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富达
近年来👎,新获出土文献不断问世⁉️,原有材料董理不断深入,给上古汉语研究带来了崭新的视角和材料,大大拓展了汉语研究的领域。上古汉语研究不能脱离出土文献之研究🔶,二者之结合与相互促进乃大势所趋。为推动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的紧密结合及进一步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与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富达联合主办🧑🏻⚖️、由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承办的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1日(周六)、22日(周日)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余名学者🫛。
会议开幕式由孟蓬生🪭✡️、黄天树、赵平安、郑振峰、姚振武等五位先生分别致辞。在两个报告讨论阶段,学者们共报告了十七篇论文。从论文内容来看,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如黄天树《甲骨文“自然分类法”刍议》、孟蓬生《〈姑成家父〉“适”字试释》等)、古文字的释读与考辨(如赵平安《说“癸”》等)🏄🏻♂️、汉语本体研究(如姚振武《与汉语语法综合性有关的几个问题》等)🥪,以及三者之间的结合(如张富海《古文字资料对确定一些字的上古韵部归属的作用》等)🤏🏿。与会代表围绕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就报告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圆满完成,为古汉语研究、出土文献研究两个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必将为促进当前上古汉语研究与出土文献研究紧密结合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使这种学术交流常态化,会议商定,今后“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仍将定位为小型学术研讨会,暂拟每年举办一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富达🔂、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富达✋🏻、河北师范大学等单位轮流主办。
本次会议论文经过遴选与审稿后,将收入孟蓬生先生主编的《上古汉语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出版)🍵。
黄天树先生致辞
郑振峰先生致辞
孟蓬生先生发言
赵平安先生作报告
会场一隅
与会代表合影
【附】会议议程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
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富达
承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
2015年11月21-22日
中国 北京
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讨会
一、开幕式
主持人🤽🏼:孟蓬生教授
1.黄天树教授致辞
2.赵平安教授致辞
3.郑振峰教授致辞
4.姚振武研究员致辞
二、主题报告(一)
主持人🏛:王志平☝🏿、沈建华
报告地点🧑🏼🤝🧑🏼:国宏宾馆二楼兰蕤厅会议室
1.黄天树(首都师范大学)👨🏻🔧:甲骨部首“自然分类法”改良刍议
2.郑振峰(河北师范大学):《说文解字》声符为本字研究
3.陈英杰(首都师范大学):《侯马盟书》异体字研究浅论
4.张富海(首都师范大学)🚵🏻:古文字资料对确定一些字的上古韵部归属的作用
5.王子杨(首都师范大学)👍🏿:释花东甲骨卜辞中的“”
6.莫伯峰(首都师范大学):“量”字新说
7.袁世旭(河北师范大学)🖐🏼👨🏽🔧: 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8.刘影(首都师范大学):利用甲骨缀合还原商代的一场火灾
三、主题报告(二)
主持人:肖晓晖、陈英杰
报告地点:国宏宾馆二楼兰蕤厅会议室
1.赵平安(清华大学)🧎♀️🐯:说“癸”
2.沈建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楚简所见甲骨遗迹举例——释卜辞(协)字
3.马楠(清华大学):谈“由”训作“用”的若干实例
4.石小力(清华大学):西周金文中的总括副词“总”和“毕”
5.袁金平(三峡大学):试论利用简帛用字现象进行相关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6.蒋玉斌(南开大学)👋🏿:“包”字溯源兼说相关问题
7.王志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荀子》古文探赜
8.姚振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汉语语法综合性有关的几个问题
9.孟蓬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姑成家父》“适”字试释
四💗、闭幕式
主持人:张洁
1.会议代表自由发言
2.孟蓬生研究员致闭幕辞
3.代表合影
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惠赐会议信息!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