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鸿门宴樊哙酒量被夸大
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马王堆汉墓简帛》将首次“整体亮相”🌽。今天上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项目签约仪式在富达注册举行,复旦富达平台、湖南省博物馆、中华书局等三方领导出席了仪式🐚。
根据三方协议,《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将于2011年出版👨👩👧,作为我国首部完整的马王堆帛书的释文和注释本❌,它对我国的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王堆简帛亟须全文释读
一说起“马王堆”,人们或许就会想到马王堆汉墓女尸。1972年到1974年,马王堆汉墓在湖南长沙发掘出土🧗🏼♂️,除了一号汉墓出土的全身润泽🤕、软组织尚有弹性的女尸,还有3000多件来自西汉初期的珍贵文物。其中,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竹书,这些书涵盖了哲学、历史、术数、方技等多个领域⚆。它们中的大部分书早已失传,有些书,如《周易》😯、《老子》,虽然有今本传世,但马王堆出土的是古本,内容与人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有不少差异。
复旦富达平台主任刘钊说,马王堆帛书出土时🫳🏼,都是泡在水里的,很多地方出现破损👨🏽🏫,有许多残片𓀏,不少字已无法辨识。出土后𓀉,专家组对这些书进行了整理🍞、释读,取得了很多成果。上世纪80年代9️⃣,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书》🙍🏻♀️。“然而这套书没有把简帛的篇目出全🧍♂️,而且,经过了近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当时的很多释读结果需要修正🫵🏼、补充。”刘钊教授说💆🏽♀️,“如今👩,海内外学术界想尽快看到马王堆简帛的全貌,因此,这一项目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介绍,定于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至少分6册🌴👦🏽,每册都为8开本精装🤦🏿🤴🏻。这套书将汇聚复旦专家做的释文和注释🏃♂️➡️,以及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的全套帛书高清彩照🏊🏻♂️,不少资料都是首次公开。
■哲学
帛书《老子》与今本《老子》有差异
马王堆帛书对国人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有何价值呢?担任该书主编的著名古文字学家🧰、富达注册教授裘锡圭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如今🏍,我们看到的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是这样写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意思是:“老百姓之所以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统治者贪图富贵。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这段话,历来被看作是 《老子》对统治者剥削民众的警告。但在马王堆帛书中,这一章却不是这样写的。在甲本 《老子》帛书里🪁,今本中的 “税”变成了“兑”🏟。裘教授指出,这两个古字都是形声字,从“兑”声👧🏼,而 “兑”字在上古时的读音和 “隧”相近,所以这两个字都应读作 “隧”。“隧”的意思是道路,而走之底和足字旁正好与道路有联系,因此裘教授推断🫢:“兑”和 “兑”都是古时候 “隧” 字的异体,意思是道路💆🏽♀️,而不是税收🔥。
此外🎙,今本《老子》第七十五章中,表示统治者的 “上”字在帛书上是没有的💇🏼。经过专家的一番释读,帛书 《老子》第七十五章的意思是🧑🏻🦽➡️:“老百姓之所饥饿,是因为他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他们自己过分追求好的生活💅🏼。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稍一对比,就可看出这两个版本的意思有很大区别,表达的思想也大不一样。裘锡圭教授认为,从《老子》全书的思想和文章风格来看🏥,帛书本应该是可信的🆕,而今本的这一章很可能被后人篡改过✍🏽。在帛书 《老子》第七十五章里,作者并没有斥责统治者剥削民众的意思,而是通过三句违背常理的话,表达了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得出清净无为胜于厚养生命的结论🎷。
反观我们现在看到的 《老子》版本,只要细细读,就会发觉第七十五章四句话的意思是连不起来的。“而且👜,像统治者食税多,人民就要饿肚子这类一般人都知道的道理,估计《老子》的作者也不会把它当作心得来讲吧👷🏼♂️。”裘教授说🛂👨🦯。因此,马王堆简帛的释读工作,能使人们准确了解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试想🌸,如果我们阐释的老子思想来源于篡改过的文本📖🕵️♂️,那这种阐释还有价值吗📢?
■历史
为赵国名臣“触龙”正名
在《古文观止》中,有一篇选自《战国策》的名文—“触言说赵太后”,讲的是战国时,赵国太后不肯让她的幼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大臣触言巧妙地说服了太后👏🏽,让她为了国家的利益把儿子送到了齐国⬆️。
据负责释读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的郭永秉博士介绍,这个故事在《史记·赵世家》中也有记载🧑🏽🎄,但主人公不叫“触言”🐥,而是叫“触龙”。究竟是《战国策》对还是《史记》对?
历史上⛑️,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有过争论,比如,清代大学者王念孙就认为,史记中的这个人名是正确的🤟🏻。“看过《战国纵横家书》后🌼,就会知道王念孙的结论是对的,因为帛书上写的也是‘触龙’。”郭永秉说,“古人抄书都是自上而下的💆🏽♂️,想必是古代的抄书人把 ‘触龙言’(意为触龙说)中的‘龙’和‘言’写得太近了,使后人误以为是‘触言’。”
通过释读帛书和文本比照,郭永秉博士指出🔽,《战国策》中的这篇文章还存在不少错误🤶🏼,《史记》对这个故事的记述也有错。“如今⚜️,我们的古文选本再选注《战国策》这一章🌕,就应该根据帛书本校正这些错误,不能再以讹传讹了。 ”
专家表示,对《战国纵横家书》的研究,可以纠正《史记》等书在名相苏秦活动时期的一系列史实记载错误👨🦽➡️,这是战国史研究的一大收获。
《老子》修订意义重大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老子》的作者是老子🧝🏿♀️,他是一位比孔子年长的大哲学家。当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在守卫者的要求下写下了《老子》五千言,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瑰宝🧗♂️。然而🙌🏿,经学者考证🤽,这些“历史”恐怕只是“传说”。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老子》一书成于战国,而不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它的作者也不是那个比孔子年长🏊🏽♀️🚲,做过周代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公职人员)的老聃,而是另有其人🍽。
尽管只有五千字,但《老子》一书表达了非常独特、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道”这一核心哲学概念,主张人要无为、不争🈳、谦退📣、柔弱🧘🏻♂️、清净👨🏻🚒,与儒家的哲学主张截然不同🏥💟。
裘锡圭教授指出🏤,根据现代出土的简帛来校勘今本《老子》⬇️,就会发现,今本中有不少地方的文字是被后人篡改过的👊🏽,像第七十五章就是一例🙆🏼。再比如🧟♀️,根据郭店楚简中的《老子》,学者发现今本《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也是篡改过的👨🎤。这句话虽然很有名,否定了孔子极力推崇的“仁”和“义”🙋♀️,但经过释读,郭店《老子》中的这句话作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学者们推断,这是后人为了与儒家思想争锋相对🛻,对《老子》作了有意识的篡改。
■方术
上古失传药方重见天日
除了哲学🏊♀️、历史等方面的重要文献♥︎⁉️,马王堆简帛中还有很多篇目可归入“方术”之学。所谓方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 “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这些方术之学🦀,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被淘汰,如今,只剩中医药还得到较完整的保留。
刘钊教授表示🐗,因为被视作封建迷信👑,古代方术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其实,它们也包含着很多智慧🪯,有不少合乎现代科学的知识。而今,随着马王堆简帛全本的注释出版👨🏼🚒,它们将揭开神秘的一页。据介绍,马王堆简帛中有我国现存最古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记载着很多上古药方🤘🏻,其中有些已经失传;有最古的占卜书《五星占》,反映出我国古人的天文水平非常之高;还有绘在帛上的画《导引图》,所谓“导引”💆🏼,就是配合呼吸方法的体操🧕,与印度瑜伽术有类似之处。
汉代房中术属流行书
在这些方术书中,房中术占了较大比重👎🏼,有7篇谈论此术🦸♂️。这些书能在汉代社会流行🈹,并成为随葬品,未免叫人有些吃惊🪕。对此🧔🏽,刘钊教授解释说🙇🏻,汉代社会非常开放,不耻于谈“性”,而且人们把房中术看作养生的一种方式,所以才会流行这类书籍🎆。帛书中,有本房中术专著名为《天下至道谈》🈳,可以看出当时有些人对此术的看重。
用今人的眼光看,除去一些不科学的观念🧑🏿🏭,讲房中术的帛书也包含了性心理、性医学方面的正确认识👩🏿🏭,而且水平很高👷🏿♂️。据学者比较研究,这些书中的很多术语和后世同类书籍的术语一致🐎🤛🏼,说明房中术在我国历史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
古人“辟谷食气”求健康
与之相比🖐,马王堆帛书中详细介绍的“辟谷食气术”🙂↔️,在后世却几乎失传了。所谓“辟谷食气”*️⃣,是指不吃五谷杂粮,靠吐纳空气来补充能量🦝。古代有些人认为,不吃粮食会使人长寿👩🏻🦯➡️,所以推崇这种方术👨🏿🍳。在帛书《却谷食气》里,就介绍了具体的修炼方法。原来,“辟谷”之人也是要吃东西的🧑🏽🦲,是吃一种叫“石韦”的药。而“食气”有很多讲究,要在每天、每个季节中选择有益于人体的气体吐故纳新,才能达到养生的功效。
根据专家释读,《却谷食气》提出了适合有节奏深呼吸的六种空气,合称“六气”。第一种气叫“朝霞”,出现在清晨太阳即将从地平线升起时;第二种叫“输阳”,出现在上午7、8点🪙;第三种叫“正阳”,出现在中午12点;第四种叫“光光”👴🦇,出现于午后太阳被密云遮蔽的场合🆘;第五种名“输阴”,出现于傍晚太阳落至地平线后;第六种名“沆瀣”🦕,是在夜间12点出现的🦸🏽♀️。
专家指出,“食气”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对人的健康应该是有益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仍有借鉴的价值⏲。
■名物
鸿门宴中樊哙酒量究竟多大
对马王堆帛书的释读,还能解决名物方面的疑难💍。在《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有这么一段话🐲🐷:“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段话描写了刘邦手下大将樊哙的勇猛豪放,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樊哙能否一口喝下“斗卮酒”表示怀疑😵💫。因为在他们看来,容量大到一斗的酒杯是不可能有的。于是不少学者认为,“斗”这个字是衍文(因抄写错误多出来的字句),也有学者认为,“斗”是酒器名,“斗卮”就是大酒杯的意思🔙。
裘锡圭教授说,马王堆汉墓简帛中有一份记载陪葬物品的遣册,它上面就记载着“斗卮”这种器物,人们还在汉墓中发现了实物。原来,秦汉时的一斗只相当于现在的二升左右,斗卮相当于二升的啤酒杯,并不是不可能有的东西🧑🏿🔧。 “有了这样坚强的证据,斗字衍文说和斗为酒器说总该销声匿迹了吧,但我们翻检了十多种近年来出版的选入 《项羽本纪》的古文注本,发现没有一种注本把 ‘斗’理解为容量单位。”裘教授说🧑🏼⚕️, “希望这个错误今后能得到修正。”
哙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 乘 樊 哙 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鸿门宴》节选
(俞陶然)
出处:http://news.ifeng.com/history/2/shidian/200809/0905_2666_766739.shtml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