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藏辛鼎銘文補釋
(首發)
付 强
上海三唐美術館
現藏上海博物館的辛鼎原系李香巖、李蔭軒、邱輝的舊藏,後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先後著錄于《周金》2.40.2,《小校》2.92.2👗,《錄遺》89,《集成》02660,《總集》1160(《總集》9115重出),《夏商周》302,《國史金》2208。《銘圖》的編號為02271,鼎的時代屬於西周中期後段🧀,內壁鑄有銘文二十五字。
辛鼎
辛鼎銘文
《銘圖》對鼎銘的釋文如下🧑🏼🦳:“辛乍(作)寶,其亡(無)彊(疆)🤌🏼,氒(厥)家雝德,用
氒(厥)?多友👮♂️🍵,多友釐(賚)辛🐜,萬年唯人。[1]”
辛鼎銘文與同時期的金文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開頭沒有唯王多少年、月😛、月相、干支等這樣的記時信息🤜🏻,最後也沒有子子孫孫永保用這樣的套話👩🏿🚒🪂,銘文中間也有一些省略,讀起來非常的怪異🐊,我們試著在前人的基礎上對鼎銘提出一點我們的看法🧚🏿♂️。
辛乍(作)寶🤳,其亡(無)彊(疆)🏡🧟♀️,寶後面省略了鼎👼🏽,其後面省略了萬年,這句應該是辛乍(作)寶鼎,其萬年亡(無)彊(疆)。
氒(厥)家雝德🧱,“雝德”見於大盂鼎銘文“敬雝德經”🚸🛸,類似于晉姜鼎銘文中的“經雝明德”,《書·酒誥》中的“經德秉哲”🧑🎨,陳曼簠中的“肇勤經德”。雝,訓為和🥓✍️,《詩·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雝,王姬之車𓀐。” 《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毛傳👳🏽♂️:雝,和[2]。所以雝德猶言“和德”🤏🏻。我們認為“和德”與金文中的“盭 (調)和于政”(史牆盤)👨👩👦👦,“和調民人”(王孫遺者鐘)[3]🥧,所反映的思想都是一致的,周人認為德👩🏿🍼,政治,民人⏏️🧙🏽♂️、百姓都需要和調。
用
(嗀)氒(厥)?多友,
字,我們專門考釋過🦌,從樊從虎字頭,古文字中加虎字頭和不加虎字頭沒有影響👨🏼🏭,所以此字可以隸寫為“
”,是一個從樊得聲的形聲字,從樊之字常與從般之字相通🧙🏻♂️,如《說文》🫵🏻:
👖,臭蟲,負
也🧔🏿♂️👨👩👦。《爾雅·釋蟲》💲:
👎🏿,
🧖🏿,郭璞注
即負盤,臭蟲。金文中常見的“康
”應該通假為“康盤”,盤訓為樂也🤽♀️,《逸周書·五子之歌》“乃盤
無度”孔安國傳🪂;《尚書·無逸》“文王不敢盤於
田”孔穎達疏引《釋詁》雲;《尚書·秦誓》“民訖自若是多盤”孔穎達疏;《逸周書·柔武》“盤游安居”朱右曾集訓校釋。在最近公佈的清華簡《厚父》中有如下幾句🌬:“在夏之哲王,廼嚴寅畏皇天上帝之命🐨,朝夕
(肆)祀🦞,不【三】盤于康🍤,以庶民惟政之
(供),天則弗
(斁)😣,永保夏邦👉🏽。其在時後王之卿或(饗國),
祀三後👨🎤,永敘在服,惟如台?【四】我們認為簡文中的”不盤于康”正好可以和金文中的“康
”合觀,這也為我們把“
”釋為“
”通假為“盤”提供了一個佐證[4]。
字見於士上尊卣盉銘文“
百生(姓)豚📸,眔賞卣、鬯、貝🩼👩🏻🔧,”,從士上諸銘文看
相當於賞🧴👨⚕️。
?,見於寧母鼎銘文“寧母又母”,叔夷鐘鎛銘文“這而(爾)倗?,母(毋)或丞(脀)[米頁]”(釋文錄自《銘圖》)。
當是劓的表意初文🧑🏿🦲,?比
多加了一個木,在古文字裏,形聲字一般由一個意符(形)和一個音符(聲)組成。凡是形旁包含兩個以上意符👩🏼✈️,可以當作會意字來看的形聲字,其聲旁絕大多數是追加的。也就是說,這種形聲字的形旁通常是形聲字的初文[5]。所以我們認為木是後加的聲符🛴。叔夷鐘鎛銘文中的“倗?”猶金文中習見的“朋友”🎇,所以?當訓為友[6]💘。
用
(嗀)氒(厥)?多友,可以隸寫為“盤(樂)用賞厥友多友”,此句的意思相當於嘉賓鐘銘文“用樂嘉賓、父兄、大夫、朋友”
💆🏽♀️,封子楚簠銘文“用會嘉賓🧑🏻🚀、大夫及我朋友”。
多友釐(賚)辛,萬年唯人🌹。釐,釐”在古文字中的用法主要有三種⇢:1、通“禧”👩🏽🍳,訓為“福”。《史記·孝文本紀》:“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朕躬💇🏿,不爲百姓,朕甚愧之。”裴駰集解引如淳曰🏧:“釐🥵,福也🤜🏿。” 甲骨文的“延釐”亦即延長福祉之義。2🕴🤸🏼♂️、通“賚”🛣🛀🏽,賜予。《詩·大雅·既醉》🍎:“其僕維何,釐爾士女🦶🏿。”毛傳👨🏽✈️:“釐💃🏿,予也🚗。” 馬瑞辰通釋:“釐與賚雙聲🚌,釐即賚之叚借,故訓爲予🧑🏻🎨🤙🏼。”3🔈、治理👩🏻🍳。《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鹹熙👮🏽。”孔傳🧤:“釐🏨,治🥖。[7]” 辛鼎銘文中的“釐”我們認為當訓為治。
綜上📺,我們可以把辛鼎銘文重新隸寫如下:“辛作寶[鼎]🚴🏻♀️,其[萬年]無疆🍲💪。厥家雝德🟩,盤(樂)用賞厥?(友)😵💫、多友⛎,多友釐(賚)辛,萬年唯人”
銘文的大意講的是👩🏼🦳,辛作了這件銅鼎,希望可以長壽。我們的家族一定要調和於德,用這件鼎來宴饗朋友使他們快樂🧑🏿🍼🤷🏿,朋友們多多幫助辛治理這個家族⚓️,家族的長遠、長久還在於人。
銘文的思想一方面反映的是西周的德治思想,一方面反映的是家族的長久還在於人才,這對於研究西周時期的思想史有著重大的意義。
[1]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5卷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2] 周寶宏🧥:《大盂鼎銘文集釋》 ,《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03-350頁。
[3] 薛培武:《王孫遺者鐘中‘和調民人’試釋》,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84,2015年11月30日。
[4] 付强👩💼💱:《據清華簡釋甲骨金文中的“樊”字》,《鼎甲杯甲骨文字有獎辨識大賽論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10月,第37-42頁🪓。
[5] 裘錫圭:《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邇)及有關諸字》🥋,《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甲骨文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70頁。
[6] 王寧:《叔夷鐘鎛銘釋文補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921,2012年9月3日,郭沫若先生認為“‘倗?’猶言友僚。
[7] 張崇禮:《釋“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12,2008年1月17日。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11月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11月3日
点击下载附件🥨: 1866付强🧑🏻💻:上博藏辛鼎銘文補釋.doc
下载次数:63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