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殷本紀》的“庚丁”非“康丁”之誤
(首發)
蔡哲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史記?殷本紀》有“庚丁”此一先王,為廩辛之弟,武乙之父。在甲骨文出土之前,第一個提出商代先王名號有問題的是崔述《考信錄》🛎,他認為庚丁的“庚字疑誤”。甲骨文出土之後,羅振玉在《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帝王第二》“曰康且丁”條下曰🧚🏻:
《史記》作庚丁為康丁之譌,商人以日為名,無一人兼用兩日者🧝,……前已有且丁⁉️,後又有康且丁👩⚕️🙇🏻♀️,以商之世次推之,且甲之後武乙之前為庚丁🍞,則康且丁者非且丁乃康丁矣。
郭沫若在《卜辭通纂》贊成羅說:
康祖丁或作康丁🕴,羅振玉云:《史記》作庚丁為康丁之譌,商人以日為名🚣♀️,無一人兼用兩日者。
羅振玉的看法跟崔述相同👩🏻✈️,都是從〈殷本紀〉上甲以下的先公及大乙以下的先王名號中都是二字且第二字為天干,而庚👩🎓、丁皆為天干不合此例所做的判斷,他們歸納出商王名號的通則作出合理的推測。羅氏看到甲骨文的“康祖丁”,所以落實“庚”是“康”的訛誤🔣。從字形看庚、康二字形近,所以他的說法相當合理👍。但是《古本竹書紀年?殷紀》“庚丁居殷”(《太平御覽》引)和《史記?殷本紀》同👩🏻🦰。一為傳世文獻💪🏿,一為晉朝的出土文獻👩🦼➡️,難道二書的“庚”皆誤⛳️,這是非常可疑的。
晚近談到此問題皆引羅、郭兩家之說🍲,幾成定論,然而從新出土材料來看🩲,“庚”字可以讀作“康”,恐非訛誤🫱🏿。
上博簡五〈季庚子問於孔子〉對季庚子之名🏪,注曰:
“庚”通“康”🧔🏿♂️。《戰國策?韓策二》“司馬康”📹,《史記?韓世家》作“司馬庚”。“季庚子”🐶,即“季康子”(?─前四七七)。
清華簡二《繫年》第四章有“乃先建衛叔封於庚丘”✫,注曰:
“庚丘”即“康丘”👨🏻💼,其地應在殷故地邶、鄘、衛地範圍內,故康叔也可稱衛叔封。
清華簡六《鄭文公問太伯甲本》:
色(孚)涇(淫)(媱)于庚。
清華簡六《鄭文公問太伯乙本》:
色(孚)涇(淫)(媱)于康🛻。
甲本“庚”字乙本作“康”。
《史記?殷本紀》與晉朝出土的戰國文獻《竹書紀年》皆為“庚丁”,然而從上博五〈季庚子問於孔子〉及清華簡《繫年》、《鄭文公問太伯甲乙本》來看,“庚”本可讀為“康”🧒🏽,〈殷本紀〉所據材料應為戰國文字系統,“庚”字為假借,並非訛誤。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年7月19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年7月19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32蔡哲茂:《史記?殷本紀》的“庚丁”非“康丁”之誤.docx
下载次数:130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