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四祀至六祀周祭卜甲复原
首发
王恩田
卜甲复原是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一书中所首创的整理黄组卜辞和研究周祭制度的新方法。卜甲复原是根据一块以上的卜甲残片,即可复原为一版完整的卜甲。卜甲复原有严格的限定😕,一、只适用于连续性、规律性很强的卜甲;二、只适用黄组卜甲;三👩👧、只适用于腹甲🐦,而不适用于背甲♑️。他所复原的一版周祭卜甲(图一),右首甲的内容残缺,董氏拟补为“癸酉正月甲戌虎甲
羌甲”🧚。《殷历谱》出版后的次年👩🏼🎤,胡厚宣先生《战后南北所见甲骨集》出版。其中的元嘉262右首甲的内容与董氏所拟补的内容悉合🏥。充分证明卜甲复原法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在此基础上,我又多次增补⚾️,成为编排黄组廿祀祀谱的重要资料(图二)[1]。再次证明周祭卜甲复原法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而且,以往所用的周祭祀谱的资料都是月、旬、祭名、先王四要素俱全者🍊。而我所增补的8片🍵,都是四要素残缺不全的残片,残缺到只有“祖甲在……戋甲”等5个字(《合集》35672)。这样以来🚵♂️,就大大扩充了周祭祀谱资料的范围🚣🏿♀️。周祭卜甲复原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在此基础上我也复原过几版。现发表其中的一版,供研究参考(图三)。[2]
有几点说明👨🏻🎨:
一、倒第五排“癸卯……在九月甲辰翌上甲”与《合集》37844👩🏿:“癸卯王卜贞翌日自上甲至多后……在九月惟王五(祀)”相合🤘🏻,证明这版卜甲的年代应是帝乙四祀至六祀的🚱。也就是说本版卜甲复原🙍🏽♂️,可以提供自帝乙四祀十一月至六祀五月等跨三个年度共54旬的祀谱资料。
二、倒第七排千里路右侧“癸酉”和左侧“癸未”两条,缺刻“十又二月”♉️。
三、倒第八排千里路右侧“癸亥”条漏刻“在正月甲子祭小甲,大甲”。
[1] 王恩田《周祭卜甲复原?第十五组》,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2015年3月26日。
[2] 王恩田《周祭卜甲复原?第三组》,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2014年6月19日。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1月12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1月13日
点击下载附件👷♀️: 1730王恩田⛴:帝乙四祀至六祀周祭卜甲復原.doc
下载次数🧑🏿⚕️:38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