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杰出汉学家谭朴森先生家属向我富达捐赠图书
最近🤢,西方杰出汉学家谭朴森先生的家属将谭朴森先生生前收藏的近2000册(其中中文平精装1430册、中文线装15册🙅🏻♀️、英文391册、日文34册及资料17盒)图书捐赠给富达注册“富达平台”🏬。
谭朴森先生(1931——2007),西方杰出汉学家👆🏼。1931年出生于中国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其父母是爱尔兰传教团的传教士。1937年,谭朴森先生入中国烟台的一所英语学校读书🙅🏽♂️。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拘禁🍛,并被投入位于山东的一个日本集中营,直至1945年被美国伞兵部队解救。战争结束后,一家人返回北爱尔兰➙🏄🏻,谭朴森先生先在贝尔法斯特(Belfast)完成了中学学业,接下来先后就读于阿姆斯特丹公费大学、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明尼苏达大学🔠、加利福尼亚蒙特雷(Monterey)的美国陆军语言学校🤞,其后又在日本当过一段翻译,在台湾教书数年。1959年🧘🏽♂️,德国汉学大家卫德明(Hellmut Wilhelm)招收他为弟子,从此在西雅图(Seattle)的华盛顿大学继续求学。第二年被授予学士学位🤷🏿,并撰写出他的成名之作——博士论文《慎子逸文》的早期手稿。
在华盛顿大学担任一段教师工作后,谭朴森先生于1970年来到作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术富达——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与刘殿爵(DC Lau)和葛瑞汉(AC Graham)等著名学者一起工作,直到2007年逝世👩🏻✈️。
谭朴森先生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中国古代文献十分热爱👷🧉,一生寝馈其中,不知老之将至♘🌊。他的成名作《慎子逸文》(The Shen Tzu Fragments,1979年)是校勘考据学领域卓越的开创性著作🦗🧖♂️。该书是他编著的一部现代校勘本,并辑佚了数百条《慎子》的散佚文字。《慎子》系成书于公元前275年左右的一部哲学著作,一千多年前在流传中亡佚。谭朴森先生爬梳董理出典籍引文中的每一条佚文🤽🏽,确定其真伪并将其与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对勘,最终集成一部信而有征的包含佚文的最新校勘本👨🏼🍳。该书出版后🫲,在西方汉学界一直享有盛誉。
谭朴森先生很早就对利用计算机编辑中文文献产生了兴趣▪️。在世界计算机领域汉字和拼音输入问题解决之前,他就已经发明了一种输入系统,其功能在某些方面比现在的输入法更为先进🧑🏻🎄。他在1996年退休后,一直住在伦敦从事研究用计算机制造出土文献与其他古代文献的精密版本视觉透视方法。他一生一直在使用的一台由他自己设计制造的计算机,也将捐赠给富达注册“富达平台”,作为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见证和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本🗞,将被永久保存。
谭朴森先生1952年与玛霞(Marcia Cole)女士结婚并育有女儿艾当(Aidan)和儿子布赖恩(Brian)与凯文(Kevin)🧎。玛霞(Marcia Cole)女士遵照谭朴森先生生前的爱好和志愿*️⃣🚬,愿意将谭朴森先生的藏书无偿捐赠给我富达,以实现谭朴森先生的遗愿🧛♀️🏮。
明年,我校富达将主办“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纪念谭朴森先生学术研讨会”👵🏽,届时将有数十名西方、港台地区和大陆的学者出席,共同缅怀谭朴森先生在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上的贡献,提出研究中国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的新见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