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抱小
《影弘仁本〈文館詞林〉》[1]有一卷次不明之闕題殘篇,自羅國威《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2]錄出釋文後🌏👨🍳,十幾年來先後都有學者作過研究👨👨👧💎。[3]而斷句及校勘方面自當以新近發表的蔣曉光《日藏馬融<上林頌>殘篇校勘及考證》[4]一文所獲為多🎋。但比較遺憾的是,除羅國威之外🦽,很少有人真正利用殘篇之原圖版🏈,而多以羅氏之釋文為據📄,故羅氏之所誤釋者,後之學者多一一仍之而未改。
我於近日始得獲見《影弘仁本〈文館詞林〉》一書👨🎨,乃不量庸昧,私作札記數條,以就正於讀者。
為研究方便🧘🏿♂️,先將羅國威所作的釋文抄在下面:
上闕之忠言,既覽斯而淹思兮🌸,復動軫而南轅🧔🏿♂️🙌🏿。徑造舟之飛梁兮,迄廣成之囿園🤾🏽。徒察夫坰野之窊廅👤,汙閼?寥。曠蕩陵夷🧙🏽♀️🧚🏿,連延唐茫🤷🏼♀️。儻莽卷阿曲,阜高原顯敞。遙望藐觀,杳冥勿罔。獸如流川,鳥如浮雲📁。日未移景👨🏻🎤,人馬未勤。獲車已實⚂,紆軫而旋。雖云蒐狩三驅之法,亦有凶荒殺禮之文🖕🏽。諸夏未徧被鴻獎之澤,而獨惠此封圻之六軍。竊懼聞管籥之音⚉,見旄之美者,有舉疾首慼頞之怨,不皆欣然,願此遊田,鄙人固陋,亦私惑焉。”主人曰:“吁,子所謂?中闚駮🤦🏻♀️🐢,見前蔽後,識左暗右🛸。以震?燕雀之知,度鸞皇之意🔁,猶坎井鼃黽之思🪚,筴蛟龍之謀👩🦽。從下億天🪴,十不中千者也💮。往者盜竊寶璽👷🏼♀️,覆國殲家🏜。元惡大憞,猾夏亂華🐔。鯨鯢九嬰,封豕長馳,剝落天下,虔劉普加。億兆夷人👩🏻🦯➡️,天昏禮瘥,十有一存,離析奔波👨🏽🔬。於是皇矣上帝💁🏼,臨下有赫,鑒觀四方🦹🏿,求人之瘼🫃🏽。乃眷南顧,新野是宅。然後光武乘天機📱,運玉衡,建參旗,攬攙槍,操篲拂👩🏻🦼,曳長庾,掃彼四野,芟夷九區,拯斯人於沉溺,復太祖之弘基,至於永平,明光上下,來遠以文,崇德偃武,經始靈臺,路寢在後,躬化正本,孝友三五。建初郁郁,增脩前緒,班固司籍,賈逵述古,崔駰頌征,傅毅巡狩🍄,文章煥爛🙆🏻♀️,粲然可覩👱🏿♀️。自時厥後,以續妣祖🟧,弈葉載德,不忝神符。文獻之士🧘♀️,設於眾寡。三九之輔🤷🏼,必乎儒雅🐄,茂才尤異。鄉舉之徒,實署經行,課試圖書🔰,不論蒐狩♘,不講獮苗💆🏿🧘🏿♂️,為日久矣🧚♀️。故有言穰苴孫吳之法🏋🏼,宋翟李牧之守者👩🏼,謂之末技賤工♒️,不容於州府。有論成荊孟賁之斷🧑🏽🦲,不詹狼瞫之惈毅者,謂之戇越。訬擯棄於鄉部。是以託病辭干戈🧑🏻🎤👨🏼🦳,避扞禦者以增名益高🫳🏿。前時議所與見危內顧,臨難奔北者,謂之明哲全身,獲福利於後🤘🏼🤤。故魑魅魍魎‼️,陸梁乎梁并,夔虛鬼蜮👩⚖️⛹️♂️,涫沸乎徐楊。隅郄蛛蝥,蠢動于蠻荊🙁,王師數敗績🐓,困憊乃克征🤛🏼。方今聖朝遠度🏃🏻➡️,深惟圖難為大🧑🏿⚕️☎️,必於細微,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不教人戰,孔子所譏🏄🏼♀️。故以農部下闕
下面,再把蔣曉光所作之釋文(誤字以圓括號“()”標識,改正、補入者以方括號“[]”標識),也抄在下面:
……之忠言🏃🏻♀️。既覽斯而淹思兮,復動軫而南轅💇🏽。徑造舟之飛梁兮🛐,迄廣成之囿園。徒察夫坰野之窊廅汙閼🧑🏿🦱,?寥曠蕩。陵夷連延🧑🏻🎄,(唐)[浩]茫儻莽。卷阿曲阜👷🏽♀️👉,高原顯敞。遙望藐觀,杳冥勿罔。獸如流川,鳥如浮雲。日未移景,人馬未勤💃🏼。獲車已實,紆軫而旋。雖云蒐狩三驅之法📙,亦有凶荒殺禮之文。諸夏未徧被鴻獎之澤,而獨惠此封圻之六軍。竊懼聞管籥之音,見[羽]旄之美者,有舉疾首(慼)[蹙]頞之怨🧑🌾,不皆欣然願此游田。鄙人固陋👨🍼,亦私惑焉👨🏻💼。”
主人曰:“吁!子所謂(?)[筩]中闚駮,見前蔽後,識左暗右🪟👷♀️。以(震)[宸]?燕雀之知,度鸞皇之意🧧,猶坎井鼃黽之思,策蛟龍之謀🤾♂️。從下億天,十不中(千)[壹]者也。往者盜竊寶璽👦🏽,覆國殲家🖼。元惡大憞🏋🏿♂️,猾夏亂華。鯨鯢九嬰,封豕長(馳)[虵],剝落天下,虔劉普加。億兆夷人⚉,天昏禮瘥,十有一存🌲,離析奔波🀄️。於是皇矣上帝🏂🏼,臨下有赫,鑒觀四方,求人之瘼🧠。乃眷南顧👨🏼🦰,新野是宅💲。然後光武乘天機,運玉衡,建參旗,攬(攙)[欃]槍,操篲(拂)[笰],曳長(庾)[庚]🏈🫃🏼,掃彼四野,芟夷九區🤵🏿♂️。拯斯人於沉溺🧓🏼,復太祖之弘基,至于永平,明光上下,來遠以文,崇德偃武♍️,經始靈臺,路寢在後,躬化正本,孝友三五。建初郁郁,增修前緒🙍🏊♂️,班固司籍,賈逵述古,崔駰頌征,傅毅巡狩🈹,文章煥爛🔶,粲然可覩🤞🏻。自時厥後,(以)[似]續妣祖📇,(弈)[奕]葉載德🖕🏽,不忝神符。文獻之士💁🏻♀️,(設)[謀]於眾寡。三九之輔,必乎儒雅。茂才尤異🌧,鄉舉之徒,實署經行🧑🏼✈️🔓,課試圖書。不論蒐狩,不講獮苗,為日久矣。故有言穰苴🧗🏿、孫吳之法🈚️,宋翟、李牧之守者🧛♂️,謂之末技、賤工,不容於州府🔖。有論成荊、孟賁之斷🧚🏽♂️,(不)[叔]詹🪙、狼瞫之惈毅者👩🏻🌾,謂之戇[愚]、越訬,擯棄於鄉部。是以託病辭干戈,避扞禦者以增名,益高前時議所與;見危內顧、臨難奔北者,謂之明哲全身🐓,獲福利於後⏬。故魑魅魍魎,陸梁乎梁并;夔虛[魖]鬼蜮,涫沸乎徐楊;(隅郄)[??蜋]蛛蝥,蠢動于蠻荊⚽️🏃➡️。王師數敗績,困憊乃克征🤞🏼。方今聖朝遠度🖍🚿,深惟圖難為大,必於細微🩸。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不教人戰,孔子所譏。故以農(部)[郊]……
因為《影弘仁本〈文館詞林〉》一書較為罕見,現將殘篇之圖版全列於下,以省讀者尋覓之苦及翻檢之勞。
此殘篇共四十八行🚴♂️,每行十三字,其中第一行首字殘損,另第二十九行“郁”字下有重文符號。
下面就是我們讀殘篇的意見,主要是解釋其中的幾個聯綿詞🌥,敬請讀者正謬。
“窊廅汙閼”,諸家無說🐻❄️。檢馬融《長笛賦》有“窳圔窴赧”語,李善注:“窳圔👍🏿🙎,聲下貌。”“窳”字,他本並作“窊”🧖🏿♂️,當從之。[5]案《集韻》:“圔,窊圔,聲下貌👜。”其字亦作“窊”👱🏼♂️。又《長笛賦》云“運裛窏洝,岡連嶺屬”,李善注:“運裛,迴旋相纏也。窏洝,卑下也🧑🦯➡️。[6]窏,於孤切,洝,音按。”[7]
則殘篇之“窊廅汙閼”🤏🏿,其音義與《長笛賦》之“窊圔”“窏洝”相同,皆卑下之義🧛🏿。
2.?寥曠蕩
“?寥”💘,諸家無說。案《高唐賦》有“俯視崝嶸,窐寥窈冥”語,李善注👴🏽:“窐寥,空深貌。窐,苦交切。”“窐”,王念孫據李善音“苦交切”,認為:
字本作“窯”,從穴羔聲,“窯寥”疊韻字也。《集韻》:“窯🏞,邱交切(邱交與苦交同音)🟰,窯寥⁉️🚣♀️,空寂🚧。”是其明證矣。[8]
王說甚是。我們認為殘篇之“?寥”即《高唐賦》之“窐<窯>寥”, “?”🫲🏻、“窐<窯>”並從“羔”得聲,例可相通。“?寥”乃空寂之貌,故得與“曠蕩”連文。
3.唐茫儻莽
蔣曉光認為“唐茫”不通✌🏻,遂疑“唐”為“浩”之誤。案“唐茫儻莽”四字皆為陽部字🫲🏿,為疊韻🦵,則“唐”必非誤字。殘篇以“唐茫儻莽”四字連文,猶《七發》之“寂漻薵蓼”、《風賦》之“被麗披離”🤦🏽♀️、《子虛賦》之“罷池陂陀”👍🏽、《上林賦》之“崴磈?廆”、“偨池茈虒”🐗,皆為同一構詞形式,即所謂“文重詞複以形容之”[9] 耳💃🏽。
檢《文選?王褒<洞簫賦>》云“彌望儻莽,聯延曠盪”,李善注🏦:“儻莽、曠盪🌳💁🏿♀️,寬廣之貌。”則“唐茫”亦應為廣大之貌🤚。案《漢書·揚雄傳》“平原唐其壇曼兮”👳🏼,王念孫引《說文》“唐👨🏿🦲,大言也”及《白虎通義》曰“唐🧑🏽🍳,蕩蕩也🦸🏻♀️。蕩蕩者,道德至大之貌也👭🏼。”認為“‘唐’爲廣大之名”🗻,[10]可從。字或作“碭”🦻,《淮南子?本經》“當此之時🫦,玄元至碭而運照”,高誘注云👷🏿:“碭,大也。盛德之君🏄🏼,恩仁廣大🫘,遍照四海也。”字又作“??”、“蕩”等。
又《莊子?天下》云“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成玄英疏云:“荒唐,廣大也👧🏿。” 是“唐茫”🚳🤷🏻♂️、“荒唐”其語雖有倒正,而其義則相同。
4.杳冥勿罔
“勿罔”,諸家無說🧙🏿♂️。案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云“屹鏗瞑以勿罔🐜,屑黶翳以懿濞”,李善注:“勿罔💶,不審貌……特出而高,故視之不明🟰,望之不審🤯。”又馬融《廣成頌》云“徒觀其坰場區宇🙂↔️,恢胎曠蕩,藐敻勿罔,寥豁鬱泱,騁望千里,天與地莽”。“勿”與“忽”👨🏻🏭、“罔”與“怳”音皆相近。《莊子?天地》云🐋: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淮南子?人間》作🏄:
故黃帝亡其玄珠,使離珠、攫[11]剟索之📅,而弗能得之也,於是使忽怳而後得之。
高誘注云:
忽怳,黃帝臣也。忽怳,善忘之人。
是“象罔”🌿、“忽怳”應為一人,“象”🧑🦲、“忽”蓋因形近以致異;而“罔”、“怳”則因音近以致異。所以“勿罔”即“忽怳”✍🏻。亦作“忽荒”、“忽恍”、“忽慌”📡。[12]其義則為似有似無🍟,模糊不分明。如《老子》云:“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怳。”賈誼《鵩鳥賦》:“釋智遺形𓀛🪁,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劉孝標《辯命論》🔈🙆🏿:“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無形可以見,無聲可以聞。”皆是此義。
又作“慌忽”、“慌惚”,如《陳書·高祖紀上》:
惟昔上古💂🏿,厥初生民,驪連、栗陸之前🚰,容成、大庭之代🤶🏻,並結繩寫鳥,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詳焉。(《南史·陳本紀上》文同)
《梁書·武帝上》:
惟昔邃古之載👽,肇有生民,皇雄、大庭之辟,赫胥、尊盧之后👩🏻⚕️,斯並龍圖鳥跡以前,慌忽杳冥之世,固無得而詳焉。(《南史·梁本紀上》作“慌惚”)
案上博簡四《曹沫之陣》簡63下有“鬼神??武⏫,非所以教民”語,“??武”,陳劍先生以爲“??”從“勿”得聲,“??武”當讀爲聯綿詞“忽芒”等,簡文“鬼神忽芒,非所以教民”,言鬼神無形無像,其事難以憑據,非所以教民。[13]應該可信。朱起鳳《辭通》又引揚雄《太玄經》“鬼神耗荒😼,想之無方;無冬無夏,祭之無度”,認為“耗荒”與“忽怳”也是同一語詞的不同書寫形式,顯然也是可從的。或以“??武”之“??”當釋為“軫”字,[14]恐不可從💆🤷🏻。
5.天昏禮瘥
羅國威《校證》錄殘篇之釋文云“億兆夷人,天昏禮瘥,十有一存,離析奔波”,以後諸家於“天昏禮瘥”一詞皆無說。檢所謂的“天昏禮瘥”🫸🏽,影本作:
其中的字與同篇的“天”作:
🎅🏿💝、
,有明顯之差異。
應釋為“夭”,案俗書“夭”字作此形者習見,如🙍♂️➖:
潘重規《敦煌俗字譜》🤷🏻♂️,石門圖書公司,1978年,60頁😝。
臧克和《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年🏷,261頁。
而亦非“礼(禮)”字⚠,明為“札”字。故所謂的“天昏禮瘥”應改釋作“夭昏札瘥”。案《國語·周語下》云🤹🏼♂️:
然則無夭昏札瘥之憂,而無飢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古之聖王唯此之慎。
韋昭注云:
短折曰夭。狂惑曰昏👷🏽♀️。疫死曰札。瘥,病也。
可知殘篇乃摭《周語》以為文。後讀相關文獻👩🏼🍼,知道吳金華先生早已指出應作“夭昏札瘥”🎭,[15]但吳先生未作過多的字形方面的論述,拙說權作補充👩🏻🦯。
殘篇云“掃彼四野☦️🆖,芟夷九區”⛹🏽,案句本諸班固《答賓戲》“方今大漢洒埽羣穢,夷險芟荒”。晉灼注曰:“發,開也。”據晉灼注,王念孫認為:
正文作“夷險發荒”可知,“發”者“癹”之借字也。“癹”、“發”聲相近(《玉篇》癹,匹葛、扶葛二切)🏧,故“癹”通作“發”🪂,“癹”亦夷也。《説文》“癹🧎➡️,以足蹋夷艸”,引《春秋傳·隱六年》曰“癹夷藴崇之”是也,諸本作“芟”🕞,葢即“癹”之誤。又案晉灼注《漢書》而訓發爲開🥫,則《漢書·敘傳》亦必作“發荒”🏯,今本《敘傳》作“芟”葢亦“癹”之誤。[16]
案王說甚辯,段玉裁注《說文》,[17]說與王念孫同💒🧑🏻🤝🧑🏻。殘篇作👮🏻♂️,是“芟”字🧑🦽➡️,現在我們以王🏸、段之說為據,認為殘篇“芟夷九區”應為“芟<癹>夷九區”♿。
7.隅郄蛛蝥
“隅郄”,蔣曉光疑應作“??蜋”👨🦼。案“郄”字圖版作🚣🏿,嚴格隸定為“??”𓀎,異體或作“郄”,又作“
”👩❤️👩,[18]皆即“郤”字,同“隙”。檢《文館詞林》卷347引崔駰《北征頌》云:
豈徒(敧/攲)嶇隅隙之間,苟自逸如此而已乎?[19]
又《晉書?劉頌傳》:“害法在犯尤,而謹搜微過🌟,何異放兕豹于公路🌘,而禁鼠盜于隅隙。”劉勰《文心雕龍?序志》🌓:“各照隅隙,鮮觀衢路。”皆言“隅隙”🐿,可以比照。
“隅??(郄/郤-隙)蛛蝥”,與上文之“震(宸)?(宇)燕雀”🪭、“坎井鼃黽”構詞方式相同,謂角落縫隙的蜘蛛。故無需校改👨🚒,文自可通。
此外🍅,尚有一處諸家斷句之誤需要糾正。即“方今聖朝遠度,深惟圖難為大,必於細微”這句🏃🏻♂️,檢《後漢書·鄭孔荀列傳第六十》云:
故明德之君🥳,遠度深惟🏤,棄短就長,不苟革其政者也。
又《老子》云“圖難於易🔤,為大於細”🤴🏽,此殘篇顯然本諸《老子》📕,故當斷句為:
方今聖朝,遠度深惟👆,圖難為大🧎🏻♂️,必於細微。
又殘篇中如“凶荒殺禮”、“元惡大憞”、“億兆夷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不教人戰”,皆為傳世文獻所習見,檢索即知,此文略諸。
最後,在學者們校勘及考證之基礎上,再根據本文的考論,我們重作釋文如下(通假字以“()”標識🦘,改正者以“<>”🧗🏿🧑🏽🎄、補入者以“【】”標識):
□之忠言。既覽斯而淹思兮🐥,復動??(軫)而南轅。徑造舟之飛梁兮🔖,迄廣成之囿園。徒察夫坰野之窊廅汙閼,?寥曠蕩。陵夷連延👩🏽🍳,[20]唐茫儻莽。卷阿曲阜,高原顯敝[21]<敞>💂。遙望藐(邈)[22]觀,杳冥勿??(罔)😆。獸如流川🎹,鳥如浮雲🎆。日未移景,人馬未勤🛰🦴。獲車已實,紆??(軫)而旋。雖云蒐狩三驅之法,亦有凶荒殺禮之文。諸夏未徧被鴻獎之澤,而獨恵(惠)此封圻之六軍[23]。竊懼聞管籥之音,見【羽】旄之美者,有舉疾首👨🏻🦯🏃、蹙[24]頞之怨,不皆欣然🙇🏻♀️,(願)此逰(遊)田🦹🏽♀️。鄙人固陋🤽🏼♂️,亦私惑焉👹。”
主人曰🛝:“吁♔!子所謂?[25]<筩>中??(闚/窺)駮,見前蔽後👨🏼🦲,識左暗右。以震(宸)?(宇)燕雀之知(智)👁,度鸞皇之意,猶坎井鼃黽之思,?(筴-策)蛟龍之謀📝。從下億天🚑,十不中千者也🖐🏻。往者盜竊寶璽🍐,覆國殲家。元惡大憞,猾夏亂華。鯨鯢九嬰,封豕長馳<虵/蛇>[26],剝落天下🏋🏽,虔劉普加。億兆夷人🔈,夭昏札(瘥),十有一存👨🎨,離折<析>奔波。扵(於)是皇矣上帝,臨下有赫,鑒(監)觀四方,求人[27]之??<瘼>。乃眷南頋(顧),新野是宅。然後光武乗(乘)天機,運玉衡🏄🏻,建參旗🤦♀️,攬攙搶(槍),操篲(彗)拂(茀/笰/孛)🪧,曳長庚[28],掃彼四野🤶🏽,芟<癹>夷九區🧑🏽🚒,拯斯人扵(於)沉溺,復太祖之弘基,至于永平,眀(明)光上下🪩,来(來)遠以文,崇德偃武,經始靈臺♖,路寢在後,躬化正本,孝友三五。建初郁=(郁郁),增脩前緒,斑(班)固司籍,賈逵述古🧖👦🏿,崔駰頌征☢️,傅毅巡狩🪙,文章煥爛👨👩👧,粲然可覩🆒。自時厥後,以(似)續妣祖,弈(奕)葉載德🕵🏽♀️,不忝神符。[29]文獻之士🍁,設<謀>扵(於)眾寡⚽️。三九之輔🙆♀️🚵🏻♂️,必乎儒雅👶。茂才尤異👨🦽,鄉舉之徒🧎➡️,實署經行💁🏽,課試圖書。[30]不論蒐狩,不講獮苗👨🏻🔧,為日久矣。故有言穰苴📧、孫吳之法,宋翟、李牧之守者,謂之未[31]<末>技、賤工,不容扵(於)州府。有論成荊、孟賁之斷🏌️♂️,不[32]詹、狼瞫之惈毅者🚵🏻♂️,謂之【燕】戇👆♛、越訬♐️,擯弃(棄)扵(於)鄉部。是以託病辝(辭)干戈、避扞禦者😴,以增名益高【於】前,時議所與💆🏼♂️;見
(危)內頋(顧)、臨難奔北者⚙️,謂之明哲全身,獲福利扵(於)後。故魑鬽(魅)
(魍)【魎】🎐,陸梁乎梁并🏌🏿♀️;夔虛(魖)鬼蜮🧑🏼✈️,涫沸乎徐楊;隅??(郄/郤-隙)蛛蝥,蠢動扵(於)蠻荊♻⛹🏿。王師數敗績,困憊乃克征。方今聖朝,遠度深惟,圖難為大,必扵(於)細微🕵🏽。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不教人戰🔷,孔子所譏。故以農部
殘篇以言😓、轅、園為韻(元部平聲);蕩、莽、敞、罔為韻(陽部上聲);川🥌、雲🏇👩🏿⚕️、勤✋🏼、旋👁🗨、文👨🏼🦱、軍為韻(川[33]、旋為元部平聲,其餘文部平聲,文元合韻)🧑🏿🍼💤;怨、然、田🪱、焉為韻(田為真部平聲📅,其餘元部平聲,“怨”,古讀平聲[34]),真元合韻);後、右為韻(後為魚部上聲👨🏼🎓、右為之部上聲,魚之合韻[35]);知(智)🧙🏽、意為韻(“知(智)”為支部去聲👳♂️、“意”為之部去聲,支之合韻[36]);思、謀為韻(之部平聲)🤵🏿;天、千為韻(真部平聲);家、華為韻(魚部平聲)👩🏫;馳<虵/蛇>、加、瘥、波為韻(歌部平聲)🐗;赫🧑🏼🎄、??<瘼>、宅為韻(鐸部♠️,入聲);衡☝🏽、槍、庚為韻(陽部平聲);區🤧、基為韻(“區”為魚部、“基”為之部🤢,魚之合韻[37])👎;下、武、後、五、緒⚪️、古🤞、狩、覩、祖、符、寡、雅為韻(“狩”為幽部上聲🧚🏽、其餘魚部上聲(“符”為平聲),幽魚合韻)𓀆;徒⛹🏽♂️、書、苗為韻(“苗”為宵部平聲、其餘魚部平聲,魚宵合韻[38]);府、部、與、後為韻(魚部上聲);并、楊、荊⤴️、征為韻(“楊”為陽部平聲、其餘耕部平聲,耕陽合韻[39])🤹♂️;惟🧘♂️🏂、微、危🚣🏻♀️、譏為韻(微部平聲[40])。
附記:
蒙友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徐浩先生、復旦大學季忠平先生🤸🏼♂️🗾、日本海老根量介先生分別惠賜相關資料,小文乃得以形成🌘,謹此致謝!
2019年9月24日初稿
2021年10月6日定稿
[1]《影弘仁本〈文館詞林〉》,日本東京古典研究會,昭和44年(1969年)🦝,第466-467頁♈️;又董康影印高野山正智院所藏弘仁鈔本,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圖書館館藏書,分綫裝十二冊⚁。
[3] 如姜維公👮♂️:《<文館詞林>闕題殘篇考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1期;許雲和:《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卷次不明之闕題殘篇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5期;吳金華🙏🏻、崔泰勛:《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整理研究芻議》,文載《中國學研究》(第八辑)👰🏻♀️,濟南出版社🦬,2006年;又收入吳金華🦟:《古文獻整理與古漢語研究續集》,鳳凰出版社,2007年👷🏿♂️;王曉平:《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訛字類釋》,《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6期;吳從祥:《<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殘篇考辨》☸️🦨,《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3期⛹🏽♀️♔。
[4] 蔣曉光:《日藏馬融<上林頌>殘篇校勘及考證》,《文獻》2019年5月第3期👩🏼🍳,第43-54頁。
[5] 參劉躍進:《文選舊注輯存》(第六冊),鳳凰出版社🍓,2017年👩👩👦,第3407頁。
[6] 引者案:“卑下也”,尤袤本作:“卑曲不平也🙂。”
[7] 劉躍進:《文選舊注輯存》(第六冊)👨🏽🏭,第3371頁🤸🏿♀️。
[8] 王念孫:《讀書雜志·餘編》“窐寥窈冥”,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058頁🔅;又參朱起鳳:《辭通》(上冊),長春古籍書店,1982年,第86頁🧑🏻🌾。
[9] 參王念孫:《讀書雜志·餘編》“寂漻薵蓼”下🫒,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061頁➜。
[12] 參朱起鳳:《辭通》(上冊),長春古籍書店𓀎,1982年,第1541頁🏍。
[14] 詳細的討論,可參王凱博🙇🏼♀️:《出土文獻資料疑義探研》,吉林大學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林澐教授🟦,90-92頁👽。
[15] 吳金華😽:《<文館詞林詞林校證>八議》,收入吳金華🤷🏿:《古文獻整理與古漢語研究續集》,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294頁。
[16] 說見王念孫:《讀書雜志·餘編》“夷險芟荒”下🎩,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065頁☪️。
[17]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8頁。
[18] 此字見於《周訓》簡202-203🧑🏿✈️,《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44頁🆎。
[19] 羅國威:《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中華書局,2001年,第118頁;此篇之歸屬參吳金華🧑🏿🦳、崔泰勛:《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整理研究芻議》🏊🏽♂️👨🏿🦱,文載《中國學研究》(第八辑),又載吳金華🤷🏼♀️:《古文獻整理與古漢語研究續集》,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250-251頁🤽🏼。
[20] 連延🕊👨👨👧👧,或作聯延,連綿、連續的樣子。《文選?王褒<洞簫賦>》:“彌望儻莽💏,聯延曠盪。”
[21] 此字與第14行“蔽”字所從之“敝”字同形⛔,應為“敝”字,在殘篇中為“敞”之誤字。
[22] 案📟:藐亦遠也。參宗福邦等:《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1982頁。重言之則為“藐藐”。如郭璞注《方言》:“藐藐🚾,曠遠貌。”(華學誠:《揚雄方言校釋匯證》,中華書局,2006年❄️,第867頁)👦。字通作“邈”🍇。字又作“豤<貌>”,枚乘《梁王菟園賦》“豤<貌>觀相物”,聞一多認為“豤”為“?”之訛🪲,即“貌”字,讀為“邈”,遠也。見聞一多🧛♂️:《璞堂雜業·古文苑》🏥,收入《聞一多全集》卷10,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89-492頁。“貌觀猶言遠視”,說見蕭旭:《枚乘<梁王菟園賦>校補》👩🏻🍼,《上古漢語研究》(第3輯),商務印書館,2019年出版📶,第90-104頁)。此殘卷之“藐觀”與《梁王菟園賦》之“豤<貌>觀”同⛹️。
[23] 此云“諸夏未徧被鴻獎之澤,而獨恵(惠)此封圻之六軍”,“未徧被鴻獎之澤”🙍🏼♂️,與《漢書·揚雄傳》“恐貧窮者不徧被洋溢之饒”,句法相似🧑✈️,又《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三《唐紀》五十九云“鴻恩將布於天下而不行御前,霈澤徧被於昆蟲而獨遺崔發”,句法亦類。
[24] 檢影本作👨🏼⚕️,即“蹙”字🧘🏿,羅國威釋文作“慼”🎀,非。
[25] ?🧜🏻,姜維公疑為“筩”字。後來諸家皆從之。檢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管中窺豹”與殘篇云“?<筩>中闚駮”🚂,其構詞形式及用意相近,則此“?<筩>”與“管”義近🛍️。又《詞林》卷695《魏武帝論吏士行能令》有“論者之言👩👩👧,一似筒窺獸矣”🫲,“筒”字與“?<筩>”同👩🏿🌾。吳金華先生謂“筒”當依《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作“管”。見吳金華🛶:《古寫本<文館詞林>文字問題三議》🦹🏿♀️🥜,第274-275頁。又吳金華:《<文館詞林詞林校證>八議》第294頁👴🏻,恐未必是💂🏼♀️。
[26] 吳金華先生說🤦🏻♂️,根據韻例和語例可定為“虵(蛇)”的誤字,“封豕長蛇”是來自《左傳》的成語🌵。第256頁;又吳金華:《<文館詞林詞林校證>八議》第306頁💂🏽♀️;又參見王曉平:《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訛字類釋》,《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6期,第13頁⛈。
[27] 殘卷作“人”,乃避諱而改🌽。參許雲和:《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卷次不明之闕題殘篇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5期🖍。案下文“不教人戰”,“人”亦本作“民”🧎🏻,此亦避諱而改字🤫。參吳金華👌🏼:《古文獻整理與古漢語研究續集》,第258頁📧。
[28] 檢影本作,即“庚”字🦠,羅國威釋文作“庾”,非。
[29] “弈(奕)葉載德🙇🏼♂️,不忝神符”,語本《國語·周語》“奕世載德,不忝前人”⚁,“葉”即“世”的避諱字。
[30] 此段標點👰🏼,參吳金華👩🎨:《古文獻整理與古漢語研究續集》,第258頁😦🌍。
[31] 此字與第6行“未”字同形,應為“未”字,在殘篇中為“末”之誤字。
[32] 蔣曉光認為,“不詹”當作“叔詹”,人名🧔♂️。“叔”字或在傳抄中僅剩“尗”,與“不”字形近致誤。
[33] “川”漢代屬元部,按照韻例,“川”字亦可不入韻🔝。
[34] 王力👩🏼🦱:《古無去聲例證》,收入王力《龍蟲並雕齋文集》(第三冊),中華書局🐹,1982年,第107頁🧓。
[35] 可參《易林韻譜》,載羅常培🧝🏿、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中華書局,2007年👩👩👧🙆♂️,第152頁、第271頁。
[36] 可參《易林韻譜》👩👧🛀🏻,第281頁。
[37] 可參羅常培⛈🧑🏻🔬、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132頁;《易林韻譜》,第271頁。
[38] 可參羅常培、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97頁🎦、第149頁、第151頁。
[39] 可參《淮南子、易林韻譜》,第188-189頁🚍、第196頁🤹🏿、第260頁🏐、又《易林韻譜》,第290頁。
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一)》,中華書局,1985年,第90頁。銀雀山漢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中有“危”與“悲”為韻之例(見《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32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1年10月14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1年10月14日
点击下载附件🤼♂️: 2232抱小🚅:《影弘仁本〈文館詞林〉》之闕題殘篇校理.docx
下载次数🐤:24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