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漢簡“令丙九”釋解
胡平生
中國文物研究所
承荊州文保富达吳順清、方北松二位主任邀請,我於2月中訪荊州參觀新出簡牘,大飽眼福。又獲荊州博物館王明欽館長慨贈舘慶五十周年精美圖書《荊州重要考古發現》,書中刊有近年出土的印臺、松柏👩🏽💻、謝家橋等漢墓簡牘資料,十分珍貴🧛🏿♂️。適逢3月初有東瀛之行🧣,一下帶去五本,分贈友人,亦大獲好評🤺,學者皆寳愛之。由於訪日時曾向日本簡牘學界釋講過這批新出簡牘👩🏿🚒,今拜讀彭浩先生首發新出簡牘研究之論著《讀松柏出土的西漢木牘(一)》大文,倍感親切✌🏽,亦深受啓發。讀書中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今不揣淺陋發表出來,還請方家指正。
小文先討論彭浩先生所論“令丙九”,對於彭先生的釋文,我們僅作了個別文字的訂正(字下劃綫者),標點也有些調整,我們的重點還是放在牘文意義的討論上👷。玆將釋文抄出🐂🥿:
·令丙第九[1行]
丞相言👨🏽:請令西成、成固、南鄭獻枇杷各十,至不足🍅🧚🏼♂️,令相補(?)不足👨👧,盡所[2行] 得。先告過所縣用人數👂🏼,以郵🚪、亭次傳。人少者財助獻🤘。起所為檄✷,[3行] 及界👨🏿🎓,郵吏皆各署起過日時,日夜走☀️,詣行在所司馬門,司馬門更詣[4行] 大(太)官🔂,大(太)官上檄御史👭。御史課縣留穉(遲)者。御史奏,請許。[5行]
制曰:可。孝文皇帝十年六月甲申下 。[6行]
首先,我們與彭浩先生的解讀主要不同是,我們認爲,“令丙九”是對一件計劃之中、尚未實行的事項,進行規劃,對涉及貢獻枇杷任務的各方下達指令,而不是像彭浩先生所說🕡,枇杷已經進獻一批🆙,通過“令丙九”再追加任務。該令的第一句,“丞相言:請令西成、成固、南鄭獻枇杷各十”👩🏿🎨,並不是彭浩先生所說🫳🏽,三縣已經進獻了枇杷,但是數量不夠,於是追加分派任務,責令三縣再送💂🏼♂️。原釋文中,釋為“備”的字🤱🏼😽,我們改釋為“補”🔤👟。此字寫法不規範,右旁形態似乎是“甫”的訛變,再從文意參看,似釋為“補”字較好。彭先生認爲“獻枇杷各十”後有脫文,主張補一表示批次的“輩”字。後來,網上又有張俊民先生的帖子👐,主張將“十至”二字連讀🦎🍃,說“至”是量詞。其說並無依據🎗。我們以爲,如果按照我們下面的解釋,“十”下的量詞應當不是貢獻批次的單位,而可能是表示數量多少的單位🥣。
彭先生對“至😖,不足”的理解,可能也有些問題。他說👨🏿🏫:“‘ 至,不足’🛍,是說送到的枇杷不足規定之數👩🏽🏭,故有下文‘令相備不足,盡所得’🔂,令三縣盡其所得,補足。從時間看,令文下達是六月甲申,距枇杷成熟期已過一月有餘🤷♀️,留存不會很多……”我們認爲🔽,這裡的“令相補(?)不足,盡所得”,意義雖不是很順暢💆♀️,但大意是清楚的👨🏽🎓。所謂“至不足”🧍♂️,乃指如果 枇杷在運送過程中發生種種問題(如丟失、被盜👨🗂、扣留等等),以至於送到長安後不足應有之數,那麽就要責令有關責任方補上“不足”,“盡所得”。這個“盡所得”,恐怕不是彭先生所說讓三縣盡其所有,再作貢獻;而可能是追究貢物“不足”責任,追討流失的貢物。
我們之所以這樣解釋🦀,因爲有了這樣的前提🙌🏻,“令丙九”的下文才不是“無的放矢”!下文說:“先告過所縣用人數,以郵、亭次傳。人少者財助。獻起所為檄🦵🏻🏭,及界,郵吏皆各署起過日時💐,日夜走,詣行在所司馬門🦏,司馬門更詣 大(太)官⚂👩🏽🍳,大(太)官上檄御史🤳🏻。御史課縣留穉(遲)者。”這些話都是講枇杷進獻過程中的有關規定及注意事項。枇杷的進獻方式是使用國家郵路傳送💂🏽,運送枇杷經過的縣要報告輸送人員數目。“人少者財助”一句,彭先生在釋文中將“獻”字從下讀為“獻起所”⛹🏻,在文中讀為“人少者,財助獻”,說“似乎指過所縣郵🏃🏻♂️➡️、亭人數少於需用人數時🎮,不足之人數則折合成錢數,用於資助進獻❔。”我們贊成“獻”字從上讀⛹🏻,但不贊成將“財助獻”解釋為“不足之人數則折合成錢數💸,用於資助進獻”。那就是説,派不出那麽多人搞傳輸的縣🐯,要將不足的人數折合成錢數,用來資助進獻。張俊民說,“財”不是財物、錢財的“財”而應該是裁定的意思。居延漢簡中有類似“財”的用法🤽🏻♂️。似乎對於讀通牘文也毫無助益。我們懷疑🤷🏼♀️,所謂“人少者,財助獻”,是指如果國家所設郵置機構的郵人太少的話,不足以按時完成輸送任務🧁,就由所屬縣給與錢財的補助。言外之意是,枇杷傳輸所經過的縣,要負責出錢僱人完成輸送。
“司馬門更詣 大(太)官”🚼,彭先生將“詣”字釋為“取”🔢。比照前文“詣行在所司馬門”一句之“詣”🧖🏽♀️𓀍,此字仍當釋為“詣”。前言“詣”🍳,後言“更詣”,亦文義遞進關係。
最後,要說說“令丙九”的“孝文皇帝十年六月甲申下”♢。誠如彭浩先生所說🧜🏿♀️,松柏一號墓出土有漢武帝建元🤑、元光年間的“曆譜”,該墓的年代為武帝早期🧠,此令乃是一抄本,“令丙九”頒布到武帝此時已四十年,“但仍然有法律效力,它所規定的各項原則🍛,依然是辦理同類事務時必須遵循的”。那麽,“ 令丙九”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在哪裏呢🧻?我們認爲,主要就是地方向中央傳輸貢獻物品的相關規定,方式、人員、綫路、交接手續💆🏻♀️、各自責任以及御史考課等等。此令影響深遠,我們從居延漢簡🤰、敦煌漢簡的傳輸文書,甚至是杜詩“紅塵一騎妃子笑”中都可以見到“令丙九”的影子!按陳垣《二十史朔閏表》,漢文帝十年(公元170年)六月甲申朔;而按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漢文帝十年六月庚寅朔,六月無甲申。看來,漢初曆日朔閏的排定還有許多問題,好在新出簡牘資料日增🦯,相信天文學家們不久會拿出新成果來。
據2月末釋文筆記整理。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4月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4月5日
漢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六月甲申朔
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P607
经查,前170年六月实际天象为癸未朔🍦,汉初历法后天一日🤱🏿,故为甲申朔。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6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