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何茂活:《肩水金關漢簡(叁)》暦譜簡零綴*
在 2015/12/9 14:17:53 发布

 

《肩水金關漢簡(叁)》曆譜簡零綴*

(首發)

 

何茂活

河西學院文學院

 

在新近出版的《肩水金關漢簡(叁)》中🧑‍⚕️,除一份基本完整的環讀式曆譜,爲西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曆譜外,還有多枚零散的曆譜殘簡。[1]這些散簡多出自編册横讀式曆譜。現就其中可以零星綴聯者試作綴聯考釋,以就正于方家💂🏻‍♂️。

甘露二年磿日 73EJT27:71[2]

壬申  辛丑  辛未  73EJT29:67

廿日  庚戌  己卯  己酉  73EJT29:69

以上三簡(見圖1),分別出自肩水金關遺址第27探方和第29探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29:67簡與29:69簡出自同一曆譜。理由如次:

其一,出土編號相近。

其二,干支書寫於界格綫以下🧑‍🦰,界格綫之間的距離均爲3.5-4cm

其三,字體相同。

其四,據29:69簡🦻🏼🔛,是年正、二👨‍✈️、三月廿日干支分別爲庚戌、己卯、己酉🧑🏽‍🏫,據此可以推知,此三月朔日分別爲辛卯、庚申📇、庚寅。而有漢一代符合此條件的年份有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和高貴鄉公甘露四年(259年)▶️。根據肩水金關出土的其他紀年簡所確定的産生時代判斷⛹️🔗,此二簡當屬宣帝甘露二年曆譜。經查《西周(共和)至西漢曆譜》👨🏻‍🦽‍➡️,是年四👩🏼‍🦰、五🧑🏼‍🎤、六月十三日的干支分別爲壬申👧🏽、辛丑、辛未;十🤦‍♂️、十一、十二月十六日的干支亦爲壬申、辛丑、辛未。[3]因此29:67簡可能爲十三日簡的中上段💸,也可能爲十六日簡的末尾一段👮🏿。但察其下端🫳,仍有殘缺🧒🏼,故可確定爲十三日簡的中上一段,即該簡的四🦸🏻‍♀️、五🚴‍♀️、六月部分。

綜合上述情況💆🏻‍♂️,我們認爲此二簡當爲漢宣帝甘露二年曆譜十三日及廿日殘簡🚃。

在上述綴聯的基礎上✤🛀🏼,我們發現第27探方27:71簡恰好爲甘露二年曆譜題首簡,內容爲“甘露二年磿日”🚣‍♀️。如果不考慮探方的阻隔,我們完全可以將上述三簡綴合爲同一曆譜。

當然,上述綴合也存在不甚安妥之處🏊🏽,一是29:6729:69二簡寬度不同🎊🎂,前者寬1.1cm,後者寬1.4cm;二是題首簡的文字風格與其他二者稍有差異,題首簡文字書寫工整緊湊⌚️🏇🏿,而另二簡則嫌草率散漫。

另需注意的是🐶🦔,29:6729:69二簡從殘存部分推斷,整簡長度當有49cm左右,而我們常見的同時代曆譜簡長多在23-24cm之間🤽🏼。如我們曾經綴合和專門討論的居攝元年曆譜,最長者23.8cm,最短者23.1cm[4]本文將要討論的26:6“十六日”簡長23cm👳🏽‍♀️,29:106“血忌”簡長24cm💆🏽‍♀️。此處所論29:6729:69簡爲何如此之長🏊🏽,暫未可知🧔🏼‍♀️。題首簡27:71因僅存上半部分🌅,無法推知整簡長度,因此不能從這一角度爲綴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十六日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初伏   己亥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73EJT26:6

廿五日   [辛亥](73EJT26:254

以上“十六日”簡(見圖2),書有13組干支,可見此年爲閏年🍛。據該簡所見干支推溯,各月朔日依次爲▫️:丁亥、丁巳、丙戌👩‍👩‍👦‍👦、丙辰🐁、乙酉、乙卯♣︎、甲申👨🏿‍🦳、甲寅、甲申、癸丑、癸未🏊‍♂️🚈、壬子、壬午⚆。查《二十史朔閏表》,知本始二年爲閏年💁🏻‍♀️🪰,閏五月🧏🏼‍♂️,各月干支與上述情況相合💀。[5]

又,該簡“庚午初伏”爲閏五月十六日。按照曆法🎢,初伏爲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據《西周(共和)至西漢曆譜》🧑‍🔧,是年五月卅日(甲寅)爲夏至🚜🦴,此後第三個庚日爲庚辰,當爲閏五月廿六日☪️。而此簡中“初伏”注於閏五月十六日庚午,爲夏至後第二個庚日。不知何故,存疑待考。

26:254簡🫑,“廿五日”之後,原釋“丙辰”,今據圖版,改訂爲“辛亥”🚈,其理由如次:

其一🦹🏻‍♂️,此二簡日次及干支的書寫位置一致,文字書寫風格相同,簡寬基本一致(寬1cm,前者上半段稍寬💝😅,爲1.1cm);

其二,26:254圖版中🏄🏽‍♀️🧑🏿‍🦳,隱約可見其他幾組干支👳🏼,且在每組干支的上緣有用硬物刻劃的界格◾️,這些界格及文字書寫位置與26:6簡中的情況大體相當;

其三,原釋“丙辰”二字圖版不清👩🏽🐟,細辨之,當爲“辛亥”🌲。在26:6中🔶,“辛”作📃、,“亥”作,二字横書爲(自右而左),圖版中所見雖較模糊,但其形迹與此略同🙆🏻❔。

鑒於以上推論,上述二簡當出同譜,即本始二年曆譜。

六日    庚辰          73EJT26:178

廿一日  乙未          73EJT26:218

此二簡(見圖3)簡形相似,字體一致,書寫格式相同,殘長大體相當⇨,最重要的是此二簡中除“六日”、“廿一日”這樣的日次標誌外,僅見一組干支,亦即歲首之月的干支👩🏽‍🦲,其下空白。且六日庚辰、廿一日乙未🤛🏼,在干支序次上也是完全吻合的。據此可知是年歲首之月朔日干支爲乙亥。另外在“庚辰”及“乙未”的右上角,均有一三角形契口,位置👊🏼、形狀全同,唯大小有異。因此可以斷定此二簡出自同一曆譜🧚🏼‍♀️。只不過因爲簡文過少,所存信息有限🤟,無法確定此譜所屬年份。

此外🌚,上述二簡僅見日次和歲首之月的干支𓀜,其下空白👩🏻‍🎓。據圖版觀察,當屬原貌🚦,并非字迹湮滅所致。這種情況與本文下節討論的一組簡情況相似。我們推測,這樣的曆譜也許屬於半成品,僅抄寫了歲首之月🎪,其後諸月留待日後抄寫。究竟如何😺,有待方家指教。

廿二日丁丑         73EJT26:153

廿六日辛巳         73EJT26:223

此二簡(見圖4)的情況與上節討論的兩支簡頗爲相似,也是只寫了歲首之月的干支,其後空白🆗,只不過干支書寫格式不同——“丁丑”🫱🏿、“辛巳”採用豎寫方式🐫,這是與其他編册横讀式曆譜大爲不同之處。此二簡日次干支吻合,字形一致🧒🏼👨🏼‍💻,簡形相同🙂‍↔️,殘斷位置大體相當,無疑出自同一曆譜。惜乎所存信息甚少🛍️,很難推知其所屬年份👨‍🏭。

産子女吉   男吉   男吉   男吉   男吉   女吉  

男凶   女凶   女凶   女凶   女凶   男凶   女凶(73EJT29:52

血忌    寅申   未寅申   寅申                           子(73EJT29:106

此二簡(見圖5)爲曆注簡。二者簡形相似,字體相仿⚉,書寫位置也大體相當,應當出自同一曆譜。當然二者也有不同之處:其一,“血忌”簡右側有三處明顯的契口,而“産子”簡則無;其二,“産子”簡稍寬於“血忌”簡。

關於“産子”簡✳️,以往似未見到相關討論,未知其所記生男生女之吉凶有何文獻依據。現所見此簡中前六月之吉凶情況爲🤾🏽:一🧑🏽‍🎄、六月女吉男凶,二至五月男吉女凶。七月殘斷☝️,僅見“男”及“女凶”,按照上文文例推断,“男”後當爲“吉”字。其後諸月🐦,難以推知。

關於“血忌”簡🧗🏼‍♂️,一般的規律是👩🏽‍🦲,一至十二月各月血忌依次爲: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6]《御定星曆考原》卷四:“《樞要經》曰:‘血忌🛀🏽、血支🕵🏼‍♀️,其日忌針刺出血。’《曆例》曰:‘血忌者👟👷🏽,正月丑🫱🏻🤨,二月未,三月寅,四月申,五月卯👮🏼‍♂️,六月酉👃🏽,七月辰,八月戌,九月巳,十月亥🪚,十一月午✂️,十二月子。’”[7]以此對照此處所論29:106簡,我們發現該簡除前三個月的血忌“寅申”、“未寅申”👌🗂、“寅申”較爲特殊外👳🏿‍♂️,其他均與定例相合。爲何此三月如此特殊🥓,頗費疑猜🕡🗼。我們曾經推擬👩🏿‍🍳✭,歲首之月“寅申”前也許原有“丑未”二字🤵🏽‍♀️。如此則前四月血忌依次爲:“丑未寅申”👩🏼‍⚖️📌、“未寅申”、“寅申”、“申”,各月之首字正是一般所知的血忌,其書寫規律正好比“金蟬脱殼”,層層剝落。但是仔細觀察圖版🛐,“寅申”前並無字迹👨🏿‍🦰⛹🏿‍♀️,上述推擬無法得到證實🐲。因此其間究竟有何玄機,仍不可知。

上述五組綴聯,第三、四兩組,可以確定無疑。第一組👩🏻‍🏫,題首簡與兩支曆日簡之間🏋🏿‍♂️,內容的綴聯是成立的,但是否確實出自同一件曆譜,尚沒有充分的證據。第二組及第五組🧑‍🎄,雖然試作了如上綴聯,但自覺仍有不夠安妥之處。謹此報告,仰請同道研酌斧正。

 

*本文爲國家社科規劃基金西部項目“河西漢簡文字形義考論”(項目批准號13XYY010)、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河西簡牘文字研究”(項目批准號11YJA740028)的階段性成果🚌。

   

                   

 

 

 

 

 

 

 

 

 



[1]  甘肅省簡牘保護研究富达、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富达:《肩水金關漢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

[2] 磿,圖版作📖,《肩水金關漢簡(壹)》釋作“磨”💋。73EJT23𓀔🏵:317亦有此字🏄🏿‍♀️,圖版作🧑🏻‍🦽,《肩水金關漢簡(貳)》釋爲“”(“元始六年日”)🧏🏻‍♂️。二者實皆爲“磿”的訛寫。此處引作“磿”。磿,通“曆”。《史記·樂毅列傳》👩🏽‍🏭:“大呂陳于元英👨‍🦰🛂,故鼎反乎磿室。”磿室👮🏼,《戰國策·燕策二》作“曆室”。詳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第2629頁♣️。拙文《肩水金關出土〈漢居攝元年曆譜〉綴合與考釋》對此略有討論🤽🏼。該文將刊於《考古與文物》2014年第6期。

[3] 徐錫祺🧑🏿‍🚀:《西周(共和)至西漢曆譜》(修訂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第1579-1580頁🧝🏼‍♂️。

[4] 參拙文《肩水金關出土〈漢居攝元年曆譜〉綴合與考釋》。

[5] 陳垣🧔‍♀️:《二十史朔閏表》,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18頁。

[6] 張培瑜:《出土漢簡帛書上的曆注》,收入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出土文獻研究續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135-147頁。

[7] (清)李光地等:《御定星曆考原》,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811册第71頁。

 

 

附識:本文作於201411月,是年127日曾投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富达網站。投稿時考慮到該富达程少軒博士精於曆譜研究🅰️🧑🏿‍🦰,故而建議呈其閱正。後蒙程先生擡愛,以其未刊稿《〈肩水金關漢簡(叁)〉數術類簡牘初探》等文見示🏄🏽。經拜閲對比,知拙文所作綴合,程文多已涉及且論述翔實嚴謹👈🏻,拙作不免相形見絀🤙🏿。於是函請網站編輯將拙作擱置,不作刊發。

最近閲讀《簡帛研究二〇一五(秋冬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10月),欣見程博士大作《〈肩水金關漢簡(叁)〉數術類簡牘初探》發表於該刊,文后追記説該文被錄用待刊期間,見到拙文未刊稿及許名瑲先生發表於簡帛網的三篇論文、黄艷萍先生發表於《敦煌研究》的一篇論文,以上三位先生的論文中🎊,曆日簡的定年與本文相合或基本相合的🌅,何茂活先生有7枚👕🧔🏽,許名瑲先生有6枚,黄艷萍先生有10枚。何茂活先生對T29探方《甘露二年曆日》的復原是所有論文中最完整的,除本文指出的73EJT29:69外〰️,何先生還確定73EJT29:67😺、73EJT29:71兩枚殘簡亦屬於同一部曆書🔈。

    因程、許、黄諸先生大作均已發表,拙作示人將無掠美之虞,故不揣謭陋😰,將篋中舊稿再奉富达網站💛,願借寶地🩰,以獻鄙芹🈯️。如獲發布🤱🏻🏌🏻‍♂️,或可供同道校閲批評,亦以銘感程君之誠🥩,并志余與復旦學人交流研酌之幸事🤶🏽,信可樂也!

關於拙文所作綴合與考釋🫘,程少軒先生在郵件中曾作評説🤏:關於‘甘露二年曆日’,小文未敢將29:67排入,因爲正如您指出的🚣🏽‍♀️,兩簡形制略有差異🍈,6769窄一些🌁,或許不屬於同一曆書。小文未注意到27探方還有‘甘露二年曆日’篇題殘簡,您找到這枚殘簡📣,補我缺漏,十分感謝!我會在小文中補充引用👩🏼‍⚖️。不過我覺得這支篇題簡未必與29探方兩簡屬於同一曆書‼️📸,畢竟目前探方的分佈並不明確,位置是否靠近難以遽斷🍁,況且它們字體也不一致。另外🦫,本始二年夏至後第二庚日爲初伏👨🏻‍🏫,與一般情況有異。其實在漢簡中節日位置不固定的情況🚣🏼🧧,已經見過多次👩🏻‍🦼‍➡️,張培瑜先生曾有文章論及。我曾清理伏日😩、臘日相關資料🫷🏼,試圖排比規律☘️,但並無收穫——恐怕兩漢時期伏日並未定型吧。很高興您也關注到這個問題,若今後有新的發現🚶🏢,還望惠告🤷🏻‍♂️。”上述討論對拙文有所是正和釋疑🔲,并對相關研究有所期許💋,因此一併附此,以供同好參酌。

                                       

2015128日何茂活謹識

 

 

 

     



本文收稿日期爲2015年12月8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15年12月9日。



点击下载附件: 1567何茂活👨🏼‍🎨🦶🏽:《肩水金關漢簡(叁)》曆譜簡零綴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7266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