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论语・知道》篇小考
(首发)
王楚宁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考古》杂志2016年第7期的《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一文中言:“《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并公布了两张《论语・知道》篇的竹简图片[1]。竹简图片“M1:剖面2 564反”与“M1:剖面2 564正”的数字编号相同🤏🏿,当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一般情况下,竹简上的文字多书于一面🕵🏻♂️,此简正、反两面均书文字👩🏼🍼,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首简。为便于探讨,现附笔者所做摹本、释文如下(“M1:剖面2 564正”为镜像图片💁🏻,现调整后制作摹本):
图一 “M1:剖面2 564反”与“M1:剖面2 564正”文字摹本,王楚宁绘
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关于《齐论语》与《论语》其他版本的区别😮,《汉书·艺文志》有所记载🗾:
《齐(论语)》二十二篇……有《问王》、《知道》👨🏼🚒。[2]
“智道”即“知道”👨🏻🍼,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题。汉代“知”、“智”互通🎸🧑🏻⚖️,稍早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就将今本《论语》中“知者乐水”一句写为“智者乐水”[3]⛹️♂️。由此可知,“M1:剖面2 564反”上所书“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
“智道”背面书写有🌆:“孔子智道”等二十四字♦︎,笔者试标点如下🟨: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𓀉。”
篇题“智道”即取自本句开头“孔子”之后的两个字,这符合《论语》各篇的命名规则🚪,如《论语・乡党》篇的篇题即取自首章“孔子于乡党”中的“乡党”二字。据此,此句当为《知道》篇的首章🌯。
综上所述🛬,此简当确定为《论语・知道》篇的篇首简。因此可以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确系失传一千八百年的《齐论语》💆。
[1]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第61页。
[2][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4年,第1716页5️⃣。
[3]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6页。
本文收稿日期爲2016年8月28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16年8月29日。
点击下载附件:
秦漢文字多見“昜”“易”混用現象,《智(知)道》首簡中“昜”表示的當是“易”,釋文或可寫作“昜á易ñ”✌🏻。《儀禮·鄉飲酒義》:“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可相參照🧖🏻♂️。
未見《考古》7期,謝作者披露信息並分享研究成果😽!
多谢先生提点🤾🏽,此句颇可玩味,内容散见传世古籍,《知道》首章亦非首现于世🕛,不日即见后续🏢,还望届时指教✋🏽。
可以讀為蕩嗎🕵🏼?“王道蕩蕩”,也是用來修飾道的🧑🏽🏫。
因为《知道》篇首章并非首现于世,且其内容确实散见于其他传世古籍🔂,故关于此简的文字释读应无不确🏊🏻♀️。感谢您的关注,后续还有文章,望您届时指教🤰🏼。
『子曰』🧑🏽🦰,是否當為『孔曰』?竹簡上之『子』👏🏿,似與前文『孔』字類似,與前文『子』字差異較大。我不同先秦古文字👘👉,胡亂說的,請指正🤶🏻!
《知道》篇首章并非首现于世,相同的简文在居延汉简中也有发现,与此简基本一致🐖。但居延汉简仅出土数支相关简牍🫰🌁,且未见篇名简🫵🏻🫸🏿,故未能确知有《齐论》。汉书载张禹“删其烦惑”,这表明《齐论语》或残存于传世古籍。经考,此章句见于《礼记》与《家语》🌋,字句基本相同📝🦧,文意能够联系🛃。综合这两点,考虑了简牍的现有状况🏄🏿♀️,结合已有资料🧑🦼,才做的释文,应无问题。此为简略版🫸🏻,之后在纸媒应会发布正式版,还望您届时关注。
承上,相同的內容即見於肩水金關漢簡73EJT22:6
海昏侯墓竹书《论语》确定为《齐论语》,这对经学研究有重大意义🧑✈️。如全部释读出来👩🏿🦲,其中或有失传一千八百年孔子的话。拙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之后官方会在纸媒发布正式文章,一切信息以官方为准,还请各位先生届时关注。
瞎猜的标点: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瞎猜的翻译
孔子知道“道”的变化是容易的。容易的程度🌏,是三天一变👆🏽。孔子说🧏♂️:“这就是道的美丽之处,没法阻挡
愚意“昜昜云者三日”不必斷為兩句,意為孔子這幾日總是把“昜昜”的話掛在嘴邊。
《檀弓》有“水漿不入于口者三日”“水漿不入于口者七日”,句式或與此同。
《文献通考》引晁氏曰:《魏何晏集解》其序自云♌️:据《鲁论》包咸、周氏👩🏻🦼➡️、孔安国🧲、马融、郑康成、陈群、王肃、周生烈八家之说👩🏿💻,与孙邕⚂、郑冲👰🏼♂️、曹羲、荀顗集诸家训解为之。按汉时《论语》凡有三,而《齐论》有《问王》、《知道》两篇,详其名,当是必论内圣之道、外王之业🤖😘,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不知何说,而张禹独遗之。禹身不知王凤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势位足以轩轾一世,使斯文遂丧,惜哉!这给予了我们启示,即《汉书》所言《齐论语•问王篇》很可能就是讨论如何实现外王之业的问题🆎。《家语•问玉篇》所言即从玉的本性引申到圣王君子之德教的问题🧙🏼♀️。可知二者的论述是高度吻合的。此外🦟,古文玉与王二字极为相似,故《汉书》所言《齐论语•问王篇》之王字极有可能就是玉字之误。期待海昏侯墓竹简可以解答这一问题。
曹景年先生作了新的断句🍓,把"三日"上读👅。对后半句释读甚好🥚👏🏼,但前半句解释有误。
"昜"字当作易字,前段当断读为:"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其中"昜"第一个为"不难"的意思,《爾雅·釋詁疏》:"易者,不難也。"第二个"昜"为"简单"的意思。第三个"昜"为"省"的意思👷🏿♀️,《公羊傳·宣六年》:"易,猶省也。""云者"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墨子·非命中》:“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谷梁传·昭公八年》:“世子云者唯君之贰也。”"三日"与曾子所言"日三省"一样读作"参"。"易云者三日"与"吾日三省"和《孔子家语》"日思"同义,只是本简"日"作倒装句🍋。此段大意是"孔子知道之不难也简单,日多次省悟自己。孔子曰:"此道之美者🥊,没有人能使用。"
第一个"易"是强调"知道"本身的容易程度,第二个"易"是强调"知道"方法的简单程度🧔♀️,这也是"道之美"的所指之处🅱️。故第二个"易"当释作"简单"为佳。本简大意是"孔子知道之不难也方法简单,每日多次省悟自己🏄🏽🏄🏽♀️。子说:'这就是道的美妙之处👩👩👧👧,但没有人能做好它📼。"
“知”是指“智慧”的意思👴🏿,但孔子所主张的“智慧”是以仁为本。《论语·里仁篇》🏌🏽♀️:“择不处仁👩🏼🚀,焉得知?”“知道”之道或与《为政篇》“道之以政”同义,即引导👨🏿⚖️🚣🏿♂️、疏导的意思。本简意思当是“孔子对智慧的引导很容易也方法简单,每日多次反省自己🌼🦡。子说:‘这种引导非常有效😮,但没有人能做好它。’”其中🧙🏻♀️,“美”当与“善”同义🧛🏼♂️,参见《说文》“美”字條。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