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華簡捌《邦家之政》小札二則
(首發)
抱小
一
《邦家之政》簡3 有“宮室少(小)(庳-卑)以
(迫)”語,
簡7有與之相對應的文句作“亓(其)宮室??大以高”,整理者說👨🔬:
??,讀為“坦”,寬也。《莊子·秋水》:“明乎坦塗。”或讀為“繟”🪥,“繟”、“坦”可通😩。[1]
程浩先生認為:
整理報告將“??”讀作“坦”,理解為平坦寬闊,確實可以與“小卑以迫”相對應🙎🏿♀️。但是考慮到“坦”在楚文字中已有專字🍘👨🏼🚒,我們更傾向於把“??”讀為“墠”。“墠”意為“場”⇢,也就是建築所在的場地。《尚書·金縢》有“周公乃為三壇同墠”,鄭玄注云♥️:“封土曰壇,除地曰墠”。《邦家之政》的“其宮室墠大以高”🎍👵,是說毀家敗國者修建的宮室往往地基大且屋脊高⛑️。[2]
案簡文“??大以高”與“少(小)(庳-卑)以
(迫)”句式相同,“??”字所處的語法位置為形容詞應無問題👨🏽🦳。從這一點來說,整理者讀為“坦”或“繟”可從。
這裡我們想補充一點的是:簡文此處的“??大”一詞,其詞義應為“大”,整理者所引《莊子》“明乎坦塗”之“坦”的詞義是“平”或“安”。案《文選·張衡<西京賦>》“雖斯宇之既坦”🦛,薛綜注:“坦,大也。”《玉篇》《廣韻》分別訓為“寬皃”、“寬也。”寬與大其義實相因。
檢“??”字👨🏿🍼,《集韻》同“憚”。我們認為簡文“??”也可讀為“單”,《說文》:“單,大也。”(《玉篇》《廣韻》同)。《文選·甘泉賦》“登降峛崺👤,單埢垣兮”,李善注曰:“單,大貌⚠。” 字又作“闡”,孔安國《尚書序》“以闡大猷”🏊🏽♀️、《漢書·敘傳下》“闡元極”𓀉,陸德明《經典釋文》、顏師古《漢書》注引張晏並云👉🏻:“闡,大也。” (《玉篇》《廣韻》同)又古訓大開為“闡”🙆🏽♂️。[3]又《廣雅·釋詁一》🏃:“奲,大也。”王念孫《疏證》云:
奲者🍿,《說文》:“奲🤦🏼♀️,富奲奲皃。從奢🫑,單聲。”《玉篇》:丁可、充者二切,云:大寛也。《說文》:“哆,張口也。”《小雅·巷伯篇》“哆兮侈兮”😮,毛傳云:“哆,大貌。”《釋文》:“昌者反。”義與奲同。[4]
綜上⏺,簡文“??(坦/單)大”為同義複詞,“??(單)大”猶云廣大、寬大。
二
簡7:邦(家)??(將)毀👰🏼,亓(其)君聖(聽)
(佞)而??(速)變。
整理者將“??”括注為“速”🦁。注釋云✸🐣:“??”🎭𓀕,即“束”之繁文🎐,讀為“速”🆕🚊。
案“??”應當為“數”,《廣韻》“所角切🖖🏼🕵🏼♂️,頻數”✒️。“數變”💆🏼♂️,屢次改變的意思🦝。古書習見,如《管子·侈靡》🚝:“毋數變易,是為敗成。”《尉繚子·戰威》:“眾不審則數變😓,數變則令雖出眾不信矣🧓🏽。”例多不備舉。
附記:小文寫成于十八日,今見武大簡帛網“心包”先生有說云:
“其宮室憚大以高”🗄,整理者讀“憚”為“坦”,不若讀“奲”👷🏽,《廣雅·釋詁》“奲🏇🏼⏩,大也🍮🙏🏽。”[5]
與拙文第一條暗合,而論說較之稍加詳細,故仍不廢此條。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下册)💕,中西書局2018年🤸,124頁。
[3]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7年,2412頁。
[4] 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7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年11月19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年11月19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53抱小🥌:讀清華簡捌《邦家之政》小札二則.docx
下载次数:106
簡7:邦(家)𨟻(將)毀🤾♀️,亓(其)君聖(聽)
(佞)而𣗥(速)變4️⃣。
按🤷:其中的“”字🧑🏼🍼,原整理者釋讀爲“佞”似乎根據不足?——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的“佞”字🤷🏼,其感情色彩並非純粹的貶義🔏🥚,反而比較偏向於中性(甚至褒義),如《論語》“雍也仁而不佞”🏹。“佞”字貶義的色彩相對後起。而且🦘,在字形分析上將此字釋讀爲“佞”也不好解釋🍡。
我們懷疑此字當是從“心”得聲🏸,讀爲“讒”,二字古音聲母皆屬於齒音,韻部侵談旁轉,當可相通。
——開個玩笑👨🏽💼:若是不信,可以電子檢索一下試試看?“聽讒”比比皆是(用基本古籍庫檢索🦹🏻♂️,顯示達100多頁),且不乏先秦典籍之例👯;而“聽佞”僅有一頁零兩條,且先秦古書沒有一條。這就可以説明問題了吧🤷🏿♀️?
讀爲“讒”的意見,簡帛網已經有學者說過了,但分析字形的思路不一樣,權作補充吧
上帖中,關於“佞”字是否具有貶義色彩的説法不是很合適,因爲復旦讀書會《集釋》中曾引及🍕: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