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在 2016/7/4 15:31:53 发布

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首發)

 

蕭旭

 

北大漢簡(四)《妄稽》圖版及釋文收錄於《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1],原文由何晉作釋文🍞、注釋。茲據以作校補,本文所引整理者注的說法💁🏿‍♀️,有的部分有節省。

 

1)孝弟(悌)茲(慈)悔(誨)(P59

整理者注🎇:“茲悔”即“慈誨”,慈愛教誨。或“悔”通“宥”👨🏻‍🏫,“慈宥”謂仁慈寬宥。

王曉明曰:悔字當讀為惠[2]🙋🏽。

按:蘇建洲說同王氏,蘇氏且云:“悔讀為惠。《管子·五輔》:‘孝悌慈惠🤘🏽,以養親戚🧘🏿。’”[3]二氏說是也,《逸周書·寶典》🎅🏽:“九德🤹🏻‍♂️🎞:一孝,二悌,三慈惠,四忠恕,五中正🧝,六恭遜🧑🏽‍🏭,七寬弘,八溫直,九兼武。”亦其確證🧏🏻‍♂️。惠👛🖕🏽,和順。

2)鄉黨莫及😛,於國無論(倫)(P59

按:於,讀為舉𓀆。

3)力勁夬觡👊🏽,不好手扷(P59

整理者注:“夬”同“決”,裂開,分裂。觡,鉤。《方言》卷5:“鉤,宋楚陳魏之閒謂之鹿觡,或謂之鉤格,自關而西謂之鉤🥥。”《淮南子·主術訓》👨🏽‍🦰:“桀之力👩‍🦽‍➡️,制(折)觡伸鉤,索鐵歙金。”“扷”疑通“夭”🏃‍♂️📥,《說文》:“夭,屈也🧙‍♂️⛈。”

按:我舊校《淮南》🏗,亦引《方言》訓觡為鉤,並指出俗字亦作“鉻”。《六韜·犬韜·練士》:“有拔距伸鉤,強梁多力,潰破金鼓,絶滅旌旗者👐🏼,聚為一卒。”[4]《論衡·效力篇》:“奡育🫳🏽,古之多力者🔴,身能負荷千鈞✈️,手能決角伸鉤👩‍🦽‍➡️,使之自舉,不能離地。”[5]馬王堆帛書《養生方》:“裹其灰以抿(㨉)手🥡,可以翕壺折角,益力。”《釋名》:“夬,決也,有所破壞,決裂也。”《廣雅》:“夭,折也。”字亦作拗🥳,《尉繚子·制談》:“拗矢折矛。”拗亦折也。

4)敦次忠篤,善養父母(P59

整理者注Ⓜ️:次🌁,處👏🏽。敦次猶敦處,謹慎處世。或“次”,序。敦次猶敦序,蓋同《尚書·皋陶謨》“惇敘九族”之“惇敘”,謂依次親厚族人👅。

王曉明曰🧑‍🤝‍🧑:“敦次”當讀為“尊節”✣♒️,即遵守法度[6]📖。

按🫱🏻🤜:“鳲鳩”已經指出王說不確。“敦次忠篤”四者平列。敦🗝,讀為惇,敦厚🤵🏼‍♀️。次🔗,讀為齊🧫,齊肅、莊重。

5)垂顙折骼(額)(P60

整理者注:顙,額頭。

王曉明曰🫰🏼:整理者說非是。顙就是額頭,已經“垂顙”,何來再“折額”🧑🏻‍🦯,“折額”亦不通。“骼”當如字讀🧝🏿💁‍♀️。折骼即折腰🤱🏿,即彎腰🚻。《列女傳》載醜女鐘離春有“其為人也,極醜無雙……折腰出匈,皮膚若漆”的記載[7]👰🏿👩‍👩‍👦。

余曉春曰:“垂顙”蓋言突顙💏、突額[8]🦩。

按:余君得其義,而未得其字。垂,讀為𠂤👩🏽‍🦱,專字作顀😿,字亦作椎。《說文》🍼:“顀,出頟也。”《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碓顙而深目。”“碓”是“椎”形誤字。《呂氏春秋·遇合》:“雄顙廣顔。”舊校:“一作‘推顙’。”“推”、“雄”亦並為“椎”形誤字。《文選·魏都賦》李善注、《白氏六帖事類集》卷7[9]🧑🏿‍✈️🪺、《御覽》卷382引《呂氏》正作“椎顙”。字亦作魋👨🏼‍🏫,《史記·蔡澤傳》🧑🏽‍🦳🚴🏼‍♀️:“魋顔蹙齃膝攣。”“魋顏”即“顀顙”。“魋”又同音借作“頽”,《類聚》卷75引梁·劉孝標《相經序》:“頽顔慼(蹙)齃🟤。”[10]

6)股不盈拼(駢)⛴😉,脛大五𢵣P60

整理者注:盈,豐滿。拼讀為駢🙎🏼,並排🀄️、並列👩🏿‍🦰。𢵣,疑此通“矱”,《後漢書·崔駰傳》👨🏽‍🍼:“協凖矱之貞度兮↗️🥀。”李賢注:“凖,繩。矱,尺😹。”

陳劍指出“拼”字圖版作“”👸🏻,當從“井”作“𢪝”字,云👩🏻‍🎨:“𢵣”原讀爲“握”韻部不合,亦甚可疑🦌。待考。“𢪝”應釋讀爲“𢆞)”,“”與“𢪝”形♦️、音皆近。“𢆞)”見於銀雀山《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簡904🚴🏻:“中囗之木把𢆞)以上,室中不盈百枚者,親死不得爲郭(槨)。”《銀雀山漢墓竹簡[]》第144頁注〔九〕📕:“,疑當讀爲𢆞,二字均從幵聲💮。把𢆞,指木材之粗細。《孟子·告子下》:‘拱把之桐梓。’趙岐注🫒:‘把🤵‍♀️,以一手把之也。’《說文》🧔🏻‍♂️:‘𢆞😘,小束也。’”按“𢆞)”於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亦兩見(182302行👪,皆用爲度量藥草之單位),還見於《養生方》86🫴🤖、149行。其所謂“小束”之義,據與“把”對文、又與“拱”相當🎉,蓋大小亦近於“兩手合圍”。妄稽大腿細至不足兩手合圍🩻,與其脛又甚粗大逾恆相襯,醜惡可知[11]

按:注說全誤。“𢪝”👰‍♀️、“𢵣”皆量詞[12],待考👈🏼。股不盈𢪝當言其細,脛大五𢵣當言其粗。簡文“臂八寸🫄🏿,指長二尺;股不盈𢪝🤸🏼‍♀️,脛大五𢵣”是說指長於臂、脛大於股[13],此異於常人😵‍💫,固醜女之狀。《說苑·君道》🟡:“脛大於股者難以步,指大於臂者難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

7)食既相澤(P60

整理者注:既⛅️,此謂食畢。澤📦,湯汁沾澤。

按:澤,讀為𥼶📢,浸泡。《說文》:“𥼶🦧,漬米也。”引申之,凡漬皆謂之𥼶。字亦作液、醳🧕🏿,《周禮·考工記》:“凡為弓🪮,冬析幹而春液角。”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液,讀為醳✊。”賈公彥疏:“先鄭液讀為醳者🔑,醳是醳酒之醳🧑🏽‍🚀,亦是漬液之義🧰,故讀從之也。”簡文是說醜女食畢則把碗碟浸泡於水🧏🏿‍♂️。

8)勺乳繩縈🌩,坐肄於席(P60

整理者注:繩縈,疑形容乳房下垂的樣子♻。“肄”同“肆”,列🪲。

按:勺,讀為佻,音轉亦作弔🕷,悬也。肆,伸展、展放⚔️。坐肄于席,指伸兩足如箕形也👳🏻‍♀️,古人也稱作“肆踞”、“箕踞”、“箕坐”。

9)年始十五,面盡魿腊(P60

整理者注:魿,魚名🏊🏿‍♀️。腊,乾肉🕟。“魿腊”蓋謂皮膚乾裂粗糙。

抱小曰🐔👃🏼:魿腊即上博九《禹王天下》簡31𩸍🥪。關於𩸍,一是蔡偉認為“𩸍”讀為𩸍䱜(皵/錯)猶云鱗皴🙄。另一種是蘇建洲先生認為魿讀為𓀏🧎🏻‍♂️,“䱜”自然就是《容成氏》的“䱜(皵)”。我們認為,戰國楚簡《禹王天下》簡31“𩸍與《容成氏》簡23+24“面倝䱜都應讀為,字又作,《說文》🈷️:昔,乾肉也。字或作😥,《廣雅》⤵️:焟,乾也🧑‍🦱。《容成氏》面倝䱜徐在國讀為,或讀為👩🏽‍🏫,皆非是。孟蓬生👨🏽‍🦲、徐在國讀《容成氏》面倝䱜🛍✍🏻,可從。倝(乾)䱜(腊/昔)為同義複詞📉⛵️,就是乾枯的意思🙎🏼。《抱朴子·極言》曰:面無光色,皮膚枯腊,脣焦脈白,腠理萎瘁者,血減之症也。可以參考。魿🦹‍♀️、𩸍待考[14]

王曉明曰😼:“魿”在此亦應讀為“鱗”🧑🏿‍🎨,也可能“魿”就是“鱗”字的異體。“面盡鱗腊”是說臉上皮膚粗如枯魚之鱗。《黃帝內經·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謂:“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15]

按:抱小聯繫上博簡,讀䱜為腊🤨、昔、焟🏊🏻‍♀️🟣,是也。《說文》🚴🏽:“昔,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繫傳》:“昔者,肉開析(坼)之象[16]。俎左旁亦象切肉也。腊,籀文從肉。”“腊”是“昔”的後出分別字。俗字亦作𣈏,《玉篇》:“焟,乾也👎,亦[]𣈏🐻‍❄️,同。”焟謂火乾👩🏿‍🚀,𣈏謂日乾🧑🏽‍✈️,其義一也。胡吉宣改“𣈏”作“腊”[17]🤾🏻,非是。《高僧傳》卷2:“日給鵝腊一雙👆🏽。”《金剛映卷上》卷1“腊”作“𣈏”👨🏼‍🦰。抱小又謂“倝䱜”即“乾腊(昔)”,亦是也。《初學記》卷28引《山海經》:“雲山之上🖨,其實乾腊🚣🏿‍♀️。”郭璞注:“腊,乾梅也。”《禮記·檀弓上》鄭玄注🐪:“木工宜乾腊,且豫暴。”《釋名》:“複,其下曰舄🙆🏼。舄,腊也。行禮久立,地或泥濕,故複其末下,使乾腊也👩🏽‍🔧。”又“腊,乾昔也。”正“乾腊”🙍🏻、“乾昔”連文。亦作“乾𣈏”🦸🏽,《慧琳音義》卷82🗽👨🏽‍🔬:“乾𣈏👳🏻‍♀️:音昔,肉乾也。”《可洪音義》卷26作“乾腊:音昔。”《禮記·檀弓下》有人名“陳乾昔”👂🌷,蓋以物名取義[18]🧙🏽🥓。“昔”是日乾或火乾之肉,引申則有乾枯義👨🏼‍🍼📡。乾枯之物易開裂,“皵”是皮膚乾枯開裂義的分別字,“𣛵(棤)”是木皮乾枯開裂義的專字,其義皆相因。敦煌寫卷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棤,皮甲錯。或作皵、㳻。”“㳻”疑是“焟”形譌。《篆隸萬象名義》:“皵,撗字,𣈏字🍨😒。”呂浩誤錄作“橫字🧦,腊字”,但校語指出“‘橫字’疑當作‘棤字’”則是[19]。然則徐在國讀䱜為皵⏺,孟蓬生說同(“抱小”失引)[20]👱🏼‍♀️,亦未為失。物乾枯開裂則麤糙,字亦作錯(“交錯”字本作“逪”),《爾雅》🫳🏻:“棤🕵🏽‍♂️➡️,皵。”郭璞注:“謂木皮甲錯🍓。”《釋文》:“棤音錯。皵音舄。”《集韻》:“錯,物理麤也👆。”粗磨石為錯,摩擦亦為錯,皆取粗糙為義。蔡偉說魿👩‍👩‍👦、𩸍讀為鱗🧑🏼‍💼,魿腊、𩸍䱜猶言鱗皴🪰,可備一通。余則疑魿(𩸍)讀為離[21],音轉亦作列(裂)🧒🏻,坼裂義。老人謂之棃(梨🧑🏼‍🦲、黎)者,取皮膚枯裂為義,語源亦是離或列(裂)。《方言》卷1🩼:“棃😬,老也,燕代之北鄙曰棃。”郭璞注:“言面色似凍棃。”《說文》:“耇,老人面凍黎若垢。”《詩·行葦》鄭箋:“耇,凍梨也😉。”《釋名》:“耉,垢也,皮色驪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凍梨🧹,皮有斑黑如凍梨色也。”凍棃,猶言凍裂。魿腊🧑‍🦯‍➡️、𩸍䱜,猶言乾枯坼裂。《莊子·外物》❤️‍🔥:“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腊之,自制(浙)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離而腊”是動詞,簡文“魿腊(𩸍䱜)”則作狀詞,狀詞即由動詞而來。

10)長髮誘紿(P63

整理者注:誘👩🏻,疑同“秀”,美。紿,《說文》🎁:“絲勞即紿🤌🏼。”此蓋謂頭髮細密纏繞。

王曉明曰:“誘紿”疑讀為“秀𩬠”🤛🏽。“𩬠”為假髮[22]

按:《說文》“絲勞即紿”是指絲弊舊而鬆緩,與“怠”同源🚶‍♀️‍➡️,非其誼。當引《廣雅》:“紿🧞,纏也。”誘,讀為修,長也⏲。

11)觭(奇)牙白齒(P63

整理者注🚻:《楚辭·大招》:“靨輔奇牙。”蔣驥注🧜🏻‍♀️:“奇牙,美齒也🧑🏻‍🔧🤦‍♀️。”

按💆🏿:奇,讀為𤘌。《說文》:“𤘌,武牙也。”《集韻》引作“虎牙也”。段玉裁曰:“虎,一本作‘武’👌🏿,避唐諱耳。今俗謂門齒外出為虎牙🏋🏼‍♀️,古語也🎎。《大招》云👩🏿‍🌾:‘靨輔奇牙。’《淮南》云:‘奇牙出,𩉇䩉搖🤥。’高注:‘將笑故好齒出也。’按🤦🏽‍♀️:奇牙,所謂𤘌也💇🏼‍♀️。《可部》曰:‘奇,異也👨‍🦯‍➡️,一曰不耦。’笑而露其齒,獨好,故曰奇牙。”桂馥曰:“𤘌🖱,或借‘奇’字,《大招》云云。”[23]

12)大(太)息歌諃,謬謬爰恤(P63

整理者注🕒🔩:歌,言說。《玉篇》:“諃🤬,善言。”“謬謬”疑同“穆穆”💊,安靜、默默。爰恤,哀傷。“爰”讀作“咺”,悲傷。恤,憂。

王曉明曰:諃應讀為吟。“歌諃”就是“歌吟”[24]

按:有人以“恤”與下句“簫”互易🐈,云:“簡文以‘條(脩)’📕、‘簫(嘯)’、‘臭’為韻🏋️。‘謬謬’應為擬聲詞,可讀為‘噭噭’。恤讀為饖(或‘穢’)🤚🏽。《廣雅》:‘鯹、鱢👄、腐👮🏿‍♂️、饖,臭也🙆🏻‍♂️。’則‘星(腥)腐臊恤(饖/穢)’四字同義,在簡文中都是指臭味。大(太)息、歌🖨、諃🔭,其聲音如猨嘯之謬謬(噭噭)⛩,而其體味腥臊惡臭💊,則若蛇臭之艻艻(烈烈)也🏨。”[25]王說是也,吟古字亦作唫[26]。歌吟(唫)🍭,歌詠歎息🚣🚶‍♂️,與上“太息”相應。“謬謬”同“嘐嘐”😍,從口從言一也☂️⚪️。字亦作“膠膠”等形,《詩·風雨》:“雞鳴膠膠。”毛傳:“膠膠,猶喈喈也👚。”《玉篇》👨🏽‍🦲:“嘐🙇🏼,雞鳴也。”是《玉篇》以“膠膠”為“嘐嘐”,《廣韻》“嘐”字條引《詩》正作“嘐嘐”💖。《集韻》🏑:“咬🎗,咬咬,鳥聲,通作膠。”又“嘐🍽,嘐嘐🧑‍🤝‍🧑,聲也🦹🏿‍♂️。”方以智謂“交交、嘄嘄、膠膠💆🏽‍♀️、嘐嘐、咬咬”並同[27],是也📶。恤,讀為欰、㖅,《玉篇》:“欰🧑🏼‍🦱,鳴也🚡。”《廣韻》:“欰💢⚒,鳴欰欰。”又“㖅𓀓,口鳴㖅㖅🤱🏽。”《集韻》:“㖅,聲也🖇,或作欰。”爰,猶而也[28]。謬謬爰恤,猶言嘐嘐然而鳴。

13)星(腥)腐臊簫(鱐),艻艻蛇變(P63

整理者注🌈:簫🧑🏻‍🎤,讀作鱐。《禮記·內則》鄭注:“鱐👅🧘🏼‍♀️,乾魚👻🎰。”此謂乾魚之臭。艻艻,疑即“栗栗”,戰抖貌。

王曉明曰🧜🏿‍♀️:蕭,應該讀為朽🫲🏽。“腥腐臊朽”四字平列,乃“腥臊”、“腐朽”錯列成文[29]

按:“變”字圖版作“”,何有祖指出應釋作“臭”[30]🧜🏻‍♂️。有人以“簫”與上句“恤”互易,其說見上引🧘🏻。又讀“艻艻”為“烈烈”👦🏻,指氣味濃烈熏人✍️,是也。簫🧑🏿‍🎄,讀為焦🚧。

14)笑胃(謂)周春,奉(捧)頰壴(竪)雜(P63

整理者注:雜,疑讀作凖(䪼),顴骨。

王曉明曰🙋🏿‍♂️:“壴”字網友東潮已指出乃“壹”字誤釋。“雜”字從圖版看🪀,右下從“口”,應釋為“囃”。此“囃”疑相當於後世的“咂”,即“嗚咂”之“咂”🧜‍♀️,乃親吻之意[31]

按:王說是也,但“嗚咂”乃俗字,本字為“歍𣤶”,亦作“歍噈”、“嗚𣤶”、“嗚噈”、“嗚唼”。《說文》:“歍,一曰口相就。”又“𣤶,歍𣤶也。噈,俗‘𣤶’。”《繫傳》:“𣤶⚈,口相就也👨🏽‍🎨。”“噈”為會意字。《玉篇殘卷》:“歍,《說文》又曰🪦:‘二口相就也🤞🏽。’今亦為烏(嗚)字🙇🏼‍♂️,在口部🤓。”《玉篇》◀️:“𣤶,嗚𣤶也。亦作噈。”[32]《玉篇》引《聲類》:“噈,鳴(嗚)噈也。”《廣韻》💁🏻‍♀️:“噈,歍噈,口相就。”“𣤶(噈)”的俗字亦作㗱、唼(色甲切,音迊)、𠯗🤵‍♀️,《玄應音義》卷24🧑🏻‍⚕️:“𠯗食:古文㗱,又作唼,同☘️🥱。《通俗文》:‘入口曰𠯗。’”“歍噈”的接吻義,可單言“歍”,亦可單言“咂(唼)”。

15)我今與女(汝)處,訾孰之瘣者(P63

整理者注⛵️🕵🏻‍♀️:訾,衡量🫳🏽。瘣,疑同“媿”,羞愧🧍‍♀️,慚愧🍃。

王曉明曰:“處”字網友東潮已指出乃“豦”字誤釋。此句應斷作“我今與女(汝)豦訾,孰之瘣者”🙆🏿‍♀️👴。疑“豦訾”讀為“沮訾”,乃“詆毀”的意思📪。“我今與女(汝)豦訾”是說我今天和你互相詆毀[33]

何有祖曰❄️:“處”字作“”👨🏻‍🎨,當是“豦”字🧏🏿‍♀️,疑讀作“噱”🥣。《說文》👨🏿‍🏫:“噱🦙,大笑也⤴️。”[34]

按:《說文》🧔🏿‍♂️:“豦,鬬相丮不解也🎮。從豕虍,豕虎之鬭(鬥)不相捨。”簡文即用本義👷🏽‍♂️,指兩人相爭吵不相捨。或讀豦為詛,咒駡⇨。訾讀為呰🚰,口毁,訶斥。二句是說我和你關係不好🕍,哪個應該羞愧呢?醜女自言有理。

16)妄稽因新製踵緒之衣,縠帛之常(裳)(P63

整理者注🐸:“踵緒”即“踵續”,蓋謂衣服拖曳連續不斷🌊。

王曉明曰🧑🏼‍💻:整理者說非是🆙。“緒”、“續”非一字,不得相通🙇🏼‍♀️。“踵緒”應與“縠帛”對文👷‍♀️,也應是指絲帛一類的東西🛼。“緒”即“絲”,“踵”就讀“重”,“踵”本身也有重複的意思。“重”為厚重或雙層之意[35]🧝🏼。

按🙇🏼‍♀️:王說讀踵為重,是也🦯,但緒訓絲頭,無絲義👨🏽‍🦰。緒,讀為紵💺,指色白而細的麻布。簡36“絺緒”亦讀作“絺紵”🧑🏼‍🎤。

17)沐膏抹囗(P63

楊元途曰:“ 抹”下一字作“”,其右旁疑當為“旨”。此字左旁殘缺,疑即“脂”字或至少此字當讀為“脂”。“脂”正與“膏”相對[36]

按📢:楊說是也。沐,潤澤也🚇。沐膏者,澤髮。抹脂者🤦🏼‍♀️,面唇傅粉。

18)流項囗有,璣狗桀袑,馬躍往來之裴(P63

整理者注:璣狗📂,珠璣狗馬,謂珍寶玩好之類,此處所指未詳🧚🏻‍♂️。桀,高大🍈。袑,褲子👱🏻🙍🏿‍♀️。此“桀袑”蓋即“大袑”。裴,長衣。《玉篇》:“裴🤵,长衣貌。”

按👅:“躍”字圖版作“”,楊元途釋作“趯(躍)”。“流項”下之字圖版作“”,與簡文“之”字多作“”同[37]🧕🏿。此三句有人讀作“流項之有璣,狗桀袑,馬躍往,來之裴裴”,云:“‘狗’👴🏻、‘馬’相對,且也押韻。‘桀袑’應是形容動作的。‘裴’下有重文符🦜。”[38]簡文當讀作“流項之有璣,狗桀袑,馬囗躍,往來之裴裴”。“躍”字上當脫一字,疑當作“騰躍”🛀🏻。桀讀為𧼨。《說文》🍋‍🟩🦔:“𧼨🧑🏿‍🏭,趌𧼨也♣︎。”又“趌🤏,趌𧼨⛩,怒走。””《廣韻》🎹🚵🏼‍♀️:“𧼨,走皃。”袑讀為趫♑️,輕捷善走🧠;或讀為超👩🏽‍🚀,跳躍輕走義✮。《爾雅》:“()短喙猲獢。”“桀袑”即“猲獢”,狀狗疾走之貌,本字作“𧼨趫”,亦即《韓詩外傳》卷1之“橋褐”、《文選·射雉賦》之“揭驕”。裴裴♠️,讀為“婓婓”。《說文》💉👩🏻‍💻:“婓🛫,往來婓婓也。”《廣韻》🫂:“婓,婓婓,往來貌。”《關尹子·三極》:“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有怨心則聲回回然,有慕心則聲裴裴然🧑‍🎓。”“裴裴”、“回回”即“裴回”重言而分用,“裴回”亦作“裵回”、“俳佪”、“徘徊”、“俳回”,往來旋轉貌,故引申為不定義🌭🧑🏼‍🤝‍🧑🏼。簡文“裴裴”正狀狗馬等玉製項飾之旋繞貌🛅。

19)蕢(臾)㜢(婁)之紽,夏㬥(襮)短常(裳)(P63

整理者注:蕢讀作臾,拖曳。“㜢”同“婁”,穿戴。《詩·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毛傳:“婁亦曳也。”紽,縫合之裘。《詩·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孔疏:“然則縫合羔羊皮為裘,縫即皮之界緎,因名裘縫為緎🙅🏌🏻。五緎既為縫,則五紽、五總亦為縫也,視之見其五,故皆云五焉。”夏,大。“㬥”同“襮”✋🏿,衣領。

按📟:整理者讀蕢為臾,是也☝️💿,餘說皆誤𓀕。“臾”即“蕢”古文📴。《詩》“紽”是量詞,毛傳:“紽🧑🏿‍🦱,數也。”《廣雅》同🚖。《玉篇》🙇‍♀️、《廣韻》並云:“紽,絲數也👨‍👩‍👧‍👧。”非此文之誼。㜢👩🏿‍🔧,讀為摟,字亦作婁🫘。《說文繫傳》:“摟,曳也🥘🙇🏻‍♂️,聚也。”紽,讀為袉,俗字亦作袘🏊🏽‍♂️。《說文》⛔:“袉🫃🏿,裾也🙍🏽‍♂️。”指衣服的後襟。臾摟之紽💂🏿‍♀️,言其衣後襟拖曳也🎧。“㬥”同“暴”👩‍👦,讀為袌😱、袍,長衣🦹‍♀️。夏袍🗒,長袍🏈♑️。

20)脾(髀)若枔版🔓,少肉多骨(P63

整理者注💣:“脾”同“髀”,大腿🏄‍♀️。版,木板。

按💦:枔,讀為鬵,下小上大的鼎。鬵版🙌🏼,猶今言鍋蓋。

21)腹若抱曳,(犖)脅膺波(P63

整理者注🤸🏼‍♂️:讀若犖,嶙峋突露。犖脅,謂肋骨嶙峋突露堅硬。“波”同“陂”,坡起,不平🧑‍🔬。膺波,謂胸向前隆起不平,疑即雞胸。

按:“膺”字圖版作“”,實從疒旁[39]🐍。“曳”字圖版作“”🔷,疑為“臾”形譌。“臾”字武威醫簡85作“”,居延新簡3847作“”,二字相近。“抱臾”是疊韻連綿詞🧝🏻👩🏼,是“部婁”🧝🏼、“培塿”🍈、“㟝嶁”音轉🦣,圓形高起之貌,亦指圓形高起之物🚪。又轉作“孚俞”、“符瘐”、“𩛞𩜶”🕗🌤、“餢𩜶”、“付蔞”等形[40]。簡49🍝:“鳶肩脥。”整理者謂“‘脥’疑同前‘脅’”,是也🆎♦︎。,讀為秝。《說文》💃🏼:“秝㊙️,稀疏適[]也。讀若歷。”[41]《廣雅》:“稀🐛、秝🥊,疏也🩳。”字亦作歷🦴,《文選·登徒子好色賦》:“齞唇歷齒。”李善注:“歷,猶疏也🥷🏽。”脅者🟦,言脅骨稀疏🔽。讀波為陂,是也✣,但不指隆起。《方言》卷6:“陂,衺也🫖。陳楚荊揚曰陂。”謂偏頗🧜🏼。

22)髮若龜尾,宿(縮)宿(縮)必施(拕)(P63

整理者注:“宿”同“縮”。《說文》:“縮,亂也🐆。”縮縮,頭髮長短不整紛亂的樣子。施讀為拕,拖曳。

按:“龜尾”無所謂亂🤽🏻‍♀️,注說非是。宿宿,讀為“縮縮”,當引《說文》:“縮,一曰蹴也🔫。”“蹴”同“蹙”,物不申曰縮,收縮義。行不舉趾亦曰縮🌚,故“縮縮”為緩行之貌🎱、徐趨之貌。《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李善注引《尚書五行傳》🙍🏼‍♀️👰‍♂️:“晦日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又引鄭玄注🤨:“朓,猶條達也。條逹🏄🏿‍♂️,疾行貌😬。側匿,猶縮縮👚,行遲貌🦮。”字亦作“蹜蹜”🏋🏽‍♂️、“宿宿”🏨,《禮記·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鄭玄注🧪🌾:“著徐趨之事。”《釋文》🛀:“蹜蹜,色六反,本或作宿,同。”《論語·鄉黨》🎺:“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集解》引鄭玄曰👨🏻‍🎤:“足蹜蹜如有循👍🏽,舉前曳踵。”《御覽》卷388引作“縮縮”⛑️。宿宿必拕者👨🏻‍🍳,即舉前曳踵蹜蹜如也之誼👩‍🦯‍➡️。

23)揆(夔)據(懅)鹿驚(P63

整理者注🎭:“揆”通“夔”🐬,獸名♟。“據”通“懅”,懼怕。

按:據🥃,讀為遽,《說文》🧗🏼‍♀️:“遽🥴,一曰窘也。”《廣雅》🤟🏼:“遽🗞🫨,懼也🕺🏽。”“懅”是後出俗字🎹。揆,讀為䳫🤦🏽‍♂️,字亦作𪆴🙍🏽‍♂️,鳥名。或讀揆為𩹍,魚名。

24)言笑為為𓀛,笑胃(謂)周春(P66

整理者注:“為”疑同“唯”。唯唯🧞‍♂️,恭順的樣子。

按:“為”是“𤺉”省文,俗字作噅、歪,指口角歪斜。《說文》:“𤺉,口咼也🏚。”又“咼,口戾不正也。”《玉篇》:“噅🧁,口不正也🦴,醜也。”《廣韻》🙅🏼‍♂️:“噅,口不言正。”口不正言為𤺉(噅)🧑🏿‍🎄,門不正開為䦱,其義一也🧑🏿‍💻。“噅噅”狀妄稽言笑之醜。

25)郢(挰)命(領)騫(褰)衣,齊阿之常(裳)(P66

整理者注:“郢”通“挰”🗣,舉也。“命”即“令”🎁,讀作領🏂🏼👁。“鶱”通“褰”,提起。齊🧑‍🤝‍🧑🥏,齊地⭕️。阿,地名🚣🏼,屬齊♍️。

王曉明曰:整理者讀郢為挰,似不可信★。疑郢應讀為挺,立起👋🏻、直立。挺領,即立起領子[42]🧑🏽‍🚒。

按:“騫”字圖版作“”,何有祖指出字從鳥,當釋作“鶱”。郢🫴,讀為裎。《說文》:“裎,袒也。”《集韻》🫨:“裎🌯💇🏽‍♂️,倮也🤷🏽。”字亦作程,《漢書·母將隆傳》🧔🏼‍♂️:“程奏顯言💇🏼‍♀️。”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程奏🧘🏽,露奏也。”字亦省作呈,呈露。阿,細繒也。東阿出繒,故名繒為阿。

26)韱(纖)費繢(繪)純,裹以鄭黃(P66

整理者注🍅:纖,小,細。費🐲,疑通“綼”,裳幅之緣飾🚻。“繢”同“繪”,彩繪。純🪨,鑲邊🔠。鄭黃🙋🏽,鄭地的黃色衣料。

按:“繢”讀如字,指紅色的絲帶。《周禮·春官·宗伯》:“諸侯祭祀席⚡️,蒲筵繢純。”鄭玄注🌁:“繢,畫文也。”王引之駁鄭說🧨,云🍈:“繢為赤色之組。《深衣》曰:‘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繢與青相對為文👩‍🦯‍➡️,蓋亦以赤色之組為緣👩‍💻。”[43]王說是也,此既有成說,而注者不知徵引,妄說通假👩🏿‍💼。《漢書·食貨志》👈🏽:“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為皮幣。”“繢純”即純以繢🙇‍♂️,亦即緣以繢🕴🏻,謂以紅色絲帶緣之耳。“韱費”待考🧏🏼‍♀️。

27)長彘以行(P66

整理者注:長彘以行🀄️,蓋謂行步悠緩😶。《說文》:“後蹏廢謂之彘。”段玉裁注:“廢👨🏼‍✈️,鈍置也👩🏽‍🏭,彘之言滯也。”

按▫️:彘,讀為蹛,踏也👨‍👩‍👦,蹈也🍛🧟。

28)絺緒(赭)緹黃(P66

整理者注🏌️‍♀️:絺,細葛布。“緒”同“赭”🎍,赭紅色。緹🌕,紅黃色的絲織物🐦‍🔥。

按🤰:緒,讀為紵,白而細的麻布👨‍👦‍👦。“絺緒”是古書成語。

29)玉瑵(爪)玦印,色若秋包(苞)之英(P66

整理者注⛹🏻:“瑵”同“爪”。玉瑵,謂以玉飾手。“印”疑讀作“玄”,蓋同“懸”,懸佩。

按:玉瑵,稱美人的手指甲🧑🏻‍🦼‍➡️。“印”無讀“玄”之理。“玦印”待考。

30)高朐(玽)大綦(𤪌,翡翠䜅式(P66

整理者注:“朐”同“玽”👳🏽‍♂️🎏,玉名🧑🏻‍🍼。“綦”同“𤪌”📴,玉名。《廣雅》:“䜅,就也。”王念孫《疏證》:“謂相依就也。”“式”疑同“飾”。

按:上文“玉瑵”寫手飾,此句寫足飾。“䜅”字圖版作“”,王挺斌釋作,傾向釋♌️,並指出秦漢文字可以省略[44]。“䜅”訓相依就,此《韓詩》說,是親近義[45],非此文之誼👸。朐,讀為絇,字亦作𡱺𢂁🏌🏿‍♀️😟、鉤🛗,又省作句,指履頭飾物。“綦”讀如字🤜🏽,屨繫🙇,鞋帶。《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景公為履,黃金之綦,飾以銀,連以珠,良玉之絇◼️,其長尺𓀖🧚🏻‍♂️。”《類聚》卷84引“絇”作“句”,《書鈔》卷136引作“鉤”。《儀禮·士喪禮》:“乃屨綦結於跗,連絇。”此簡“”當釋作“”,之省文🕖。式💡,讀為翼。言以翡翠護翼絇綦🍠🌔。

31)韱(纖)隄(緹)襲(屣)(P66

整理者注:緹🦓,赤色絲織品🔷。襲,量詞,猶言一套🙋🏼‍♂️。

按📹⛹🏿:“襲”當是動詞🛟,《小爾雅》:“襲🧎‍♀️‍➡️,合也。”此猶言覆蓋。

32)桃支(枝)象笿,鑑蔚粉墨(P66

整理者注:象笿5️⃣,象牙裝飾的盛具。《說文》:“笿,桮笿也☂️。”鑑🕟,鏡。“蔚”同“熨”,熨斗。

按:“桮笿”是盛放杯盤的竹籠,皆與此文寫虞士服飾無涉。象笿,疑讀為“象輅”,象牙裝飾的車。《釋名》🌏:“天子所乘曰玉輅🏥,以玉飾車也🚕。輅亦車也。謂之輅者🧑🏻‍🦼☠️,言行於道路也🙎🏽。象輅、金輅、木輅,各隨所以爲飾名之也。”也作“象路”,《周禮·春官·巾車》:“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鄭玄注:“象路,以象飾諸末。”“鑑蔚粉墨”四者皆修飾容貌所用。“熨斗”本字作“㷉(尉🦸‍♂️、叞)”🍱,字已從火,後又加火旁作“熨”乃俗字👇🏼👨🏽‍🚀,此治小學者之常識😇。

33)馮(憑)吸皆願🥜,七旬為夜(P66

整理者注:“馮”同“憑”✬,滿也,盛也。吸,吸氣,《說文》云:“內息也。”“憑吸”意謂心中氣盛憤懣。或即“憑噫”🔅,亦謂氣鬱積憤懣。

按🧽:“吸”是動詞,《說文》云“內息”👨🏿‍🚒,“內”即“入”字🧑🏽‍🍼,注者不知其誼。吸,讀為悒🧝🏼‍♀️🤷🏿‍♀️,憂悶不安。憑悒,猶言憂悶。

34)周春與出,遇妄稽門。見春而笑🖐,仞仞囗囗(P68

按🤰🏿:“遇”是“過”誤書。仞🧑🏻‍🦽,讀為訒。《說文》👨🏽‍🏭:“訒,頓也。”“頓”同“鈍”。訒訒👩‍🎨🙎🏽,口吃貌,今吳語尚謂口吃為“訒”🏌🏻,字又作“𠯄”🦶🏻。

35)……瞻諸🍢🖕🏻,前龜後陫(P68

余曉春曰:瞻諸(蟾諸)”就是癩蛤蟆[46]

按:余君說是也。“蟾諸”亦作“詹諸”🐟、“蟾蠩”🧏、“蟾蜍”。《爾雅》🧝🏽‍♂️:“鼁𪓰,蟾諸。”《說文》:“鼀,圥鼀,詹諸也⛑️。”陫🌾,讀為痱🫢,痱子[47]📎,也稱作“痱癗”、“痱磊”🦸‍♀️、“痱瘤”。《廣韻》:“痱,痱癗🐤。”又“癗🏚,痱癗,皮外小起。”指皮外起小粒🚶。《證類本草》卷22引《圖經》💓🧗‍♂️:“蟾蜍形大🕯,背上多痱,行極遲緩🐦‍🔥,不能跳躍👳🏼‍♂️,亦不解鳴。”又引陳藏器曰:“蟾蜍身大背黑,無點,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聲🐂,行動遲緩。”後陫者,言妄稽如蟾諸背上有痱子也。

36)曲指䠱踝(P68

整理者注🖖🏻😂:“䠱”疑同“屬”🧇🤸🏻‍♂️,連屬🥁。

按:曲指不得連屬至踝,注說非是。䠱,讀為獨。人皆足內外有踝,妄稽獨否,故為異耳。

37)穜(腫)朏廢腤(P68

整理者注:朏,腳彎曲🦶。《廣雅》:“朏🔠,曲腳也。”“廢腤”疑即“瘖俳”。《素問·脉解篇》:“內奪而厥8️⃣,則為瘖俳𓀂📏,此腎虛也😙。”王冰注:“俳,廢也……腎氣內奪而不順,則舌瘖足廢,故云此腎虛也♓️。”

按✌🏼:“瘖”是口啞不能言之病,與此無涉,注說非是👩🏽‍🎨。朏🔓,讀為詘、屈,彎曲,“朏”乃曲腳之分别字。腤🏋🏼,讀為𤸱。《說文》:“𤸱🧘🏻‍♂️,跛病也🧖🏻‍♀️🧗🏼。讀若脅🐩,又讀若掩👨🏽‍🔧。”字亦作㞄♉️,《廣雅》:“㝿🤶🏽、㞄,蹇也。”“㝿”同“跛”💥。《廣韻》🙆🏿‍♀️:“㞄🤦🏽,蹇跛之皃。”又“㞄,跛也。”字亦作𨂁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蔣斧印本《唐韻殘卷》並云🏎:“𨂁🧙🏻,跛行貌🕚。”《玉篇》:“𨂁,足跛𨂁也。”字亦作痷,《集韻》:“𨂁😏,跛疾,或作𡯸🚺、痷。”“廢”指足傷殘,《淮南子·覽冥篇》🤹‍♂️:“走獸廢腳。”高誘注:“廢腳,跛蹇也。”“廢腤”同義連文。

38)見富不為變,見美不為㘇(榮)(P68

整理者注:“㘇”同“榮”,棄🧑‍🦼‍➡️,見《列子·周穆王》“榮汝之糧”張湛注🏃🏻‍♀️‍➡️。

按😻:訓棄不通,且“榮”無棄訓🙍🏿,張湛注非是。《列子》之“榮”讀為贏,擔負之義[48]👆🏽💨。㘇,讀為䁝[49],字亦作營🚵🏻‍♂️,迷惑🔰💁🏻‍♂️。諸葛亮《新書·將志》:“見利不貪,見美不淫👩🏼‍🦳。”淫亦惑亂義。與簡文義同🧑‍🤝‍🧑。《晏子春秋·外篇上》“不為大利變”,即“見富不為變”之誼。

39)壹接周春🤖🎯,無所用士(事)(P68

整理者注:壹,專一。

按:“壹”猶言一旦,副詞。

40)妄稽為布席善傳之⬇️,邑(挹)入其衣而數揗之(P68

按🕺🏿:“傳”字圖版作“”🧑🏿‍🔧,當釋作“傅”🎆👸,秦漢隸書“傅”字右上的一點往往可以省略🤨。

41)隨而猶之👩🏻‍🏫,執而窌之(P68

整理者注:“猶”通“猷”,疑此假借為“搖”,搖動👮🏿‍♂️。窌,疑讀若摎,繫縛,捆綁。《說文》👨‍✈️:“摎🫅🏻,縛殺也。”

按:此為虞士治傷🧑🏿‍🦱,何捆綁為✣?注者引《說文》訓“縛殺”,更是不知所云👱🏼。“猶”可徑讀為“搖”。隨,讀為㨊、撱。《玄應音義》卷10🧙‍♀️、17🙏🏿、22✌🏿👨🏿‍🦱、24並引《通俗文》:“捫摸曰㨊🧑🏽‍💻。”《集韻》:“㨊,捫也🧑🏼‍🎤😗,或作撱。”窌,讀為抱,抱持。字亦作㧕🧑🏿‍🎄,《集韻》☮️🥩:“㧕,捫也。”

42)楬解囗之(P68

按:楬🥎,讀為厇、磔。《玄應音義》卷1416🧑‍⚖️、1722📕、24並引《通俗文》🌬:“張申(伸)曰磔。”《廣雅》:“磔,開也👩‍🦽🐮。”《玉篇》:“厇,亦作磔,開厇也。”字亦作乇,張家山漢簡《引書》“引口痛,兩手指内(入)口中🆔🤫,力引之;已👳🏿‍♀️,力張口🦪,力張左輯(頜),有(又)力張右輯(頜),乇而勿發🧑🏽,此皆三而已。”“乇”即上文“張”字之義。

43)蕭(肅)蕭(肅)淮淮(P69

整理者注🚣🏽‍♂️:肅肅,敬也。淮淮,疑同“唯唯”🛩,恭順貌。

按🖐🏻:注說大誤➖。此寫妄稽之醜惡📫,何得言恭順?蕭蕭💝,讀為“慅慅”,亦作“騷騷”🧕🏼✊🏽,動擾貌🐕。淮淮🧙‍♂️,讀為“睢睢”,跋扈貌。“蕭蕭淮淮”指上文妄稽“搖臂兩指”(簡45)把虞士打傷🔁。

44)慮聞一里(P69

整理者注👨🏼‍💼:《廣雅》:“慮🔖,廣也🏢。”

按👩🏿‍🎓:慮訓廣未見經傳🍫。慮🛰,讀為臚。《國語·晉語六》韋昭注:“臚🏌🏻‍♀️,傳也。”俗字亦作𨇖★,見《集韻》👈。

45)朝噒聲聲,當門塞戶(P69

整理者注:噒,象聲詞🧑🏼‍⚖️🦸。

按:注說無據。“噒”同“呤”,《集韻》引《埤倉》:“呤呤👩🏻‍✈️,語也。”

46)左手把之🙋🏻‍♀️,右手𢬮之🙍‍♂️。適得其指🤦🏼,因朐折之。適得其耳,究而起(P70

整理者注:朐,彎曲。

伊強曰:簡59誶(捽)𢬮緄(混)緄(混)。兩例𢬮字🙆🏻‍♂️,頗疑當讀為。《說文》:搣,㧗也🧑‍🧒‍🧒。㧗,捽也。把,握也🤽‍♀️。[50]

按🧚🏻👮🏽‍♂️:伊說是也。朐🧑🏿‍⚖️,讀為拘🧋,執持。究,讀為㲃(𢽭)。《說文》:“㲃🎙,揉屈也。”《廣韻》👩‍❤️‍👩:“㲃,㲃屈。”又“㲃🕦,強擊🍻。”《集韻》🧛🏼:“𢽭🧛🏻‍♂️,強擊也🥅。”,讀為抾😯,俗字作𢬱。《方言》卷6🧑🏿‍💼:“抾摸💆🏻,猶言持去也🧗🏿‍♂️𓀐。”《集韻》♣︎:“抾,持也。馬融曰🧣:‘抾封狶。’或作𢬱👨‍🏫。”《文選·羽獵賦》:“抾靈蠵🙂‍↔️。”李善注引韋昭曰🎯:“抾🏊🏼,捧也🧼。”

47)妄稽忿忿,自身艻之💆🏼‍♀️。疏齕鉗錯,疾筮(噬)之(P70--71

整理者注:疑“艻”通“扐”🦹🏿,捆綁。《集韻》🆙:“扐🧗🏻‍♂️,縛也🧏🙇🏿‍♀️。”亦或“艻”同“竻”,刺。疏齕鉗錯,蓋謂張口咬牙切齒。疏↕️▶️,分開。“齕”同“頜”,上下頜。

陳劍曰:按西北漢簡數見“芀”字👷🏻‍♀️,或訛作“艻”(如居延漢簡123.63’等)。前者勞榦先生已曾正確釋讀爲“刈”👱🏽‍♂️,裘錫圭先生又對有關字形辭例等有詳論。“艾”可訓爲“治”。

按✅:“竻”訓刺指竹刺🤶,名詞,非其誼也。“扐”訓捆綁👷🏽‍♀️,實是“勒”字。此簡“艻”讀為勒,猶言勒緊、拉緊。《釋名》🏨:“勒,絡也,絡其頭而引之也🧘🏿。”《玉篇》:“勒,抑勒🚎。”疏,讀為束。齕👊🏻,讀為𢴲🚶🏻‍➡️,亦束也⚰️。鉗🦹🏿‍♀️,古刑具名。錯,讀為笮🧶,字亦作鑿🙋🏽,亦古刑具名。疏齕鉗錯,言束縛虞士而施刑。“”是“惡”增旁字。

48)跪進涶(唾)淺(濺),以時閒之(P71

整理者注:跪進,跪著奉進。“涶”同“唾”,唾沫。淺☝🏼,濺,噴射🕋。

按:“跪”字圖版作“”,楊元途釋作“𧻜”5️⃣,謂即“跪”之異體。“濺”乃俗字。淺,讀為灒,字亦作𠵖⛹🏽‍♂️。《說文》:“灒,汚灑也。一曰水中人。”段玉裁曰:“《史記·廉藺傳》作‘濺’🎆,楊泉《物理論》作‘𠵖’💇‍♂️。皆音子旦反🫱。‘中’讀去聲⚫️。”[51]《玄應音義》卷7:“唾濺:又作灒🧝‍♀️、𠵖二形🚳,同。”正作“唾濺”,亦作“唾𠵖”。《玄應音義》卷3:“澆灒:下又作濺、𠵖二形,同,子旦反。《說文》:‘灒,相汙灑也。’《史記》‘五步之內⛹🏼‍♀️,以血濺大王衣’作‘濺’🧑🏼‍🔧,揚(楊)泉《物理論》云‘恐不知味而唾𠵖’作‘𠵖’。江南行此音,山東音湔🧘‍♀️⛅️,子見反★。”此段說所本。

49)能過乎度(宅),不可當月而睇(P73

整理者注:當,對。“睇”蓋同“睼”🛀🏽🏃‍♀️,迎視🚣🏿‍♀️。

按:睇🤜🏻,微微側視🌎,此乃古楚語。《說文》:“南楚謂眄曰睇👨🏿‍⚖️。”《楚辭·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睇🚣🏿‍♀️,微眄貌也。”“睇”寫婦人美目。言不可者,極言其美。

50)陰象簪™️,尌(駐)觭(奇)牙✨,步蘭(闌)下(P73

整理者注🧕🏻:陰,隱於陰影之中。象簪,象牙之簪,此代指美人虞士。“尌”同“駐”,停步駐留。“觭牙”即“奇牙”🤹🏽,漂亮牙齒👭🏻,此亦代指美人虞士🧑🏽‍✈️。

按🚧:注者說“象簪”、“奇牙”可以代指美人虞士,未聞👩🏽‍🍳。“觭牙”即“𤘌牙”,已詳上文。陰👮🏿‍♂️,讀為兂,俗作簪,插也,字亦作撍。綴物為簪,所綴之物亦為簪,名、動相因。尌🛌🏻,讀為鬥,俗作逗🧎‍♂️。鬥奇牙者,寫婦人之笑貌媚態⚈🧜‍♂️。《楚辭·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嘕只👩🏻‍🍳。”《淮南子·修務篇》:“口曾撓,奇牙出,𩉇䩉搖。”高誘注:“冒若將笑,故好齒出🖖🏽。”王粲《神女賦》:“美姿巧笑👨🏽‍💼,靨輔奇牙🍌。”

51)日短歲眧(P73

整理者注:“眧”疑同“迢”,長久。

何有祖曰:“眧”字圖版作“”🙋🏼‍♂️,即“𦨣”字。“𦨣”在文中與“短”相對爲文,似形容時間長。“𦨣”字如以舟爲聲👷🏼‍♀️,讀作“壽”。《說文》🍁:“壽,久也👃。”字也有可能以“召”爲聲🎑,讀作“迢”[52]

按:“日短歲𦨣”是周春及時行樂之辭,言歲日苦短,“𦨣”不得據對文訓長。有人讀𦨣為遙💆🏼‍♂️,舉上博(九)《舉治王天下》簡4+16🧍🏻‍♀️:日短而世意(億)矣為證[53]。此與上博簡文義無涉🙄🕸。“𦨣”即“𦩍”別字◀️,刀📔、周一聲之轉。𦨣亦短也🪰。《釋名》:“𦩍📋,貂也。貂🏗,短也👨🏻‍🦯。”《廣雅》:“䂏👨🏿‍🍼,短也。”無緣之衣(即短衣)謂之裯,短尾之犬謂之䂏、㹦,短尾之鳥謂之翢(周)🚪,無緣之斗謂之刁🧜🏿‍♂️,其義一也。小車謂之軺,小船謂之𦩍💦、舠、𦨣🧘🏿‍♀️、刀📅,小魚謂之鯛、鮉,小兒留髮謂之䯾🌃、髫,皆取短義。

52)妄稽大越👩‍🎨,(嘰嘰)哭極(P73

整理者注:越,怨恨。《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則是越之也🐢。”王聘珍《解詁》:“越,疾也。”“”同“嘰”,哀歎聲🚴🏿‍♀️。

按🤳🏼:“越”無怨恨義♍️,所引《大戴》“越之”與下文“疏之”對文,“越”是“戚”形誤👍🏻,親近也[54]。且王氏“越👍,疾也”之訓出《廣雅》⭕️,是輕疾、疾速義❇️🏹,本字當作“䟠”,不是怨恨義🤟。注者昧於故訓🕴🏻🧑‍🧒‍🧒,妄引一通。越,讀為怴🤽🏿。《公羊傳·桓公五年》🕵️‍♀️:“曷為以二日卒之?怴也🧑🏼‍🏭。”何休注🟪:“怴,狂也,齊人語。”《廣雅》:“怴,怒也🍺。”又“怴怴,亂也👳🏿‍♀️。”,讀為“㥋㥋”,字或作“偯偯”💂🏻。馬王堆帛書《合陰陽》:“絫者。”帛書《天下至道談》“”作“哀”👰‍♂️。《說文》:“㥋🏩,痛聲也。《孝經》曰:‘哭不㥋👩‍👧。’”今本《孝經·喪親章》“㥋”作“偯”👿。

53)妄稽大病,音若搤(P73

整理者注🏄🏼‍♀️:搤👩🏿‍🍼👬🏻,掐住,扼住💀。疑“搤”下句讀符號當為重文符號,句為“音若搤搤”🔅。

按:校作“音若搤搤”是也🍕,但所釋則誤。搤搤🎅🏽,讀為“嗌嗌”🤦🏿‍♂️,音轉則作“啞啞”。

54)淫瑟緣辟(臂)(P73

整理者注:淫,大也。瑟,讀若蝨,蝨子🉑。

按:“淫”訓大🏋🏼‍♀️✥,指程度深,如云“淫威”、“淫禍”、“淫雨”是也。《廣雅》:“淫,游也。”淫、游一聲之轉。淫瑟緣臂,言游走之蝨沿著其手臂爬行1️⃣。

55)魋㬥(㿺)𤵸P73

整理者注♉️:“魋”疑同“㿉”,陰部病。“㬥”同“㿺”👫,鼓起,突出🪫。“𤵸”同“癃”,小便不通💁🏿‍♀️。“”疑同“癈”🙆‍♂️,癈疾。

按🤷🏿‍♂️:說“㬥”同“㿺”是也🤓,其餘諸說皆誤。癈之言廢,謂四肢傷殘🌂🤼。此文言妄稽因狂怒而生大病,何得生陰部病🙎🏼‍♀️,又何得致四肢傷殘👨🏽‍🚒🚶🏻‍➡️?不思之甚也🤧。“㿺”是“暴”俗別字,字亦作𦢊𤿈🎖、曝、爆👳👩🏿‍🎤。魋,讀為𠂤、堆,高起突出🧖🏼‍♂️。《史記·蔡澤傳》👩‍🚀:“魋顔蹙齃膝攣👆🏻。”“𤵸”字圖版作“”,當釋作“[55],即“𤵸”,同“胮”🫚,腫脹💇🏻,字亦作肨、䏺🧏‍♂️、䏾、膖、🧑🏿‍💼。,讀為勃,勃起。“魋㬥𤵸”四字一義,但言身體腫脹耳。

56)臨勺疥腸(P73

整理者注:《廣雅》:“臨😤,大也🦦。”“臨勺”蓋謂腦勺隆大突起。疥,疥疾。

按:“疥疾”是疥瘡,與“腸”怎麼連文🧏🏼?疥,讀為𤸪。《說文》:“𤸪,引縱曰𤸪。”字亦作𢊏🧷🤷‍♀️、瘈、痸、掣🧘🏼‍♂️🌆,抽掣👩🏼‍🎓、牽拕、引縮之義🧗🏻‍♀️。疥腸者,腸痙攣也。勺👱🏽‍♂️,讀為灼,灸也🤴🏼👨🏻‍🔬。《說文》:“灼,灸也。”[56]又“灸,灼也。”二字互訓🌥,謂以火艾熏灼治病。《楚辭·七諫·怨世》🧑🏻‍🦱:“唐虞點灼而毀議。”王逸注:“點‼️,汙也。灼,灸也。猶身有病,人點灸之。”臨勺疥腸👨🏿‍💻,謂臨到熏灼治療則腸痙攣也。

57)鞠(鞫)李(理)而投之面,李(理)盡不棄(P75

整理者注:“鞠李”蓋即“鞫理”👨‍👩‍👧,鞫治審理👩‍🌾。面🌎,面頰🦶🏻。

王曉明曰🧑‍🏫:“鞠”在此應讀為“掬”💓🧑🏿‍💻。掬🙋🏿‍♂️,兩手捧物也[57]

按:整理者說鞫治審理而投之面頰,不知何意。王說是也🙇🏼。鞠🔣,讀為匊、𢱬✥,俗作掬。《說文》:“𢱬🪬,撮也🛌🏻👨‍🔬。”又“匊,在手曰匊。”《玄應音義》卷11👱🏿‍♂️:“掬,又作鞠,同👨‍🎨🌏。”謂兩手捧取🫸🏻🤷🏿‍♀️。《說文》:“李,果也。”蓋謂淮北惡人兩手捧取李子而食,卻把李子送到臉上,李子吃完了仍在吃🫱。

58)我妬也🏟,疾(墮)纍瓦毀襲杯,解擇(釋)成索別瓶橘(桔)(P75

整理者注:疾🦴,快。“”同“墮”🧘🏽‍♂️,掉落🍹。纍,堆積🤏🏻,重疊👩🏿‍🍳🙅。襲🍨🧝🏽‍♂️,重🧑🏻,疊🏌🏽‍♀️。解➛🌲,解開。成,重🛎🫰🏻,層🤸🏿‍♂️。別❄️,分離。“橘”同“桔”,桔槔🙍🏻,汲井水之木。

王曉明曰👩🏼‍🏭🔲:“橘”應讀為“繘”。“繘”為栓繫汲瓶的繩子🍔。古代在井中汲水一般皆用繘栓繫的瓶子,所以古籍中有時會“繘”、“瓶”並提……大意是說極力毀壞累積在一起的瓦和疊在一起的杯子,解開已經連接在一起的汲瓶和繩子。這裡累瓦👨🏻‍🦰🍫、襲杯、瓶和繘都象徵周春和虞士的關係[58]

按:王說大致得之,而未得“杯”字之誼🎴。“”字圖版作“”,其右從“隋”,當釋作“”,讀為隓💂🏿‍♀️😫,毀壞,字亦作𡐦、隳⚆。簡文“”𓀆、“毀”同義對舉。《慧琳音義》卷14引《考聲》🦎:“杯,瓦器未燒者也。”杯讀為坏,俗作坯🧑‍🦲、𤬭🔗,未燒成磚瓦的土坯🤳。音轉亦作䍍🙇‍♀️,《說文》:“䍍👧🏻,未燒瓦器也。讀若筩莩。”《廣雅》:“䍍,培也。”“培”即“坏”異體®️。壞之言胚,磚瓦之胚胎也🤔。成索,猶言結成的繩🏊🏼‍♀️1️⃣。

59)而離卑李🔠,晝肖(宵)不瞑(眠)(P75

整理者注🐯:“離”同“罹”,遭受,遭遇🥐。李,疑通“使”。卑使👨‍🦼,賤待。

按:度整理者之意,“待”是“侍”誤書❓。余謂“李”讀為㾖,字亦作悝,或省作里,又作𢟤👋👩🏿‍🍳,憂病也。《說文》:“𢟤👩🏼‍⚕️,楚潁之間謂憂曰𢟤。”此用楚語。言妄稽遭受憂病,晝夜不眠🔬。

60)念女(汝)之事我🎞,亦誠苦勞矣🧖🏿‍♀️🤷🏿‍♂️。不忍隱,何不走?不勝堇(勤),何不逃(P75

整理者注:忍隱👨,忍耐克制🧑🏻‍🏭。勤,辛勞🧀。

按🦫:隱,憂苦、苦痛。本字為慇🔻,《說文》:“慇,痛也🚙。”字亦省作殷、㥯🔐,俗作㦩。

61)何則我妬以自敗也(P75

按🚵🏼‍♂️:當點作:“何則?我妬以自敗也。”自問自答句。

 

 

 

 



[1]《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4]《六韜》據影宋鈔本🧝🏻‍♀️,四庫本“拔距”誤作“披距”🧝🏻‍♂️。《御覽》卷437引作“枝格”,《長短經·練士》作“破格”,恐皆誤💇🏼‍♀️。

[5]以上參見蕭旭《淮南子校補》,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196頁。

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一)》,復旦古文字網201667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5🧝🏽。下引“鳲鳩”說見此文下之評論🏄🏻‍♂️。

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五)》,復旦古文字網2016619日👨🏻‍🔬🧛🏻‍♂️,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50🍆。

[9]《白孔六帖》在卷21

[10]以上參見蕭旭《史記校札》🏇🏻🐑,收入《群書校補(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3--1984頁。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50🤵🏿🐐。下引陳說皆見此文。

[12]ee”讀𢵣為握,說同《北京大學藏西漢代竹書墨跡選粹》(人民美術版社2012年版)🧝🏿‍♀️,陳劍早已指出“讀爲握韻部不合”🤢。“ee”說見簡帛網201668日,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3🌑。陳劍說最早見於蔡偉《試說北大漢簡〈妄稽〉之“臂八寸”》轉引,復旦古文字網20121222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81。下注引蔡說亦見此文🕵🏻‍♀️🤗。整理者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時蓋據陳劍說刪去“讀爲握”之說。

[13]整理者曰🧚‍♂️:“‘’同‘夭’,長也🧛🏼🫰🏼。”蔡偉謂“讀為镺”,並引《廣雅》“镺,長也”及王念孫說🏃🥺,指出字亦作“夭”。整理者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時蓋陰取蔡說而陽沒其名耳。

[14]抱小《北大漢簡〈妄稽〉初讀》,復旦古文字網2015121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683🥅。

[15]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6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

[16]《繫傳》據新安江氏藏版👩🏼‍🦲,“析”當為“坼”形譌,四部叢刊本又誤作“祈”👨🏿。汪憲🧎‍➡️、苗夔👳🏼‍♂️、王筠並失校。汪憲《說文繫傳考異》☝️,苗夔《說文解字繫傳校勘記》,王筠《說文繫傳校錄》★,並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6846頁。

[17]胡吉宣《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085頁。

[18]王筠謂“人名乾昔者,或取堯如腊之義”,存參🧔🏼‍♂️。王筠《說文解字句讀》,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6847頁🐴。

[19]呂浩《篆隸萬象名義校釋》🌛,學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425頁📎。

[20]孟蓬生《上博竹書(二)字詞札記》,簡帛研究網2003114日🐞。其說正式發表在《上博館藏戰國楚書研究(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476頁🚮。

[21]《史記·齊太公世家》👐🏻:“北伐山戎、離枝、孤竹🥉。”《集解》:“《地理志》曰:‘令支縣有孤竹城👩🏻‍🦳。’疑離枝即令支也,令、離聲相近🐊。應劭曰🧘🏻:‘令音鈴。’鈴、離聲亦相近。《管子》亦作‘離’字。”是其證⛹️‍♂️。敦煌寫卷P.2718《茶酒論》:“有酒有令💅。”P.3910“令”作“禮”。S.5475《六祖壇經》:“若實不相應🕺🏻🏋️‍♀️,合掌令勸善。”敦博本077“令”作“禮”。P.3610《開蒙要訓》“捩”字注直音“令”👦🏻👨‍👧‍👧。P.2578《開蒙要訓》“犁”字注直音“令”👩🏻‍⚕️。“清浰”音轉則作“青令”🖐🏻、“清泠”。皆其比。這種語音現象,古籍甚是常見💘,參見蕭旭《〈玉篇〉“浰,清浰”疏證》,收入《群書校補(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1896--1900頁。

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復旦古文字網201668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6👷🏻‍♀️。

[2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並收入《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702頁🧑🏻‍🎓。

[24]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6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

[25]“黔之菜”《讀北大漢簡〈妄稽〉小札一則》,復旦古文字網2016622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37

[26]從林與從金、從今之字古通✍🏻,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41015頁。

[27]方以智《通雅》卷9,收入《方以智全書》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7頁✋🏿。

[28]參見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148頁👩🏿‍💻。

[29]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6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

[30]何有祖《讀北大簡〈妄稽〉條記(一)》👃🏻,簡帛網20166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68

[31]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6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東潮”即王挺斌。

[32]《玉篇殘卷》作:“(𣤶)👨🏼‍✈️,《說文》👸🏻:‘鳴(嗚)(𣤶)也🏄🏿‍♀️。’野王按:口相鳴(嗚)之聲也,或為(噈)字。”錯譌較多🍑。

[33]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6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

[34]何有祖《讀北大簡〈妄稽〉條記(一)》🌅,簡帛網20166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68🌔。

[36]楊元途《北大漢簡〈妄稽〉💠、〈反淫〉校讀筆記》,復旦古文字網201663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12。本文所引楊說全出此文。

[40]參見程瑤田《果臝轉語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9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8—520頁🦹🏿‍♀️。又參見蕭旭《麵食“餺飥”、“餢飳”、“蠍餅”名義考》。

[41]“秝”字據段玉裁說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29頁。

[43]王引之《經義述聞》卷9🧚🏼,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09頁。

[44]王挺斌《北大簡〈妄稽〉與〈反淫〉研讀札記》,簡帛網2016629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87🔁。

[45]本字當是追🧝🏼‍♂️,《方言》卷12🧑🏼‍🎓:“追,隨也👩🏼‍🦱。”桂馥曰:“‘就’當為‘訧’。”王筠🧛🏽、胡吉宣從其說;桂馥又謂“就”是“𣄵𣄴)”之譌,皆非是。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齊魯書社1987年版,第218頁。桂馥說又見《札樸》卷1,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34頁。王筠《說文解字句讀》👩🏼‍🍼,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88頁。胡吉宣《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3頁。桂馥下說見《札樸》卷7⛩,第256頁🔩。

[47]“痱”亦作“疿”,熱生小瘡,語源是“沸”,言内熱沸起🤟🏿⏪。《玄應音義》卷14🛥👱🏻‍♀️:“皰沸:《通俗文》:‘體蛘沸曰㿎沮🧏🏻👮🏿‍♂️。’江南呼沸子,山東名㿎沮。”《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35🦊🧑🏽‍🎤:“盛夏之月,人膚腠開🧓🏼,易傷風熱。風熱毒氣摶於皮膚,則生沸瘡,其狀如湯之沸◀️。輕者帀帀如粟粒,重者熱汗漬漬成瘡,因以為名,世呼為沸子也。”

[48]參見牟廷相《雪泥書屋雜志》卷4,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5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1--522頁🔨。又參見王汝璧《芸簏偶存》卷2👰🏽‍♀️,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62冊,第79頁👨🏿‍🎤。

[49]“補白”《北大簡〈妄稽〉中與簡6162有關的簡序試調》已及之,復旦古文字網2016625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39

 

 

[50]伊強《試釋〈忘稽〉中的字》🧑🏿‍🍼,簡帛網2016620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82

[5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65頁🧖🏽‍♀️。

[52]何有祖《讀北大簡〈妄稽〉條記(一)》,簡帛網20166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68👩🏽‍🍳。

[53]此“ee”說,簡帛網201668日,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3🟫。

[54]參見孫詒讓《大戴禮記斠補》,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45頁。

[56]今本“灸”誤作“炙”,治《說文》諸家皆校作“灸”🎨🌧。參見《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9938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6年7月4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6年7月4日🫸🏼。



点击下载附件🥣:1679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王寧 在 2016/7/4 17:31:43 评价道:第1楼

    24)言笑為為🤵🏿‍♀️,
    ————————
    “為為”讀“噅噅”是,“噅”單言時訓“口不正”🐽,若複言“噅噅”則恐非🏊🏻‍♀️。“噅”《廣韻》許為切🚓,與“㰤”🍊、“呵”✦、“㗿”均曉紐歌部字,讀音近同,故“噅噅”疑即“㰤㰤”、“呵呵”、“㗿㗿”🚫🚯,《廣雅·釋言》🈁:“唏唏🧙🏿‍♂️、㰤㰤、㗿㗿、呵呵,笑也”🖋,即笑貌🫳。

  • 王寧 在 2016/7/4 17:55:18 评价道🧑🏿‍🦳:第2楼

    27)長彘以行(P66
    __________________

    “彘”當讀“曳”🕒🌴,二字定喻旁紐雙聲、同月部音近💃🏼。《詩·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說文》:“曳,臾曳也”🧑‍🍼,段注:“‘臾’🎬、‘曳’雙聲,猶牽引也。引之則長,故衣長曰曳地。”《妄稽》言“弱緆微羅👨‍👩‍👦,長彘(曳)以行”,即用此義。

  • 黔之菜 在 2016/7/4 18:28:44 评价道👮🏽‍♂️:第3楼

    (42)條,楬與厇、磔(從石得聲)聲韻皆不同🚣‍♂️,如何可通?

  • 黔之菜 在 2016/7/4 18:44:53 评价道:第4楼

    (40)條改釋為傅❄️,不可從。簡文以傳、循押韻🎩。案文、元二部音近可以互相押韻。《管子·形勢》“抱蜀不言,而廟堂既脩<循>”(看王念孫《讀書襍志》,411-412頁),其以言、循為韻,亦文🙇🏽‍♀️、元相押🥬,是其例。

  • 王寧 在 2016/7/4 18:47:36 评价道:第5楼

    (41)隨而猶之🛖🦹,執而窌之(P68)
    (42)楬解囗之(P68)
    _____________
    按🕝:簡47云:“囗囗囗之,囗擊擣之,隨而猶之,執而窌之,楬解囗之👳🏽‍♂️,虞士乃三旬六日焉能起。”“虞士”之前的數句🎅🏼,當都是說妄稽毆打凌虐虞士的動作行為👼🏼,並非是為虞士治傷🤽🏽。簡文是說因為妄稽的這一番毆打虐待,虞士在床上躺了三旬六日才能起來,表示被毆打的嚴重。

  • 王寧 在 2016/7/4 19:15:41 评价道🥄:第6楼

    (33)馮(憑)吸皆願,七旬為夜(P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47-48“馮友”即“朋友”,則此處“馮吸”疑當讀“朋洽”,和“朋友”的意思差不多👊🏻▫️,“朋”即朋友🦏,“洽”即要好的、合得來的人👩🏽‍🌾。“願”應該是羨慕的意思🧙🏿。簡文(簡39)言“攬手太息:‘何然日月,與汝相得。’悠悠傷心,不能相去。朋洽皆願,七旬為夜。”當是說周春和虞士互訴衷腸,或喜樂或哀傷,相親相愛七旬為夜,讓朋友們羨慕。末二句本當作“七旬為夜,朋洽皆願”,是為了用韻而倒裝。

  • 萧旭 在 2016/7/4 20:03:40 评价道:第7楼

    (41)“擊擣”蓋謂擊擣藥物也👨🏼‍🚒。(42)楬🧥,讀為揭。(58)成,讀為瓴𓀎。《說文》®️⛺️:“瓴,甕似瓶也🧔🏼‍♀️。”俗字作㼩、墭🍚🧆,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蔣斧印本《唐韻殘卷》並云:“墭,塸器♖。”“塸”同“甌”,盆器。《集韻》:“墭,器也,或作㼩。”《類篇》:“㼩🪮,𤮹也。”《集韻》“𤮹”誤作“𤮸”🧍‍♂️。方成珪曰:“‘𤮹’譌‘𤮸’,據《類篇》正👶🏿。‘𤮹’與‘瓴’同。”[1]趙振鐸從方說[2]⚇。“成索”與“瓶繘”同義。“疾”與“解擇”對舉,“疾”亦當是毀壞義,其字待考🙍🏻‍♀️。

     


    [1]方成珪《集韻考正》卷4,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25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頁🙍🏽👩🏻‍🦳。

    [2]趙振鐸《集韻校本》(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第321頁。

  • 王寧 在 2016/7/5 8:26:24 评价道:第8楼

    簡47:“囗囗囗之,囗擊擣之🚽,隨而猶之,執而窌之🍈,楬解囗之,虞士乃三旬六日焉能起。”
    _______________
    將簡文又讀了一遍👩🏻‍🦼,感覺這幾句仍當是說妄稽毆打虞士的行為❌。
    “囗擊擣之”是毆打義很明顯,不必多說🦸🏿‍♀️。
    “隨而猶之”,“隨”是“追”的意思,“猶”即“揂”、“揫”之假借,今言“揪”者,此句意思是追上揪住。
    “執而窌之”,“窌”古以為“窖”字,此讀為“梏”🙍🏻‍♀️,《左傳·莊公三十一年》💤:“鬥射師諫,則執而梏之”;又《成公十七年》:“郤犨與長魚矯爭田,執而梏之”,其中之“執而梏之”即此句。
    “楬解囗之”🧑🏽‍🦰,疑讀“揭掛囗之”,“揭”是高舉,“掛”是繫掛,大約是高高地吊起來的意思。
    因為這番毆打,虞士躺了三十六天才能起身。

  • 王寧 在 2016/7/7 7:59:39 评价道:第9楼

    簡76:我妬也,疾(墮)纍瓦毀襲杯,解擇(釋)成索別瓶橘(桔),而離卑李,晝肖(宵)不瞑(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疾”當屬上句讀;“別”前可能寫脫“分”字。句當作“我妬也疾,(墮)纍瓦,毀襲杯(坯)🔹,解擇(釋)成索👇🏻🙅🏻,[分]別瓶橘(繘)”🌳。“我妬也疾”就是我嫉妒得太厲害。
    “卑李”可能是“俾倪”之音轉,或作“睤睨”🦹🏼、“䁹睨”等,斜眼看人,蔑視之意。“離俾倪”類似今所云“遭人白眼”。妄稽知道大家都蔑視她,心裡難受不安💩🧤,所以“晝宵不眠”。

  • 萧旭 在 2016/7/7 18:35:08 评价道:第10楼

    1.惠,仁恩😜。北大3周训简82孝弟慈仁💪🏽。说文:惠🏄🏿‍♂️,仁也。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25617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