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古文字中的一些“沐”字(摘要)
(首發)
黃 傑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簡帛研究富达
按照古文字學界已有研究𓀐,“沐”字在古文字材料中僅見於戰國晚期至秦代的秦簡,與傳世文獻中“沐”字的使用情況不符💆🏽。本文通過分析字形💂🏿🙇🏻、對比相似辭例等,認爲春秋時期徐賚尹朁鼎銘的/
字、《集成》1502
字🛫🙍🏼♀️、戰國楚地遣策簡中的
/
字以及上博四《采風曲目》簡4的
字應當分別隸定爲“
”、“
”、“
”、“
”🙍,从“
”或“
”聲✊🏼,“
”或“
”从“木”聲🍋,都應當讀爲“沐”。[1] 這些字構成清楚的演變序列🥳。
中“
”與“木”交匯處有意加粗,或許是帶有地域特色的寫法。這些“沐”字均从“
”或“
”,與秦簡及《說文》从水从木的“沐”字似乎是分屬於南、北方兩個系統。“
”或“
”可能是義符,表示“沐”在非露天的地方進行。這些字大大豐富了古文字中“沐”字的材料👮🏻♂️,有助於上古社會生活及文化的探討📂。
西周早期大保簋銘的字很可能與上述諸字所从的“
”或“
”是同一個字🎸,从
、木聲㊙️,讀爲“沐”🤷🏽♀️,“休沐土”或許相當於文獻中的“湯沐邑”🧑🏿🍳🧗🏻♂️。甲骨文
🚶♂️🌳、
、
等字及宋婦觚
字與
應是一個字,也應分析爲从
/
🪢🫅🏼、木聲,不宜釋作“宋”🥎。
魚鼎匕銘字左下、《古璽彙編》2624
字右下的
應當是《古璽彙編》3432
字右旁
的簡省,與
右旁來源不同💛,應非同一字。
關鍵詞𓀚:金文 楚簡 “沐”
附記:本文緣於2014年10月16日我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董珊先生《隨州文峰塔M1出土三種曾侯與編鐘銘文考釋》(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39)文後評論區第33、34樓發表的意見。2015年1月正式成文🈸🤝,並分送多位師友修改。今先將摘要刊出,以求教於方家。
本文收稿日期爲2015年12月1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15年12月2日。
点击下载附件:
期待黃先生大作,我曾在簡帛論壇發帖質疑過所謂甲骨文的‘宋’,并將之與戰國相關字聯繫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214&fpage=2.
《說文》🎠🫚:「沐,濯髮也🕸。从水☂️,木聲。」📸,形声字,可通🤳。
依照黄杰说🪺,沐,异体作“涂”(涂为打字方便,本从氵入木)),或作“余”(余为打字方便,应从入木),“余”读为“木”(读为“入”📔,屋顶下的“木”),不通。
问题关键是,古人为何画“入”屋顶,再画“木”(甲骨文)👰🏻♀️,后世增繁“氵”(金文👩🏻🎓🌁,简帛),就能表示洗澡洗头🧩?归入形声字🧰,不通,入会意字👮🏼,不通📊,故存疑🏊🏿。
释字📠,不假设先人画符,然后召集众人开会说🦹🏼♀️,我这个“鬼画胡桃”就是我们口语说的这个字,颁令天下🧑🏽🍳。故甲骨文之字,不入会意字者,都可以存疑, 尽管黄杰发现“這些字構成清楚的演變序列”。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