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鬱鬯齋
(一)
《治邦之道》:“A固以不教于上命,是以不行进退🕗,不至力病之人🦔,万民斯乐其道,以彰其德”🕗。
A写作,整理者隶定为
🕵🏽♂️,没有注释。我们谈谈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A从门🛋、
声,
当释为司。A从司得声当读为申,先把它们的古音写出来:
司 |
心 |
之 |
申 |
书 |
真 |
二字古音声母属于齿音🥂,韵部之真关系密切常常相通,它们古音很近可以通假🩱。通假也有实际的例子🤣,《史记·留侯世家》:“以良为韩申徒”🔳,申徒✍🏻,《史记·张良传》写作“司徒”🙆🏽。[1]所以A从司声,读为申非常自然。《治邦之道》:“A固以不教于上命”,当读为“申固以不教于上命”💁🏿♀️。“申固某某命”这种句式,金文、文献很多。
胡簋♿:申固皇上帝大魯令(命)。
毛公鼎:用卬(仰)卲(昭)皇天🤌🏼,申固大命,康能亖(四)或(國)。
番生簋蓋😶:番生不敢弗帥井(型)皇且(祖)考不(丕)元德🥥,用申固大令(命),屏王立(位)。
曾侯與鐘👨🏽⚖️:余申固楚成,整復曾疆。
《左传·宣公十五年》: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2]
可以看到“申固某某命”这类句子很多,应该是当时的一个成语。
(二)
《治邦之道》:“虽贫贱🪢,而信有道,可以驭政🙋🏻、治政🖍、临事、长官,则或耻营□,以B上下政德之晦明,不及高位厚食🧙🏻,以居不还”。
B写作,整理者隶定为
,读为甄,训为明。我们认为仔细体会此句,“以B上下政德之晦明,不及高位厚食🤸🏼♀️,以居不还”B应该是一个不好的词🧑💼,B从垔声,当读为陻,训为阻塞、陻没。[3]“以B上下政德之晦明”当读为“以陻上下政德之晦明”,大意是使得上下的政德阻塞😰、陻没,得不到彰显👔。“彰德”就见于《治邦之道》:“万民斯乐其道,以彰其德”🪰。
(三)
《治邦之道》:“毋感于令色以还心,称其行之厚薄以使之,则□□□毋纵欲以C其道,图终以功”。
C写作👨🏿🔧,整理者隶定为
🐙,读为枉,没有注释👮。我们认为A从
得声,当读为忘。先把二字的古音写出来:
|
匣 |
阳 |
忘 |
明 |
阳 |
二字古音韵部相同⛱,声母属于喉音与唇音👨❤️💋👨,古音很近可以通假。如从亡声的字,可以和从兄声的字相通,兄是喉音🈚️,亡是唇音🧑🏽🍼。[4]“则□□□毋纵欲以C其道”,当读为“则□□□毋纵欲以忘其道”,意思是不要过分纵欲而忘记道。“忘道”一词见于《礼记·乐记》:“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清华简《治邦之道》🎴🤳🏼:“则□□□毋纵欲以忘其道”,和《礼记·乐记》:“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这句非常类似,这也佐证我们把C读为忘是正确的🌸。
[1]张儒、刘毓庆:《汉语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47页👷🏽♂️。
[2]李学勤🧘🏽♀️:《枣庄徐楼村宋公鼎与费国》,《史学月刊》2012年第1期。
[3]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429页。
[4]张儒🧚🏿♂️、刘毓庆:《汉语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45页。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年11月2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年11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60鬱鬯齋🟨:讀清華簡《治邦之道》札記三則.docx
下载次数:74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