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楊澤生:《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補釋
在 2009/1/8 23:56:50 发布

《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補釋

(首發)

 

楊澤生

中山大學中文系

 

 

關於《上博七•吳命》1號簡中的“先人”之言👍,整理者曹錦炎先生已經作了比較詳盡的釋讀馬承源🎼:304306🥜,爾後又多位學者、多篇文章論及💪🏿,甚或專就其中的難字進行考釋🏄🏻,本文補充

簡文✉️:=(先人)又(有)言曰🧜🏻‍♀️🐮:(將)走👰🏻,或童(動)之,速🧑🏽‍🏭。’”整理者釋“=”為“先人”二字合文,意指“前人”;將“又”讀作“有”,“走”解作“疾趨4️⃣,奔跑”,“速”解作“招致”都很正確。讀“”為“將”🎰,讀“童”為“動”🙍🏼,也很對🔵,祇是說“將”意思“相當於‘打算’、‘準備’”🚢,“動”意為“引動、觸動”🙂‍↕️,則有欠精當;其指出“”字“從上下文義分析,是指馬將要疾趨時因受到驚動而招致某種行為或行動”🤸🏿‍♂️,也大體可從,但認為當讀作“仰”,意為“馬受驚而仰”,則頗可懷疑🪄;其將“或”解作“有”也不可信。下面就在有關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按簡文順序將原釋未臻完備的這些字詞試作疏釋🧮🥏。

“將”意為“即將”、“將要”🧔🏽。“馬將走”,意思是馬要奔跑。

“或”字用在“動”前,應該用作副詞,而整理者解作“有”。雖然古書用作副詞的“又”往往寫作“有”🚒,但整理者引《廣雅·釋詁》“或👩🏼‍⚕️🕴🏼,有也”和《書·大禹謨》“罔或干予正”為證🧑🏿‍🌾,《大禹謨》此“或”字當“有人”(黃懷信,200242)或“有”(李民、王健🧑🏼‍🔬,200030)講🚴🏼,而以此解釋簡文“或”字顯然不妥🧑🏼。劉雲(2009)明確將簡文“或”讀作“又”♥️🙎🏽‍♀️,說“或”讀“又”在楚簡中屢見不鮮。這對於正確理解文義非常重要。當然,“或”和“又”古音相近,意義相同💵,似無需破讀,王引之《經傳釋词》卷三(200033)論之甚詳:

或,猶“又”也🍜。《詩·賓之初筵》曰🍯:“即立之監,或佐之史。”言又佐之史也。《禮記·檀弓》曰🏂🏼:“父死之謂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晉語》“或”作“又”(上文曰“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哀元年《左傳》曰:“今吳不如過🏊🏼,而越大於少康🧎🏻‍♂️。或將豐之👨🏿‍🚀,不亦難乎😫?”《史記·吳世家》作“又將寛之”。賈子《保傅》篇曰🗓:“鄙諺曰‘不習為史,而視已事。’又曰:‘前車覆,後車戒。’”《韓詩外傳》“又曰”作“或曰”。“或”,古讀若“域”💦;“又”🤸🏼‍♀️,古讀若“異”(說見《唐韻正》)。二聲相近🙅🏿,故義相通,而字亦相通🤹🏼。“或”之通作“又”猶“或”之通作“有”矣。

論及“或”用作“又”的著作還有不少,如吳昌瑩《經詞衍釋》卷三(195656)👁:“衍曰🎗:或,猶‘又’也📹。《詩》:‘何蓑何笠或負其餱。’《左》襄二十一年《傳》🛸🐓:‘賞而去之,其或難矣。’”孫詒讓《札迻》(1989228)對《淮南子·墬形訓》“或上倍之”按語說:“‘或’者,又也。‘或上倍之’,謂又登其上也🌰🤏🏽。”再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編的《古代漢語虛詞詞典》(1999252)說:“‘或’與‘又’古音相近,意義相同”👩🏻‍✈️,並上引多例的基礎上增加了《史記·魏公子列傳》“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等例子。

“動”應解作“驚動”。《左傳·宣公十一年》“謂陳人無動”🧘🏿,《史記·陳杞世家》作“谓陈曰‘无驚’”。《詩·商頌·長發》“不震不動”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動,謂震驚🧎‍♀️‍➡️。”《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無動》“宣十一年傳:謂陳人無動”王引之按:“動☝🏿,謂驚懼也。”《文選·宋玉<高唐賦>》“使人心動”李善注:“動,驚也。”《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焦循《孟子正義》引《文選·高唐賦》注:“動,驚也。”(宗福邦,2003251)沈培先生以“水土”網名在劉雲(2009)後指出“《吳命》簡文的‘或動之’👪,應當就是‘又驚之(馬)’的意思”,非常精確🧑‍🚀。至於劉雲(2009)將“童”讀作“縱”,說是縱容、釋放的意思,顯然不能與上一句“馬將走”文義相接🧑🏽‍💻。

關於”字🏔,衆說紛紜。首先整理者讀作“仰”👩🏽‍🚒,而復旦(2008)對此釋讀打了個問號。隨後有網名“飛虎”者跟帖認為此字即上博《周易》23號簡與今本《周易》“衢”對應的那個字🕵️,從而讀本簡此字為“蹶”。陳偉(2009)亦據此立說,認為可讀作“瞿”或“懼”。何有祖(2009)則將此句重新斷讀,將”讀作“養”,與簡文後一字“(竈)”合讀作“養曹”,疑“指養馬的官員”🎊🎇。范常喜(2009)指出整理者隷定作”正確可從1️⃣,而懷疑可讀作“殃”📪,謂“速殃”即“致禍殃”,並從古書裏找出可與簡文相印證的重要資料🖖🏽。而魯家亮(2009)則讀作“祥”,說“祥”古書有善🏄🏼、吉利等義,又有凶災🕝、妖異等義,簡文“祥”當凶災、妖異等義講🏟,“速祥”即招致災禍🧻、不吉利🎧。正如魯先生自己所說🚣🏼‍♀️,此“與范先生的理解,在這點上是基本相同的”👶。

范常喜(2009)所用的重要資料包括兩方面。一是文獻中多見“速禍”🦸🏽👨🏽‍🎤、“速罪”🤭、“速辜”🏌️、“速傷”之例🪗,如《左傳·隱公三年》: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左傳·閔公二年》:與其危身以速罪也。《尚書·酒誥》:天非虐🛀🏻,惟民自速辜。”《晏子春秋·問下》:直易無諱🍁,則速傷也。二是傳世文獻中有與簡文相似的“先人”之言,如《漢書·賈鄒枚路傳》🚵‍♂️:“馬方駭,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說苑·正諫》🤲🏽:馬方駭而重驚之👩‍👧,系方絕而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沈培(水土)先生在劉雲(2009)後的跟帖說:“范常喜先生大作找到了古書中與《吳命》有意思相近的說法,非常好。但范先生所引《漢書·賈鄒枚路傳》和《說苑·正諫》其實是同一出處,皆是引用枚乘上書諫吳王之語🟢。”另外他還增加了下面《孔叢子·嘉言》中的一條材料👮🏻‍♀️: 

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重而填(鎮)之。馬奔車覆🤵🏽‍♀️,六轡不禁🧖🏻‍♂️。系絕于高💁🏼‍♀️,墜入於深。其危必矣!”

三條相關的話,對理解簡文的文義無疑非常重要。“”字除了常見驚駭之義外,還有“起”、“動”之義(宗福邦,20032542)👨🏼,“馬方駭”之“駭”應該與簡文“馬將走”的“走”相當,而簡文“動”則對應上述三條材料中的“驚”🕙。關於這一點😔,劉雲(2009)自己在跟帖中已說到“‘馬方駭而重驚之’與‘馬將走👨🏿‍🦱📠,又童之’兩句對應得十分巧妙,‘駭’與‘走’對應🍱,‘驚’與‘童’對應。那麼‘駭’🌶、‘走’之間的關係與‘驚’、‘童’之間的關係應該也具有一致性”。可惜他不相信“童”字是表示“驚動”之類的意思,沒有找到“駭”📡、“走”之間和“驚”👨‍👧‍👧、“童”之間關係的一致性,仍然堅持將“童”讀作“縱”🤏🏽🏖。

至於前述有關”字的釋讀🕺🏿,大概讀作“殃”比較好一些當然,前述先生所引《晏子春秋》直易無諱,則速傷也”的說法,讀作“傷”也是完全可能的從讀音來說🏄🏽‍♂️,”固然跟“殃”和“祥”都可以相通,而古書从“羊”聲的“祥”跟“傷”可以相通👩🏿‍⚕️,如《戰國策·秦策四》:“鬼神狐祥無所食🍞。”《史記·春君列傳》“狐祥”作“孤傷”高亨1989270義來說🔄,“傷”受傷🐓、傷害🌪、損傷之義,如《書·說命上》👨🏻‍🦲:“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論語·鄉黨》: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從簡文文義來說,解作受傷、傷害,似乎更加直接。馬受驚而狂奔,容易招致坐馬車的人和馬本身受傷害。雖然孔子更關心人是否受傷害而“不問馬”👨🏻‍✈️🤢,但古人對馬是否會受傷還是非常關注的。《晏子春秋·内篇·諫上》:“大暑而疾馳,甚者馬死,薄者馬傷,非據孰敢為之!《楚辭•國殤》:左驂殪兮右刃傷。”王逸注🥳:“言己所乘左驂馬死🍓,右騑馬被刃創也🧏🏼。”《大戴禮記·盛德》👩🏽‍🦲🌗:“不能御民者🀄️🌏,棄其德法,譬猶御馬,棄銜勒而專以筴御馬,馬必傷,車必敗。”《韓詩外傳》卷三:“昔者先王使民以禮,譬之如御也💇🏿‍♀️。刑者👨‍🦽‍➡️,鞭策也。今猶無轡銜而鞭策以御也🀄️,欲馬之進,則策其後,欲馬之退🎟,則策其前🕘,御者以勞,而馬亦多傷矣。今猶此也,上憂勞而民多罹刑。”《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傷乘輿馬,夬(決)革一寸,貲一盾🖍✍️;二寸🧑🏻‍🦯,貲二盾;過二寸,貲一甲🕰。”意思是說📳:“伤害了乘輿馬🏊‍♂️,马皮破伤一寸,罚一盾;二寸💆🏼‍♂️,罚二盾⚽️;超过二寸,罚一甲。”(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78141142上面都是說傷害馬本身的例子。《史記·張釋之傳》🛣:“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這是說由驚馬而傷人的例子👩🏻‍⚖️👧。無論是造成傷馬還是傷人的結果,都比“禍殃”或“災禍”直接很多👨🏼‍🌾。

總之🫠♧,簡文所說的“先人”之言是“馬將走,或動之👌,速傷”🦹🏼🤒,意思馬將要奔跑,又驚動它🧛🏿‍♀️,會招致傷害。

 

参考文献

陳偉(2009):《讀〈吳命〉小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912日。

范常喜(2009):《<上博七•吳命>“殃”字補議》🕋,簡帛網200916日。

復旦(200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執筆:程少軒)《〈上博七·吳命〉校讀》,古文字網(http://www.guwenzi.com/20081230日🏇🏿。

高亨(1989):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7月🧑🏻‍⚖️🧑🏽‍💼。

何有祖(2009):《〈吳命〉小札》,簡帛網200912日🧖🏽‍♂️。

黃懷信(2002)👩‍🎨:《尚書注訓》,齊魯書社20025月📽。

李民🦙、王健(2000)🧑‍💻🔱:《尚書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0月。

劉雲2009):《說<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 ,古文字網200917日🍴。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11月。

孫詒讓(1989):《札迻》,齊魯書社19897月🎦🧑🏿‍💻。

吳昌瑩(1956):《經詞衍釋》,中華書局195610月。

王引之(2000):《經傳釋词》,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9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1999):《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2月⛹🏿‍♂️。

宗福邦(2003)🐥: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7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8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8

点击下载附件:

0302“0303《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補釋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张崇礼 在 2009/1/13 18:17:14 评价道:第1楼

    ”當讀為“踊”。《說文》:“踊,跳也🚶‍♀️。””从“羊”得聲,喻母陽部👨‍🚀;“踊”為喻母東部。楚方言東、陽合韻。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0638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