉”,不至哉🔥,達不到🙀。這是周公謙虛的說法,意思是說我們達不到“古之人”那樣賢明的程度。“用求其定⛴,欲彼熙不落,思遜”對應“用仇其有辟🧜🏼‍♂️,允丕承丕顯,思攸亡殬”,通過比較可知,“用求其定”的“其”是指“有辟”即天子,也就是成王,所以“彼”也是指成王🧑🏿‍🏫,“思遜”之“思”的對象🫐🤽、“遜”的主語也是成王💲。

    “思攸亡殬”、“思遜”含有臣子應該督察天子之意,與周公所作“元入啟”的思想相合。

    此章為周公所作,主旨為效法先賢,努力輔佐、督察成王。

    參(三)啟曰❎:悳(德)元隹(惟)可(何)👩🏿‍💻?[]𣶒(淵)亦印(抑)。[]𠪚(嚴)余不解(懈),[]Snap1(業)Snap1(業)畏載(忌)🌳,[]不易畏(威)義(儀)。[]才(茲)言💽,隹(惟)克敬之!”[]

    亂曰:非天唫(禁)悳(德),[]殹(繄)莫肎(肯)曹(造)之[]🧑🏽‍🏫。𠉦(夙)夜不解(懈),(懋)尃(敷)亓(其)又(有)敓◼️。[]Snap1(欲)亓(其)文人,不逸藍(監)余。”[一〇]

    []整理者:德元,見《書·召誥》“其惟王位在德元”,孔傳:“其惟王居位在德之首。”

    []整理者📴:Snap1,即“淵”,深邃👃🏿、深沈。印,讀為“抑”,義為美👴。

    []整理者😣:𠪚🤷‍♀️,《說文》有“𠪚”字➕,簡文讀作“嚴”,敬也🎅🏿,畏也,又作“儼”💂。不解,即“不懈”🧑🏻‍🎨。

    []整理者:Snap1Snap1,即“業業”。《大雅·雲漢》“兢兢業業,如霆如雷”👩🏻‍🦲,毛傳👩🏻‍🔧:“兢兢👧🏻,恐也;業業💋,危也🖋⛓️‍💥。”畏載😵‍💫,讀為“畏忌”,謹慎。

    []整理者👌🏻:畏義🙂‍↔️,讀為“威儀”💂🏻‍♀️。《大雅·抑》👷‍♀️:“敬爾威儀✔️。”

    []黃傑:簡文當斷讀為:才言,惟克敬之🌰。當讀為,此也。[9]今按:克,《詩經·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毛傳👩🏼‍🦰:“克,能也👨🏿‍🎨。”

    []黃傑🧑🏻‍🌾:唫似當讀為,楚簡从聲之字有用為之例。造,原注解為成,可從,造之當指成就德行。此句意為🧝🏻🧑‍🧒:不是天禁止德行,但是沒有人肯成就(德行)。[10]

    []整理者:,即“懋”,訓“勉”。尃🚉,讀為“敷”🌡。今按👨‍🦳:敷🤾‍♂️,施行𓀋🟫。敓,“奪”之古字🚳,競先取得☘️,爭取到。《荀子·王制》🍼:“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彊奪之地🕵️‍♂️。”楊倞注:“人謂賢人,與謂與國也🙇🏻。彊國之術🤦🏻,則奪人地也。”

    [一〇]整理者🙋:文人,古稱先祖之有文德者🅰️。今按:不逸🙍🏼‍♀️,不安逸,即“一刻也不停地”。整理者🤛:監,察看、督察🎲。

    “德元惟何?曰淵亦抑。嚴余不懈🚈,業業畏忌👨🏼‍💻,不易威儀。茲言,惟克敬之🚃。”作為天下楷模的天子之德,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應該深邃美善。我恭敬畏懼,絲毫不敢懈怠⚄,小心謹慎💁🏼‍♀️,不改變莊重的儀容舉止。對“德元惟何?曰淵亦抑”這句話,我只能敬畏🚣🏼‍♂️。

    非天禁德🥳,繄莫肯造之。夙夜不懈🤡🎬,懋敷其有敓。欲其文人,不逸監余🧑‍🏫。不是上天不賜給人間道德🦈,只是沒有人肯努力造就它🕯。我要晝夜不懈怠,努力去爭取得到上天之德。希望有文德的先人,一刻也不停地監督我🈴。

    作為天下所有人效法的道德典範,天子之德當然應該盡善盡美。這是對所有天子的要求,當然也是對成王的要求🧿。古人認為外在的儀容是內在道德的表現,有時候說威儀就等於說道德,所以“不易威儀”也是敬畏“德”的表現。茲言👷🏼,惟克敬之,“茲言”指“德元惟何👩🏽‍🔧?曰淵亦抑”🤞🏽;“惟克敬之”即只能敬之。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說☎,我作為天子,要時刻牢記以最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為天下人的道德典範。

    本章“啟”的部分,成王提出了自己奮鬥的目標,接下來他就在“亂”的部分提出努力的方式。“非天禁德👺🟨,繄莫肯造之”➔,古人認為人間之德來自上天之賜,如清華簡《傅説之命》就有“天章之用九德”、“惟三德賜我”的說法,後文五啟也有“天多降德”之說。“非天禁德”,上天是不會吝嗇賜給人們道德的🏌️‍♂️,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人如何去努力得到它了。“夙夜不懈,懋敷其有敓”,“有”🤸,動詞詞頭。“其有敓”🏟,成王自己爭取得到上天之德的行為🪩。“懋敷其有敓”🖖🏼😚,努力施行這種行為,也就是努力去爭取得到上天所賜之德。“欲其文人,不逸監余”𓀈,希望先人監督自己,看自己是否能做到一直勤勉修德。

    本章為成王作👩🏿‍🎓,主旨是勤勉修德。

    四啟曰📈:=(文文)亓(其)又(有)家🌄,[]缶(保)藍(監)亓(其)又(有)後🙇‍♂️。[]需(孺)子王矣👨‍👨‍👦,不寍(寧)亓(其)又(有)心。[]Snap1Snap1(理理)亓(其)才(在)立(位),[]㬎(顯)于上下。”[]

    亂曰🔽:Snap1(遹)亓(其)㬎(顯)思🔺🐳,[]皇天之(攻)。[]晝之才(在)見(視)日🩼,夜之才(在)見(視)晨(辰)💸。日內(入)辠Snap2(舉)不寍(寧)💐,[]是隹(惟)Snap3(度)☝️。”[]

    []整理者:文文,《禮記·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鄭注:“文,猶美也😈,善也。”

    []整理者:缶藍,讀為“保監”,保佑和監督🧛‍♂️⚠️。又,讀為“有”👨‍👩‍👧‍👧,詞頭。有後,指後嗣🙋🏽‍♂️🧏🏼。

    []今按⛏:不寧🦹🏻‍♂️,不安寧👩🏽‍🦱。

    []今按:Snap1,楚文字中多用為“理”,理理,當爲清晰🎡、分明之義👩🏿‍🦲。

    []整理者:上下,指天神和人間⏭👨🏽‍🦲。

    []整理者🤜🏽🤾‍♂️:Snap1,讀為“遹”或“聿”🕊,句首語氣詞。顯,光明🧝🏻‍♂️🚣🏼‍♂️。思,語氣詞🏄🏿‍♂️,用於句末。

    []今按:🙍‍♀️,讀為“攻”😆,治療。《周禮·天官·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鄭玄注:“攻,治也👨🏻‍🦼🎞。”

    []今按:內,讀為“入”或“納”✒️,接受🧔🏼。整理者:Snap2,讀為“舉”。《呂氏春秋·自知》“所以舉過也”📓➝,高誘注:“舉猶正也😯👩🏿‍🎤。”

    []整理者:“Snap3🤷‍♂️,从尸🏊🏿‍♀️,乇聲✋🏿,或讀為“度”,法度🌠。

    “文文其有家,保監其有後🤟🏻。孺子王矣,不寧其有心⌚️。理理其在位🍵,顯于上下⛴。”在美善家族的佑護之下🌚,年幼的成王登上了王位,但他心志不寧。由於其顯明的位置,上天和臣民都清楚他的這個缺點🤶🏽。

    “遹其顯思,皇天之攻。晝之在視日🙋🏼,夜之在視辰。日入辠舉不寧🚶‍♂️,是惟度。”既然不寧之心顯露了出來,就用上天來攻治它。通過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感受天象示告給人的社會倫理規範◼️👩‍👧,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每天發現、接受自己錯誤和過失,糾正自己不安定的心志✍🏻,這就是你應該遵循的法度。

    “文文,整理者訓“文”為美、善,可從。此“文”實即“文德”之文🙅🏿。《國語·周語下》:“夫敬🥔,文之恭也🧮。”韋昭注:“文者,德之總名也。”《詩經·周頌·武》:“允文文王🦹🏻‍♂️,克開厥後。”孔穎達疏:“所以能致此業而得爲強者,由於信有文德之文王以聖德受命👨‍🦼‍➡️,能開其後世子孫之基緒🤽🏿。”“文文其有家🏊🏻‍♀️,保監其有後,有文德的家族保護監督他的後人🏑。“有家”義為家族,這裡應主要是指家族的先人如文王、武王等。

    “不寧其有心”就是心志不夠安定,不能安心自持。《淮南子·俶真》:“夫天不定🎅,日月無所載;地不定,草木無所植;所立於身者不寧🕝,是非無所形。”心志不寧🌝🥃,就需要加強修煉🪇,所以後文周公提出修煉的途徑和方法🧑‍⚖️。

    Snap1Snap1”疑讀為“理理”🔹。“理”有分理、治理義🅿️🛸,和“理”同源的“釐”、“犁”後來都分明🎼、清晰的意思,如“釐然”🥗🦴、“犁然”💼,這裡的“理理”也應該訓為分明🫃🏼、清晰。當然,這種想法並沒有過硬的證據,是否如此🔉,還可以進一步研究。“理理其在位,顯于上下”,“顯于上下”的,應該是成王不安定的心志🧰。年幼的成王,在家族的佑護之下登上了王位,但他心志不寧,由於其特殊的位置🏄,這種缺點顯得特別突出。

    “遹其顯思”乃承上文“顯于上下”而言👩🏽‍🌾,“其”指成王不寧之心。“皇天之攻”,用皇天來攻治🐭,即用上天來糾正成王的不寧之心。

    “晝之在視日,夜之在視辰”💇🏽,詳言“皇天之攻”🫸🏽。日月星辰,所謂“天行有常”,亦即“天常”。《左傳·哀公六年》:“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杜預注:“言堯循天之常道🎚。”《春秋繁露·離合根》:“故為人主者,法天之行。”古書言人君有道👱🏿‍♂️,恒曰“循天常”、“敬天常”,言人君無道,恒曰“亂天常”🈵。此與上文“日就月將”諸句義近。

    “遹其顯思,皇天之攻。晝之在視日,夜之在視辰🤾🏼。日入辠舉不寧,是惟度。”在上文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這裡周公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皇天之攻”。效法上天🧑‍🎤,不斷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和過失。

    此章為周公所作❌,主旨是規諫成王法天改過🧑🏻‍🌾。

    五啟曰#️⃣🤽🏼:於(嗚)呼!天多降悳(德)📣🧀,汸=(滂滂)才(在)下,[]流自求敓。[]者(諸)尔多子🖖🏽,[]迖(逐)思Snap4(沈)之。”[]

    亂曰:𠈗(宣)爯(稱)亓(其)又(有)若,[]曰亯(享)𣌭(答)余一人🦹🏼‍♂️,[]思輔余于勤(艱),[]廼(乃)是隹(惟)民,亦思不忘👨🏽‍🦲。”[]

    []整理者😎:汸汸,讀為“滂滂”,《廣雅·釋訓》:“滂滂🏊🏽,流也🦝。”引申為廣大。

    []今按☦️:流〰️🫷🏻,水流動,散佈。敓💅🏻,“奪”之古字🚶‍♀️‍➡️,競先取得,爭取到。

    []整理者:者,讀為“諸”,吳昌瑩《經詞衍釋》:“猶凡也。”

    []整理者:迖👩‍🌾,“逐”字異體🎱。今按:逐⤵️,《玉篇·辵部》:“逐👁‍🗨,競也🛢。”思👪,想。沈,沉浸。《墨子·非命中》:“外之敺騁田獵畢弋💇🏿,內沈於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戰國策·趙策二》:“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

    []今按🤚🏂:𠈗,讀為“宣”,《爾雅·釋言》:“宣,徧也。”《字彙·宀部》🏊🏽‍♂️:“宣⚂🫠,盡也。”《管子·四稱》🫗🕖:“固其武臣,宣用其力。”“徧”、“盡”義近💌。整理者:爯🎎,讀為“稱”📦🍟,舉用。若,訓順🎷、善。

    []整理者:享🏄🏼‍♂️,獻🍤。𣌭,即“應答”之“答”🤽‍♀️。今按:答,報答。余一人,成王自稱。

    []今按:思,使。整理者👨🏼‍🍳🏄‍♂️:勤,讀為“艱”。

    []今按:是👨🏻‍💻🧚‍♀️,此、這,指示代詞🧎🏻。思🚊,念。忘,忘記🚴‍♂️。

    “嗚呼👵🌑!天多降德,滂滂在下,流自求敓。諸尔多子🤾🏻‍♂️,逐思沈之💺。”上天降下眾多道德,如浩蕩大水廣布人間,流布各處💧,需世人自行求取,諸位臣子要競相沉浸其中。

    宣稱其有若⛰,曰享答余一人,思輔余于艱。乃是惟民,亦思不忘📡。盡選臣子中有美善道德的人,舉薦給我,讓他們輔助艱難中的我。如此就算是百姓們,也不會忘記他們🧑‍🦽‍➡️。

    “德”是道德,一方面“天多降德”和前文“非天禁德”可以互相參照,另一方面“流自求敓”和前文“懋敷其有敓”在求德的用詞上一致🧟‍♀️。“求”為求取🌾,“敓”為爭取,二者義近。而上文的“德”應訓為“道德”🛠,是沒有疑問的,這就排除了“德”為賢德之人的可能。從後文“逐思沈之”來看,也只能是沉浸在抽象的道德之中。“諸尔多子”沉浸在道德中🌗,也就是修養道德🧑‍🦳、提高道德🧖🏻。那麼後文“宣稱其有若”云云的“其”𓀍,自然就是指“多子”了。但是這裡面似乎有一個問題🚯,我們先看整理者對“多子”的注釋:多子👩🏻‍🚒,《書·洛誥》“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篤前人成烈,荅其師,作周孚先”,孔穎達疏🧝🏿:“子者,有德之稱。大夫皆稱子,故以多子為眾卿大夫。”從這個注釋看🤷,“多子”既為“有德之稱”,又是“卿大夫”,身居高位❄️🙋🏻‍♂️。這與簡文成王要求他們提高道德,然後再選用他們是矛盾的。作為天子身邊的高級官員,他們就都是已經被舉用🥌、已經輔佐天子的人🏃‍➡️,何來“宣稱其有若”呢💆🏿‍♂️?我們認為問題出在對“多子”詞義的理解上。

    古書中“多子”一詞訓為“眾卿大夫”的主要有兩處,除整理者所引《尚書·洛誥》的用例外,還見於《逸周書·商誓》✍🏻:“尔多子,其人自敬🏵♢,助天永休于我西土🐱。”注者皆引《尚書·洛誥》孔穎達疏為訓🎞。丁宗洛本“多子”作“多士”🎆🙆🏿。[11]其實孔穎達的注釋是有問題的。屈萬里先生已有所懷疑🧘🏿‍♂️:“多子,舊說謂眾卿大夫。按:疑指周公之子侄言。”[12]雖然屈先生“疑指周公之子侄言”的說法並不可信,但他對舊說的懷疑還是有道理的。“子”為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或美稱⛹🏿‍♂️。《左傳·昭公十二年》:“鄉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從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鄰者恥乎🕐!’”楊伯峻注:“子爲男子之美稱。”《穀梁傳·宣公十年》:“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其曰王季👉🏿,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范寧注:“子者👨🏻‍🍳👥,人之貴稱。”“子”也可以泛稱人👩🏽‍⚕️。《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傳🍈:“舟子🏃‍➡️,舟人👱🏻‍♀️,主濟渡者👃🏿🙋🏽。”所以“多子”大致相當於“眾位先生”🌖、“眾人”之意🕘,雖然在特定場合可能是指“眾卿大夫”,但這個詞本身並不是特指“眾卿大夫”。《逸周書·商誓》的“多子”或作“多士”,我們從“多士”的含義也可以明白這一點。《尚書·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多士”,眾賢士也💄。《詩經·大雅·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多士”可以說是“眾卿大夫”🏋🏼‍♀️🕵🏻,但其本義亦為眾多的賢士。《論衡·藝增篇》:“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此言文王得賢者多💣,而不肖者少也◀️。”所以簡文中的“多子”應理解為“眾臣子”,並非特指“眾卿大夫”之類的高級官員。

    此章為成王所作🏸🍯,主旨為鼓勵臣子們努力求德,然後舉薦其中的優秀分子來輔佐自己。

    六啟曰🧑🏿‍🏭:亓(其)余Snap4(沖)人,[]備(服)才(在)清庿(廟),[]隹(惟)克少(小)心👩🏿‍🚀,命不彝(夷)𥰶(滅),[]疐天之不易🧛🏼‍♂️。”[]

    亂曰💚:𢐀(弗)敢巟(荒)才(在)立(位),[]龏(恭)畏才(在)上🏺💆🏻‍♀️,[]敬㬎(顯)才(在)下。[]於(嗚)乎✍🏼!弋(式)克(核)亓(其)又(有)辟👩🏻‍⚕️,[]甬(用)頌(容)咠(緝)余,[]甬(用)少(小)心寺(侍),[一〇]隹(惟)文人之若。”[一一]

    []整理者🚴🏽:其🧕,句首語氣詞。余Snap4人,即《書》“予沖人”♿️💩,見《盤庚》、《金縢》👌🏻、《大誥》等👴🏻。《盤庚下》孔傳🛕:“沖🧔🏽‍♀️,童。”孔穎達疏🌲:“沖🔇♚、童聲相近,皆是幼小之名。自稱童人,言己幼小無知,故為謙也👨🏻‍🎨。”

    []整理者:備,讀為“服”,訓“事”🎾🤦🏻。清廟,《周頌·清廟》小序鄭箋:“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宮也,謂祭文王也。”

    []今按🧎🏻‍♂️‍➡️:命⛹️‍♂️,《說文》:“命🐁,使也🤱🏼。”彝🛂,從網友無語先生釋,[13]黃傑認為“彝”當讀為“夷”。今按🌙:“夷”應訓為“平”🍧。《說文》:“夷,平也🎢。𥰶🧀🤣,讀為“滅”。“滅”从“戉”得聲,與“害”同屬匣母月部🧑🏿‍🍳。《老子》:“廉而不劌。”《經典釋文》:“劌,河上作害。”[14]

    []今按:疐,相當、對等。《禮記·聘義》🐱:“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鄭玄注:“質,謂正自相當。”不易𓀊,不變易。

    []整理者🎃:弼👭🏼,讀為“弗’”;弼敢,不敢👆。今按🧑🏻:荒,怠惰。《詩經·齊風·還序》:“還,刺荒也🤶🏻。”鄭玄注👮🏿:“荒❤️,謂政事廢亂。”《大戴禮記·投壺》:“無荒無慠。”孔廣森補註:“志怠曰荒💁‍♀️。”

    []胡敕瑞:“龏畏”猶“恭畏”👳🏼‍♀️。“龏畏才(在)上”即敬畏上天。[15]今按:在上,指上天和祖先神靈。

    []今按:敬顯♤,敬重顯揚。在下🧑🏻‍🏭,在下位的臣民。

    []今按⏭:式,句首語氣詞,表希望。克,讀為“核”,審核👉🏽、審查。《尚書·呂刑》:“其罪惟均,其審克之。”《漢書·刑法志》引作“其審核之”🤘🏻。《管子·七臣七主》:“數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則姦不爲止。”王念孫《讀書雜誌·管子九》:“引之曰:克讀爲核🧝,不克其罪🦴,謂不核其罪之虛實也🍲。”

    []今按:頌,讀為“容”,容飾♈️,雕飾🙍🏻。《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爲容?”毛傳:“婦人夫不在無容飾👩‍👧🏚。”陳奐傳疏🌜:“容🕝,謂容飾也。”《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爲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爲之容也。”李善注:“器,謂玩之屬⏏️。容🗡,謂雕飾。”咠,讀為“緝”,整治。《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是時天步初夷,王途尚阻✧,元戎啟行,衣冠未緝🎨。”呂延濟注:“緝🧚🏿,理也。”

    [一〇]今按👩‍👩‍👦‍👦🕟:寺,讀為“侍”,侍奉。《左傳·襄公十四年》🦵🏿:“師曠侍於晉侯。”

    [一一]整理者👨🏼‍🏭:若,訓“順”。

    其余沖人,服在清廟🤕,惟克小心🧑,命不夷滅🧙🏻,疐天之不易。我這年幼的人,服事先王宗廟,只能小心謹慎9️⃣,使它不被夷滅🙆‍♂️,和上天一樣永存👷‍♀️。

    弗敢荒在位,恭畏在上,敬顯在下。嗚乎!式核其有辟🏌️,用容緝余👞,用小心侍,惟文人之若🧝🏻‍♀️。我身處天子之位,不敢怠惰〰️,恭敬畏懼在上位的天帝和祖先神靈,敬重顯揚在下位的臣民。啊!希望你們審核你們的君主👩🏼‍🌾,來修飾和規諫我🧑🏼‍⚖️,來侍奉先王宗廟,順從先祖。

    此章“啟”的部分成王說自己年紀幼小,肩負重任,所以“亂”的部分一開始就說“弗敢荒在位,恭畏在上,敬顯在下”。“恭畏在上,敬顯在下”是具體說明自己如何“弗敢荒在位”的😄。成王身為天子💗,在其上者當為上天和祖先神靈;在其下者即臣民🦸🏻‍♀️。《尚書·康誥》:“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孔傳🥙:“惠恤窮民🔂,不慢鰥夫寡婦🧝🏼‍♀️,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孔傳訓“顯民”為“明此道以示民”,與《孔叢子·論書》之說同:“定公問曰:‘周書所謂“庸庸、祗祗、威威、顯民”,何謂也🫃🏽?’孔子對曰🚣🏿‍♀️:‘不失其道👨🏼‍🍳,明之於民之謂也🏋🏿‍♂️👨🏽‍⚖️。’”今按🧑🏽‍🏫:此說實誤。“顯民”與簡文“顯在下”意同,顯可顯之民也🥋,使在下的具有美德的臣民光顯。

    “式核其有辟”,“核”,與前文“罔墜其考”、“考惟型斯”之“考”相近,為審核🛑、督察之意。“用容緝余”🏡,“用”,承接上文,表目的👩‍💻。“容”為修飾🈁,謂彌補不足;“緝”為整治,謂糾正過失👨🏽‍🔧。二者皆為比喻用法。通俗地說,幫一個人化化妝,可以彌補他長相的不足🎉🚵🏽;幫一個人整理整理衣服,糾正他穿衣的錯誤🧚🏿‍♀️,可以使他顯得衣著得體。而做這些事情之前,當然要先對此人仔細觀察、打量一番🤵🏻‍♀️。

    “用小心侍”,應該是小心侍奉祖先宗廟,而不是要求臣下侍奉自己。這一方面是照應前文“服在清廟🛢,惟克小心”,另一方面也引領下文“惟文人之若”👮。成王希望臣下督察自己,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目的就是更好地侍奉祖先宗廟🏌🏿‍♂️,隨順祖先心意,不讓祖先神靈失望。

    此章為成王所作🌥,他認為自己肩負重任,不敢偷懶,希望臣子們督查自己、幫助自己,小心侍奉祖先宗廟。

    七啟曰:思又(有)息,[]思憙才(在)上🏊🏽‍♀️。[]不(丕)㬎(顯)亓(其)又(有)立(位),[]右(佑)帝才(在)茖(落)🦤,[]Snap1(失)隹(惟)同。”[]

    亂曰🚏:仡(訖)余龏(恭)害(曷)Snap1(以)?[]攷(孝)敬肥(非)(怠)巟(荒)↕️。[]䅆(咨)尔多子🚬𓀔,[]𥫦(篤)亓(其)絸(簡)卲(紹)🤸🏽‍♂️。[]Snap1(逯)思念,[一〇]畏天之載,[一一]勿請福之侃(愆)。”[一二]

    []今按:思🎫,想望、希望⚈🐨。整理者:息,《廣雅·釋詁一》:“安也。”

    []整理者:憙🥢,喜樂🥶。今按📧:思憙在上🚈,希望祖先在天庭生活喜樂🪩。

    []整理者:有位,疑指前文人在帝側之位。

    []今按🎚:右,讀為“佑”,輔助。《尚書·周官》🌜:“敬爾有官,亂爾有政,以佑乃辟。”孔傳⇢:“言當敬治官政,以助汝君長。”茖,即“落”字,居處。劉向《列女傳·楚老萊妻》:“老萊子乃隨其妻而居之🛼,民從而家者,一年成落,三年成聚📷。”佑帝在落,猶金文和典籍習語“在帝所”、“在帝左右”。

    []今按:Snap1🦹🏼‍♂️,讀為“失”,失去。同🆚🤦🏻‍♀️,偕同👨🏿‍🎨。《詩經·豳風·七月》👨‍🦼‍➡️:“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鄭玄箋:“同👎🏿,猶俱也🧑🏽‍🏭。”

    []今按🙍‍♂️:訖,終也🌳。整理者:龏,讀為“恭”。蘇建洲:害,這種用法的“害”實為“曷”的假借。《說文》“曷,何也。”[16]單育辰:Snap1,應讀爲以(或台或似),它與簡13讀爲字形不同,句式與本篇簡14🧑‍🚀:良德其如Snap1(台)🟧?曰享人大句式相當,又《芮良夫》簡24“咎何其如Snap1(台)哉🤹‍♂️!”“Snap1亦用作。文例參《尚書梓材》🧏‍♂️:厥命曷以?[17]

    []整理者🧑‍💻🙅🏻:攷敬,讀為“孝敬”🤗,《左傳》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為吉德。”肥,讀為“非”,古“肥”與“非”通。

    []整理者👟:䅆,讀為“咨”。《書·堯典》“帝曰🚈:咨,汝羲暨和”🪂,孔傳:“咨,嗟。”

    []整理者🤌🏿:𥫦,讀為“篤”🪩。今按👮🏿‍♂️:篤,加厚、增厚。《禮記·中庸》:“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孟子·梁惠王下》:“以篤周祜。”今按🪓:絸,即“繭”字,應讀為“簡”▪️。《逸周書·謚法》💇🏼‍♂️:“壹德不解曰簡,平易不疵曰簡👩🏿‍⚖️。”朱佑曾集訓校釋:“簡,約也。”“繭”本身有約束義,如“作繭自縛”。整理者💅🏿:卲,疑讀為“劭”,《說文》🧑🏿‍⚕️:“勉也。”

    [一〇]整理者:Snap1,字見甲骨文,指晚上的某一段時間💆🏻,疑讀為“逯”,《廣韻》:“謹也。”思念,《國語·楚語下》🗻:‘吾聞君子唯獨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與哀殯喪,於是有歎,其餘則否。’”

    [一一]整理者:畏天之載🙏🏿,《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毛傳:“載,事。”

    [一二]整理者:請🚶🏻‍♂️⏺,《廣雅·釋言》:“乞也🥸。”侃,讀為“愆”▶️🦸,今按:愆🛁,喪失👮🏿‍♂️、失掉。《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杜預注:“愆🏙,失也。”

    思有息👨🏽‍🍳⇨,思憙在上。丕顯其有位,佑帝在落,不失惟同。希望祖先在天庭生活安寧、喜樂,地位顯赫,在天帝身邊輔助他,不失去天帝的恩寵🪔,永遠和天帝在一起🧭。

    訖余恭曷以?孝敬非怠荒👩🏿。咨尔多子,篤其簡劭💁🏼🕟。余逯思念,畏天之載🦒,勿請福之愆🍑。我怎麼恭敬祖先呢?🚴🏼‍♂️,孝敬而不懶惰放縱。你們這些臣子們啊,要堅定地約束自己🦄,勤勉努力。我恭謹地懷念祖先🏡,敬畏上天之事,不讓上天所賜之福喪失。

    “思有息,思憙在上”,“有息”及“憙在上”的主語都是“祖先”,“丕顯其有位,佑帝在落,不失惟同”的主語也是“祖先”,它們都是“思”的內容。“同”,俱、在一起🌭。祖先能夠和天帝在一起,意味著祖先得到天帝的恩寵,能保佑人間的子孫🤾🧑🏽‍💼。

    “啟”的部分成王表達了希望祖先得到天帝恩寵,保佑子孫的強烈願望。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那就需要人間子孫的努力了🚳。所以“亂”的部分成王接著說自己和臣子們應該怎麼做。

    “曷以”即“何以”,用什麼,怎麼。“訖余恭曷以”🧛🏼‍♀️,我究竟怎麼恭敬祖先呢?答案是“孝敬非怠荒”。古人“事死如事生”🚥,祖先雖已逝去👳🏿‍♂️,但仍可通過祭祀等方式表達孝敬之心👎🏿。《禮記·祭義》:“宮室既脩🚭🏋🏻‍♀️,牆屋既設🩵,百物既備,夫婦齊戒,沐浴盛服🦵🏿👱,奉承而進之。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如將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與。”“怠荒”,《禮記·曲禮上》:“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鄭玄注🧑🏿‍🎤🥬:“怠荒🚙,放散身體也。”孔穎達疏:“謂身體放縱👨‍🦽,不自拘斂也👧。”不懶惰放縱,即勤勉之意。這裡的勤勉可能不止是就孝敬祖先而言,應該也包括其他方面*️⃣,概括地說就是勤勉做事🕵️‍♂️。

    “簡劭”🤸🏻‍♂️,當是相對“怠荒”而言。“劭”訓“勉”◽️,與“怠”相對;“簡”訓“約”🤽🏼‍♂️,與“荒”相對💁🏿‍♀️。“咨尔多子🧝🏽‍♂️,篤其簡劭”🥻,成王自己“非怠荒”,也希望臣子們更加勤勉並自我約束。余逯思念,畏天之載🧏‍♂️🎧,勿請福之愆🤟🏿。“思念”,就祖先言💬;“畏天之載”;就上天言。懷念祖先恩德🖖🔁,敬畏上天之事,天帝和祖先就會保佑我們、賜福給我們🧑‍🦽。

    此章為成王作。他希望通過自己和臣子們的孝敬和勤勉🧗🏿‍♀️,使祖先在天庭地位穩固,從而佑助人間的子孫。

    八啟曰:差(佐)寺(侍)王悤(聰)明🌈🆘,[]亓(其)又(有)心不易👨🏿‍🎤。[]畏(威)義(儀)𧪞=(藹藹),[]大亓(其)又(有)慕。[]介(匄)睪(澤)寺(恃)悳(德),[]不畀甬(用)非頌(容)。”[]

    亂曰:良悳(德)亓(其)女(如)Snap1(台)?[]曰亯(享)人大……[]罔克甬(用)之,[]000(墜)于若。”[一〇]

    []整理者👨‍🦲🧗🏻‍♂️:差寺,讀為“佐事”🤏🏿,輔佐👯‍♂️。今按🌴:寺,當讀為“侍”,侍奉。聰明,謂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聰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

    []今按:易,慢易、簡慢🤨。《漢書·王嘉傳》🕴:“吏民慢易之。”顏師古注:“易🏟,亦輕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裴駰集解引張晏曰:“多易,多輕易之行也。”

    []黃甜甜:𧪞📇,讀為“藹”🧗🏿。[18]今按🤦🏻🙊:畏(威)義(儀)𧪞𧪞(藹藹)😒,形容天子容儀之盛🗻。

    []今按:慕,仰慕👆🏻。《尚書·畢命》🥝:“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整理者:介,讀為“匄”,祈求。《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林義光《詩經通解》讀“介”為“匄”👨‍👧‍👧。睪,疑讀為“澤”👨🏼‍🦳,《書·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寺🖖🏿,讀為“恃”。

    []整理者🍞:畀👨🏻‍🍳,赐予。今按:非,不對、錯誤。黃傑:似當讀為,這是楚簡的一般用法👩🏼。指容儀🤙。今按:用非容,使用錯誤的容儀、禮法。

    []整理者:女Snap1,讀為“如台”,多見於《商書》,《史記》訓為“奈何”👨🏽‍🦰👖。

    []整理者:簡文此處約缺去十四至十五字😏。

    []整理者:甬,讀為“用”👨‍🎤🥈。今按🤴🏻🐬:罔克用之🌱🧑‍🦯‍➡️,不能用之🚚。之,李守奎以為指所說之良德👩🏻。

    [一〇]整理者:若,訓“善”。

    佐侍王聰明☸️,其有心不易💁🏽‍♀️。威儀藹藹,大其有慕👧🏿。匄澤恃德,不畀用非容。輔佐侍奉的王聰明,臣子們的心就不會輕忽怠慢。天子儀容舉止莊重盛大👎🏽,就能增加臣子們的仰慕之心。祈求上天恩德要憑藉德行6️⃣,上天不會賜恩德給使用錯誤禮儀的人。

    “佐侍王聰明”,是王聰明,還是佐侍王的臣子們聰明💆🏽?我們認為是王聰明。聰明,耳聰目明👮🏼‍♀️,即明察,往往含有上對下之意,所以經常用來形容天子和君主。《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屏王之耳目👨🏼‍🔬,使不聰明。”用來形容普通人🧑🏼‍🚀,也往往是針對能夠明察下屬而言。《漢書·趙廣漢傳論》:“廣漢聰明,下不能欺。”“佐侍王聰明,其有心不易”🧑🏻‍🦲🛣,天子能夠明察,則臣子不敢輕忽怠慢🙋🏼‍♂️。如果“聰明”是指臣子,“其有心不易”便不好解釋。確定了首句是說王聰明,也就確定了此章的主題是說成王應該怎麼樣,所以下句“威儀藹藹”的主語也是“王🐱。“威儀藹藹📽,大其有慕”👨🏻‍🦼,“其”指臣子,就和“其有心不易”之“其”的所指統一了起來。《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大其有慕”和“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是大體相近的意思🧗🏻‍♂️。“威儀藹藹,大其有慕”是就臣下而言🤔,“匄澤恃德,不畀用非容”是就上天而言,都是強調威儀對於王的重要性🚶‍♂️。“德”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德”呢?古人認為“威儀”是一個重要的標準。《詩經·大雅·抑》:“抑抑威儀🌯,維德之隅🚸。”孔穎達疏👮🏿‍♀️🤸🏽:“言內有其德🧔🏽‍♀️🧝🏿‍♂️,則外有威儀🈺。”

    良德其如台?曰享人大……罔克用之🧏🏿‍♀️,是墜于若🦄。簡文有殘缺,結合上文內容,我們懷疑殘缺的部分應該是在講德和威儀。

    此章當為周公所作🖖,主要是講“威儀”和“德”的關係,希望成王注重“威儀”。

    九啟曰:於(嗚)乎☝🏽!𢐀(弗)敢巟(荒)悳=(德。[]德)非Snap1(惰)帀(斯)✝️,[]純隹(惟)敬帀(斯)。[]文非𢽬(陳)帀(斯),[]000(墜)卣(修)彦🧚🏼‍♀️。”[]

    亂曰:“仡(訖)我敬之,弗亓(其)000(墜)哉。思豐亓(其)復,[]隹(惟)福思甬(用),[]黃句(耇)隹(惟)程🌶。”[]

    []整理者:弼敢,讀為“弗敢”。《左傳》文公十八年:“弗敢失隊🧚🏻‍♀️。”今按𓀆:荒🦌♉️,怠惰。《大戴禮記·投壺》:“無荒無慠𓀂。”孔廣森補註👨🏽‍🦳🏵:“志怠曰荒。”《逸周書·謚法》:“好乐怠政曰荒。”荒德🐶,懈怠於德🤸🏼。

    []整理者:“Snap1”當是“墮”字異體,讀為“惰”♟。《左傳》襄公二十年(今按:當為三十一年)“惰而多涕”,杜預注:“惰,不敬也。”今按👩🏿‍🏫:非,《古書虛字集釋》:“非,不可也。”《韓非子·外儲說左》篇:“嬰兒非與戲也。”[19]

    []今按:純🦉,專一。《國語·周語上》:“帥舊德而守終純固🕵🏻‍♀️。”韋昭注:“純,專也𓀙。”《淮南子·覽冥》🥮:“純溫以淪。”高誘注🧚🦀:“純,一也。”

    []今按:文,《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朱熹集傳:“文,禮。”《國語·周語上》:“以文修之👌🏼。”韋昭注:“文,禮法也。”𢽬🕴🏻,古“陳”字,陳列🏃🏻‍➡️、陳設🐡。《廣雅·釋詁一》📖👨‍🦳:“陳🧚🏻,列也。”

    []整理者:卣,讀為“修”,訓“善”👌🏼,與“彥”義近🐮。今按:彥,美好。《尚書·立政》🧮:“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孔穎達疏:“彥訓爲美🧭。王能出言皆善💪🏼,口無可擇🫰🏻🫗,如此我王則終惟有成德之美,以治我所受天民矣🧘🏿。”

    []今按:豐,厚♣️、使豐厚。《國語·周語上》:“樹於有禮,艾人必豐🅾️。”韋昭注👼:“豐,厚也。”復,報也,回報。《漢書·匈奴傳下》:“以復天子厚恩。”顏師古注✍🏻:“復亦報。”

    []黃傑:“甬”似当读为“用”🕡,这也是本篇之“甬”字的一般用法。[20]今按:“惟福思用”即“惟思用福”。“用”,採用,這裡是得到的意思📫。

    []黃傑:“程”當讀如本字。[21]今按👉🏿:程🎈🧥,效法。《詩經·小雅·小旻》:“哀哉爲猶,匪先民是程。”孔穎達疏:“非用古人是爲法🛀🏿。”“黃耇惟程”即“惟程黃耇”🤹🏽‍♂️。效法黃耇、和黃耇一樣長壽🏠🕙。

    於(嗚)乎!弗敢荒德。德非惰斯,純惟敬斯👨🏼‍🦰🥴。文非陳斯,不墜修彦🥊🤛。啊!我不敢放鬆修養德行🧗🏼‍♂️。修德不能懈怠🦹🏽‍♂️,只有專一恭敬。禮儀不是陳設😮‍💨,不要墜失禮儀之美善🔻。

    “訖我敬之,弗其墜哉👨🏿‍💼。思豐其復🫄,惟福思用🧇,黃耇惟程。”我要始終恭敬道德,不失去禮儀之美🏊🏽‍♀️。希望得到豐厚的回報,得到福佑和長壽。

    𢽬原字形作🤹🏽‍♂️,左半即李守奎先生所論之“(蚓)”字,[22]左上“屮”形上加斜筆,非“東”字。上博七《凡物流形》甲15簡“紳(申)於四海”之“紳”作,其左旁所从之“”與此同。𢽬即“陳”字,這裡用作陳列、陳設義。“文”謂禮🧑🏼‍🍳。《論語·子罕》🚵🏻:“文不在茲乎🈚️?”朱熹章句:“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此“文”亦即上文所言之“容”、“威儀”。《荀子·禮論》🖖:“情文俱盡🙎🏿‍♀️。”楊倞注💎:“文👨🏼‍🔬,謂禮物威儀也。”《荀子·富國》👇🏼:“禮節將甚文🚴🏿‍♂️。”楊倞注:“文,謂敬事之威儀也。”《淮南子·詮言》:“行成獸🚴🏼‍♀️,止成文。”高誘注:“文,謂威儀文采。”禮節儀式需陳設施行🖖🏿,但其目的在於約束人的行為𓀒,使人臻於善美。禮儀體現於形式,而又非止於形式🟪,不失形式之善美🫄,乃不失人內心之善美💺。

    “訖我敬之”,敬德也🧑🏿‍🦱,承弗敢荒德。德非惰斯,純惟敬斯”言;“弗其墜哉”,慎威儀也,承“文非陳斯,不墜修彥言。敬德修禮,則得福佑長壽。

    此為末章,成王作👨🏼‍🚒,總括前文,祈求福壽。

     

    參考文獻:

     

    陳偉武:《讀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和〈芮良夫毖〉零劄》,清華簡與《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浸會大學 2013111-3日)。

    陳致👨🏽‍🌾:《讀〈周公之琴舞〉劄記》,簡帛網,2014426日🥰。

    陳致🙌:《清華簡〈周公之琴舞〉中“文文其有家”試解》,《出土文獻》第3輯👷‍♂️,20133月👩🏽‍🍼。

    顧史考:《〈周公之琴舞〉初探(初稿)》🛩,清華簡達特茅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39月。

    方建軍:《論清華簡“琴舞九絉”及“啟🛀、亂”》🌒,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14827日🌴👨🏽‍🏫。

    胡敕瑞:《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劄記之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網201315日。

    胡敕瑞🧨🙎🏻‍♀️:《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劄記之三》🤜,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網201317日。

    胡敕瑞🦻🏻:《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劄記之四》,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網201317日🗻。

    黃傑:《初讀清華簡(三)〈周公之琴舞〉筆記》🔢,簡帛網201315日🤵🏽。

    黃傑:《再讀清華簡(三)〈周公之琴舞〉筆記》,簡帛網2013114日。

    黃甜甜:《〈周公之琴舞〉劄記三則》,孔子2000網站201315日。

    黃甜甜:《〈周公之琴舞〉初探》,《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季旭昇:《〈毛詩·周頌·敬之〉與〈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作敬毖〉首篇對比研究》🧙🏽‍♀️,《第四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311月🤴🏻。

    季旭昇:《〈周公之琴舞·周公作多士儆毖〉小考》👭🏻,清華簡與《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浸會大學 2013111-3日)。

    簡帛論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初讀”帖,簡帛網🦙,201315日🧑🏻‍🎓。

    柯鶴立:《試論清華簡第三冊〈周公之琴舞〉中“九成”奏樂模式的意義》,清華簡與《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浸會大學 2013111-3日)。

    李銳:《讀清華簡3劄記(三)》,孔子2000網站,2013114日。

    李守奎:《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與周頌》🤡,《文物》201208期。

    李守奎🕝:《〈周公之琴舞〉補釋》,《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212月🦹‍♂️⚆。

    李守奎🥲🏃🏻‍♂️:《先秦文獻中的琴瑟與〈周公之琴舞〉的成文時代》⚧,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1期。

    李學勤🔟:《新整理清華簡六種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中西書局🙇🏿‍♀️,201212月。

    李學勤:《論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疐天之不易”》🙅🏽‍♀️,《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212月👈🏻。

    李學勤:《論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的結構》,《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月👩🏿‍🍳💏。

    李學勤:《讀〈周公之琴舞〉小記》🙎🏻‍♀️,清華簡與《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浸會大學 2013111-3日)。

    李學勤:《再讀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廖名春:《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與〈周頌·敬之〉篇對比研究》,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劉國忠:《新公佈的清華簡樂詩〈周公之琴舞〉》🆚,《中華詩詞》2013年第2期。

    劉麗文👯‍♂️、段露航:《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對〈詩經〉流傳與編定的啟示》

    劉麗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與孔子刪〈詩〉說》,《文學遺產》2014年第05期。

    馬楠:《試說<周公之琴舞>“右帝在路》,《出土文獻》第四輯,201312月🚢。

    沈培:《〈詩·周頌·敬之〉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對應頌詩對讀(二)》🎤,清華簡與《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浸會大學 2013111-3日)。

    沈培:《〈詩·周頌·敬之〉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對應頌詩對讀(一)》,中國文字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中國文字學會主辦,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承辦,2013921-22日。

    蘇建洲🙎‍♂️:《初讀清華三〈周公之琴舞〉、〈良臣〉劄記》,簡帛網2013118日。

    徐正英:《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與孔子刪〈詩〉相關問題》👎🏼,《文學遺產》2014年第5期。

    徐正英🧘🏼:《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組詩對〈詩經〉原始形態的保存及被楚辭形式的接受》🥛,《文學評論》2014年第4期🙍🏽‍♂️。

    王志平:《清華簡〈周公之琴舞〉樂制探微》🦵🏼,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網201365日🐑。

    吳雪飛🚣🏽‍♂️:《清華簡(三)〈周公之琴舞〉補釋》🍊,簡帛網2013117日💮。

    吳萬鍾:《〈清華簡·周公之琴舞〉之啟示》🖐🏻,《中國詩歌研究》2013年第00期。

    無語:《釋〈周公之琴舞〉中的字》,簡帛網2013116日🌔。

    姚小鷗、楊曉麗🛌:《〈周公之琴舞·孝享〉篇研究》,《中州學刊》2013年第07期🙄。

    姚小鷗、李文慧🧜🏻:《〈周公之琴舞〉諸篇釋名》👪,《中國詩歌研究》2013年第00期。

    姚小鷗、孟祥笑:《試論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的文本性質》,清華簡與《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浸會大學 2013111-3日)🧔🏿👩🏿‍💻。

    顏世鉉🫷:《清華簡(參)劄記一則》,清華簡與《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香港浸會大學 2013111-3日)。

    楊坤🧚🏼‍♀️:《跋清華竹書〈周公之琴舞〉》🖕🏻,簡帛網🙇🏼‍♂️,201418日。

    楊樺:《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及其德政思想》,《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06期👩‍👩‍👧‍👧。

    趙敏俐🧏🏻:《〈周公之琴舞〉的組成、命名及表演方式蠡測》,《文藝研究》,2013年第8期。

    宗靜航:《〈周公之琴舞〉與〈詩經〉異文和經傳解釋小識(初稿)》,清華簡與《詩經》研究國際會議論文。

    子居:《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解析》,《學燈》第二十九期,孔子2000201414日。

     

     

     

     



    [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中西書局🤢,201212月。本文所引釋文及整理者考釋均見該書133-143頁🔑。

    [2]簡帛論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初讀”帖🦀👎🏼,簡帛網🧑🏽‍🔬,23樓,2013317

    [3]季旭升🕝:《〈毛詩·周頌·敬之〉與〈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作敬毖〉首篇對比研究》🥞,《第四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311月。下引季先生意見均見此文🚴🏻🙆。

    [4]沈培:《說殷墟甲骨文“氣”字的虛詞用法》,《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年,118-122頁♣️。

    [5]參見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華書局🧀,2001年,1106頁“屯”字條⚡️👲🏼。

    [6]簡帛論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初讀”帖,簡帛網🪸,7樓,2013115

    [7]黃傑:《初讀清華簡(三)〈周公之琴舞〉筆記》🤹🏿‍♂️,簡帛網201315

    [8]李学勤、李零:《平山三器与中山国史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792期,155頁➔。

    [9]黃傑:《再讀清華簡(三)〈周公之琴舞〉筆記》🤽‍♀️,簡帛網2013114

    [10]黃傑👩🏿‍🎤:《再讀清華簡(三)〈周公之琴舞〉筆記》💂🙁,簡帛網2013114🌈。

    [11]參見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逸周書彚校集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488頁🦹🏻‍♂️。

    [12]屈萬里:《尚書集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187頁🎠。

    [13]無語:《釋〈周公之琴舞〉中的字》,簡帛網2013116🤣。

    [14]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648頁【戉通害】條。

    [15]胡敕瑞:《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劄記之三》,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網201317🦾。

    [16]蘇建洲🙆🏼‍♂️:《初讀清華三〈周公之琴舞〉、〈良臣〉劄記》,簡帛網2013118

    [17]簡帛論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初讀”帖🦹🏽‍♂️,簡帛網,18樓,ee(單育辰)發言🦸🏽‍♂️,2013131

    [18]黃甜甜:《〈周公之琴舞〉劄記三則》🪰,孔子2000網站201315🕴。

    [19]俞敏監修🆑、謝紀鋒編纂:《虛詞詁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335頁。

    [20]黃傑:《再讀清華簡(三)〈周公之琴舞〉筆記》,簡帛網2013114

    [21]黃傑:《再讀清華簡(三)〈周公之琴舞〉筆記》,簡帛網2013114✮。

    [22]李守奎🤸🏿‍♀️:《清華簡<系年>中的“”字與陳氏》,《中國文字研究》第18輯,22-26頁。

     



    本文收稿日期爲2015年8月29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15年8月30日。



    点击下载附件⚔️: 1517張崇禮🔯: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考釋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5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