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周波:說上博簡《容成氏》的“冥”及其相關諸字
在 2020/6/23 17:05:39 发布

說上博簡《容成氏》的“冥”及其相關諸字﹡

 

周波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富达

 

 

上博簡容成氏有兩處關於廢疾(或痼疾)者的文字。其中容成氏

3637

民乃宜肙(怨),(痼)疾厶司(始)生。[1]於是(乎)又(有)上博0737(喑)🤝、聾、皮(跛)🧙🏻‍♂️、A上博0580(癭)、?)婁(僂)厶司(始)(起)[2]

《容成氏》23👷🏻‍♀️:

於是(乎)唫(喑)聾執燭,上博0572(矇)上博0571(工)鼓(瑟)👳🏿‍♂️,上博0575(跛)上博0574(躃)獸(守)門,??(侏)需(儒)爲矢,長者(縣)厇(鐸),婁(僂)者(數—塿),[3]上博0580(癭)者煮(鹽){厇}🧑🏿‍🍼😒,(憂—疣/肬)者上博0583(漁)澤🫲,……

前一處簡文述夏末桀時橫征暴斂,百姓廢疾(或痼疾)茲生之事♚。時逢亂世,民多疾。《呂氏春秋·明理》即云:夫亂世之民,長短頡啎,百疾,民多疾癘👨‍🏫,道多褓繦🦽,盲禿傴尪,萬怪皆生。後一處簡文載商湯代夏後🛖🏄🏻,太平之世🧳,百姓罷病者皆有所養之事。孔子亦曾言及於此。《禮記·禮運》:“孔子曰:‘昔大道之行與三代之英,吾未之逮也,而有記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賢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废疾者皆有所养”🔀,管子·入國》謂“養疾”。《管子·入國》:“入國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疾、……所謂養疾者,凡國都皆有掌疾🙎🏼‍♂️🥟,聾盲🧗🏼‍♀️、喑啞👩🏽‍💼🤸🏿、跛躄、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後止,此之謂養疾。”這兩處簡文,雖所述時代背景不同🦹🏼‍♂️,但簡文中有關廢疾(或痼疾)的文字或相同,或義近🌡,故可以相互比較★,以資發明。

上述文字中有部分“奇字”,雖經諸家多方考證,似仍難達一間👆🏿🎩,A字即是一例。本文準備在學者們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綜合梳理相關字形及文獻0️⃣,對簡文中的A及與之相關的幾個字的釋讀問題再作討論🏃‍➡️。

上博簡《容成氏》簡37A字,圖版作🤾🏽‍♂️。關於此字釋讀,主要有釋“眇”、 釋“瞑”兩種意見。

劉釗先生將之釋為“眇”。其謂:“此字是個會意字,即‘眇’字的本字,本象目一邊明亮一邊暗昧形🫱🏽,‘眇’則為後起的形聲字…………《易·履》:‘眇能視,跛能履。’……《谷梁傳·成公元年》:‘季孫行父禿🦵🏿,晉郤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于齊💘。’以上兩例‘眇’字都用為‘一目失明’之意。得注意的是上引兩段典籍中‘眇’都與‘跛’相連提及,這與《容成氏》簡文中‘’與‘跛’相連提及相一致。……[4]

黃德寬先生認為A字是以增填黑色而造出的“杳”字異體✂️🤞🏻,簡文中讀爲“眇”。其云:“《說文·木部》 𓀉:‘杳,冥也,從日在木下🧝🏽。’……考諸漢字系統,這個字最大可能就是‘杳’……《容成氏》37號簡字🤦🏻‍♀️,有的學者以爲是A字(引者按:即)的省簡,可從。如此💇🏿,則字也就是‘杳’的簡省……如果我們釋‘杳’成立的話,那麽‘杳’就可以讀作‘眇’🌛。二字古音同屬宵部,聲紐通轉🧑🏼‍✈️,形音均較妥貼。”[5]

邱德修先生據上博簡《周易》簡15冥豫”之“”書作,認為:“知……係‘瞑’之象形……瞑,即可引申為‘瞑眩’🪧,又可引申為‘瞎子’,今客語名‘瞎子’為‘青瞑’是也。”[6]

以上讀“眇”、“瞑”兩說皆有不少學者表示讚同。如孫飛燕、單育辰等學者均從劉說。[7]其中單育辰先生云:“sh002rc0037+06囗01是個會意字,從與典籍相對照看,劉釗B(引者按:即《容成氏釋讀一則(二)》一文)釋為‘眇’略有可能。”[8]季旭昇、徐在國🛀🏽☠️、范常喜等學者均從邱說。[9]如范常喜先生謂:“‘sh002rc0037+06囗01’的構字意圖當是在表示眼睛的圓圈中有意塗黑兩筆來表示目盲、眚目之義,是用象意的方法造出來的‘瞑’字。……《說文·目部》:‘瞑⛹️‍♂️,翕目也。’‘瞑’可以表示閉上眼睛,也可以用來表示‘目盲’,字或作‘冥’。……”[10]

按與上引簡文類似的說法也見於《國語》🙋‍♀️、《呂氏春秋》🚤、《禮記·王制》等傳世古書。如《國語·晉語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僥不可使舉🅿️,侏儒不可使援,蒙瞍不可使視🙍🏻‍♂️,嚚喑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官師之所材也,戚施直鎛💇🏻,蘧蒢蒙璆🤰🏿,侏儒扶盧,蒙瞍修聲,聾聵司火。”《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鬱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挶為聾,處目則為?為盲🚁,……處腹則為張為疛🏊,……輕水所多禿與癭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禮記·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𓀍。”又《韓詩外傳》卷三⚔️:“太平之時,無喑、??👩‍🚒、跛、眇、尪👱🏽‍♂️👩🏼‍🎤、蹇🙇🏽‍♂️💊、侏儒、折短👮‍♀️,……”《抱樸子·塞難》:“而或矬陋尪弱,或且黑且醜,或聾盲頑嚚,或枝離劬蹇,……”上述文獻皆可以相互參看。

比較可知,《容成氏》A字相當於簡2的“矇”、《國語》的“蒙(矇)”、《呂氏春秋》🧑🏽‍🦲、《抱樸子》的“盲”🚺、《韓詩外傳》的“眇”👏🏿。”其中“矇”字,《周禮·春官·序官》“瞽矇”下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有目眹而無見謂之矇。”可見這幾個字都是瞎眼、目盲之義🧘🏿。僅從文義來看,將A釋為“眇”或“瞑”都很合適。不過✌🏻,聯繫古文字字形🍭,A似只能釋為“瞑”🚵🏽。

諸家多將《容成氏》A字與楚簡讀為“冥”之字相聯繫,說是🥇。上舉上博簡《周易》簡15讀為“冥”之字,楚文字大都寫作“”。如信陽簡1-23“冥冥”之“冥”作,上博簡《三德》簡19“冥冥”之“冥”作。楚戈(《通鑒》16855)“”字作🧀。望山二號墓簡2讀為“????”之字作👨🏽‍💼,簡14,後者圈形右部亦加有墨點。清華簡《祝辭》簡2“冥冥”之“冥”作👨‍👨‍👧‍👧,圈形中間為一向左的弧筆。清華簡《子產》簡15“冥冥”之“冥”作,上加“宀”或“冖”旁。

關於楚文字“”字🥤,學界相關討論亦不少🧛🏿‍♂️。目前主要有釋“榠”✍🏽、釋“冥”兩說。

李零先生最早將上舉信陽簡1-23之字讀為“冥”。指出🫴🏿𓀗:“‘冥冥’🔯,亦合文,是昏暗的意思。‘冥’,像有實在木上,應即‘榠’字。‘榠’即‘榠樝’之‘榠’,見《玉篇》、《廣韻》🔤、《集韻》。榠樝是木瓜類植物(參《本草綱目》)🚓🧙🏼‍♂️,其字正像瓜在木上。”[11]

徐在國先生認為上博簡《周易》簡15之字當釋為“榠”,指出“木”上所从並非是“日”🔥,右部有一小部分塗黑🚴🏻,當是有意為之;上博簡《容成氏》簡37A字,一半明一半黑,與此字上半所從同🦶🏻,當釋為“冥”;簡文“榠”當讀為“冥”🤮。[12]

季旭昇先生《說文新證》將“”釋為“榠”🤰🏿,將A釋為“瞑”。其云6️⃣:“《上二·容》37有‘喑💆🏽‍♂️、聾、跛、(瞑)、癭、?、瘻始起’,又《曾》201(鄍),《上三·易》15(榠),所从‘’與‘冥’當有關(疑為‘瞑’之初文,《說文》釋‘翕目也’)🧇。”[13]

徐在國先生主編的《上博楚簡文字聲系(一~八)》改易舊說👨‍💻,認為上舉上博簡《周易》簡15、上博簡《三德》簡19之字當是从“木”、“瞑”,“榠”字異體🧹;《容成氏》簡37A字,一半明一半黑,當是“瞑”的本字👍🏻✤,以塗黑一邊表示目瞑看不清楚的意思。[14]

范常喜先生之說與《說文新證》🧄、《上博楚簡文字聲系(一~八)》相同🐊。其謂🀄️🔗:“總體來看,🛐、四種字形上部圓圈中的筆畫雖然稍有不同,但都是為了將眼睛塗黑以構意,所以這些字上部所从與《上博二·容成氏》中的‘(瞑)’實為一字。字形均當分析為从‘木’、‘瞑’聲🧖,整個字可直接釋作‘榠’🙍‍♂️。正如李零先生所說,‘榠’似即‘榠樝’之‘榠’。”[15]

清華簡《祝辭》簡2之“”,整理者釋為“冥”🌦。其注云:“‘冥’字楚文字屢見,字形暫不能分析。”清華簡《子產》簡15从“宀(或冖)”之字🏄🏼‍♀️,整理者直接釋為“冥”。

從楚簡“”字大都讀為“冥冥”之“冥”來看,與“”形聯繫緊密的A顯然也應是一個从“冥”得聲的字。我們認為諸家將A讀為“瞑”應可信🚶‍♂️‍➡️。不過,上引意見認為A為表意字🕚,是“瞑”之本字🪖;“”當分析為从“木”、“瞑”聲🏎,是“榠”字異體的說法,恐怕都是有疑問的。

范常喜先生認為A所从圓圈形當可視為“目”之外框👨🏻‍🏫🥹,因而可用有意塗黑兩筆來表示目盲、眚目之義[16]恐不可從。楚文字“目”多書作形,與A字外框形體差異較大。郭店簡《唐虞之道》簡26“目”書作PS1526,雖與A所从接近🏂🏼🦹🏼‍♀️,但這類寫法屬齊魯文字特點的寫法,[17]與典型楚文字有別🍥,將之與楚文字A作比,並不妥當。從上舉楚文字“”字形體來看,“”很可能是一個整體表意字⛴,將之分析為形聲結構證據不足。

我們認為🌓,上舉諸說中清華簡整理者將《祝辭》簡2、《子產》簡15讀為“冥”之字直接釋為“冥”,頗有道理🪬。

《說文》:“冥,幽也。從日🔂🌘、從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幽也🫵🏻。” 唐蘭先生已經指出⛑️,《說文》篆文作,其形有誤🙎‍♀️🐊;其說解亦“穿鑿可笑”。說是。不過他將甲骨卜辭字釋為“冥”🕝🚵🏻,[18]亦有問題。甲骨卜辭字,趙平安先生從夏淥之說釋為“娩”,並以為即楚文字字之來源🧖。[19]其說可供參考。

目前能確認的“冥”字時代最早者不超過戰國。除上舉楚文字讀為“冥”、“瞑”諸字外,尚見於戰國秦刻石《詛楚文》🙎🏽、《汗簡》🚣🏿👓、《古文四聲韻》。不過這類文字,經多次翻刻或輾轉傳抄🚶🏻‍♀️🏍,其中錯譌亦不少🫳🏼。

季旭昇先生據戰國秦刻石《詛楚文·湫淵》“冥”字作等形,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冥”作等形,認為“冥”字从冂🧑‍🎓、从日,可能會日在下🤸🏻‍♀️,暮色昏冥之意,下从大。[20]此說亦有疑問。

《詛楚文·湫淵》“冥”字中間所从看上去近似傳抄古文“日”字寫法。不過,秦文字“日”字寫法多見,與古文“日”寫法明顯不同👨🏻‍🍳。《詛楚文·湫淵》“昔”字作,所从“日”旁寫法亦與“冥”字中間形體有別。《詛楚文·巫咸》“冥”字作,《詛楚文·亞駝》“冥”字作。這兩個字形中間為“白”形,並不从“日”。看來《詛楚文·湫淵》“冥”字中間也應是“白”形🏄‍♀️,其上部本作尖頭。此形中部作點畫而非橫筆💁🏽‍♀️,大概屬傳抄翻刻之譌。也可能當時有這種古文寫法(參下文)☛。馬王堆三號墓簽牌簡48“白”作,即其例🕯。[21]

《里耶秦簡(壹)》簡8-1221有从“冥”之“蓂”字👨🏻,書作。“冥”旁除掉“冖”後,人面部形體作“白”形,其寫法仍與《詛楚文·巫咸》🫗🧘、《詛楚文·亞駝》“冥”字所从相合🩵。總之🌖,從上舉秦文字來看,“冥”字本不从“日”。漢初馬王堆帛書“冥”字中間已變作“日”形🛕。秦篆文“白”字多上部多作尖頭狀,與“日”形區別尚明顯。在秦至漢初隸書中“白”、“日”兩形則多已混同。[22]看來,“冥”字从“日”形大概就是在秦漢時代隸書階段“白”、“日”相混的情況下才出現的。

《詛楚文·巫咸》🪴🪙、《詛楚文·亞駝》這一形體“冖”下的部分像正面人形附帶畫出人的面部,似應看作一整體表意字。從整體構形來看♔⛎,這部分形體與甲骨👩🏻‍💼、金文“黑”字寫法非常接近🎦。[23]

甲骨文黑字作等形。[24]金文“黑”字作👨‍👧、🧑🏻‍🔧🙈、👵🏽、等形⚖️。[25]唐蘭先生據金文字形,認為“黑”本像正面人形(即大字)而面部被墨刑的人。[26]說是💇‍♂️。古文字“黑”多加橫豎筆畫、點畫以指示在人面上(一般為額部)刻紋👳🏽‍♀️🤳🏼、填墨。上舉《詛楚文·巫咸》🤏🏽、《詛楚文·亞駝》🕵️、里耶秦簡“冥”从“白”形🏋🏻‍♂️,中間作橫筆,似也可如此理解。

納西東巴象形文中常用塗黑方法表示表示與“黑”、“冥”等意義密切相關的字。如:👩🏻‍🏫、夜也,从月倒形無光。暗也,無光也,从光黑。天地之際昏黑也,从天黑💁🏼‍♂️。獄也,關仇人之黑房也🤞🏿,从屋从黑💱。[27]范常喜先生注意到,東巴文中用於塗黑表意時,筆畫較為隨便,無論是將外部輪廓全部塗黑,還是部分塗黑,甚至簡化為一短橫或者黑點,其構字意圖及表意效果不變👄。[28]上舉甲骨金文“黑”字及秦文字“冥”字寫法正可與所列東巴文相比較。

高鴻縉曾指出“(白)即貌之初文,像人面及束髮之形”🫸🏿。[29]其說可供參考🏂🏿。又《說文》𓀛:“皃💟,頌儀也。从儿🧺,白象面形。”上舉秦文字“冥”所从“白”形亦像人面之形,或即甲骨、金文“黑”字上部形體之簡省。也可能“冥”所从這部分形體後來受到“白”形類化而致譌🧥。

上博簡《三德》簡1“晦”字書作。此字从“月”,“黑”省聲🪶,當是“晦”字異體。[30]又上博簡《用曰》簡3“墨”字作。兩字“黑”旁寫法與A及“”上部形體很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形除多加兩點外,中間一筆亦為弧筆♚,與清華簡《祝辭》簡2”上部寫法相合👷‍♂️。

從上舉古文字字形看,古文字“冥”或與“黑(或墨)”有關。“冥”🤽‍♀️、“墨”二字音義并近。“墨”古音在明紐職部💛😗,“冥”古音在明紐耕部🚴‍♂️,聲為一系🕵🏿‍♀️,韻部為旁對轉🤸🏼‍♀️,可以相通。“冥”、“蒙”、“冒”👷🏻‍♀️🎟、“墨”諸字皆有混暗不明的意思。王力先生曾據此指出,這幾個字應有同源關係。[31]我們認為“冥”字“冖”下的形體應與“黑”相關🚃,或即“黑”字,或與“黑”為一字之分化。《說文》謂“冥”从“冖”聲😹🚵🏽‍♀️,可信。《说文·冖部》:“冖,覆也。从一下垂也。”又“鼏🚈📁,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冖聲。”又“??,蠭甘飴也。一曰🤷🏼‍♀️:螟子🌔。从?、鼏聲。蜜🧍🏻‍♀️,??或从宓。”《玉篇·冖部》🍏:“冖……以巾覆物👰🏽‍♀️,今爲幂。”“冥”🧑🏻‍🚀🦓、“鼏”👃🏻、“??”諸字皆从“冖”聲,亦常通用。從詛楚文來看,古文字“冥”應看作从“冖”聲之形聲字。“冖”旁下部形體應與“黑”有關🟦,為義符,兼表音💃🏼。

我們認為,將楚文字“”、“”徑釋為“冥”🧑🏿‍🎤🚣🏿‍♂️,是很合適的。

楚文字“”字或“”旁上部寫法與上舉古文字“黑”上部寫法相合,均像人面部之形🦎👩🏼‍🎓;其中間或作弧筆或部分填黑,均像人面部刻紋👌🏿、填墨✍🏼💃🏼。其下部“木”形則應看作《詛楚文》“冥”這類寫法下方“大”形之變。

清華簡《子產》簡15讀為“冥”的字,上所从偏旁或可看作“冖”旁👩🏼‍⚕️,為“冥”字之聲符🏋️。若此說不誤🔑,那麼《子產》簡15之字就與詛楚文⚅、秦漢文字“冥”構形一致。也可能上所从偏旁即“宀”旁🧛🏻‍♂️。《汗簡》引“冥”字古文或作👨🏻‍🍼,即从“宀”旁。總之,《子產》簡15此字可隸定作“”🙊,即“冥”字之變體👉🏼。

上博簡《三德》簡12云:“監(臨)川之都,B(澗)之邑🤽🏻,百??(乘)之(家)👩🏼‍💻,十室之俈(聚),宮室汙(洿)沱(池),各(愼)丌(其)乇(度)🏊🏽‍♀️,母(毋)(失)丌(其)道👨🏼。”其中B字作。整理者注云:“,從字形分析,是一从网从的字,字見于上博楚竹書《周易·豫卦》上六🧙🏽‍♀️,今本作‘冥’🎯,疑即古書‘榠’字(榠”是木瓜)。這裡疑讀為‘凭’。

王晨曦《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三德>研究》將B字隸定作“”👱🏽‍♂️,讀為“密”。其云:“我們以爲🍣,此字釋為‘冥’,讀作‘密’。在上古音中,‘冥’是明紐耕部,‘密’是明紐質部,…… ‘冥’、‘密’讀音輾轉可通👴。……‘密’有‘靠近’之意,多與‘邇’近義連用。‘密邇’☂️:貼近🧑‍🎓;靠近📳。《書·太甲上》🫳:‘予弗狎於弗順👃🏻,營于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尚書·畢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于洛邑,密邇王室👮🏿‍♀️。’《左傳》、《國語》等‘密邇’多見。如《左傳》定公四年:‘辭吳曰🫸🏻🧍‍♂️:以隨之辟小🏌️,而密邇于楚🏄🏻‍♀️,楚實存之👨‍👦‍👦。’‘(密)(澗)之邑’就是靠近山澗的城邑🏋🏽‍♂️。”[32]

劉信芳先生認為B字即“”字異構。其謂:《廣雅·釋詁一》:“幎🖲,覆也🆒。幎或作冪、。《吳都賦》歷江海之流”👨‍🦯,注:“分佈覆被皃。”“幎澗之邑”蓋為沿水澗分佈之邑。[33]

按王文將B讀為“密”,從字形及文意來看,當可信🏗;認為B當釋為“冥”,則恐有問題✋🏻。劉說將B字釋為“”,應可信🏸;將之讀為“”,則不可從。

上博簡《三德》簡19云:“母(毋)曰=冥冥)👨🏿‍🍼,上天又(有)下政🎒。”其中“冥”字書作,與上舉楚文字“冥”寫法一致,而與B字構形有別。B、“冥”二字既並見一篇,用法又又別☎🧑🏿‍💼,則B別為一字的可能性似較大🧘🏼。

我們認為🗺,B字當隸定作”。此字又見於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字屢見🤢,或讀為“冥”🎾,或讀為“”👌🏼。如《五十二病方》66行👧🏽:“如巢者:矦(候)天甸(電)而兩手相靡(摩)⚽️,鄉(嚮)甸(電)祝之曰: ‘東方之王,西方【□□□】主(冥冥)人星。’二七而【□】。”又92行:“……盛以新瓦罋,(冪)口以布三【□】🍼,……”又129行🌇:“……(冪)以布🤪,蓋以,縣(懸)之陰燥所。”以上三“”字帛書分別作🍾、。其中前兩形下部作“”👲🏻,後一形下部作“大”☝️。

《五十二病方》所見“”字,原釋文均釋作“冥”。趙平安先生從之。並且進一步指出:“整理小組把它們隸作冥,理解為冪的通假字🤸‍♀️💅🏼,是完全正確的❤️‍🔥。《五十二病方》抄寫年代‘大約在秦漢之際’,字體近篆,多有古意🏞,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寫法的冥字較多地體現了早期的某些特點。後世从‘冖’可能是从‘网’省簡而來的👱‍♀️🪩。……[34]

不過,《五十二病方》有“冥”字🧑‍🦽‍➡️。如目錄“冥(螟)”字作🏝🕹,134行“冥(螟)者”之“”作,下部亦作“”,但上部从“冖”🦁,寫法與“”區別明顯。根據上面的討論,這個與並見的,不大可能也是字。又秦文字多見,上部皆从“冖”,並不从“”💕。“冖”為之聲符,从“”則取義不明。因此,趙先生所謂字“後世从‘冖’可能是从‘网’省簡而來的”觀點亦值得商榷。

范常喜先生認為《五十二病方》92行的整理者直接釋作“冥”與形不合,當改隸作“”🤭,可分析為从网冥省聲😥;又因為“”字在簡文中用作“冪”🙎🏻,疑“”即“”或“”字異構,意為覆蓋。[35]其說可從。不過,范先生由於從舊說將楚文字”看作“榠”字異體;將B字分析為从“网”“”聲,並未將B字與《五十二病方》的“”字完全溝通🏌️。我們認為,上博簡《三德》12B🍕🐧、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所見“”字,均當分析為从“网”,“冥”聲(或“冥”省聲),也許就是“”字異體🦩。

《戰國策·楚策四》:“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羃之👨🏽‍🚒。”《列女傳·鄒孟軻母》:“夫婦人之禮,精五飯,羃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矣。”《集韻·錫韻》🧑🏽‍🚀:“冖💠,《說文》🏃🏻‍➡️:‘覆也。’或作🤦🏻👦🏿、”“”多訓為罩、覆,故以“网”為義符。“”或从“冥”聲。《禮記·禮器》:“犧尊疏布幎👨‍🦯。”《釋文》:“幎,本又作冪,又作鼏。”從上引文獻來看👨,上博簡《三德》、《五十二病方》的”字,可能就是”字異體。

”、“密”古書常通用👺。如《儀禮·士喪禮》:“用疏布🔰。”鄭玄注:“古文皆作密💆‍♂️。”又《儀禮·少牢饋食禮》:“皆設扃🚚。”鄭玄注🧔🏼🧝🏼:“古文皆為密。”又《儀禮·士喪禮》:“取鼏👍🏽🥬。”鄭玄注:“古文鼏為密。”《儀禮·特牲饋食禮》:“有鼏。”鄭注:“古文鼏為密。”故上博簡《三德》簡12沒有問題可讀為“”🛌🏻。

《三德》簡12“監(臨)川之都,—密)(澗)之邑”🙍🏿‍♂️,“”、“臨”義近🧚,皆指靠近、接近。古書除上文提到的“密邇”連用之外,“密近”亦常連用😜。如《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第四》🈚️:“隨君卜昭王與吳王不吉♈️,乃辭吳王曰:‘今隨之僻小,密近于楚,楚實存我,有盟,至今未改🧔🏿‍♂️。’”《晏子春秋·外篇上十四》:“夫何密近💻,不爲大利變🦮,而務與君至義者也?此難得其知也♗。”曹操《拒王芬辭》:“昌邑即位日淺,未有貴寵,朝乏讜臣,議出密近:故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密邇”、“密近”義近❤️‍🍜,指物則為靠近、接近👩🏻‍🚀;指人則為親近。古人營都建邑多據山河形勝之險以守之🧍🏻。《逸周書·武紀解》:“國有三守:卑辭重幣以服之,弱國之守也;修備以待戰🧙🏿‍♀️,敵國之守也👧🏻;循山川之險而國之,僻國之守也🦔。”[36]《史記·太史公自序》🧘‍♀️:“為秦開地益眾👨🏻‍🏭,北靡匈奴,據河為塞,因山為固🎊,建榆中🪸🫲🏻。”《後漢書·郎顗傳》:“昔盤庚遷殷,去奢即儉。”李賢注引《帝王紀》曰:“般庚以耿在河北,迫近山川,自祖辛以來,奢淫不絕🤡,般庚乃南度河🕵🏻‍♀️,徙都於亳。”《後漢書·耿弇傳》:“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又“匈奴遂於城下擁絕澗水。[37]上博簡《三德》簡12的“監(臨)川之都,—密)(澗)之邑正可與上引文獻相參看。

上文已指出,從《詛楚文·巫咸》、《詛楚文·亞駝》來看,古文字“冥”字除掉“冖”旁的形體與“黑”密切相關,像正面人形(即大字)而附帶畫出面部。《里耶秦簡(壹)》簡8-1221“蓂”所从“冥”旁除掉“冖”後,人面部形體仍作“白”形,與《詛楚文·巫咸》、《詛楚文·亞駝》相合🧏🏻🫢;其下部則由“大”形變為“”形。前舉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冥”字或“冥”旁,人面部之形已類化為“日”,失其象形;其下部或作“大”形,或作“”形,當分別承續自秦《詛楚文》、里耶秦簡這類寫法。楚文字“冥”字上部人面或人面著墨之形依舊保留👰🏻‍♂️,其下部“大”形則多變作“木”形🤯。從古文字字形演變規律來看,字形下方“大”形譌變作“火”形或“”形📫、“木”形並非特例。

上舉金文🐦‍🔥、楚簡“黑”字或“黑”旁就有下部“大”形變作“火”形的例子❎🪝。又如包山簡173“異”字作,下从“大”形👩🏼‍🚀👨🏻‍🏭。曾侯乙墓簡149“?”字作👩‍🦽‍➡️,簡84“翼”字作,下部均變作“火”形。郭店簡《語叢三》簡3🎀、簡53“異”字分別作🧑‍⚖️、,《汗簡》“異”字古文作(見目錄📁,正文脫),石經“異”字古文作🤡,下部皆變作“”形👧🏻。中山王器字屢見🦨,均用作紀年。朱德熙先生據碧落碑“有唐五十二祀”之“祀”字从“異”,認為此中山文字可能是“異”字簡體🧖🏼‍♀️🏑,假借為“祀”🎊👆。[38]若此說可信,則是“大”形變作“木”形之例⛹🏻👸🏿。曾侯乙簡80“鞅”字作4,“央”旁下部作“大”形🥚。曾侯乙墓簡84、簡89“鞅”字分別作,“央”旁下部亦變作“”形。[39]又如古文字“樂”下部本作“木”形,東周文字“樂”下部往往變作“大”形或“火”形。如王孫誥鐘“樂”作🔞,信陽簡2-18“樂”作 ,下部變作“大”形♘。子璋鐘“樂”作,望山簡1-176“樂”作4🥧,下部變作“火”形。此皆“大”、“火”、“”☝🏻、“木”諸形混同之例👩🏻‍💼。這類形體變化,“大”形變作“火”形屬加飾筆增繁,“大”形變作“”或“木”則是出於筆畫延伸或移位🧘🏼‍♂️。[40]

《汗簡》引“冥”字古文或作。“冖”下部分可能即《詛楚文》“冥”字、楚文字“冥”字之變體🧷。古文“冥”所从“目”形當是“白”形(人面之形)形譌。古文“白”形常譌作“目”形👨‍💻。如石經古文“白”作,《說文》古文“白”作。《古文四聲韻》引石經古文“??”字中部“目”形即《說文》古文“白”之變🌜。皆是其例。此字“目”形下部可看作“”形再加短飾筆🧓🏻👉🏻。此古文“冥”字下方“”旁寫法類似“巾”形,正與《汗簡》🗣、石經“異”字下方寫法相合。郭店簡《語叢二》簡50(疑)”作,下作“大”形🚴🏼‍♂️。郭店簡《語叢一》簡50“疑”字作,所从“”旁下部作”形上綴點畫。古文字短橫筆與點畫作為飾筆常通用,因此《汗簡》“冥”字古文下部寫法與《語叢一》簡50”旁下部寫法可看作同一類變化🙅🏼‍♂️。天星觀簡3620”字作02077🙋🏻‍♂️,上博簡《子羔》簡11”字作🏋🏻,[41]下部寫法可分別與上引“冥”字古文、《語叢一》“疑”所从“”旁下部形體相參看🚢。

上博簡《容成氏》的A,黃德寬先生指出,此字是上博簡《周易》簡15字的省簡。[42]從上舉楚文字“冥”上部本有加黑點的寫法來看,此說當可信🤙。A宜看成是“”字截除性簡化字。上舉上博簡《三德》簡1“晦”字所从“黑”旁將下部省略,僅保留頭部形體,其變化就與“冥”字如出一轍。

《古文四聲韻》卷二引《古老子》“冥”字古文作🤹🏻。《古文四聲韻》引《汗簡》“白”作👨‍👩‍👧,又引《古孝經》“”作  。古文“冥”字下部與“日”形有別而與古文“白”形相合🌈。這部分形體當即《詛楚文》、里耶秦簡“冥”字所从“白”形,楚文字“”字頭部。此形與上博簡《容成氏》A字構形寫法肖似🚣🏼‍♀️,或即A,亦應看作“”字之簡省😚。

綜上所論😱👨‍🍼,楚文字“”、“”當徑釋為“冥”。從《詛楚文·巫咸》、《詛楚文·亞駝》“冥”字字形來看🧝🏻,古文字“冥”字除掉“冖”旁的部分像正面人形附帶畫出人的面部🌈,應看作一整體表意字🥂,這一形體與古文字“黑”密切相關。上博簡《容成氏》的A字當看作“(冥)”字之省體。簡文A當讀為“瞑”🦣,相當於出土及傳世文獻中的“矇”“盲”“眇”。上博簡《三德》的B字💁‍♀️、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舊釋“冥”之字🗣,當隸定作🔵,分析為从“网”🌻,“冥”聲,或即“”字異體👩🏽‍⚖️〽️。古文字“冥”下方“大”形或變作“”形🗜,或變作“木”形,或截去下方筆畫僅保留頭部形體,這在傳抄古文中也保留有部分例證。

 

 

附記🧑🏽‍⚖️🤵🏻:新出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詩經》简9有“葛藟冥(縈)之”。整理者已引《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鄭注“幎💏,讀若《詩》云‘葛藟縈之’之縈”,毛傳“縈🐱,旋也”,證“冥”當讀為“縈”。根據楚簡用例,筆者認為上博簡《三德》簡12的“B澗之邑”的B應讀為同是熒省聲之“營”。“營”謂環繞而居。“臨川之都,營澗之邑”🕧,泛指循山川之險而營建之都邑🧙🏽‍♂️。

 

原載🕷:黃人二等編《出土文獻與中國經學👨🏽‍🚒、古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高文出版社,2019年。

 

 



本文寫作得到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和國別史等研究專項“戰國至秦漢時代雜項類銘文的整理與研究”(批准號:2018VJX006)、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文本整理與相關問題研究”(批准號:18FZS029)支持。

[1] ”字原整理者讀為“虐”,此從顧史考先生說。參顧史考:《楚文“唬”字之雙重用法:說“競公‘痼’”及苗民“五‘號’之刑”》♣︎,《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第389390頁。

[2] 字多見於古文字🕍,從此聲之字多讀為“沐”。安徽大學藏楚簡《詩經·柏舟》有“髧彼两??”之“??”作🩳、🚶‍➡️𓀍,从“鳥”从上字為聲,徐在國先生以為“”字異體(徐在國:《試說古文字中的“矛”及從“矛”的一些字》,《簡帛》第17輯第1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應是。《容成氏》此字應讀為與“敄”🎥🙇🏼‍♂️、“沐”聲近之“?”。《說文》🫲🏼:“?,俛病也。从疒💄,付聲。”“?僂”🗄,即“?瘻”,連綿詞。又作“僂附”(《素問·脈要精微論》)👎、“苻婁”(《爾雅·釋木》)🌙。“?僂”、“僂附”均用指人戚施之疾,“苻婁”則用為木俛僂臃腫之病🫰🏽。參拙文↪️🦽:《楚地出土文獻與〈說文〉合證(三題)》🤽,()《漢字研究》2020年第1

[3] 僂者”,指讓有駝背🏂🏼、戚施之疾者從事於平整土地的工作“僂者事塿”🚴🏿,與《淮南子?齊俗》“傴者使之塗()”、《劉子·適才》“傴僂者使之塗(除)地”類同💄。參拙文📮:《楚地出土文獻與《說文》合證(三題)》👩🏿‍🌾,()《漢字研究》2020年第1期。

[4] 劉釗:《<容成氏>釋讀一則(二)》,“簡帛研究”網↘️🥜,200346日。

[5] 黃德寬🛌🏿:《楚簡<周易>1”字說》、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第184191頁,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6] 單育辰:《新出楚簡<容成氏>研究》第237238頁,中華書局,2016

[7] 孫飛燕🔗:《上博簡<容成氏>文本整理及研究》第104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8] 單育辰:《新出楚簡<容成氏>研究》第240頁,中華書局,2016

[9] 季旭昇🧘🏼🍳:《說文新證》第561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徐在國:《上博竹書(三)<周易>釋文補正》🤖,簡帛研究網,2004418日🛅💆🏽。

[10] 范常喜😘:《楚簡“”及相關之字述議》🧑‍🏭,其著《簡帛探微》第104105頁,中西書局,2016年。

[11] 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5輯第147頁,科學出版社,1999年。

[12] 徐在國👨🏽‍🦳:《上博竹書(三)<周易>釋文補正》,簡帛研究網,2004424日。

[13] 季旭昇:《說文新證》第561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14] 徐在國:《上博楚簡文字聲系(一~八)》第1987頁,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

[15] 范常喜🪤:《楚簡“”及相關之字述議》,其著《簡帛探微》第107108頁,中西書局,2016年🧍🏻‍♀️。

[16] 范常喜:《楚簡“”及相關之字述議》,其著《簡帛探微》第104105頁🔏,中西書局,2016年。

[17] 參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第261262頁,綫裝書局🔼👨‍🦼‍➡️,2007年。

[18] 唐蘭《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第60頁🤾🏽‍♂️,輔仁大學,1939 年👨‍👨‍👧‍👦。

[19] 趙平安:《從楚簡“娩”的釋讀談到甲骨文的“娩”——附釋古文字中的“冥”》,其著《文字·文獻·古史——趙平安自選集》第2024頁🤟🏻,中西書局,2017年。

[20] 季旭昇:《說文新證》第561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21] 馬王堆簡帛也保留有部分古文遺迹🆑,“白”字也可能如三號墓遣策個別文字一樣,都是受到了舊有書寫習慣的影響而使用古文🦵。參周波🧑🏼‍🦰:《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第316324頁🧰,綫裝書局🫐,2012年✣。

[22] 王輝主編🧜🏿‍♂️:《秦文字編》第10261041頁、12591261頁,中華書局,2015年。

[23] 范常喜先生已經指出🚶‍♂️‍➡️,古文字中“黑”的構形與A相似🕛。參范常喜:《楚簡“”及相關之字述議》📕,其著《簡帛探微》第120121頁👏🏿,中西書局🤦🏼,2016年。

[24] 劉釗主編:《新甲骨文編(增訂本)》第597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

[25] 董蓮池⚓️:《新金文編》第14231424頁,作家出版社🧔👟,2011年。

[26] 唐蘭⁉️:《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銅器銘辭的譯文和注釋》,《文物》1976年第5期👨🏽‍💼。

[27] 黃德寬先生、范常喜先生均已指出此點。參黃德寬:《楚簡<周易>1”字說》🧒🏼、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第188190頁,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范常喜👩🏻‍🦱:《楚簡“”及相關之字述議》,其著《簡帛探微》第118119頁👃,中西書局,2016年🔥。

[28] 范常喜🕥:《楚簡“”及相關之字述議》,其著《簡帛探微》第119頁,中西書局👱🏻‍♀️,2016年。

[29] 季旭昇:《說文新證》第646647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30] “晦”字釋讀參晏昌貴:《<三德>四札》,簡帛網,200637日;劉雲🐴:《戰國文字考釋三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編:《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第142144頁🚾,中西書局🌶,2017年🙇🏿‍♂️。

[31] 王力:《同源字典》第245248頁,商務印書館🧛🏼‍♀️,1982年👩🏽‍🚒。

[32] 王晨曦😧:《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三德>研究》第73💍,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33] 劉信芳:《楚簡帛通假彙釋》第396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4] 趙平安:《從楚簡“娩”的釋讀談到甲骨文的“娩”——附釋古文字中的“冥”》,其著《文字·文獻·古史——趙平安自選集》第25頁,中西書局,2017年🪵。

[35] 范常喜🚶🏻‍➡️:《楚簡“”及相關之字述議》,其著《簡帛探微》第113114頁,中西書局,2016年。

[36] 此例參何有祖💈👨🏻‍🦯‍➡️:《上博五<三德>釋讀(二)》🤹🏿‍♂️,簡帛網,2006221日🧑‍🤝‍🧑。

[37] 此例參范常喜:《楚簡“”及相關之字述議》👩🏽‍🎤,其著《簡帛探微》第115頁,中西書局,2016年👰🏿‍♀️。

[38] 朱德熙🍽:《中山王器的祀字》,其著《朱德熙文集》第5卷第172頁,商務印書館,1999年🦾。

[39] 參魏宜輝🏃🏻‍➡️🌙:《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第18,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40] 參魏宜輝:《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1824頁🌝🧑🏿‍🦳,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41] 參魏宜輝🧑🏻‍🎄:《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24頁,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42] 黃德寬🧏🏼‍♀️:《楚簡<周易>1”字說》🧑🏿‍💻🧑🏼‍🎤、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第191頁,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0年6月2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0年6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 2083周波:說上博簡《容成氏》的“冥”及其相關諸字.docx

下载次数🎖:155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825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