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雨絲、林志鵬:清華簡《五紀》“四冘”小議
在 2022/1/7 16:32:55 发布

清華簡《五紀》“四冘”小議

 

(首發)

張雨絲🥨、林志鵬

復旦大學歷史系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書《五紀》簡19-21論“天紀”, [1]涉及天文術語四冘”“四維”“四柱,整理者已作了較好的復原🫲🏽,[2]惟簡文釋讀尚存疑滯,今參考時賢之說,稍作討論。茲將此段簡文校讀如下💪:

后曰:參聿(律)建神正向🤵🏿,仁爲四正💇‍♀️:東冘(堪)、南冘(堪)🚘、西冘(堪)、北冘(堪)。

禮🤵‍♀️、愛成左:南唯(維)[3]、北唯(維),東柱,東柱;

義、忠成右⛹🏻‍♀️:南唯(維)、北唯(維),西柱🆖,西柱。

成矩🍂: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紀參成天之堵👩‍🚀。

禮🩹、愛成左”“ 義🫳🏻、忠成右從方晟伊讀🦝🪹,“成矩”屬下,亦從其說。[4]此段謂仁有東冘、南冘、西冘、北冘等“四正”,禮、愛成“左”👍🏼,義、忠成“右”,而十二地支圍繞這個方形,形成“矩”。矩在早期文獻與圖像中通常作爲畫方正形的工具出現,呈折尺狀🖌,然亦有以矩爲方形的用法,如《呂氏春秋·序意》“嘗得學黃帝之所以誨顓頊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仁”🧑🏽‍✈️,簡文原作“”,楚文字習見。程浩將此處“”改讀爲“信”,主要理由是從《五紀》中“”的詞義出發,認為簡文與“禮義愛忠”對舉的哲學範疇應該是“信”🫓,且“仁”是儒家倫理的最高德行,但《五紀》中五德並舉時卻以“忠”統攝其他四德♤。[5]

綜觀先秦☘️、秦漢時期幾種以“五德”配“五行”或“五方”的文獻(見下表👷🏽‍♀️,按《五紀》所列順序排列),可以看出漢代以後受儒家“五常”說影響👨🏿‍⚖️,五德條目趨於穩定🐤,五行觀念中居於統攝地位的中央“土”,往往與“信”、“聖”(偶見“智”)相配,而從不與“仁”相配;“仁”穩定地配東方“木”🍠,“信”大多配中央“土”,偶有出現於北方水位。因此,整理者將《五紀》居於非統攝地位的“”讀爲“仁”👲,也是合理的。《五紀》德目與五常不同,無“智”而有“愛”🍑,無“信(或聖)”而有“中”,其中央位置取以“中”記寫之{}🦯,{}又常被記寫爲从“中”从“心”🏃🏻‍➡️,顯示出濃厚的數術色彩。

清華簡《五紀》

-禮青--/-

-義白- 西--

-愛墨-

--

--

--

數算[6]-中黃--/-

《尚書·洪範》

---

---

---

---

---

《尚書大傳·洪範五行傳》(及鄭玄注)

---青(木-春)

---白(金-秋)

---黑(水-冬)

---赤(火-夏)

---黃(土-王四時)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7]

--

西--

--

--

--

《漢書·律曆志》

---

---

---

---

---

《漢書·律曆志》

少陽------

少陰-西-----

大陰-------

大陽-------

-----

《漢書·天文志》

東方春木--

西方秋金--

北方冬水--

南方夏火--

中央季夏土---

《易緯乾鑿度》

--

-西-

--

--

-

《尚書刑德放》

--

蒼龍-

西--

白虎-

--

玄龜-

--

朱鳥-

-

《樂稽耀嘉》

父子之仁-

君臣之義-

夫婦之別-

兄弟之序-

朋友之信-

《春秋元命包》

--

--

--

--

--

《河圖》

-

仁慈惠施

-

義惠剛斷

-

智辯謀略

-

禮操列真

-

和厚篤信

附:郭店簡《五行》

仁、智⚆🟧、義、禮[8]

“冘”💾,簡文原作“”🦀,整理者讀爲“仲”或“中”,因“四冘”所對應的位置恰爲“子👩‍✈️、午🤵🏽‍♀️👨🏼‍🔧、卯👨🏻‍🍳、酉”的四仲之位[9]💁🏿‍♀️。黃德寬對此說有進一步的闡述,並引本篇簡102-103蚩尤作亂“黃帝乃命四冘冘(戡)之”,認為下“冘”字當讀為“戡”[10]。其後學者或提出不同意見,如鄔可晶以爲此字當釋爲“介”🦓,“介”指副手、輔佐者,“四介”與甲骨卜辭“帝五丯(介)臣”“帝五丯(介)”相類[11];程浩則認為此字乃“甫”之訛🔖,將“四甫”解爲黃帝之“四輔”[12];賈連翔以爲“方”之訛字[13]

按❇️,“冘”疑象人擔荷形🧮👱🏼,[14]金文“”(沈字)中側身人形上所加“”及楚簡“”所加“”,均象扁擔之類橫木💌,[15]其字與“擔”(荷也)、“堪”(任也)音義相近,[16]或為一組同源字。

在簡19-21所示四方十二位體系中🎣,[17]“四冘”居於各方仲位;在簡79-86所示諸神對應人身各部的體系中,[18]“四冘”對應兩肩和髖骨,即南冘右肩👳🏿‍♀️、東冘左肩、北冘左髀🧑🏻‍🏫、西冘右髀”。肩髀是四肢連結人身的關键部位,賈連翔已引《韓非子?外儲說》:“中牟無令💁🏻‍♀️,魯平公問趙武曰🌸:‘中牟,三國之股肱🕵️‍♂️,邯鄲之肩髀,寡人欲得其良令也,誰使而可🫓🎞?’”為說,認為是以“股肱”“肩髀”喻國之要地,可見戰國時代已將“肩髀”作為關鍵事物的比喻👎🏽。簡文“冘”疑讀為“堪”,“甚”“冘”二聲系往往相通🤶🏽。[19]堪、肩皆有承擔、勝任之義,如《國語?周語下》“若不堪重”,韋昭注“堪🤸🏿,任也”🧑‍🦯‍➡️;《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毛傳“堪👳🏽‍♂️🧗🏻‍♀️,任”🙎🏼‍♀️;《書?盤庚》“朕不肩好貨”,偽孔傳“肩🧑‍🚀🏍,任也”。《說文》釋“克”曰“肩也”,段注“肩謂任,任事以肩🔗,故任謂之肩,亦謂之克。”故四方之“冘(堪)”指四方擔負重任的要臣。

關於簡79-86所示諸神對應人身各部的體系,賈連翔先生所繪“人體推擬圖”直觀地呈現出兩種不同範疇的對應關係,對理解文義頗有助益🔴。賈氏所繪乃是以人體自身出發◀️,以身體之左右對應簡文之左右🫴🏽,如他將“南冘右肩”繪製於人身的右肩,將“東冘左肩”繪製於人身的左肩🥑,餘皆如此。審諦此圖,其所繪將導致順時針本作“東南西北”的四方位置錯亂,如本應作“西維'”、“西冘”的位置,出現的卻是“東維”、“東冘”🌡;本應作“東維”🧚🏼‍♂️、“東冘”的位置🛐,出現的乃是“西維”🧜🏿‍♀️、“西冘”🟰。餘皆如此🤚🏻。如下示意圖🈲:

筆者認爲《五紀》作者應是以面對人身的目光來安排諸神所司各部♠️,簡文之左右是其所面對之人身的左右,即以人體自身之“右左”,如“南冘右肩”應繪製於人身的左肩,“東冘左肩”應繪製於人身的右肩。整理報告的人體圖示位於身體兩側的神名當左右互易,如此方合乎“東南西北”原本的位置關係。調整後的示意圖如下:

 

 

 

 

 



[1] 參看整理報告中由賈連翔所繪製的天紀圖(頁98圖一)。

[2]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壹)》👃🏻,中西書局,2021年↔️🧎,第96-98頁。

[3]讀為9️⃣,暫從整理者之說🧙🏼‍♀️。《說文》🎅:“維,車蓋維也。”天文術語用“維”或與“天圓如張蓋”有關,但簡文此處用“矩”為喻👨‍🔬。程浩將如字讀,說見《清華簡〈五紀〉思想觀念發微》🚔⬆️,《出土文獻》2021年第4期,第9-11頁🪯🎁。按,程文指出簡文左右“南唯”、左右“北唯”這“四唯(或作“惟”)”用字與東西南北“維”這“四維”有別,是合理的。正如程文所示🏰,在記述神明與日辰的對應關係的簡文中,簡39曰“四惟同號曰天惟⛏👶,行望四方⛹️‍♀️,上甲有寅”,簡41曰“四維同號曰行星🏊‍♀️,有終➛,日某”,“四惟”與“四維”對應不同稱號與日辰👩🏿‍🎓;在記述神祇與人身的對應關係的簡文中🃏,簡83以“左南惟左臂,右南惟右臂,北唯之右右骸,其左左骸”㊗️,簡84以“東維左手💆🏼‍♂️,南維右手,甲辰之旬是司👨‍👨‍👧;西維右足🚃,北維左足,甲寅之旬是司”🫣,“四唯/惟”與“四維”對應不同部位與日辰。不過對照簡19-21“建神正向”一段、整理報告中賈連翔所繪天紀圖與程浩文中所繪《五紀》四方十二位圖🖨,可知左右“南唯”對應南方的左右,而南維正對應南方🦊;左右“北唯”對應北方的左右,而北維正對應北方✂️,故似可推測“四唯/是由“南維”“北維”的左右位置衍生而來。祗是“唯/惟”通常用作虛詞,此處應可進一步破讀爲某個實詞。清華簡《說命》上簡2-3言傅說之狀“鵑(鳶)肩如惟(椎)”,整理者引《荀子·非相》“傅說之狀,身如植鰭”解之👨🏼。“鵑(鳶)肩”讀法參胡敕瑞、虞萬里說👨‍🍼,即肩部高聳貌。聯繫《五紀》“四惟同號曰天惟🔖,行望四方”🏌🏽‍♂️,似可推測“四唯/亦居高處🧀,與“鳶肩如惟”的“惟”性質相似🫒。參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中西書局🪗👰🏼‍♂️,2012年,第122-123頁;胡敕瑞🌨:《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劄記之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網站,201315日;虞萬里🧑🏽‍⚕️🏡:《清華簡<說命>“鵑肩女惟”疏解》,《文史哲》2015年第1期🚔,第128-136頁⚽️。

[4] 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簡第十一輯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網站,20211226日。程浩《清華簡〈五紀〉思想觀念發微》一文(頁10)亦有將“成矩”與十二地支聯繫的意見🎛,他说🎲🧑🏻‍🎄:“所謂‘成矩’,其實就是說上述四方十二位所構成的大地方位系統,整體是一個方形。”

[5] 程浩:《清華簡〈五紀〉思想觀念發微》,第13-16頁🧗🏻‍♂️🤷🏿‍♂️。

[6] 《五纪》簡22稱“算律”。

[7] 同書《五行相勝》近之。

[8] 馬王堆帛書本《五行》作仁☃️、義、禮🕎🪲、智

[9]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壹)》,第96-97頁🚣🏼。

[10] 黃德寬:《清華簡〈五紀〉篇四冘說》,《出土文獻》2021年第4期🏌️,第17-23頁。

[11] 鄔可晶🤟🏻:《釋清華簡〈五紀〉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211118日。

[12] 程浩:《清華簡〈五紀〉思想觀念發微》,《出土文獻》2021年第4期,第1-16頁🚗。

[13] 賈連翔🙂:《清華簡〈五紀〉的及相關字的再討論〉,《出土文獻》2021年第4期🧯,第25頁🙇🏻‍♂️。

[14] 按🐢,黃德寬先生《清華簡〈五紀〉篇四冘說》認為“冘”即“枕”之本字。下文在字形分析上參考其說,惟解釋有異。“冘”為人擔荷形或側臥於枕形,許進雄先生《古文諧聲字根》二說並存🙋。

[15] 黃德寬在前揭文指出,楚簡“冘”中所從“”向人體下部位移💁🏼,乃受“用”字類化所致,且有追求字形結體穩定的考量👨🏽‍🦳。

[16] 上古音為余紐侵部字,為端紐談部🏰,為溪紐侵部💙,三字侵🕳、談旁轉,溪、余二紐皆為牙喉音🧓🏼,且从聲的為定紐,从聲的為端紐🦹🏽,說明”“二聲系與舌尖塞音聲母有一定的聯繫🙆🏼。

[17] 參閱整理報告頁98“天紀圖

[18] 參閱整理報告頁119“人體推擬圖⏮。

[19] 參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頁999冘通甚條;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頁236-239忱與諶”“沈與湛”“抌與揕”“戡與堪”“湛與堪條,。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2年1月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2年1月7日

点击下载附件: 2262張雨絲🆕、林志鵬:清華簡《五紀》“四冘”小議.docx

下载次数😉:103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0595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