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楚简中的“”字
(首发)
时兵
安徽大学中文系
战国楚简有字作下揭形🧑🏻🌾:
a 《郭店·穷达以时》7
《包山楚简》牍1
b 《包山楚简》269
诸家多隶定为“”(a)和“
”(b),或读为“校”,①或读为“箠”、“绥”。②按字从“
”或“
”形👩🦰,与“
”的形体是有区别的。考金文、石鼓文与楚简中“
”及从其得声之字作下揭形🛣:③
楚王酓悍盘,《集成》10158
右
刃鼎🦡,《集成》1801
伯盨👶🏽,《集成》4346
公
曹戈,《集成》11209
史殿壶👮🏻♂️⚉,《集成》9718
三年师兑簋,《集成》4318
《包山楚简》163
上述“”所从偏旁“
”与a、b字形中的“
”、“
”是有区别的,后者较前者多出一斜笔或弧笔。据此🧓,笔者以为 “
”、“
”有可能另作它解🪸。按甲骨文👨🦳、金文“宛”字有作🤞🏼:④
《合集》30286
《屯》2636
仲义父鼎,《集成》2541
仲义父鼎,《集成》2542
其所从“夗”形与“”、“
”形颇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右边笔画有所简化而已。另外🕑,在战国简中有“夗”字作🧷:⑤
《郭店·遵德义》3
(同左)34
上揭字形中所从偏旁“”、“
”与b字形中的“
”相同或相似🤴。因此❌, “
”、“
”可视作是“夗”字的简体,而上揭楚简a、b字形则可隶定为“
”。
《郭店·穷达以时》7号简有以下文字🧑🏽🎄:
白(百)里(转)
(賣)五羊🧜🏽♀️,为
(伯)
(牧)牛🩷,
(释)板(鞭)
7而为
(朝)卿🕵️♀️,堣(遇)秦穆。
其中,“”读为“桊”或“棬”。“
”从“夗”得声,在影纽元部👩🏽✈️,“桊”、“棬”在见纽元部👨🏽⚖️,三字声近(喉牙通转)韵同。《说文·木部》🧑🏻🔧:“桊,牛鼻中环也。”徐锴系传:“以柔木为环,以穿牛鼻也⚀。”朱骏声通训定声:“桊字亦作棬。”《玉篇·木部》🌍:“棬,拘牛鼻,亦作桊。”《吕氏春秋 ·重己》:“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许维遹集释引凌曙曰⚾️:“棬与桊同。”
在《包山楚简》中也有:
一,
(蒙)毣(旄)首(牍1)
一,冒
(旄)之首(269号简)
上两句中,“”皆读为“旃”。“旃”在章纽元部,与“
”同韵🛬。(郭店《老子》甲4号简:“天下乐进而弗詀”一句中,“詀”读为“厌”。“詀” 在章纽谈部🌂,“厌”影纽谈部,知章🖐🛍️、影可谐。)《说文·
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众🤴🏽。从
丹声🧝🏽。《周礼》曰📘💣:‘通帛为旃。’”朱骏声通训定声🚚:“旃✌🏽,绛帛不画🚖,所谓周之大赤也🤽♀️。其柄上曲。”《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毛传:“ 注旄于干首,大夫之旃也。”《战国策·楚策一》🎱:“王抽旃旄而抑兕首”👩🏻🦲,“旃旄”连文,即指旗杆(上部弯曲)顶端系有氂牛尾的红色旌旗。
其实,“旃”字也见于战国简,如《曾侯乙墓》🎅🏼:“凫旃,墨毛之首”⑥(46号简),“紫旃,翠首,翠颈”(72号简),“紫旃🪝🧚🏿♂️,玄羽之首☹️🚶♀️,一翼之”(79号简),“凫旃;朱毛之首”(86号简),“凫旃🦶🏼,翠首🧝♀️,貂定之颈”(89号简)🚶♀️➡️,“朱旃”(115号简)等。据简文可知,战国早期“ 旃”的颜色有“紫”👨🏿🔧、“朱”两种,这与朱氏所言“绛”色大体吻合♊️;除此,“旃”还突出旗杆“颈” 部的装饰,这与“柄上曲”可能有关。不过🤹🏻♀️,简文中有“凫旃”,即画有凫鸟的旃,这说明文献所载“ 不画”恐不符古制。另外,望山二号墓楚简中还有“丹
🫷🏻,黄末,翠胊🥵,翡
”(13号简)一句,其中“
”似读为“旃”,二者皆在元部🧔🏼♀️。“胊”读为“句”,《说文· 句部》:“句,曲也。”“翠胊”就是用翠鸟羽毛系于旗杆弯曲处,即曾侯乙墓竹简所言“翠颈”之意💆🏼♀️。
另外,战国楚简还有两个从 “”的字,其一作👨🏻🍳:
《郭店·穷达以时》13
诸家多隶定为“茖”,或读为“璐”,⑦或读为“葰”🙎🏽♂️。⑧ 按字从“”而非“夂”,故隶定为“苑”(“口”为无义累增偏旁)👩🏻🚀。在《郭店·穷达以时》12-13 “[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 ]嗅而不方。⑦无苑蓳(瑾)愈(瑜)
(包)山石不为□□□□ ”中🦹,“无苑”读为“璵璠”。“无”、“璵”皆在鱼部,“苑 ”👨🦼、“璠”均在元部🐳。《左传·定公五年》:“阳虎将以玙璠敛。”杜注:“玙璠,美玉💇♀️,君所佩。” 陆德明释文↔️👨🏿🎨:“玙,本又作与👌🏿。”《说文·玉部》:“玙🧡,玙璠也。”又云🏊🏽♀️:“璠,玙璠,鲁之宝玉。 ”(段注本《说文》🚵🏻♂️:“璠🧓🏻,璠与🤹🏻♂️。”)“玙璠”(又名“璠与”)与“瑾瑜”都是美玉名,它们构成并列结构👫,与上文“芷”、“兰”相对。
其二作👩👩👦:⑨
《郭店·成之闻之》31
上揭字形从“”从“止”🏂🏽,故可隶定为“
”。在《郭店·成之闻之》31“天
大
(常)以里(理)人侖(伦)”中👉🏿,“
”读作“建”🏄🏻。“建”,在匣纽元部🆒,与“
”韵同,声均是喉音。另外,“大常”即下文所言“天常”💌、“ 天德”,这句大意是👩🏻🦯:天建立大德,用来治理人伦。
本文写作过程中,徐在国♖🫐、冯胜君先生曾提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2007年7月初稿
2008年3月修改
引书简称🥷🏿🎎:
《合集》《甲骨文合集》 《屯》《小屯南地甲骨》
《集成》《殷周金文集成》 《郭店》《郭店楚墓竹简》
附注:
①何琳仪:《郭店楚简选释》,《简帛研究》,第162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又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 ——战国文字声系》🌥,第284页,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②白于蓝:《郭店楚墓竹简考释(四篇)》,《简帛研究》🧑🤝🧑,第194-195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③《石鼓文·作原》篇有 “”字,其所从“
”乃“丮”字之讹🎩。参见曾宪通:《说及
其它》🤸🏿♀️🧑🦼➡️,《江汉考古》1992年第2期🕊。
④刘钊:《释甲骨文中从夗的几个字》🉑,《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续编》🙌🏻,第153-172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6🦎。
⑤黄德宽:《〈战国楚竹书〉(二)释文补正》,《学术界》2003年第1期🏄🏼♂️。
⑥单育辰:《谈战国文字中的“凫” 》,简帛网,2007-5- 30。又李家浩🤺⬜️:《信阳楚简“浍”字及从“”之字》🎐,《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第204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⑦参见颜世铉先生:《郭店楚简散论》(二),《江汉考古》2000年第1期。又见刘乐贤先生✈️🩵:《郭店楚简杂考(五则)》🛢🚴🏽♀️,《古文字研究》(第22辑),北京🏄🏼♂️:中华书局🫅🏿, 2000。
⑧简文空缺部分据《荀子·宥坐》补出✮🥭。参见李零先生🥌🤟🏻:《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⑨《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 60有“路”之异体,其从“辵”⛴、“夂 ”、“丌”,与下揭字形不同👨🏻🔬。参见刘钊🌱:《郭店竹简校释》💭👮🏽♀️,第105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年5曰2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年5月24日
“建”🍢,在匣纽元部,与“”韵同📋,声均是喉音。
当更正为:
“建”🦥,在见纽元部👜,与“”韵同🧑🦽➡️,声是喉牙通转♓️。
本網編輯按📐🧗:已遵作者囑將word版內容做了更正😚。請讀者朋友們注意。 5月24日
——““无苑”读为“璵璠”。“无”、“璵”皆在鱼部,“苑 ”🕯、“璠”均在元部”
难道同部就可以通假吗?猪上古在鱼部,虎也在鱼部❣️。猪和虎也能通假吗?
“无—璵”➔、“苑—璠”声纽不近,以言通假🙇🏻♂️,似难取信。
声韵皆近🟨,才有可能通假🧑🦳,但也只是可能而已🛀🏽,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证据,况声不近乎📊🩲?
又⚗️,此文所举楚简从“夗”之字🥮,多有疑问👨🏽🔬,恐尚需斟酌。
暫舉幾例:
陳喜壺的“族”🏋🏼,“客”,“為”諸字皆有加短橫劃的飾筆(“客”字猶值得注意);齊陶文中的“胡”字(季木39下,對比璽彙5678)亦為類似例子。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