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嬴 泉
摘 要🙈:本文對楚兵器新俈戟銘文中長期誤釋的俈字作了辨析👷♀️,并就與之相關的幾件兵器銘文所牽涉的有關問題作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新俈戟 俈 新造
新俈戟於1955年在湖北襄陽南漳一帶出土[1],援和胡鑄鸟篆銘文6字(圖一)⛓,首二字一般釋作“新弨”🤱🏿,謂為人名[2]。案:此說實誤0️⃣。20世紀90年代湖南辰溪縣曾出土一件越式矛(圖二)[3]🪠🎭,銘曰“新俈(造)自司之矛”,張春龍等(2004)謂其銘文為楚系文字。其中“新”、“俈”🤷♂️、“自 ”及與之對應的新俈戟的三字分別作:
|
新俈矛 |
新俈戟 |
新 |
|
|
俈 |
|
|
自 |
|
|
二者基本雷同🏃🏻♂️➡️🚣🏻。其余文字,二器書寫風格亦頗類似🕜,故二器時代亦應相當。劉彬徽(1995:352)曾謂新俈戟銘文的“新”字為楚特有的字體,此戟應屬楚系。因此,張春龍等的意見是正確的。其中新俈矛的 字,與新俈戟之
字[4]😘,二者實為一字,即“俈”字🎲,在銘文中都用作“造”字[5]。長沙近郊曾經出土有
之新郜戈[6]🎅🏼,銘作“
之新郜(造)”,郜字作
🤙,與此二者不同。劉彬徽(1995:352-353)云🦸🏿:
,地名,包山楚簡中有楚縣
陽,此戈之
也可能為楚縣,其地當與
陽相距不遠。新造,又見於包山楚簡,為官名🚵🏽♀️,此戈銘的“新造”,也應是楚官名,即
縣之新造官。此為
縣新造官府所鑄。
劉氏的意見是可取的。新俈戟和新俈矛的“新造”亦應作如是解🍒。需要補充的是,曾侯乙墓竹簡的“新造尹”(簡150)應當是目前所見最早關於楚國“新造”的記載🌐。
值得注意的是🧑🦼,新俈戟的銘文格式🏌🏻♀️,同新俈矛亦頗類似:
新俈戟🪸:新俈(造)自(命)弗(鉘)
(戟)
新俈矛🧑🏽🏫:新俈(造)自司之矛
鄒芙都(2004:80)云🎐🚤,“命”🎡,有作“命名”解,據銘文體例,當以“作”字解為宜。案🧝🏼♂️:此說不確🧠。“命”字在戟銘中的位置和作用與矛銘中的“司 ”字是完全相同的🩰。《說文·卷二·口部》👩🏽💻:“命,使也。”在此可能有“用”義🐤。《說文·卷九·司部》:“司,臣司事於外者。”《玉篇》:“主也。”“司”在此亦當有“用”義⛸。戟和矛可能就是該二地新造官 所自用之器。
2008年9月26日初稿🧍🏻,10月6日改作。
圖一 新俈戟
圖二 新俈矛
主要參考文獻
L
劉彬徽
1995 《楚系青銅器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S
商承祚
1962 〈《新弨戈》釋文〉🪕,《文物》,1962(11),58💁🏼。
Z
張春龍、胡鐵南、向開旺
2004 〈湖南出土的兩件東周銅器銘文考釋〉,《中國歷史文物》,2004(5),33-3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84-1994編 《殷周金文集成》(1-18冊),北京︰中華書局。
周世榮
1982 〈湖南楚墓出土古文字叢考〉❣️,《湖南考古輯刊》第一輯,長沙🧹:嶽麓書社。
1983 〈湖南出土戰國以前青銅器銘文考 〉*️⃣🪸,載《古文字研究》第十輯🫵🏿,243-280頁💉,北京:中華書局。
鄒芙都
2004 《楚系銘文綜合研究》,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指導教師:彭裕商)✊。
仲 卿
1962 〈襄陽專區發現的兩件銅器〉😷,《文物》,1962(11),64-65🧝🏿♂️。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8年10月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8年10月8日
[1]見仲卿(1962)✋🏿、集成17.11161。
[2]見仲卿(1962)、商承祚(1962)、劉彬徽(1995: 352)、鄒芙都(2004:80-81)
[3]見張春龍、胡鐵南、向開旺(2004)、新收1373👏🏻。
[4] 集成所用新俈戟銘文為摹本,部分筆畫殘闕。
[5] 俈字在楚系銅器銘文🔎👱🏽♀️、竹簡文字和璽印中都有見🔠👉,參見《楚文字編》 498頁🪫。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