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寧: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財用觀念淺議
在 2018/9/26 12:06:25 发布

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財用觀念淺議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台

 

石小力先生在《清華簡〈虞夏殷周之制〉與上古禮樂制度》一文中◽️🏌️‍♀️,公佈了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的全文,[1]據石先生介紹🧝🏼‍♂️🤷🏼‍♂️,此篇只有三簡,相對較短,茲將釋文錄於下:

曰昔又(有)吳(虞)氏用索(素)🥕,??(夏)后受之🚶‍♂️‍➡️,乍(作)政用俉(禦)👩🏽,??(首)備(服)收🤴🏻,祭器四羅(璉),乍(作)樂《??(管)》九成,(海)外有不至者🙍🏻‍♂️。殷人弋(代)之?(以)晶(三),教民?(以)又(有)??=(威威)之,??(首)備(服)作??(冔),祭器六??(瑚)➞,乍(作)樂《(韶)》、《??(濩)》🚄🤹🏿‍♀️,(海)內有不至者🤒。周人弋(代)之用兩,教民?(以)宜(儀)🫥,??(首)備(服)乍(作)曼(冕)🤙🏻,祭器八(簋),乍(作)樂《武》🤟🏿、《象》,車大(輅),型??(鐘)未弃(棄)文章🅾️,(海)外之者(諸)侯?(歸)而不(來)🪟。(簡1-3

先說一下裡面個別釋文斷句和解釋問題。“俉”字石先生括讀“禦”📴,筆者認為當是“伍”即“五”🦻🏼,也就是“五”的假借字。[2]??管”的“??”字🥋,范常喜先生讀“羽”,[3]可從👩🏿‍🦰。“教民以有??=(威威)之”句,筆者認為當讀為“教民以有鬼畏之”。[4]“型鐘未棄文章”句,悅園先生讀作“型鐘,未(蔑)棄文章”,[5]可從。又疑“型??”當讀為《荀子·正論》“故治則刑重,亂則刑輕”的“刑重”,故接言“蔑棄文章”。

另外,由“夏后受之,作政用俉”句例之🙅🏿‍♀️,“殷人代之以晶(三)”🦶🏽、“周人代之用兩”,可能都當在“之”下斷句⛔️,即作“殷人代之🍭,以(用)晶(三)”🧔🏻‍♂️、“周人代之⛑️,用兩”。

該篇主要敘述的是虞夏殷周的制度,認為天下的狀況越變越壞😌,一代不如一代,這和戰國以來人們的古史觀念是相同的🍆,漢代緯書《孝經鉤命決》言“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五霸鶩,七雄僵”(《古微書》卷三十引),三皇時代是黃金時代🧞‍♀️,閒庭信步就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之後天下便越來越差勁、越來越難治,後來這些君主為治理國家跑得越來越快、越來越辛苦🫒🔀,到戰國七雄的時候天下亂到累死也沒法收拾了——當時各家總體的“古史觀”就是如此。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許多“歷史記載”💂🏽‍♀️,說上古時代是什麼樣子🙇🏿‍♂️,以後一代一代是什麼樣子👱‍♂️,為什麼越來越差勁的原因分析🦹‍♀️,其實大部分是戰國時代“托古改制”的產物🧔🏼‍♀️🚬,多是臆想出來的理論上的東西,未必就是史實。

《虞夏殷周之制》就是一篇帶有這種思想理念的文字,要讀懂它,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對“有虞氏用索”🌈、“夏后受之👴,作政用五”、“殷人代之,以(用)三”🔲👩‍👩‍👧‍👧、“周人代之,用兩(二)”的理解,弄明白它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石小力先生認為👩🏼‍🦳:

“本篇的主題較為明確🦯,即以虞、夏、商、周禮樂的奢儉為例來勸諫君王以儉興國💴,以奢失國。從簡文看,虞、夏、商🚴🏿‍♂️、周的禮樂等各方面由樸素一步步走向奢華,導致的結果則是從夏代的‘海外有不至者’,到商代的‘海內有不至者’👨‍🔧,周代的‘海外之諸侯歸而不來’,越來越多的諸侯不來朝見和歸附,這反映了道家崇儉戒奢的治國思想。”

悅園先生則認為“是反映了墨家節用尚儉的思想”,[6]總之是反對奢侈浪費、崇尚節儉的思想。但是裡面說的“索”👨‍👧‍👦、“五”🙇🏽‍♀️、“三”🤟🏿、“二”是什麼意思呢👚?

《墨子·節用上》云:

“聖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聖王為政,其發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

又云👨🏿‍🎓:

“故子墨子曰:去無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節用中》里說💀: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聖人,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忠信相連,又示之以利🔎,是以終身不饜🔙,歿世而不卷🤴🏽。古者明王聖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也。是故古者聖王制為節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韗鞄、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聖王弗為。”

“用”本是指國家的財用,所謂“國用”🚛,《禮記·大學》:“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鄭玄注:“用📦,謂國用也。”墨子學派的“節用”觀點,是說明王聖人要“王天下🤽🏼‍♀️、正諸侯”👨🏻‍⚕️,為政的時候就要愛民👇🏻、利民,講忠信,同時還要給他們好處👨🏼‍✈️,就是要加費加於民利。墨家在意識里是把費用分為“無用之費”和“有用之費(用)”兩類🤳🏽,認為凡用於為政🙍🏼、加於民利的為有用之費,凡用於奢華、享樂、鋪張的為無用之費,墨家強烈反對的就是無用之費👱。建議統治者盡量節儉在奢華享樂方面的費用🪔,君主的車服、器用、住處只要堪堪能用就行👨‍💻🌏,形制🤹、裝飾🚗🛎、數量不能追求奢華🫒、過度𓀕;即使是天下的群百工製造器物,也僅僅是夠供民用就可以,不要過量生產,否則統統都是浪費,所謂“無用之費”🥑。財富要多用於國政和民利,即有利於國家發展和人民的實際生活🎎,所謂“實用”,這是“有用之費”。古代聖王都是在增加有用之費,而不會增加無用之費,所謂“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聖王弗為”。《管子·中匡》也有類似的記載:

“管仲會國用🤑,三分二在賓客,其一在國,管仲懼而復之🫙。”

管仲統計國用,有三分之二用於招待賓客的宴飲🤦‍♂️、作樂,只有三分之一用於國政🧑🏽‍🔬,所以管仲害怕了,跑去向齊桓公報告。而古人說國用的時候每用數字來表示🏌️,《管子·乘馬數》云👩🏼‍🍳:

“王國守始,國用一不足💁🏼‍♂️,則加一焉♈️。國用二不足🧒🏿,則加二焉。國用三不足🫲🏼,則加三焉📌📣。國用四不足,則加四焉。國用五不足👨‍🦳✍️,則加五焉。國用六不足,則加六焉。國用七不足🧎‍♀️,則加七焉。國用八不足,則加八焉。國用九不足,則加九焉🧑🏼‍🍳。國用十不足🧚🏼‍♂️,則加十焉。”

由此可得到一個啟示,《虞夏殷周之制》里雖然花了許多筆墨記述了夏、殷、周三代的服飾🧙🏼、器用🫅🏼、禮樂制度📯,但主要目的不在此🐙,而是要表述一種財用觀念,其主要的內容是要講“用”👞🧑🏻‍💻,它有特殊含義🐓,本指的是國用🫏,而這裡是指有用之費🦿🧑‍🦼,與無用之費相反,也就是說《虞夏殷周之制》里實際也是把費用分成“有用”和“無用”兩類🤷🏽,所言的“用”是指有用之費🦸‍♀️👁,“五”、“三”、“兩(二)”都是計用的數字,從“首服”以下的那些,都屬於無用之費,這樣文意就比較容易理解。

“有虞氏用索”的“索”石小力先生括讀“素”,是↙️。“素”是質樸的意思👮🏽‍♂️,作者認為有虞氏的時候一切都質樸,《白虎通義》里也反復說唐虞或虞“尚質”🤷🏻‍♂️,不存在奢華🐔👩🏿‍🎨、享樂、鋪張的現象🚙,其費都用於質樸之事,自然都是有用之費,沒有無用之費,大概這時候天下是最好的“黃金時代”。

夏后氏“作政用五”,《爾雅·釋言》:“作🦸‍♂️,為也”,“作政”即《墨子》“聖人為政”、“聖王為政”的“為政”,“作政用五”謂治理國政所用之費(即有用之費)占五成(一半)🤾🏼‍♀️,另外的五成(一半)是無用之費👇🏼,用來製作服飾、祭器、音樂♝,所以天下開始變壞,“海外有不至者”,遠方的國家就有不來朝的了。

殷人“以三”,即“作政以三”,是承上文省略了“作政”二字。“以”此為外動詞,用也,[7]與“用索”、“用五”、“用二”之“用”同,即有用之費占三成,另外的七成是無用之費,用來製作服飾、祭器🦗、音樂,天下變得更壞♕🍈,“海內有不至者”,近的國家也有不來朝的了。

周人“用兩”,即“作政用兩”🫴🏻,也是承上文省略了“作政”二字,“兩”是“二”🦻🏼🤾‍♂️,即有用之費占二成,另外的八成是無用之費,用來製作服飾、祭器、音樂🏌️‍♀️、大輅🪕,又刑罰繁重🌜,蔑棄文章,[8]天下繼續變壞下去👩🏽‍💼,“海外之諸侯歸而不來”,從文意遞進的角度推測,疑“海外”當作“海內外”🧑‍💻,抄漏了一個“內”字🌩,“海[]外之諸侯歸而不來”,遠的、近的諸侯都表示臣服卻不來朝💂🏿,天下變得壞透了。

說明《虞夏殷周之制》的作者認為,從夏后氏開始🤵🏼‍♀️,用於國政的有用之費越來越少👨🏼‍🏫,用於統治者奢華享樂的無用之費越來越多(也表示奢華享樂的檔次越來越高)🛑,天下自然越來越亂👃🏿🚭。此觀點和墨家的“節用”觀念顯然是共通著的,故悅園先生認為“是反映了墨家節用尚儉的思想”可能更切近些。

另據劉國忠先生《清華簡〈治邦之道〉初探》一文介紹,《治邦之道》應是一篇與墨學有關的佚文,[9]說明清華簡中墨學思想的作品不是一篇,《虞夏殷周之制》可能是和《治邦之道》同出於墨家學派的作品,反映的主體內容就是墨家的“節用”觀念。不過總感覺《虞夏殷周之制》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可能是從某篇中摘錄的一段文字。

附錄:《虞夏殷周之制》寬式文本:

曰昔有虞氏用素,夏后受之,作政用五,首服收🧑🏻‍🦯,祭器四璉,作樂《羽管》九成✶,海外有不至者。殷人代之,以(用)三🦦,教民以有鬼畏之,首服作冔🧑🏽‍🦲👩🏽‍🎤,祭器六瑚🧆,作樂《韶》、《濩》🙎🏼‍♀️,海內有不至者。周人代之,用兩🎅,教民以儀,首服作冕🧔🏻‍♀️,祭器八簋,作樂《武》🚷💋、《象》👨🏼‍⚕️🫔,車大輅,刑重,未(蔑)棄文章,海[]外之諸侯歸而不來。

 

 



[1] 石小力:《清華簡〈虞夏殷周之制〉與上古禮樂制度》〽️,》《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58-60頁🪩。下引石先生說均出此文,不另出注🚲。

[2] 王寧★:《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中的“俉”字》®️,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8-09-24.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4345

[3] 范常喜🕣:《清華簡〈虞夏殷周之治〉所記夏代樂名小考》🧑🏼‍🚀,簡帛網2018-09-24.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221

[4] 《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中的“俉”字》🕌,3樓發言👨🏼‍🚀,發表日期2018-09-25.

[5] 悅園:《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中的“未棄文章”》👨‍🏫,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8-09-25.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4346

[6] 同注[5]👩🏼‍🎓。

[7] ] 解惠全、崔永琳👨‍✈️、鄭天一💳:《古書虛詞通解》,中華書局2008年🤷,889頁。

[8] 簡文“未棄文章”,悅園先生認為“未棄”當讀為“蔑棄”,即鄙棄🕥;蕭旭先生認為“蔑棄”不是鄙棄。蔑🤦🏽‍♂️、滅一聲之轉🩰。“蔑棄”音轉亦作“泯棄”、“昬棄”。悅園說見悅園:《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中的“未棄文章”》主貼;蕭旭說見該貼3樓發言,發表日期🚣:2018-09-25.按:“未棄”讀“蔑棄”當是📧,漢代典籍也作“滅棄”🍙,如《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載仲長統詩:“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9] 劉國忠:《清華簡〈治邦之道〉初探》🗣👨‍👩‍👧‍👧,《文物》2018年第9期⛏。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年9月26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年9月26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42王寧: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財用觀念淺議.docx

下载次数:117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826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