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𓀘: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羅運環: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研讀
在 2016/7/31 18:26:14 发布


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研讀

(首發)

 

羅運環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竹簡編連、文本通讀及年代和價值

《史蒥問于夫子》🧖🏽‍♀️,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第六篇😕,[1] 由濮茅左先生整理👷🏽。竹簡缺損,無完簡,經整理,納入編號的共有12簡。不見篇題🙎‍♂️🥡,整理者據文中史蒥與孔子的問答,命名爲:《史蒥問于夫子》。該篇面世後,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不少學者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簡帛網等網站,以及相關會議和刊物上發表文章,尤其是youren等先生以《〈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爲題🐠🏇🏻,在簡帛網論壇上集中討論,收穫甚豐🤾🏼‍♂️。[2]學者的討論在竹簡的拼接、文字釋讀,斷句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下面就討論中所關注和關注薄弱而又重要的問題簡單加以論述🦻,以加强對文本的把握。

(一)竹簡編連

竹簡的拼接是《史蒥問于夫子》比較突出的問題🙂‍↔️。而竹簡的長度及編繩契口間距、字體、字距、內容銜接等是制約竹簡拼接的重要因素。

整理者🐕‍🦺🧝‍♀️:本篇完簡原長約37厘米,每簡寬0.6厘米,厚0.12厘米左右。上下兩端平頭,契口居簡右側,第一契口距上端約10厘米,第一契口與第二契口間距約17厘米,第二契口距下端約10厘米,竹簡兩道編繩,竹黃面書寫文字。滿簡書寫,上下不留天頭、地脚。

蘇建洲(2013):“本篇簡文的字跡與《孔子見季桓子》相同🦻,是同一位書手所寫。”(又見於海天遊蹤*2013👬🏼,14樓)李松儒(2015)最早表示贊同🟠。[3]後來進一步論述: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與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雖爲同一抄手所寫,但是兩篇字迹的風格差別較大。《孔子見季桓子》中連筆現象較多,文字常用羨筆⬇️,同一文字出現多種寫法,相比之下,《史蒥問于夫子》篇文字寫法變法不多👩🏻‍🦱,筆劃連筆現象不明顯。

王凱博(2013):整理者推測本篇編繩兩道,完簡約37釐米,但本篇無一枚完簡。本篇編繩應為三道🎋,完簡約54釐米(10+17+17+10)😓,《孔子見季桓子》完簡為54釐米左右,而兩篇為一人所抄,也可為佐證。(又見于鳲鳩*201342樓)

本篇簡文與上博簡六《孔子見季桓子》爲同一書體🛺、編繩應爲三道,這兩個發現擴大了本篇竹簡拼接的範圍和尺度。張峰(2013)率先拼接:本篇簡4+《孔子見季桓子》簡9🧑🏻‍🎤、本篇簡6+7🏐。王凱博(2013)拼接🧑🏻:本篇簡9+8🕛、3+10➕。鳲鳩*201349樓)、youren*201353樓)拼接:《孔子見季桓子》簡25+本篇簡5。此外⛰,還有一些學者主張的拼接,如:本篇簡1+127+311+3。誠如季旭昇(2015)所言:文義的銜接不理想🤹。

關于《孔子見季桓子》簡25+本篇簡5的拼接👦🏼👩‍🦼。顧史考(2015)提出异議。

另外🛌🏽🦸🏼‍♀️,本篇簡2也有兩種拼接:本篇簡2+11(見鳲鳩*201347樓)、本篇簡2+《孔子見季桓子》簡21(見(松鼠*201362樓、李松儒2015)。本簡220厘米、《孔子見季桓子》簡2120.8厘米🤳,季旭昇(2015):看起來長度還可以,文義的銜接似乎說得通,可是本篇簡平均每字0.95厘米,《孔子見季桓子》簡21平均每字1.38厘米,二者字距相差太大💀,不太可能屬同一支簡。

季旭昇(2015)對學者們研究的成果進行了綜合整理🎁,選擇的簡序及編連爲👒:本篇簡12+113+10,本簡4+《孔子見季桓子》簡9,《孔子見季桓子》簡25+本篇簡5,本篇簡6+79+812🎑。本文也采用了季旭昇先生整理的這一簡序及編連🎓。

(二)文本通讀問題

通讀已成爲本篇研究的重點。明確本篇的主題則是通讀的關鍵。整理者(271頁)認爲🧑🏽‍🚒:“本篇記叙了齊史之子史蒥,圍繞國治,向孔子求教了關于世襲、八🧑🏽‍🚒、敬等問題。”季旭昇(2015📀,242頁)💂‍♀️:“《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記載一位齊國敝吏之子史蒥接受了國君的某項職位🤸,不知該怎麽做👜,因而向孔子請教的事🏌🏿‍♂️。”依整理者的說法🚣🏽‍♀️,“史蒥圍繞國治向孔子求教”🤽🏻‍♀️,存在起因不明的問題;按季旭昇先生的說言“史蒥接受了國君的某項職位”,稱“某項”就是難以確定。請教的起因、“某項職務”問題指向🧊,尚須進一步明確主題。下面從本篇摘錄的系例材料似乎有助解决這一問題。

1史蒥曰:“蒥也,故齊邦敝史之子也🏧🤱🏻。亡()()圖也。”

2[夫子曰]:“子,其身之弍也。今使子師之,君之擇之慎矣🧔‍♀️。不可以弗戒”。

3[夫子曰]:“必危(端正)其邦家,則能貴於禹湯,禹湯則學。”

4[夫子曰]:“故教於始乎哉!始得可人而舉之”。

5[夫子曰]🤙🏻𓀋:“民氓不可侮”。

6史蒥曰:“可()()?” 夫子曰:“納邪僞,幽色與酒◾️,大鐘鼎,美宮室🛎,驅騁畋獵🤷🧑🏻‍💼,與()獄訟🫲🏼,此所以失。”

7[史蒥曰]🌔:“聞子之言大懼不志()所爲。”夫子曰:“善才()! 臨事而懼”。

本篇涉及到4個人物🦵🏿:君、太子、史蒥🔄、夫子(孔子)🧑🏽‍⚕️。第2條 “今使子師之😶🚬,君之擇之慎矣。”🔂。這一條是破解全文主題的關鍵之所在。季旭昇(2015242頁):“今日派遣他去學習,國君的選擇是十分慎重的”。認爲“子(他)”指太子👮🏽‍♂️。但我認爲“子”指“史蒥”;“師”指“師”“傅”🤾🏽‍♀️,也就是老師;“之”指太子。整句的理解🐷:現在[國君]令您(史蒥)爲他(太子)的老師🦇,國君的選擇是十分慎重的”。文從字順🚳。關鍵點就是“師”指太子的老師。

文章前後相扣🫲🏽,前面提出“史蒥曰:蒥也🦹‍♀️,故齊邦敝史之子也🥁。亡()()圖也。”“[夫子曰]:“今使子師之,君之擇之慎矣𓀀🙌🏼。不可以弗戒”🦸🏿。結尾,“[史蒥曰]🔁:聞子之言大懼,不志()所爲👰🏽。”夫子曰:“善才()! 臨事而懼”♛🏄🏽。這表明了兩點🕥🛀🏻,其一🦖,史蒥向孔子請教的內容應是有關治國謀略之類;其二👊🏻🟧,史蒥爲人謙虛謹慎🖕🏻,君對選師慎重,而史蒥對爲“師”之事,始終處于“臨事而懼”的心態✅。這些皆從總體上印證了本篇主題🐰🧎‍➡️。

此篇非如“與《上博三·仲弓》篇的情形類似”(季旭昇2015242頁),應當類似《國語·楚語》第1篇👨🏽‍🍳,“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士亹也是認爲“臣不才”推辭不掉而向申叔時請教。“使子師之”與“使士亹傅太子箴(或作審)”相似的表述👃🏿✒️,就决非巧合。這還可從上面所列5條中得到印證。如第2條中的“必危(端正)其邦家,貴於禹湯🏃,禹湯則學”👲🏼、第3條中的“八失”第4條“故教於始乎哉!始得可人而舉之”、第5條“民氓不可侮”等,這些內容非國君和准國君(太子)而不相稱。這些教太子的內容不同于士亹教太子的內容,可能與老師的知識結構有關🕋。史蒥因其“無如圖也”👐🏼,所需要向孔子請教的自然是些時政性的治國謀略的內容。士亹所請教的內容是一些基礎知識性的。這正是二者的差异之處。明確了這種差异,可擺脫士亹教太子內容的束縛,確認史蒥向孔子請教的內容也是教太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實用性較强的內容。從而確定本篇是史蒥就教輔太子事請教孔子。而非“國君派其子‘師之’”🚴🏻♏️;或“派遣他去學習”🫅🏼🤔。(季旭昇2015🤴🏻,242🧏🏽、247頁)明確了這一主題,自然就能較順當地通讀全文。

(三)文本的年代及價值

史蒥爲太子師向孔子請教事🚨,可從孔子和齊景公相關情况中獲得一些信息⚡️。

孔子好禮⛩,接近30歲才學有所成♋️,即其自言“三十而立”🏌🏻‍♀️。正當孔子30歲這一年(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齊景公(公元前547490年)及晏嬰訪問魯國時召見孔子,孔子初受齊景公的賞識。魯昭公二十五年(齊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魯國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孔子在齊🏄🏼:爲齊大臣高昭子家臣、與齊太史語樂、景公問政于孔子等🈁,景公還許以上🦹🏻‍♀️、下卿之間的待遇慰留孔子✋🏼。後因齊國大夫想謀害孔子,孔子返魯。史蒥爲太子師請教孔子當在此之後🪿,齊景公死(公元前490年)之前這段時間之內。

同時,由此可知,令史蒥爲太子師的“君”應當是齊景公。齊景公在位58年,先後立過兩位太子𓀛,即嫡夫人燕姬所生之子(佚名)和寵妾鬻姒(或作芮姬)之子荼👴。史傳記叙多謂齊景公五十八年(公元前490年)燕姬所生的太子死。《左傳》哀公五年進一步指出:“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4️⃣。”漢代服虔注謂:“燕姬齊景公嫡夫人,昭七年燕人所歸(嫁);不成,未冠也。”[4]未到舉行冠禮,即成人禮太子就死了。史傳又載🤰🏿,原太子死後,沒有即時立太子👩🏽‍🍳,景公還曾謝絕過大臣們的請求。直到景公得了重病🏄🏼‍♂️,才令大臣國惠子🙇🏽‍♂️、高昭子立其寵妾之子荼爲太子🎃。當然,少子荼應早爲景公內定爲太子。同年景公死,太子荼繼位👨🏿‍🎓。或有疑原太子死與荼立爲太子不在同一年,很有道理,尚難證實。總之🆚,史蒥爲太子師的太子當爲齊景公新、舊太子之一👨🏽‍🌾。

本篇的價值,原整理:“本篇佚文的發現,充實了儒家的歷史文庫”。季旭昇(2015):“這份材料可以補充今人對儒家孔子的認識🤦🏻‍♂️。”這都是從儒學角度評價的🦄。若從史學的角度,我認爲除了可補充孔子思想資料外,還可補充齊史🙉,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一份先秦時期🖱🛀🏽,尤其是晚周太子教育的實用內容。

 

.釋文

【缺簡】“亓()□之🥋。”吏(史)蒥曰:“蒥也,古()齊邦(-)()之子也🧑🏿‍🏭。[1]()()()也🔸Ⓜ️,[2][3]1

()()=(子🎦。子),亓()身之(弍)也😧。[4]()(使)子帀()之,君之睪()()矣,[5]2】不可以弗戒。子之吏()行,[6]百生()()()利,邦家()𢔭(𢕌-)🧚🏿;[7]子之吏()不行💏,百生() [8][9]11

()()()()[10]則能貴於==(禹湯,禹湯)則學👨🏿‍💼。[11]()[12]3】又()()來,未或()能才立於()之上,[13]()或不免又()()[14]? [15]10

同,[16]()()()()()🏊‍♂️。[17]()()可人而與()之🤷🏽,[18]4()()()而進之,[19]()人弗()進矣👨🏼‍🔧。()()不可人而與()[][20]【上博簡六《孔子見季桓子》9

(-)不可()[21]衆之所植,[22]莫之能灋()也💽⚇;[23]衆之[灋(廢)][24]【上博6《孔子見季桓子》25】,莫之能()也👱。[25]()()視之,[26]不亓()難與()言也?()[27]5

也。”[28]吏(史)蒥曰:“可()()?[29]夫子曰:[30]“內()()()📛,[31]()色與()()📵,大鐘貞()[32]6】美()室🧑🏽‍🚒,[33]()()畋邋()🤶🏽,与()獄訟,此所(以)()。” [34]7

“害()鹿(-)而不敬? [35]子亦氒()之惻()。”[36]史蒥曰♍️:“可()()(-)? [37]()() [38]9】敬?”夫子曰:“敬也者,詹()人之=(彥色/顔色),而爲之爲(僞);[39]視亓()所穀()🎟,而[40]8

()子之言大矍()[41]不志()所爲。”夫子曰:“善才()! [42]臨事而矍(),希不[43]12

 

三 集釋

[1] 吏蒥,整理者👽:“吏”亦通“史”💆🏿‍♂️;蒥,史官人名🟨。張峰(2013):“史蒥的史為史官名🪕;可直接釋寫爲留🦚,上博簡一《緇衣》第21簡:私惠不懷德🛣,君子不自留焉原簡作👍。

按:作爲人名♥️,可保持按簡文隸定的字🙋🏼,讀音爲留。

吏,整理者讀“敝吏”。“”✵,字形亦見上博簡一《性情論》第13簡、上博簡二《魯邦大旱》第24簡“()帛”等。本簡“”讀“敝”,謙辭。易泉*201322樓)🧑‍⚕️:出于世官世族的考慮👩🏿‍🦳,此⬆️,也要進而通作。當然👨🏻‍🌾,二直接釋作♣︎,在郭店簡中也有大量的例證。

按👨🏿‍🦱🦀:吏🍩、及事🚴‍♀️、使是史字的分化字🦶,古文字罕見吏字的使用🔥,在六國文字中,史、吏二字尚未見明顯地分化(二字明顯分化當在秦統一文字之際)✋🏼,吏字形體一般作史字用。何以史字吏形現象👩‍🔧?其竪畫上部的橫畫、或點畫⬛️、半橫畫及竪畫頂端半斜畫也可以理解爲史字的飾筆。按文字規範後的習慣🤏🏻,這種吏形史字,當直接釋爲“史”字。考慮到吏形史字有時也用爲“使”、“吏”🛌🏼、“事”💋👩🏻‍🏭,按簡文字體嚴式隸定似乎更適合。嚴式隸定仍可保持史字吏形👳‍♀️,然後括號注出。吏形史字用爲吏時,可保持本字形;用爲事、使時用括號注出💻。本簡吏形史字采取的是嚴式隸定,括符注出。

[2] 亡女🙃,整理者🧚🏼‍♂️:亡,古通“無”;女🥴,簡文常用作“如”♦️。🧑🏽‍🌾,整理者讀爲“者”🈲。“無如者”,或讀爲“亡如者”👙、“無如諸”。張峰(2013)將簡文字隸定爲“http://www.bsm.org.cn/pic13/130106/02/image010.gif”。“http://www.bsm.org.cn/pic13/130106/02/image010.gif”字楚簡多讀為“圖”,如“公弗http://www.bsm.org.cn/pic13/130106/02/image010.gif(),必害公身。”(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簡6)。蘇建洲(2013):應讀為圖。讀為“無如圖也”。

按🧑🏻‍🍼:古文字隸定👰🏽‍♀️,心🤸🏼、忄可通寫,但後世有http://www.bsm.org.cn/pic13/130106/02/image010.gif二字,http://www.bsm.org.cn/pic13/130106/02/image010.gif字用爲懶惰義。按簡文原形應隸定爲,意爲圖謀。

[3] 整理者:本簡下文殘缺。季旭昇(2015)認爲殘缺32字。

[4] ,整理者隸定爲“既”🏌️‍♂️。高佑仁(2013):開頭“既之”,首字不是“既”字,左半從“歹”😖,從文義來看,這個字跟死有關⛳️。

子,亓身之也👮🏼‍♂️。整理者:子🎊,讀爲“嗣”,爲“繼續”🐇、“繼承”之意。將隸定爲“或”,讀爲“惑”。幷將此句斷讀爲🧑‍🦯:“子(嗣)亓(其)身之,或(惑)也”🤵‍♂️。Youren*2013⏫,5樓)🕛😽:“或”就字形當以釋“弍”為妥。此句似可讀為“子其身(信)之;惑也”🙈。無語*2013🧑‍🚀,31樓):釋之說可信,此種寫法的見於郭店簡以及《說文》古文。字。此句應斷讀作子,其身之貳也👃🏼。《左傳》文公十六年子🔥,身之貳也

按:(弍)字在楚簡中還見于郭店楚簡《語叢三》第67簡、上博簡三《彭祖》第8簡、上博簡八《李頌》第1簡。均從戈,不從弋👩‍👩‍👦‍👦。與《說文解字》“貳”、“二”字的古文“弍”略异。從“二”聲,是“弍”的异體字。

[5] 含吏子帀之🫷🏻,整理者:含,讀爲“今”👩🏻‍🎓,簡文多用作“今”。郭店楚簡《語叢一》第41簡🚣🏼‍♂️🍂:“《春秋》所以會古含(今)之事也。”“吏”,用作“使”。《左傳》襄公三十年“吏走間諸朝”,《釋文》“吏”作“使”,王肅本作“吏”🎽👩🏿‍✈️,《正義》“俗本吏作使。”《國語·周語中》“至于王吏則皆官正莅事”,《補音》吏作使。“帀”,簡文用作“師”🧗🏿‍♂️。上博簡三《周易》第713簡的“匝出以聿(律)”👩🏽‍🚀、“才(在)帀中吉”、“可用行帀征邦”的匝,皆讀爲“師”。季旭昇(2015💥,247頁)認爲“子”指太子😗,譯讀:“今日派遣他去學習”🌭。

按8️⃣👨:“含吏子帀之”🧙🏼‍♂️。“子”指“史蒥”🔛;“師”名詞兼動詞,以爲老師🚴👨🏽‍🔧;“之”代指太子♑️。譯讀🦂:現在[國君]令您(史蒥)爲他(太子)的老師。句式與《國語·楚語》“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相近似。

睪💞,整理者:讀爲“擇”。金文“睪(擇)其吉金”語恒見,又郭店楚簡《語叢一》87簡:“君臣🚵‍♀️、朋友、其睪(擇)者也。”

🐝,整理者:簡文多用作“慎”🤩,如上博簡五《弟子問》👰🏿‍♀️、上博簡六《慎子曰恭儉》及《用曰》篇“”,都用作“慎”。

按🫰:“”字最先見于郭店楚簡《老子》甲本、《緇衣》和《語叢四》🤹🙋🏼‍♂️,整理者釋爲“誓”,借爲“慎”🕢。(參見郭店楚簡《老子》甲11號簡注)陳劍(2001)釋爲“”,認爲極有可能就是“慎”字的古字。現今一般按字形隸定爲“”,從言聲🦡,楚文字常見的“慎”字。

[6] 子之吏行,整理者:吏行,用作“事行”📝。“事”,疑指興修水利、利民耕耘事🙋🏻‍♂️。季旭昇(2015🏧,242247頁)認爲“子”指太子🧜🏿;讀“吏”爲“使”。譯讀:“太子的派遣(學習)得以實現”。

按👲🏽:子之吏行👏🏼。“子”讀爲“您”👉🏿,代指“史蒥”👱🏻。“吏行”讀爲“事行”,“事”指爲太子師之事🚝。

[7] 邦家🪤,整理者:同“邦國”🚑、“國家”。

𢔭,整理者釋爲“,從彳🤦🏼‍♀️,聲,“遟”之省。《集韵》“遟,待也。”“遟”有期待🪳、等待意👨🏻‍🚒。本句意邦家之道長遠,以待邦治🌒。“遟”,亦可讀爲“治”。蘇建洲(2013):整理者釋為“,讀為""。字形不似🙅🏻‍♂️。此字是“,讀為"",參《孔子詩論》簡15的厚字作,只是“石”旁的“口”省略而已。簡文讀爲“邦家以厚”。易泉*201325樓)👌:郭店《語叢一》14號簡的更像些😺。此處爲字省 Mpsyx*(201337):此字與上文字押韻,釋為𢕌是對的。應隸定為𢔭,《說文》:厗“從廠,屖省聲。”此處可以讀為,義為平安子之吏行🍧,百姓得其利,邦家以𢕌(夷)🌞。”“邦家以夷邦家以寧意思略同。季旭昇(2015)隸定爲“”🕺🏿。本句譯讀爲👩🏻‍🍳:國家與國家之間皆能親厚🦅。

按:隸定爲“𢔭”是對的📥,廠上不必加點畫。戰國楚文字往往在一些字的頂部橫畫上增一短橫,作爲飾筆,同簡的“不”字就是如此🥴👰🏼。“𢔭”讀爲“夷”🧜🏻‍♂️,義爲“平安”。本句譯讀:國家將能太平😷🧑‍🔧。

[8] 整理者㊙️:本句讀爲“子之事不行🐺👨‍🦯,百姓”,以正反兩理說服🕚。

[9] 整理者:本簡下文殘缺👱🏻。 季旭昇(2015)認爲殘缺10字。

[10] ,整理者隸定爲“”🛀🏻,用作“必”,字形亦見上博一《緇衣》,郭店本、《禮記》本《總衣》作“必”👮🏻。高佑仁(2013)👈🐸:“必”字🌤🦵🏻,整理者隸定作提手旁🔬🧛‍♂️,應是筆誤🔟⚓️,實是從“才”。

,整理者🥌🧎🏻:同“跪”🏒,讀爲“危”。《釋名》😣:“跪👨🏿‍🦰,危也🦵。”字從厃(或從危省)🤮,從止🧑‍🎄,或亦“危”字。楊樹達:危乃跪之初字也(《積微居小學述林·危跪》)。

按:字見上博四《曹沫之陳》63號簡,從止,從危省聲🌊,就是跪字,此處用爲危。

[11] 貴,整理者:音通“潰”。

🏋🏻,整理者🚕:簡文恒見,《古音駢字續編》引《路史》“夏”注“夏禹”。

漮,整理者:音與‘湯’通👨🏼‍⚖️。“漮”👧,上古音屬溪母陽部,“湯”上古音屬透母陽部🏸👄,可通𓀍。上博五《鬼神之明》第1簡作“湯”。商代創立者。蘇建洲(2013)🧝🏻‍♀️💪🏽:上博一《緇衣》“湯”作從水庚聲👨‍💻,施謝捷以為是“湯”的異構。康也從庚聲,故“漮”可以看作“湯”的異構。

學👨🏻‍🍼,整理者隸定作:“”,疑“舉”字異體,會意👨🏻‍🦱。高佑仁(2013):原釋所謂的“舉”,下半明顯從子,實為“學”字👬🏼。

[12] ()🙍🏽‍♀️,字迹殘泐,整理者認爲不可釋,以“□”標示。王凱博(2013)發現第10簡可與第3簡拼接。簡3+10首殘斷處🤍📡,拼合後字爲“”🤹‍♂️,讀爲“始”🥔。季旭昇(2015)隸定爲“”。

按💆🏼‍♂️:此字從言,)聲,讀爲始。這一類, 的字隸定不統一🐅,本字隸定作“”、“”,均不誤。

[13] 未或能才立於之上。整理者:“才立”,讀爲🤘🏻:“栽粒”😋,“粒”指“米食”。“才立”或讀爲“在立”。“”𓀉,簡文“地”多作此形。季旭昇(2015246頁)“或”讀爲“有”☕️🧑🏼‍🦳。“才立”,讀爲”特立”。結合上文意思,“才立”應該是“獨立不需向人學習”之類的意思💬。據此,我以爲“才(從紐之部)”可讀爲“特(定紐職部)”🤜🏻,二字韵爲陰入對轉,聲爲舌齒旁紐,從紐與定紐古音可假的例子🧏,如“蝶”從“疌”聲,“蝶”《說文》徒葉切,屬定紐;“疌”《說文》疾葉切👀,屬從紐🧑‍⚕️。“才”與“特”👰🏿‍♀️,典籍雖無通假之例,但“才”與“直”(澄紐職部)可通🦥,“直”與“特”只是聲母有清濁之异而已。“特立”謂“獨立”,《禮記•燕義》“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即此義。“未有能特立于地之上”,謂“未有人能孤立于地之上(而不用跟人學習)”🧕。

按:未或能才立於地之上🍪。“或”從季旭昇讀“有”。“能才”當是“才能”的倒誤,“才”指“才能”或“賢才”🫘☄️,“能”義爲“能够”➔。“立於地之上”,在地上稱王,義同擁有天下✋🏿。譯讀✵:沒有賢才能在地上稱王。

[14] 或,整理者:“”讀爲“抑”,副詞。表反詰,或表揣測📨。或讀爲“噫”🏩,表轉折🧘🏿‍♀️、然而👨🏽‍💼。何有祖(2013):“”🎠🤟🏽,此字古文字常見,即字异構,可訓作(劉洪濤《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札記》,簡帛網·楚簡,201316日)👨🏿‍✈️。一或,與甚或甚至意義相近🌂。

,整理者:從言,骨聲,字書所無。依音讀爲“滑”或“猾”。古滑👩‍👩‍👦‍👦、猾通。或疑“諣”字。季旭昇(2015)讀爲“禍”🌴。整句譯讀🤚🏽:甚至于不免會遇到灾禍。

[15] 整理者:本簡下文殘缺🏂🏼。”季旭昇(2015)認爲殘缺8個字。

[16] 🏌🏽🖨,整理者隸定爲,:🧺🤚🏼,《說文》🫒:“恒🤽🏽,常也。從心🤸🏽‍♂️、從舟,在二之間🕰。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古文‘恒’,從月。《詩》曰🧑🏻‍💻:‘如月之恒。’”簡文字形與《說文》古文、《古文四聲韵》合。“”,《汗簡》引《義雲章》作“”🔧🚆,與簡文近🧔🏽‍♂️。蘇建洲(2013):疑當釋為“極聽”,古書常見。所謂聽字寫作“http://www.bsm.org.cn/pic13/130106/05/image087.gif”,也見於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6。“極”字寫法見於《孔子見季桓子》簡15。高佑仁(2013):開頭的“啟”,左半從“耳”,右半不知。

[17] 古,整理者“古”屬上讀,斷讀爲“同古”。“同”或通“通”🏋🏽‍♂️。張峰(2013)“古”屬下讀,讀爲故,斷讀作“同,古(故)”。

,整理者👊🏼:簡文多用作“教”,教化🧚‍♀️,化民以德教。

於,整理者🦼:讀爲“與”。

才。😐,整理者3字連讀🧜🏿‍♀️:“()()()”。張峰(2013)讀“”爲“始”。斷讀爲:“乎哉?始”🤳。之所以在乎哉下斷句,是因為乎哉連用文獻多見,如《禮記·檀弓下》: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於用殉乎哉!

[18] 與🐬,整理者:據簡意讀爲“舉”🎏。

整理者:本簡下文殘缺🙏🏼。張峰(2013):簡4實際上可與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9連讀😥。具體應為簡4在前👨‍💼,簡9在後🧜🏿‍♀️。

[19] 爰👰🏼‍♀️,整理者💷:《集韵》🧑🏿:“爰🎏,《說文》引也👨‍💻,謂引詞也。一曰于也。” 陳劍(2008):“爰”字原考釋如字讀,實講不通。“爰”當讀爲援引之“援”👩🏿‍🔧,簡文意謂⛸,仁人在上🧖,所援引(舉薦、提拔)的也是仁人,不仁之人也就無由進仕了。

[20] ,整理者隸定爲“”,讀爲“治”。季旭昇(2015)讀爲“始”👗。

與🤿,整理者🚟:字下半殘,讀爲“歟”。季旭昇(2015)讀爲“舉”。幷在其後補“之”字。

[21] ,整理者直接釋第二字爲喪,斷讀爲“民,喪”。陳偉(2007);喪字從“亡”從四“口”,釋“喪”可從。這裹恐當讀爲“氓”。民氓,指民衆🎞、百姓🤣🙋🏻。

,整理者隸定爲📟,同“悔”。梁靜(2008)讀爲“誨”𓀘。陳劍(2008)隸定爲“”,讀爲“侮”🤪。“侮”字本從“毋”🥤,(周波《“侮”字歸部及其相關問題考論》🚵‍♂️,簡帛網·楚簡⏲,200795日)簡文此字上所從正作“毋”形而非“母”形。

[22] 植,整理者🤹🏼:種植。李銳(2007)讀爲“直”。

[23] ()🤾🏼‍♂️,整理者釋“竔”👔,從立,升聲🚣🏼‍♂️,讀爲“升”。指穀物成熟🙅‍♀️。陳偉(2007)🧑‍🚒:此字從阜作,是楚筒中“阩”的常見寫法。這裹疑當爲“懲”,制止義。陳劍(2008)釋爲“灋”,讀爲“廢”🏄🏽‍♀️。字形有訛誤的成分,“灋”字的“去”旁“口”寫爲一實筆;省去“水”旁;所從“廌”旁筆意訛變,與郭店《老子甲》簡31gd001lza031+07法01相關部分筆意甚近。

[24] 最後一字殘泐,整理者釋“所”字。李銳(2007)在“所”字後補“灋”字。陳劍(2008):此字尚殘存頭部筆畫,其形與“所”不類。鳲鳩*2013🧑🏽,47樓):簡25尾部為之殘🫅🏻,後應還有一字🚵,已不存☸️。youren*201353樓)💁‍♀️:但從《孔子見季桓子》簡25與《史蒥問于夫子》簡5綴合圖片中很容易就看出來,這中間如果要再補一字🦸‍♂️✵,那麽《史蒥問于夫子》簡5的契口將不符合本篇編聯的要求。簡末從字跡殘筆來看確實不像“所”🏋🏼,如果末字不是“所”🙆🏼🦁,那麼它就當是與“植”所相對的動詞,而書手將“所”字漏抄🤏🏽💴。季旭昇(2015)▪️:此字當爲“法()”👨🏿‍🎤,對照同簡的“法()”字,二字的右上完全相同。如果這個推測可信,則書手在“法()”字前本來就漏抄了一個“所”字💪🏻。因此這兩簡的拼接就沒有補字的問題了🪘。

本簡下文殘缺,陳劍(2008):《孔子見季桓子》簡25“民”字、“所”字的寫法皆與《孔子見季桓子》多見的寫法不同,其文意也跟《孔子見季桓子》討論的重點看不出有多大關聯。此簡當亦未必屬於此篇🤦🏿。鳲鳩*201347樓)《孔子見季桓子》簡25與《史蒥問于夫子》簡5🧑‍🎓,兩枚簡可接續🚳。youren*201353樓)在自作的綴簡拼合圖後說👡:《孔子見季桓子》簡25與《史蒥問于夫子》簡5綴合是完全正確的🂠。

[25] 整理者🌅🚮:“”🔖,字讀爲“竪”🐓。

按:“豎”即“竪”的异體,義爲立🧑‍🏭。

[26] 子,整理者:尊稱,代詞。

氏,簡文字體作,整理者釋“氏”,讀爲“是”🌬。蘇建洲(2013)⚱️🤟:此字也見於上博五《姑成家父》簡7💅🏽,釋為“厇”。

按⤵️:“氏”字💪🏼,論字形當釋爲“厇”,看文意當釋爲“氏”,讀爲“是”。對比簡文“氏”、“厇”,字形相近🧞‍♀️,本簡“厇”應爲“氏”字的筆誤。

視,整理者釋“見”🧘🏼‍♂️。Youren*2013🚶🏻‍♀️‍➡️👍🏿,10樓)🩶:改作“視”。

[27] ,整理者:從又,虘聲,即“”字。簡文多用作“且”☝🏿。

整理者🤣:本簡下文殘缺。季旭昇(2015)認爲殘缺6字。

[28] 整理者👱🏼‍♂️🚰:本簡6上🌎、下殘。季旭昇(2015)認爲本簡上殘缺10字。張峰(2013)簡6和簡7也許連讀👨‍🌾,下所列正好

[29] 八🟰,指下文的內容。整理者🛎:治國的“八禁”。

按:從下文八項內容結尾句“此所以失”來看,此“八”當名國君“八失”。

[30] 夫子🚣🏻‍♂️,整理者👳🏼‍♀️🐦‍🔥:古對男子的敬稱,對師尊稱🌧。本句“夫子”當指“孔子”。

[31] 內與👨🏼‍🔧,整理者讀爲“納與”。“內”通“納”👩🏿‍⚕️,“納”義有“征”、“取”、“入”🏠。“”🤾🏻‍♂️,指“資”、“貨”,或“賭”🧑‍🦱。高佑仁(2013)🤯:“”這個字楚簡常讀作“貨”🌐,《郭店˙語叢三》“內(納)●=貝為(貨)也”,文例與此相近可參。鳲鳩*2013😏,26樓)🐠:內與讀為納邪偽。季旭昇(2015)讀爲👰🏻‍♂️:“[好]內與()()[或作內()()()]”。鳲鳩之說系援用陳劍先生在 《〈上博()·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5] 釋“與蟡”爲“邪僞”的意見👩🏻‍🎓,自有一定的說服力,但“納邪僞”作爲一項◻️,本小節只有七項,不符 “何謂八”之數。依 Youren(高佑仁)之說,“納與貨”作爲兩項,符合簡文“何謂八”之數。不過,“納與貨”⚧,似乎少了一個動詞。推測本篇書手在這兒抄漏了一個動詞,原句應作 “好內與貨”。好內,即貪戀妻妾姬侍🔷🔳,見《國語》🚴、《史記》、《漢書》;好貨,見 《孟子》。又在脚注中引許學文先生的意見,簡文“何謂八”的“八”也有與內文計數不合的可能,不必太執著。如《張家山漢簡·蓋廬》有其例證。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依鳲鳩讀爲“納邪僞”雖然不符“八”之數,但文義很好😑🧑‍🔧,涵蓋的“失”的層面較廣,其實也是一種合理的釋讀📤。

按:“內與”,按季旭昇(2015)的解釋,“[]內”,即“貪戀妻妾姬侍”。“幽色”讀爲“好色”(見其釋文)。則“好內”與“幽色”在大的類別上比較接近;且尚須在“內”字前增“好”字;再從“八失”需要强調的項目來講,以陳劍、鳲鳩釋讀“納邪僞”爲當。

[32] 幽🧑🏿‍✈️,整理者讀爲“深”。《經典釋文》:“幽,深也”🧑🏽‍🍳。酉,整理者讀爲“酒”🌺。貞,整理者讀爲“鼎”。

[33] 室,整理者隸定爲“美宔室”👨‍🦯‍➡️。“宔”和“宗”🐈‍⬛、“室”🌃、“祏”字音分別可通🔱👨‍⚕️,因此,“宔室”亦可讀爲“宔祏”💅🏽、“宗祏”。蘇建洲(2013):“美宔室”的“美”很值得關注!楚簡“美”皆從“微”得聲,沒有例外👨🏽‍💼,見《彙纂》頁356-357。“美”字見于秦系文字與中山方壺,難道是受到三晋系文字的影響?高佑仁(2013)讀爲“美宗室”。mpsyx*2013👃🏽,41樓、44樓)釋爲“美室”。大鐘鼎,則讀美宗室於義不通,應讀為美宮室,似與《周禮》之媺宮室同義。(《周禮·地官·大司徒》)

[34] 畋邋,與獄,此所以🤙🏿。整理者斷讀爲:“區()()(柱)(乘)與(輿),獄(訟)易,所以()。”高佑仁(2013)疑句讀為“驅畋◎🔺,舉獄訟,易所以失”🎛。

🧑🏼‍🍼,整理者釋爲“”,疑“軹”字,“軹”通“軝”。蘇建洲(2013)🌾:整理者以為是“軹”字🙎‍♂️,當是🐯。其右旁常見於金文,李學勤先生有說。最近一器見徐王差於戈(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甲骨金文,2008115日🚶🏻‍♂️,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銘文補釋》下面的評論)🧃。高佑仁(2013)🌤:疑是從車呈聲之字。單育辰(2013)讀爲“騁”。程燕(2013):“”,定紐耕部👼🏿;🚦,透紐耕部。定、透均屬舌音,韻部相同,可以相互通假🤾🏽‍♀️。傳世典籍亦有相通之例:《莊子·山木》未足以逞其能也。《太平禦覽》卷91引逞作騁。

畋,整理者釋爲“”™️,讀爲“柱”,用作車飾。高佑仁(2013):當為“畋”🕘𓀉,原釋解作從主聲👷🏿,明顯字形合不上🧑‍🦼‍➡️。單育辰(2013)釋畋🏋🏽‍♀️。程燕(2013)👩‍❤️‍👨:田獵的“田”😷🦟。

邋🚓,整理者:疑“乘”之异體。單育辰(2013)釋👨🏽‍🏫。何有祖(2013):即字🧑🏻‍🏫。程燕(2013):疑此字應釋作,讀爲🚵🏻‍♂️。簡文驅騁田獵,見《孟子·盡心下》:驅騁田獵

與獄,整理者讀“與”爲“輿”,屬上讀🧏🏻。,《集韵》“訟👳🏿‍♂️,古作”🧖🏼‍♂️。高佑仁(2013)讀“與”爲“舉”,屬下讀。值得注意的是“舉”字上有墨點,或有提醒作用。何有祖(2013):獄訟之事,典籍記載常用動詞是,意在平息爭端🧑‍🍼🏈,此處似興起獄訟✫👳🏿‍♀️。鳲鳩*201374樓)⬜️🪒:與獄訟,理解為興起獄訟,終嫌寬闊模糊,不够具體協調👨🏿‍🎓。可考慮讀鞫獄訟🗂🀄️、𥷚獄訟,有刑訊逼供的意思在內,但找不到先秦書證。《說文》𥷚❣️,窮理罪人也。在窮、盡義上,🫲🏽、是相通的。苦行僧*201375樓):與獄訟,當讀為古音相同,都是喻母魚部。兩字相通🆖,古書多見🍺。有幹預的意思。《東觀漢記明帝紀》👩🏻‍🦲:外戚預政♔,上濁明主,下危臣子🧑🏿‍🦲。”“與(預)獄訟的意思就是幹預獄訟,也就是以個人權勢影響司法公正。

按🤼:“與獄訟”的“與”當以讀干預的“預”爲妥📧。國君按正常程序過問相關案件⛹️‍♂️,不屬“預獄訟”🧛🏻‍♂️。如《墨子·明鬼下》有一則齊莊公(公元前553-548年)時獄訟故事🧑🏻‍🎄,兩位大臣“訟三年而獄不斷”👨🏿‍✈️,才由齊莊公親自處理💺。又如《漢書·刑法志》高皇帝七年下詔禦史的內容有🤵:“廷尉所不能决,謹具爲奏,傅所當比律令以聞”🧚🏼。

此🤹‍♂️,整理者釋“易”,變易。屬上讀。張峰(2013)、何有祖(2013)釋“此”,屬下讀。寫法與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8的“此”形同(參見陳劍《<上博(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77-178頁)🍑。

,整理者:簡文“失”作此形。

[35] 害🫲🏻,整理者:用作“曷”⤵️。《尚書·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敦皇本“曷”作“害”🔅。

鹿🫲🏼,整理者🧙🏿:讀爲“蔍”👷🏻🚾、“粗”🧄、“粗”。本句之“麤”👆🏻,引申爲不中禮🧎‍♂️‍➡️,失于鄙野🥄,有粗意。張峰(2013):整理者已經指出鹿可讀為,《說文》:行超遠也⛱。段注解釋引申之爲魯莽之稱🙆🏽,即今之字。這個含義正適合簡文,《呂氏春秋·仲冬紀第十一·至忠》:何其暴而不敬也🧞‍♂️?可以比觀🚕。何有祖(2013):楚文字中鹿形體接近,這裏也有可能是字,此種寫法也見於上博《容成氏》48號簡😆👟、《天子建州》甲8字🈁。,讀作曷薦而不敬?🍂,可參看《禮記祭義》有其薦之也,敬以欲季旭昇(2015)讀爲“從”。

按🧑🏼‍🎄:通觀楚簡,鹿形體,上部相似,區別主要在下部。《說文》鹿👩🏻、廌二部,分別分析二字🫎🧚🏽‍♂️:“鹿,獸也。象頭角四足之形。鳥、鹿足相似,從匕”。“廌,解廌🛌🏽,獸也。似山牛🔶,一角。……象形,從豸省”。楚簡“鹿”字下部似正反二“匕”形👍🏼;“廌”字下部似“豸”省,二字下部區別明顯,驗之本簡文,當釋“鹿”。讀爲“從”。

[36] 亦🌋,簡文字形作♢,整理者釋亦🦹🏼‍♂️。鳲鳩*201327樓):應為 Youren *201329樓)🫅:這種寫法🌴🧅,新蔡簡甚多見,當時就有學者認為這種從兩斜筆的寫法就是“月”减省而來,但有學者列出這種寫法又再從“月”的證據🙆,來論證這個字就是“亦”而不“夜”🧙。(見程鵬萬《釋朱家集鑄客大鼎銘文中的鳴腋》,簡帛網·古文字,20051126日)yushiawjen瑜小楨*2013🔧,33樓):蔔辭中某些🫄🏻:“亦”亦讀為“夜”🤷🏿‍♀️,可參考李宗焜《論卜辭讀爲“夜”的“亦”──兼論商代的夜間活動》(中研院史語所《史語所集刊》824分册,201112月第577-599頁)。

氒,簡文字形作,整理者釋“氏”🍖。海天遊蹤*201321樓)釋“厇﹝宅﹞”。

按🧑🏻:以釋“氏”爲當✩,參見注26🧜🏿。

惻,整理者🫱🏽:爲悲然、痛切、怛恨之義。海天遊蹤*2013📼,21樓)讀爲“賊”🌲。季旭昇(2015)讀爲“側”🧔🏽。

[37],原字形作,整理者釋爲“疆”,讀爲“彊”。《說文》“畺🏌🏻‍♀️,界也🏊🏻‍♀️。從畕三其介畫也。”簡文以曲綫示界,後世《說文》簡之以三橫畫示界。即今“疆”字。“疆”通“彊”。孔子認爲“君子莊敬日强”(《禮記·表記》)。張峰(2013)🍝、xiaosong*201377樓)釋爲“彊”。鳲鳩*2013🪳,40樓)釋爲“申(?)”👨🏽‍💼。Youren*2013🤐,78樓):所謂的“彊”或“申”的這個字𓀒,其實見於《璽彙》61🌩、86120,為地名,到底是什麼字,還很值得研究。高榮鴻(2014)釋爲“雷”字🫴🏼,駱珍伊(2015)以爲“申”字之訛。季旭昇(2015):高榮鴻和駱珍伊之說可從👋。楚簡 “申”字作 “”,本簡此字“口”形訛成“田”形。“申”讀爲“信”⛷,《孟子·告子上》🙍🏻:“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能信”,句中“信”字即假借爲“伸”。《史蒥》書手水準不高,類似訛誤📮,不足爲奇🍫。雖楚簡“信”字常見🔅,但偶然假借“申”字爲之,也不是不可能。楚簡類似情况如“農”作“(《上博五·三德》簡15)✍🏽🫸🏻,[6]字形承自甲金文,但又假借“戎”(《上博二·容成氏》簡1)👩🏼‍🦲。[7]

按:,既不是“雷”字,也不是“疆”字或“彊”字。“”,以“申(倒S)”爲聲符。在甲骨文(出組卜辭)中爲“雷”字,在戰國文字中應是“申”字訛體字,或异體字,不可簡單地以從“口”、從“田”論字形。“雷”在金文及戰國文字中(含偏旁)大都從三“田”或四“田”🎟,或從“雨”從二“田”。本簡字形與戰國文字“雷”字有明顯的區別。在楚簡中應直接釋爲“申”。保守一點,直接作爲“申”字的訛字。讀爲“信”。“疆”、“彊”均爲“畺”的孳乳字。“畺”最初在甲骨文中從二“田”。西周金文大都在二“田”上下增橫畫(一至四畫)🔰,或在其左增“弓”旁,爲“彊”字👨🏿‍🦰,或在“彊”下增“土”旁爲“疆”。但從不見“畺”字將三橫畫變作倒S的。“畺”字的三橫畫與字的倒S,是“申”字旁與三橫示界的區別。不可簡單地以橫畫與曲綫轉換來解讀。、畺區別明顯,字釋爲“疆”字或“彊”字🧑🏼‍⚖️,也是錯誤的🛺。

[38]整理者:本簡下文殘缺。王凱博(2013),簡9應該接綴簡8,接口綴為

[39] 敬也者🧚🏼‍♂️,詹()人之=(顔色),而爲之爲(僞)🛵。整理者斷讀爲:“敬也者,(信)🤗。人之=(交,見)亓(其)爲之📲,爲”。無語*20131樓)⛩:“敬也者”下數字當釋作“詹(瞻)人之顏色”。

詹🔜,整理者釋定爲,字從身™️👈🏻,從言✪👩‍💻,亦“信”字👩🏿‍🚒,從身從人義符同類,古或通用。金文信亦從身從言🐽,如《中山王方壺》“余智(知)其忠(信)施(也)”的“”字🙊。簡文“敬也者,信”是孔子對“敬”最直接明確的詮釋。季旭昇(2015)🥡:楚簡“信”字從言身,但都作左右排列🖊;且本句讀“信”也無法通讀🚴🏻‍♀️;視爲“詹”字的訛體,放在簡文中讀爲“瞻人之顔色而爲之”,文從句順🪔。

=👃🏼,整理者隸定爲,合文,分讀爲“交😛,見”,“見”字略有形變😩。無語*20131樓)釋爲“顏色”。蘇建洲(2013)👨🏻‍🎨:當是“顏色”的合文🚇。整理者釋為“”💕,不確。程燕(2013):簡文“顏色”,指面容🧒🏽🟤、臉色💓。《論語·泰伯》🏃🏻‍♂️‍➡️:“正顏色,斯近信矣。”《楚辭·漁夫》🗯:“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稿🧐。”季旭昇(2015):“瞻人之顔色而爲之”怎麽會是敬呢?我們認爲本簡下殘,此處夫子應是先從反面抨擊“瞻人之顔色”不是“敬”👨🏼‍🎨。“瞻人之顔色而爲之🔨、爲視亓()所穀()而……”之下🏋🏿‍♀️,夫子接著說的應該是“則非敬”之類的話🌗,全段文義才合理。孔子類似的表述,不爲罕見,如 《論語·爲政》孔子回答子游問孝,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按🪿:=改釋爲“顔色”的合文可從。“顔色”作爲合文還見于郭店簡《五行》第32簡、上博簡五《鬼神之明》第8簡,其形體與本簡文基本相同,但其“彥(顔)”字所從的“廠”,本簡文作“乂”🫲🏻,從“乂”,罕見,容易導致誤解。不過👩🏻‍🦯‍➡️,“彥(顔)”字從“乂”的寫法,見于上博簡八《顏淵問於孔子》“(顏)淵”的“(顏)”字🧑🏻‍🎨,當可釋疑。

而🛋,整理者釋爲“亓”,讀爲“其”🧑🏻‍🤝‍🧑🏻。高佑仁(2013)🫲🏻:“其為之”的“其”當是“而”,當改釋。

[40] 視,整理者釋爲“見”。穀,整理者:古或用作“欲”。“見其所欲”🖕,詞亦見于《韓非子·主道》“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

按⛪️:整理者所釋的“見”,應改釋爲“視”。

整理者🏌🏻‍♀️:本簡下文殘缺。季旭昇(2015)認爲殘缺7字。

[41] 整理者:本簡上殘🧝🏽‍♀️。季旭昇(2015)認爲殘缺27字。

🏢,整理者:“古文聞”🔛。《說文》📇:“聞,知聲也💇‍♀️。從耳🤤,門聲🧑🏼‍⚕️。🪥,古文從昏🥉。”

子,整理者:指“孔子”🟢。

矍,整理者釋“矍”🪝,讀爲“戄”。《集韵》🧖🏻‍♀️:“戄🐇,驚戄,又曰遽視。”

[42] 志,整理者或讀“知”👨🏻‍💻。季旭昇(2015)讀爲“識”。

[43] 希,簡文字形作🧔‍♂️,整理者隸定爲“”。待考。溜達溜達*20130樓):不就是字嗎🏊🏽?天涯倦客*2013🦀,68樓):看上去應該是,只不過下面所從的巿的竪筆寫得短了一點⤴️。youren*201368樓):如果這個字真的是從“巿”,那麼或許可用同篇簡1從“巿”的“”字為旁證🍹。陳茜(2014🧙🏻‍♂️,189頁)👱‍♂️:然細審該字下部所從與“巿”字還是有差別🙌🏼,且下文殘缺👏🏽🎅🏻,語意不詳⬛️,此處存疑。

按:希字下部所從“市”,確與常見的“(幣)”所從的“巿”有明顯的差別🖱。但若考慮到書手的習慣因素,同篇簡1”所從的“巿”🛫,中間的竪畫也沒有寫下來👳,證明本簡希字下部從“巿”。“巿”是“巾”的分化字,偏旁中從“巾”的字常常從“巿”🪽,這既說明“巿”和“巾”的密切關係,也證明🦁🎱,本簡“希”字釋讀正確。

整理者:本簡下文殘缺🏄‍♂️。季旭昇(2015)認爲殘缺8字😓。

 

 

【引文】

李松儒 《戰國簡帛字迹研究——以上博簡爲富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7月。(李松儒2015

  峰 《〈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楚簡🚵🏼‍♀️,201316日。(張峰2013

蘇建洲 《初讀〈上博九〉劄記(一)》,簡帛網·楚簡,201316日🧙🏿‍♀️。(蘇建洲2013

季旭昇 《〈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釋讀及相關問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4期。(季旭昇2015

高佑仁 《〈上博九〉初讀》,簡帛網·楚簡🤐,201318日🙅🏿。(高佑仁2013

  劍 《說慎》,《簡帛研究二00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月。(陳劍2001

王凱博 《〈史蒥問于夫子〉綴合三例》👋🏽,簡帛網·楚簡,2013110日⛑。(王凱博2013

何有祖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簡帛網·楚簡,201316日🤸🏽‍♀️。(何有祖2013

  偉 《讀〈上博(六)〉條記之二》,簡帛網·楚簡😉🍑,200779日。(陳偉2007

  劍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戰國文字與簡帛💂🏽‍♀️,2008322日🤹🏻‍♂️。又載《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2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戰國竹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83317頁。(陳劍2008

  靜 《〈孔子見季桓子〉校讀》👩🏽‍🍼,簡帛網·楚簡👩🏿‍🎓,200834日👨🏻‍🚒。(梁靜2008

  銳 《〈孔子見季桓子〉重編》,簡帛網·楚簡,2007822日。(李銳2007

  燕 《讀〈上博九〉》劄記(二)》,簡帛網·楚簡,201317日。(程燕2013

  茜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文字編·歸字說明》🪱,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張世超,20145月💒。(陳茜2014

單育辰 《佔畢隨錄之十六》,簡帛網·楚簡,201319日。(單育辰2013

高榮鴻 《〈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校讀》,《第二十五届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2014 年🔃。轉引自季旭昇《〈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釋讀及相關問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4期。(高榮鴻2014

駱珍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字根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157月。轉引自季旭升《〈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釋讀及相關問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4期。(駱珍伊2015

[美]顧史考《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序追補》,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月。(顧史考2015

 

網絡論壇討論或文後評議

易泉*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易泉*2013

youren*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youren*2013

無語*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無語*2013

Mpsyx*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Mpsyx*2013

鳲鳩*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鳲鳩*2013

mpsyx*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mpsyx*2013

苦行僧*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苦行僧*2013

溜達溜達* 《俺也凑熱鬧,整個簡單的,把很表面的清理完,接著就看大佬們的了》,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日🧏‍♀️。(溜達溜達*2013

天涯倦客*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天涯倦客*2013

yushiawjen瑜小楨*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yushiawjen瑜小楨*2013

海天遊蹤*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海天遊蹤*2013

松鼠* youren等《〈史蒥問于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松鼠*2013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212月。

[2] youren等:《〈史蒥問於夫子〉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610日。

[3] 松鼠《有關上博九的字跡情況》🧚🏽‍♀️👵🏿,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315日🚣🏿‍♂️,第0樓。

[4] [清]洪亮吉:《春秋左傳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361頁。

[5] 陳劍:《〈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戰國文字與簡帛,2008322日。又載《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2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戰國竹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𓀆🤞🏿,2013年第283317頁🫸🏽。

[6]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編著:《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作家出版社,2007年🤸🧑🏻‍🦼,第135頁。

[7]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編著:《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作家出版社,2007年👩🏽‍🎨🚣🏽‍♂️,第568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6年7月3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6年7月31日💵🍩。



点击下载附件🚵🏻:1685羅運環🦵🏼:上博九《史蒥問于夫子》研讀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0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