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子”小議
(首發)
夔一
“先子”一詞,在詞典中義項頗多。以《漢語大詞典》爲例:
【先子】
1.泛指祖先。《左傳·昭公四年》👨🏿💻:“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將存吾宗,必召女。’”杜預注:“先子,宣伯先人𓀗。”
2.称亡父。《孟子·公孙丑上》🍛:“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焦循正义:“稱‘ 先子’者,謂父,非謂祖父也。”宋梅堯臣《酒病自責呈馬施二公》詩✍🏼🥋:“我無文章留,何可事杯觴,况承先子戒🫷🏽,宜不着口嘗。”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賭符》:“先子與最善🧇,每適城,輒造之🤾。”
3.稱丈夫的亡父🕋。《國語·魯語下》:“文伯之母聞之⚉,怒曰:‘吾聞之先子。’”韋昭注: “先子,先舅季悼子也🦻🤰🏿。”[1]
其它詞典解釋多與《漢語大詞典》相近。這些詞典對該詞的解釋頗值商榷👩🏼🦲。
一方面,他們漏掉了一些義項。例如,“先子”有“先夫之子”義。《全晉文》卷七十七載摯虞《理疑》:“父亡,服竟,繼母還前親子家👷🏼♂️,當爲何服🫶🏿?此有問🤾🏻♂️:有夫婦生男女三人♿🐁,遭荒亂離散🧑🏽✈️,不知死生🙄。母后嫁,有繼子🚋,後夫未亡,得親子信,請就親子家🏄🏿♂️,……博士弟子北海徐叔中難孫云:以前問不立甲乙爲名稱🪈🧚🏼,於議不便🥯。今以母爲甲,先夫爲乙,後夫爲丙,先子爲丁,繼子爲戊🐖。丙言可爾👨🏿🍳🚏,必慮事宜🥔,順其至情,非虛欺也。”這裏的“先子”顯然是相對“繼子”而言的。又比如《華芳墓誌》:“先子有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之謂矣。”[2]此處“先子”當是“先哲”的意思。
另一方面,“祖先”7️⃣、“丈夫的亡父”等解釋並不準確,“先子”的意義需要重新梳理。
先秦古書中“先子”一詞🏞📦,主要見於《左傳》和《國語》,有如下四例👨🏽🦱:
1👨🏿🎤、《左傳》昭公四年[3]:
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將存吾宗🚣🏿♂️,必召女🌍。召女,何如👨👦?”
杜預注:先子🧙🏽♂️🤏🏽,宣伯先人。
2、《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飲南宮敬叔酒”章[4]⏭:
文伯之母聞之7️⃣,怒曰:“吾聞之先子曰🙇🏻🪗:‘祭養尸,饗養上賓❤️。’鱉於何有🦘?而使夫人怒也!”
韋昭注:先子,先舅季悼子也🪇。
3🦺、《國語·晉語九》“晉陽之圍”章🉑:
襄子曰:“吾不幸有疾🧔🏿♂️,不夷於先子💆♂️,不德而賄🧜🏽♂️。夫地也求飲吾欲🐈⬛𓀛,是養吾疾而干吾祿也📳。吾不與皆斃。”
韋昭注:夷,平也。疾,病也😪。言己行有闕病,不及先子。
4🛠、《國語·楚語上》“蔡聲子論楚材晉用”章:
椒舉娶於申公子牟♝,子牟有罪而亡🤽🏻,康王以爲椒舉遣之,椒舉奔鄭✊🏻,將遂奔晉。蔡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饗之以璧侑,曰:“子尚良食🧑🏻🍼,二先子其皆相子,尚能事晉君以爲諸侯主👩🏼🎨。”
韋昭注🦃:二先子,謂椒舉之父伍參,聲子之父子朝也🌯。《傳》曰:“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
詞典中“泛指祖先”和“稱丈夫的亡父”兩個義項🎪,顯然都是來自上引魏晉古注。其實這種注解,往往不像今人撰寫詞典詞條一樣給出一個精確抽象的意義,而僅是爲讀通古書而随文釋義。我們可以比照《左傳》對“先君”的解釋🤴🏽:
隱公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曰🧑🏽🚀🧛🏻♀️:“先君舍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杜注:先君,穆公兄宣公也👨🏻🍼。
隱公三年:及衛州吁立👨👩👧👦,將脩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杜注:謂二年鄭人伐衛之怨。
桓公六年:先君獻、武廢二山🏊🏿。杜注🧑🏼⚖️:魯獻公名具,武公名敖。
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宮出🧜🏿♂️,入于國,如先君之數。杜注🤦🏻♀️:伯禽至僖公十七君。
這樣注釋“先君”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具引。“先君”一詞的意義,誰都清楚。古人注疏,不是爲了解釋其字面意義,而是爲了指出其所實指之人🤛🏼。古人注釋“先子”,也應該是這樣。所以我們在查考“先子”的詞義時🌮,不能簡單地摘抄古注,還需要總結這些被稱爲“先子 ”的人的性質🩵,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麽共同點。
楊伯峻在《孟子譯注》中對“先子”的解釋大概是目前爲止各家注釋中最準確的👩🏿🎨:
先子,古人用以稱其已逝世的長輩🧛🏼♀️。這裏的“先子”指其父親曾參(孔子弟子🕡,與子路爲同學👩🏿💼,但年輩晚於子路)🏐。若《國語·魯語》“吾聞之先子”的“先子”💮,則魯敬姜稱其舅(丈夫之父)季悼子也🧑🏫;《左傳》昭公四年的“魯以先子之故”的“先子”,則宣伯泛指其先人也。後代多用以指自己已死的父親。[5]
楊伯峻的解釋較之《漢語大詞典》🚳😆,已經準確多了🩷,但似仍未達一間。我們發現,上面四例“先子”👵🏻👥,除了“已逝世”、“長輩”等共同點外🥊,還都是卿大夫家族的已故的家族長。例一中“宣伯”爲宣伯僑如✍️,爲叔孫得臣之子。“將存吾宗”指仍將使叔孫氏之人爲卿。叔孫氏爲莊公鴆殺叔牙後立。叔牙子戴伯當爲叔孫家第一位族長。得臣是戴伯之子🤸🏿。史載戴伯🅿️、得臣都是數有功於魯國的。昭公四年,叔孫氏戴伯⛪️、得臣已死。此處“先子”指這二人當無問題🚷。例二中,韋注已明確指出“先子”即季悼子。文伯之母既已嫁至季孫家,季悼子當然也是她的族長👩🏿🎤。例三中𓀇,智襄子之前有莊子🫰、武子、悼子、文子、宣子。此五人皆位列晉國上卿👼🏼,均有功於晉國,且能立家。襄子說“不夷於先子”,意即爲所建功業不及之前諸位族長🖋。例四中🚸,韋注也指出“ 二先子,椒舉之父伍參、聲子之父子朝也。”這兩人💼,也都是已經故去的家族族長🤸🏼。我們推測🧏🏿🧶,在春秋戰國時期🥛,“先子 ”就是“已故家族長”的意思。
我們知道🕜🟪,家族族長🔛,大多是由嫡長子擔任✵。即使是沒有嫡長子身份的人擔任了家族長,也會獲得嫡長子的身份。嫡長子往往直接稱“子”✤🧎➡️。因此“子” 也具有了“家族長”的含義。《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爲我子,又何求?”《哀公二十七年》👲🏿:“惡而無勇,何以爲子👨🏼🔬?”這些“子”都是家族長的意思。以“子”稱嫡長子🤹🏽♀️,繼而稱家族長🦣🫏,這應該就是“子”之稱謂的來源👨🦽➡️。這種稱族長爲“子”的現象,在商代就應該存在了🅰️。林澐🏆、裘錫圭🧙🏽、朱鳳瀚等學者已經有過討論。裘錫圭先生指出,殷墟卜辭和商代金文中屢見的“子某”之“子”👨🦯➡️,“可能大多數是表示族長的身份的”🧖🏼♀️;而卜辭中常見的“多子”🟦,“其中大概也有不少是指商族的很多族長的”[6]。陳絜先生在引述了前三家的說法後總結說👭🏼:“總之🧑🦯,卜辭及商金文中所出現的🤌🏼、作爲個人名號使用的‘子某’之‘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比較確切的含義還應該作‘族長’解,是貴族的標志”✊。[7]春秋時期👈🏼🪦,稱“子”的情況應該是很普遍的。《左傳·哀公十一年》:“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孔子稱季康子爲“子”。侯馬盟書中🙅🏽,與盟之人稱盟主爲“子趙孟”,這裏的趙孟也應該是趙氏某一個支族的家族長。包山簡“子左尹”、“子左尹它 ”,也是稱“子”的例子。這樣看來,“子”的性質與“公”、“王”等詞頗多相似,當然有可能在其前加“先”,形成 “先公”🫳、“先王”這樣的較為固定的詞彙“先子”🧑🏼🎤。
《小爾雅·廣名》中的一句話更加肯定了我們的推測:
請天子命曰未可以戚先王,請諸侯命曰未可以近先君,請大夫命曰未可以從先子2️⃣。[8]
句中“天子”配“先王”、“諸侯”配“先君”、“大夫”配“先子”🤽,先子即大夫家族已故族長是很明顯的。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請天子命曰未可以戚先王”,語出《尚屬·金縢》“未可以戚我先王”。一般認爲《尚書》中的“戚”當爲“憂戚”之義。將其訓爲“近”,並將“戚先王”與“近先君”、“從先子”相配👨🏿✈️,應當是戰國秦漢某些儒家學派的觀點🎲。因此上引《小爾雅》的文句,其產生不可能早到西周。
該文句的來源,也不可能晚於西漢🧘🏻。《小爾雅》被收入《孔叢子》🕑,《孔叢子》長期以來被斥爲“偽書”。但八角廊的漢墓出土了簡本的《孔子家語》之後➞,學界對這些“偽書”的看法有了改變。李學勤先生認爲,“這部書的出現並不太晚”⁉️,今傳的《孔叢子》🫶🏻,“很可能陸續成於孔安國👌🏼、孔僖、孔季彥🍴、孔猛等孔氏學者之手🫃🏿,有著長期的編纂、改動3️⃣、增補的過程”[9]。此書雖有後人添竄的內容💻,但《小爾雅》部分當有較早來源💂🏽,是保留了西漢及其之前的語言的。“先子”至少在西漢時應有“已故家族長”的意思。
西漢去戰國並不遠,語言上應有較大的繼承性🕵🏻♂️💂🏻♂️。結合《小爾雅》與《左傳》、《國語》的辭例,我們有理由相信“先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確有“已故家族長”之義。
一般認爲,“先子”一定是指稱長輩👩🏫。但我們認爲“先某”這種稱呼✶,可能並不牽涉到輩分的問題👩🏼🎨。我們可以參看“先王”的用法。《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有《平王問鄭壽》篇,是楚平王與臣子的對話。文中說🧑🏽🎄:“競平王就鄭壽🐺,訊之於廟🛒🛟,曰🪤🦘:‘禍敗因重於楚邦💎👷🏽♂️,懼鬼神以爲怒,使先王無所歸🙋🏿♀️,吾何改而可?’”這裏的“先王”當然包括楚康王和楚靈王👕。康王、靈王皆是平王之兄,但平王仍可以稱他們爲“先王”。我們設想👩🍳,先秦時期,只要是同一家族的人🧑🏿🦱,都可以稱自己的故去的家族長爲“先子”🤶🏽,不一定必須是長輩。
我們再來討論《孟子》中的“先子”。《孟子·公孫丑上》🧘🏿♀️:
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趙岐注🤜:曾西,曾子之孫𓀃。
焦循《孟子正義》引諸家論述較全🥽🥀,也較有代表性[10]:
毛奇齡《四書賸言》云:《經典序錄》“曾申字子西。”子夏以詩傳曾申📼。左邱明作傳以授曾申,則是曾西即曾申🍑,爲曾子之子,非孫也。其以申字西者🐱,或以申枝爲西方之辰👜🧑🏻🦲,如春秋楚鬬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可驗🧌❓。
江氏永《群經補義》云🙋🏿:曾西即曾申,曾子之子,非曾子之孫。稱先子者🔠,謂父非謂祖父也👁🗨🧚🏽。
閻氏若璩《釋地》亦同。
周氏柄中《辨正》云🤎:曾子二子🔞,元👨👨👧、申。見《禮記·檀弓》。而《大戴禮》云“曾子疾病,曾元持首,曾華抱足☀️。”華即申之字也𓀁。申既字華,不當又字子西🚣🏿♂️。《曲禮孔疏》亦以曾西爲曾子之孫,疑趙注爲是🤶🏼👩🏼🦱。
趙氏佑溫《故錄》云:以楚鬬宜申字子西、公子申字子西例之,申、西止爲一人名字近是。但必謂曾西是曾子子非孫📨,則未見其確。何者🤹🏽♂️?第言曾元養曾子♚。《檀弓》所記曾子疾病曾元曾申坐於足者🧕🏻👩🏿🦲,安見其非子孫並侍?曾子以老壽終,自宜有孫也。
翟氏灝西《四書攷異》云《禮記·曲禮》注引“曾子曰吾先子之所畏。”《檀弓》穆公之母卒🐓🙅🏽♂️,使人問於曾子,時稱曾申爲曾子也🌂。《史記》吳起事曾子👴🏻,其曾子亦是曾申。記述曾子語獨多,未必皆子輿子矣👩🏿🔬。
《正義》引諸家的論述,有以下幾類:一是毛奇齡、江永🎟、閻若璩主曾西就是曾申,是曾參的兒子。二是翟灝西主文中曾子是曾申,爲曾西之父。三是周柄中🧘🏻👀、趙佑溫主趙注爲是,曾西確爲曾參之孫。
前兩種論述都拘泥於“先子”爲 “先父”😆,因此要么想證明曾西是曾參的兒子,要么想證明文中“曾子”是曾申🩼🤾🏼♂️。
通過前文分析🌷,我們知道戰國時期,“先子”不是特指“先父”。曾參的孫子稱自己的爺爺爲“先子”,也是可以的。周柄中主張趙岐注爲是,應該是正確的。
“先子”一詞,直至漢末都沒例證表明其詞義縮小爲“先父”。後世的詩文中“先子”大量以“先父”的意義,特別是宋以後的文集中,“先子”就幾乎完全等同於“先父”了。清人誤以爲先秦文獻中的“先子”就是“先父”,才出現了以上這些想方設法講通《孟子》的大段論述🥮。
2007年7月5日草成
2007年11月13日修改
2008年8月25日再改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2月2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2月24日
[1] 據《漢語大詞典》光盤版,商務印書館(香港)出版。引用時繁簡字體依詞典原文🧛🏼♂️。
[2] 據《北京西郊西晉王浚妻華芳墓清理簡報》🧑🏽🦰,《文物》1965年第12期。
[3] 據中華書局影印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後同。
[4] 據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後同。
[5] 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第59頁。
[6] 裘錫圭《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原文載《文史》第17輯,收入《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第296頁。
[7] 陳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177頁。
[8] 據黃懷信《小爾雅匯校集釋》,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353-354頁。
[9] 李學勤《竹簡<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收入《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80頁🥯。
看到此文,令在下汗颜🪖。食言了,请夔一兄多包涵🧤!
贫寒老师您太客气了!小文实属凑数而已:)
另文中“具引”之“具”误写为“俱”🚴🏼♀️。烦请管理员代为更正一下!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