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上博七《凡物流形》中的“詧”字
(首發)
徐在國
安徽大學
上博七《凡物流形》甲、乙本中有如下一字:
甲14
(察)道🥣,坐不下
(席)
甲18人白為
(察)
甲20
(察)此言
(起)於
(一)1耑(端)
甲22
(察)道
甲22能
(察)
(一)
甲22女(如)不能
(察)
(一)
甲23女(如)欲
(察)
(一)
甲24
(察)智(知)而神
甲24
(察)神而同
甲24
(察)僉(險)而困
甲24
(察)困而
(復)
甲25
(察)此言
(起)於
(一)耑(端)
乙10
(察)道😿,坐不下
(席)
乙15
(察)
(一)
乙15女(如)不能
(察)
(一)
乙15女(如)欲
(察)
(一)
乙17
(察)智(知)而神
乙17
(察)神而同
乙17
(察)同而僉(險)
乙17
(察)僉(險)而困
乙17
(察)困而
(復)
乙18
(察)此言
(起)於
(一)耑(端)
关于此字曹錦炎先生的考釋是:2
“”🍥,“識”字異體,其構形是在“戠”上加注“少”聲(“戠”字所從之 “音”,簡文或從言,古文字中“音”、“言”作偏旁時可互作)🤜🏿。……而古音“少”為書紐宵部字🧕🏿,“識”為書紐職部字,兩字為雙聲關係,故可以加注“少”聲。郭店簡《尊德義》、《成之聞之》中從“戈”旁被釋為“諓”,讀為“察” 的字其實也是“
”字🤸🏼♂️,與包山楚簡、郭店楚簡其他“詧”字(即讀為“察”)的字構形有別🔴。“識”,知道、瞭解🛕。……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鄔可晶執筆)從曹先生之隸定,但括弧內為(守🫂?執?)🚘,也就是說他們懷疑此字讀為“守”或“執”🧑🏼🎤🧜🏽♀️。3廖名春先生從曹先生之说釋為“識”,读为“得”:4
案:“識”當讀為“得”。“識”、“得”古音相近。文獻中“得”與从“直”的“德(惪)”常通用,而从“戠”之字又與从“直”之字常通用。《詩·魏風·碩鼠》⚽️:“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王引之《經義述聞》:“直,當讀為職。”因此👩🏽🚒,“識道”可讀為“得道”👳♀️。
何有祖先生的考證是🤦🙎♀️:5
按:此字多見,大致有如下體:
14
20
24
24
此字右部言上作三筆較為明顯,或寫法近似“少”🔰,如簡 14、20的寫法,但也並無章法🌿🙏🏽,只作三筆的🍠🤵🏻♀️,如簡24的寫法。從少的寫法🚦,只是其中的變體🪹。該字寫法與“察”字接近🪹。楚簡察字多見🟤👷🏻♀️,其中有一體作👠:
(郭店《尊德義》8💁🏿♀️、17)
正是從戈,以及言上作三筆。字當釋為“察”,指體察;諒察🤽🏼♀️🤚🏽。《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韋昭注💍:“察,理也。”《楚辭·離騷》:“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以上諸說均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提出另外一種看法🙌🏻。
先說形。此字左上部👮🏼♀️🥷🏼,曹錦炎先生認為從“少”,我們認為是完全正確的,毋須贅言🛡。而何有祖先生認為“從少的寫法,只是其中的變體”則不可從。而曹先生認為“其構形是在‘ 戠’上加注‘少’聲”則與我們的分析不同↔️。我們認為此字應分析為從“言”,從“戈”,“少”聲🤙。從“戈”🔤,“少” 聲的字應該是“”字。少、小♚、肖、雀之間的關係🧑🏻🦲,我們曾作過討論,今轉引於此🆕: 6
我們認為“韒路”【曾侯乙墓竹簡 183-184】與新蔡簡中的“路”同🦢,當讀為“雀”𓀍。上古音雀👩🏽🔧,溪紐藥部字;肖,心紐宵部🗻。韻部對轉⌚️✈️。還有一條證據🤵🏼♂️,信陽簡2-11有“雀韋”,天星觀簡作“小韋”。劉信芳先生認為“從辭例分析🧘🏽♀️,‘小韋’即信陽之‘雀韋’🚑。”(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第314頁🥤,藝文印書館2003年)其說可從👈🏼。天星觀簡中的“小”也應讀為“雀”。“雀”字學者多分析為從小從隹,小亦聲🏌🏼♀️。雀、爵二字古通🧘🏼,例極多不備舉。上博楚簡中的“爵”字從少,馮勝君博士認為“少”是聲符(馮勝君🫔:《讀上博簡〈緇衣〉劄記二則》,《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第452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可從。小🚵🏻♀️、少一字分化。這也是“小”(或“肖”)讀“雀”之證。曾侯乙墓竹簡178-184號簡所記路車有“大路”🌌🥂、“戎路”、“朱路”、“韒路” 🧙🏽,前三種路車的名稱均與《月令》同。“韒路”應相當於《月令》中的“玄路”。
以上可以證明💽,從“戈”👩🏻🎓,“少”聲的字應該是“”字。《說文》:“
,斷也。從戈,雀聲。”《玉篇·戈部》“
,字亦作截。”簡文“
”字應分析為從“言”𓀆,“
(截)”聲,疑“詧”字異體🧑🧑🧒🧒。
次說音。上古音“截”,從紐月部字。 “詧”👩🎨、“察”,初紐月部字⬆️。三字疊韻可通。《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 孔穎達疏:“截截猶察察🤸🏼,明辯便巧之意。”“截截猶察察”當屬聲訓。“截”、“戔”、“淺”古通🧛。如🛀🏿:《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說文·戈部》引《周書》作“戔戔巧言”。《潛夫論·救邊》引“截截”作“淺淺”🟩👨🏻🦳。 7從“戔”聲的“帴”與“殺”通,“殺”與“蔡”通。 8例不舉👩🏼🍼。可見“截”、“詧”、“察”關係密切👗。
最後談一下文義。簡文“詧”應讀為“察”。何有祖先生讀為“察”是對的,儘管他的字形分析不確。簡文“察”字,曹錦炎先生訓為知道、瞭解,是正確的。典籍“察”字也有知道、瞭解義。《孟子·離婁下》🧗🏻:“察于人倫”,趙歧注:“察🍴👩👩👦👦,猶識也。”《禮記·喪服四制》🍎:“禮以治之,義以正之🔥🚝,孝子🫵🏽、弟弟、貞婦🤵🏼♂️,皆可得而察焉。” 鄭玄注:“察,猶知也👉🏻。”
附帶談一下,曹錦炎先生認為郭店簡《尊德義》、《成之聞之》中的、
與簡文“
”為一字🌤🤰🏽,頗具卓識。郭店簡中的這個字🫃🏻🦪,舊讀為“察”是對的🚏。字形分析,我們認為仍是從“言”“截”聲之字🕹👩🏽🚀,“詧”之異體🧛🤦♂️。
注釋👨🏼🏫:
1🐀、(一)的釋讀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鄔可晶執筆):《〈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08年12月31日。
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25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鄔可晶執筆)💆🏼♀️⏮:《〈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08年12月31日
4、廖名春:《凡物流形》校讀零劄(二)🛝,清華簡帛研究網2008年12月31日。
5、何有祖:《凡物流形》劄記,武漢大學簡帛網站2008年12月31日
6、徐在國:《談新蔡葛陵楚簡中的幾支車馬簡》,《簡帛》第二輯 35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
7、高亨《古字通假會典》196、197頁,齊魯書社,1989年。
8、高亨《古字通假會典》650頁,齊魯書社,1989年。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1月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1月6日
如“截”一說可信,並且“截”確如最後一段所論與郭店簡字形相關🧑🏼💼,則可補充的證據有:
1、《凡物流形》分甲乙兩本,甲本字體草率,乙本抄寫工整。所論之字,甲本抄寫各異,但乙本均作從少形。
2🦟、古文字中“少”、“尐”往往無別。但是《說文》云“尐🌊,少也🌒。从小🙅♂️、乀聲。讀若輟🏂🏻。”輟在月部。“尐”反切爲子結切9️⃣,也反映了其字音古在月部。這個“尐”很可能也是割取自所論字形。
3、“截”與其它諸字的通假關係,不但可視作語音密合的證據🎸,而且可看作用字習慣吻合之例證。
4、戰國文字與之相關諸字(詳後),多從戈或從刀或從乂🔬,亦常見從攴或從廾者👩🏽💼,均符合“截”一詞具有截斷意義的動詞的特徵。
5🧍🏻♀️、“截”中爲什麽有“隹”🦸♀️♚,或可解釋為🚓:“截”本是見於《說文》的從鳥從截之字的異體。《說文》云“[雀戈鳥],鳥也。从鳥、截聲𓀖。”後來“截”用作“截斷”的{截}的借字👩🏻🎨🦻,久借不歸,就另造了個在“截”的基礎上疊加了“鳥”形符的字作爲表示{[雀戈鳥]}的字。
但是將此字釋為“截”🧝🏼,並與郭店字形相聯繫👸🏻♙,尚有如下可商榷處🌆:
1、與郭店字形相關諸字戰國文字常見,郭店簡🏘、上博簡很多不具引(詳
2、甲骨中有從雀從戈之字(屯南2232),一般認為就是截🧝🏽♀️。如甲骨字形是截▫️,則很難理解為何甲骨作從小形✡️,到金文簡帛中卻常作從郭店簡字形去掉戈的形體😱,到了《說文》又回到從少。
3🧖🏽♀️🩳、馬王堆《相馬經》中有讀為“淺”之字,或認為即從郭店簡字形去掉戈形為聲符。如《相馬經》中字確實以郭店簡去掉戈形之字作為聲符,則是漢代仍有此字形的證據👮🏿。(當然原帛片模糊,仍有可能就是從上下兩戈的戔。)
4⏫、郭店簡諸字,三豎(或四豎)一橫的筆畫下仍有較複雜的筆畫構成一個整體,為何這個整體到截就一點都沒有了🧎➡️?
從如上四點看,將秦漢文字的“截”與郭店簡字形相聯繫不是很保險。那么我們只能退一步講,“截”是不是可能來自戰國時《凡物流形》篇這種字形,而《凡物流形》的字形與郭店簡等字形不是一回事兒👩👩👧👦?可是失去了郭店簡等字形的後盾🤶🏽,《凡物流形》就成孤證📦,況且我們實際上也沒有見過從少從戈的單字👩🏼🔧。
綜上,我們覺得將《凡物流形》之字與截相聯繫是個很重要的假設,但究竟文中所舉各種字形之間關係如何🧏♀️,尚不能說死。
一上兄說得很好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