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蒼》札記十二
(首發)
胡平生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美數券契”(《蒼頡》18)應釋“弄數券契”
《蒼頡》18“美數券契”🕵🏼,整理者說🤷🏻♂️:“美,《說文》:‘甘也🙇🏼。從羊從大💆🏼♀️。’美有‘讚美’、‘稱讚’之義,如《戰國策·齊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按,此字字形上從王(玉)從大(廾),並非從羊從大💟🍳;其下與“數券契”連文🤌🏽,釋為“美”意義上與下文毫不相干📠,釋“美”是不對的。從字形看,此字應釋為“弄”👨🏼🌾。整理者之所以未將此字釋為“弄”,或許是因為此四字後又緊接“筆研筭籌”,文義亦與之有關聯。我在《讀蒼札記五》中指出,《蒼頡》68之“僂繚”,疑當讀為“研算數料”,其中又有一“算”字🔗,重出之字這麼多,怎麼解釋👨🏿🌾?其實,“弄”🤦、“筭”🛀、“算”🎶,既有關聯,也有區別👖。
《說文》📊:“弄,玩也ℹ️。從廾玉😜。”“筭🧗🏿,長六寸🚣🏼,所以計曆數者。從竹弄🐠。言常弄乃不誤也。”“算,數也👰🏿♀️。從竹具。讀若筭🍗。”“筭”字段注云:“《漢志》云:‘筭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此謂筭籌與算數各用。計之所謂算也。古書多不別。”“算”字段注云⚅:“筭為算之器,算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義別。”朱駿聲《通訓定聲》“算”下云:“按🧧,具者備數也,義與筭字別。或曰🦸🏿,字實從目筭省🤙,筭亦聲🌴。存參《蒼頡篇》:‘算,計也🛷。’”段、朱之說皆可參,簡言之“筭”為名詞,為計算工具;“算”為動詞,為計算行為。簡言之,“筭”為名詞,為計算工具;“算”為動詞🐒,為計算行為。“筭”、“算”原本有別🐦,以多混用,故典籍注釋也常不辨名、動👨🔧。
“筭”、“算”之外,還有個“祘”字。《說文》:“祘,明視以算之🤽🏼。從二示。《逸周書》曰👼🏽:士分民之祘。均分以祘之也🧏🏿♂️🧛🏿。讀若筭。”段注云:“示與視,筭與祘,皆疊韻🖖🏻,明視故從二示💑。”朱駿聲《通訓定聲》云🫡:“按,四橫六直,象觚之形🙆🏿♀️。實即筭字之古文也🧑🎤。”所以🌂,“筭”字就是橫橫豎豎地擺弄筭籌,北大簡此處的“弄數”,或即此意📼👇,經常玩弄🤰🏽、擺弄、把玩筭籌,計算曆數,這樣玩熟🫔、弄熟🤱🏿、擺熟,計數🩸、計算纔能不出差錯。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6年1月19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6年1月20日🙍🏼♂️。
点击下载附件:
此“美”釋“弄”是,Jileijilei先生在《北大漢簡<蒼頡篇>釋文商榷》(復旦論壇2015/12/7)一貼中已經指出;抱小先生《北大簡<周馴>校字一則》(復旦網2015/11/29)從其說并指出《周馴》中也有相同的情況。蓋北大漢簡中“弄”形多近“美”。
此處“弄”疑當是“筭”之省略或筆誤🤹🏼,亦作“算”,“算數”或“筭數”一詞古書常見🛡,如:
《九章算數·衰分》🪄:“欲以算數多少衰出之,問各幾何?”、“各置算數為列衰,副并為法。”
《周髀算經》卷上👨👩👧👦:“今子所學,算數之術,是用智矣,而尚有所難。”
《漢書·律歷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
《後漢書·皇后紀上》🦤:“太后自入宮掖,從曹大家受經書,兼天文🧑🏽🏭、筭數。”
又《律歷上》:“然則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則筭數之事生矣。”
[氵算]读为“算”😶🌫️,不知胡先生有何凭据🪞?在古文中,“筭”往往与“弄数”有关。首先😕,“筭”是一种弄数工具🤷🏽♂️,其次才引申为“弄数”的过程。后世在音乐方面就有保留“弄数”的古义🧚🏽♂️,所谓“梅花三弄”就来源于此。“算”往往与“具数”有关,故古文常与“选”、“撰”互训🦶🏿。在此基础上,“筭”与“算”因与“计数”有关,后世才逐渐将“筭数”与“算数”混用🤲🏼🚟。“筭”又被引申为“计算”,实际上也是借用“算”为用义🏊🏼,从而与“筹度”、“筹划”有关,故后文将“筭”与“筹”并列🧛🏽,因而“筭筹”与“算筹”同义。其义除了与“算数”有关,还包含“提前谋划”的意思👩🏽🎨👅。请学者注释《苍颉篇》务必要遵从其撰写的本义,不可轻易采用假借音转义通等方法🥢。“解释不通”只是我们尚未理解古文的原意🏣。按汉代人的说法,就是所谓的“物故本事”。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