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清華簡《五紀》中關於占卜的一段話
(首发)
尚賢
新近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壹)》雖然只收了《五紀》一篇簡文✅👿,但是此篇簡文篇幅頗長,內容豐富🌌。整理者指出:“全篇內容基本完整,存四千四百七十字(重文🧘🏿🍺、合文*️⃣、順序編號按一字計)🙏🏽,是前所未見的先秦佚籍🏩。”[1]我們在閱讀簡文並參考學者們發表的高見之後,收穫很大🙇🏼♀️,也想表達一點自己的意見🪒。這裡僅就簡文中有關占卜的一段話談談我們的看法。
簡54—56有下面一段話👷♀️,我們先把整理者的釋文原樣不動照録如下:
夫是古(故)(凡)攻祝🪽、齋??(宿)😁、祭祀🥦、
(壇)敘(除)、工(貢)事,用?(費)【五三】而不旹{=}(時)👇🏻,??=(上下)不川(順),敝(弊)
(筮)沽(苦)龜,夫??(兆)奎(卦)笀(茫)??(亂),占垕(厚)吳(虞)之。夫是古(故)
(視)向而不??(明)🤠,聖(聽)向而不悤(聰)🥁,言【五四】向不皇(匡),多?(費)用??(棄)⛄️,畏(鬼)神弗亯(享),猷
(咸)亡(無)
(蹊),保
(必)不行🤽🏻♂️,??(明)神
(渝)事👉🏻,后祝受央(殃)👁🗨。[2]
已經有幾位研究者對釋文作了一些修正。李丹先生指出:
此处“敝(弊)筮沽(苦)龜”當讀爲“敝筮枯龜”。《禮記·曲禮上》有“龜策敝則埋之”🚋。《論衡·卜筮》枯龜之骨♦︎,死蓍之莖,問生之天地🧑🔧,世人謂之天地報應,誤矣🤮。”所表達內容與此處相同,即枯敗的筮、龜所卜筮出來的兆卦混亂不清。[3]
這顯然是很好的意見。隨後,網友“tuonan”在解釋本篇簡109—110“黄帝既杀蚩尤🤽🏽♂️,乃飨蚩尤之身,焉始为五笀”的“五笀”時😶,也發表了很好的意見🤟。他提出⟹:
楚文字“乍”“亡”之間頗多訛例,不知這個“笀”有無可能是“笮”之訛寫或誤識(不過🧛🏿♀️,“笀”確已見於曾侯乙155號簡)?“笮”📎,可讀為“菹”(此詞之異寫頗多)。“五笮”即“五菹”。《周禮·醢人》:“王舉👨🏼🏫🪩,則共醢六十罋,以五齊☁️、七醢👮🏻♂️、七菹、三臡實之。”其中有“七菹”說法🏃♂️➡️⛹🏼♀️。帛書《十六經·正亂》🚓💧:“腐亓(其)骨肉,投之苦酭(醢)🐦,使天下?之🧙🏿♀️。”也是講蚩尤🏋🏻。“菹”,猶此“苦酭”(附帶一說,“苦酭”多解為“加苦菜以調味的肉醬”,望文生訓。“苦”讀為“?”。《說文》:“?,韭鬱也。”《廣雅》🫷:“?、醃🈺,??也👨👩👧👧。”)[4]
而且,他進一步指出🤏🏿:
“兆卦笀亂”,“笀”整理者讀為“茫”,如果這個“笀”也是“笮”的話,可以讀“錯”,“錯亂”。[5]
這當然也是可取的意見,王寧先生表示信從,是正確的。[6]這樣,簡文“敝筮枯龜,夫兆卦錯亂”的意思就再清楚不過了。但是✏️,隨後的“占垕(厚)吳(虞)之”一句話怎麼理解呢🚜?整理者的讀法實在讓人不解。網友“gefei”認爲:
簡54“占后吳之”,“后”即“后曰:”“后祝”之“后”😰,不讀“厚”,“吳”讀“誤”💂🏼♀️,誤惑也📚,因兆卦亂了,下文視不明🎊、聽不聰云云是“誤”的表現🏄🏼♀️。[7]
王寧先生則認爲🖲:
“垕吳”當讀為“厚誤”或“厚誣”。[8]
其實🧑🏻🏫🌾,他們都沒有注意到,整理者釋爲“垕”的字,原本寫爲“”[9]👨🚀👴🏻。這分明是一個上從“石”下從“土”的字👨🏻🦳,當釋爲“??”👮🏻♀️。整理者在釋爲“垕”的基礎上讀爲“厚”,網友“gefei”改讀爲“后”,都是不正確的。“??”字見於《龍龕手鑒·手部》👊,被當爲“堶”的異體。簡文顯然不是此字。不過此字顯然從“石”得聲👮🏽,可以很容易地跟過去戰國竹書裡的相關之字聯繫起來看。
上博簡《三德》簡5、簡6兩次出現“土地乃坼”的話,讀爲“坼”的字原形爲:[10]
簡5
簡6
此字從“土”、從“??”聲,“??”又從“石”聲,跟《五紀》的“??”就是同一個字。《三德》整理者將“”讀爲“坼”,毫無疑問是正確的。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五紀》的“占??吳之”當讀爲“占坼誤之”,上引網友“gefei”和王寧先生讀“吳”爲“誤”的意見是可取的👨🚒👇🏽。
“占坼”的說法,見於古書🧞♂️。《周禮·春官宗伯·占人》:
凡卜簭,君占體👩🏽💻🛀,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鄭玄注🥷:
體,兆象也。色🚮,兆氣也。墨👱,兆廣也😩。坼,兆舋也🏌️♂️。
孫詒讓作了更詳細的解釋🍝🫄🏼:
云“墨,兆廣也。坼,兆舋也”者,賈疏云“據兆之正釁處爲兆廣,就正墨旁有奇釁鏬者爲兆釁也⛹🏿♀️。”案🏂:賈説是也。《説文·土部》云:“墨,書墨也。??,裂也👲🏽。”坼即??之隸變,舋者釁之俗。墨蓋謂龜兆所發之大畫👠,如以墨畫物之界域明顯;坼則大畫之旁坼裂之細文,即《大卜》注所謂釁罅👮🏿♀️🍑。《史記·龜策傳》説卜法云🔴:“大者身也,小者枝也🧑⚕️。”《蘇氏演義》引《卜法》云:“大曰兆,旁出文曰支🌗。”舋即枝也🥏🖕。《國語·晉語》✡️:“獻公卜伐驪戎🥶🟨,史蘇占之,曰🤚: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爲猾👩🎓,戎夏交捽🩴。”韋注云:“齒牙,謂兆端左右釁坼,有似齒牙中有從畫👐,故銜骨也。”又《史記·龜策傳》説宋元王得龜事,云🌺:“荆支卜之🏛,必制其創🦸🏻♂️。理達於理🦥➜,文相錯迎🧑🌾。”此説墨坼之文理也👰🏿♀️。墨坼對文則異,散文亦通,故《玉藻》“史定墨”注云“視兆坼也”。[11]
由此可見💇🏼♂️,簡文“敝筮枯龜,夫兆卦錯亂🙎♀️,占坼誤之”,說的是用“敝筮枯龜”占卜,就會出現“兆卦錯亂”,視兆坼也會出現差錯♙💕。這樣理解,文從字順。
接著🩼🙎🏽,我們再來看後面的話如何理解。整理者把簡文讀爲“夫是故視向而不明🤤,聽向而不聰,言向不匡”👩⚖️,但是沒有注釋。我們不知道爲什麼要把“皇”讀爲“匡”,也不知道句子中的三個“向”是什麼意思。至今似乎也沒有人討論過這些問題,但有必要給出一個清楚的解釋。
其實,只要聯繫上面幾句說占卜的話,順著這個思路往下讀,就會明白。這三個句子說的都是占卜中的不良表現。這裡面的“向”都是“朝向、面向👮🏻♀️、面對”的意思,所謂“視向而不明,聽向而不聰,言向不皇”實際上就是“視向之而不明🍷,聽向之而不聰,言向之而不皇”,被省略掉的“之”指龜,三句話的主語都是指占卜者,從後面的簡文看,就是指“后”和“祝”🧝🏼🤸♀️。簡文前面說了占卜中沒有好好選擇材料,接著又說占卜者在占卜過程中不好好做事🐈💮,視、聽、言三方面都沒有一個正經樣子👿。因此⛹🏼♂️,“言向不皇”的“皇”顯然不可能讀爲“匡”,應該就是跟“明”“聰”一樣的形容詞,“皇”的常用義就是“美”,用在這裡也完全能夠講通簡文。動詞“朝向♗、面向”的“向”,古人也常常用“鄉”“嚮”等字。爲了容易讓人理解或避免誤解,我們建議簡文的釋文直接讀爲“嚮”。古書中跟簡文用法相似的“鄉”“嚮”,我們可以用王引之《經義述聞》“第廿八論埤雅鵲巢嚮天一而背歲之誤”的一段話來幫助理解0️⃣。王氏說:
《淮南·天文篇》🕶:“太陰所建🧿,蟄蟲首穴而處🧑🏼🚀。疑當作“蟄蟲首而穴處”,首,亦向也。鵲巢鄉而爲戶。”《氾論篇》🥷🏿:“夫蟄蟲鵲巢皆嚮天一者🏇🏼🗓,至和在焉爾。”太陰👩🏽🔧、天一皆太歲之别名也。《廣韻》“鵲”字注引《淮南子》曰“鵲知太歲之所”,《說文》“舃”字注同。即謂鄉而爲户也。”而《博物志》乃云“鵲巢門戶背太歲”,與《淮南》異者,蓋同一太歲而陰陽家師說不同,或以爲鄉之則吉,或以爲鄉之則凶👩🏽🌾,故鵲巢之於太歲🧏🏽♂️🙅🏼♂️,亦有鄉背兩說耳。陸佃《埤雅》求其故而不得,乃強分天一🧑🍼、太歲爲二,云♜:“鵲巢嚮天一而背歲💁🏼。”如其說,則天一與太歲相衝,假如太歲在寅🍆🫄🏽,則天一當在申,推之十二辰莫不皆然矣。然遍考書傳🪀,無謂太歲之衝爲天一者𓀝,亦無分天一🫅🏽、太歲爲二者。《廣雅》云“天一,太歲也”🙆🏻,農師豈未之見邪🧑🏻🦼➡️?段氏《說文注》乃襲用陸氏之臆說,非也。[12]
王氏所引的“蟄蟲首穴而處”和“鵲巢鄉而爲戶”是兩個結構基本對稱的句子,前一句動詞“首”後面有賓語“穴”👩❤️👩,後一句動詞“鄉”,也就是“嚮”🧑🏿🎄,後面省略了賓語👰🏼♂️,跟簡文“視向”後面省略賓語是一樣的做法。
接下來的幾句話↖️,也是跟占卜有關的。有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且提出了很好的看法👩🏽🎓。網友“gefei”幾次表達了他對簡文難解字詞的看法👶🏻。關於“猷”“奚”“保”👨🏽🏭,他最先表達的意見是📸:
簡55“猷咸亡奚,保必不行”,“猷”即《詩》“我龜既厭,不我告猷”的“猷”🕵🏽♂️,“奚”讀何待考[“奚”可能也是告的意思。【幵—奚】可通假(《聲素研究》718頁),則此“奚”可讀“開”👨🏼🌾🧑🔧,開示📭、開告🧜🏻♂️。“猷咸亡(無)奚(開)”猶“不我告猷”]。“保”則可讀為“孚”,有些研究者認為“孚”指兆象(如“jdskxb”先生在“清華十《四告》初讀”網貼下第62樓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24&extra=&highlight=%E5%9B%9B%E5%91%8A&page=7,2020-11-25🚴🏽♀️;“在宥”先生在“清華五《殷高宗問於三壽》初讀”網貼下第94樓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49&extra=&page=10,2021-5-23)🍚,似可講通,則“保(孚)必不行”謂占得的兆象必不應驗🍌。[13]
隨後,他又作了修正🦌👨🏼🏫,對於“奚”的讀法🔪,他作過兩次修正。第一次說:
簡55“猷咸無奚”的“奚”似可讀“傾”(通假之例見《凡物流形》)🛋,傾吐🟨、傾告、訴告。[14]
第二次又說:
《舉治王天下》簡17♻️:“……有慶。子嘗以此謑之,其白黑將可知也。”網友“wqpch”謂:“謑字🍰,似可讀爲卟,《說文·卷三》👳🏼♀️👩👩👧👧:‘卜以問疑也💆♀️。從口卜。讀與稽同🐻。《書》云‘卟疑’👰🏼♂️。”“奚”與“係”通假,不必言。郭店《五行》“愛父🧘🏼,其稽愛人”,裘先生讀“稽”為“繼”🧮,“繼”與“係”通假多見(本音義俱近)🏵,說明“奚”通假為“卟/稽”有可能🛟。不知《五紀》簡55“猷咸無奚”的“奚”與《舉治》“謑”是否當表一詞🧑🏽🚀。[15]
他的這些意見🩸,好壞參半。我們認爲💙,他把簡文的“猷”跟《詩》“我龜既厭🚶♀️🌧,不我告猷”的“猷”聯繫起來🧑🏽🍳,是非常正確的看法💇🏽♀️。其實,簡文的“猷”就是“繇”。簡文前面說占卜🤧,後面說“繇”💁🏼♀️。“繇”就是“兆辭”,是看了卜兆之後做出判斷的話🐖。“繇咸無”的“
”⛲️,亦即“奚”,從網友“gefei”所說的話裡面已經可以看到它可以讀爲“係”。[16]所謂“繇咸無係”說的就是因爲占卜用料不當8️⃣🪄、行爲不當而導致了無法得到繇辭,也就是“繇辭無所依從✒️、無法得出”的意思。
後面“保必不行”的“保”,網友“gefei”讀爲“孚”🆔,也是很好的意見🤦🏽♀️。不過,他根據其他學者的意見🏋🏻♀️,認爲“孚”有“兆象”的含義,恐怕找不到可靠的證據🐗🎸,放到簡文裡面也不是很恰當。古人常訓“孚”爲“信”😂🧞♀️,已經有很多人對跟占卜有關的“孚”做過研究,[17]我們也曾經準備撰寫一篇關於這種“孚”的研究的文章,但一直未能完成☑️。簡單地講,我們認爲👨🏻💼,“孚”既可以用於命辭,也可以用於占辭☎,都是“徵驗”“驗證”的意思。“信”本來就有“信驗”之義🚛,[18]因此古人訓“孚”爲“信”,實際上已經包含了我們所說的意思,只是沒有說透🧏🏻♂️,今人不能完全理解而已。簡文說“孚必不行”🧃👨🏽🚀,意思就是“不可能得到徵驗”的意思。
簡文從“敝筮枯龜”開始👩🏻🏫,一直到“孚必不行”🚛,都是講述占卜過程中一些不好的表現和占卜的結果💂🏽♂️。接下來的兩句話“??神事,后祝受殃”是總結性的話,也就是前面那些不妥當的做法所帶來的惡果。“后祝”應該理解爲“后”和“祝”,都是占卜的主體。前面一句整理者讀爲“明神渝事”,似乎是把“明神”理解爲名詞主語👨🏻🎓,但是說“明神”這樣的“神”居然“渝事”👨🏼🎓,實在難以理解。如果是說明神不給后和祝保佑🧑🏼💻,就應該直接說“不佑”之類的話,爲什麼要“渝事”呢🍧?而且,所改變的又是什麼事情呢?我們認爲,“
事”當讀爲“瀆事”✍️,是指前面所說的占卜的人在“瀆事”。准此,“明神”也應當視爲動賓結構🖍。這一句話實際上是“明於神而瀆於事”的意思👨🏻🎓,主語當然是占卜的人而不是“明神”🏋🏼。明於神➕,是指這些人爲了得到好處,還是知道去占卜的,知道向神求助🐃。瀆事🧙🏿,是指這些人真的去占卜了,卻做出很不合理的事情來🐇。
通過以上的討論,就可以知道,我們所討論的一段文字🧑🏻🦲,都是圍繞占卜而說的話,只要思路正確🤹🏻,就可以把看似難懂的字詞解釋清楚。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我們再回過頭去檢討一下整理者對“工事”的讀法。我們認爲,從上下文義來看,讀“工事”爲“貢事”也是不恰當的。其實🥾,“工事”就是“百工之事”。如果稍加注意,就會知道,簡文在講完“凡攻祝、齋宿🙇♂️、祭祀👩🏻🦽、壇除、工事”之後🧑🏽🏭,接著說“用費而不旹=(時之)”[19]👊🏻🧑🏿🦰,包括了對“時”的重視。請看下面所引《周禮?冬官?總敘》裡面的話:
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
鄭玄注:言百工之事當審其時也。[20]
可見🍔,把簡文的“工事”理解爲“百工之事”⚔️,正好跟《周禮》鄭注所述相合🐵。
最後,我們把已經討論過的這一段簡文重新用寬式釋文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夫是故凡攻祝、齋宿、祭祀👨🏼⚕️、壇除、工事,用費【五三】而不時之,上下不順。敝筮枯龜,夫兆卦錯亂,占坼誤之。夫是故視嚮而不明,聽嚮而不聰⭕️,言【五四】嚮[而]不皇。多費用棄,鬼神弗享。繇咸無係,孚必不行🥻。明神瀆事🧗🏿,后🚵🏿、祝受殃。
2022.1.12寫完
[1] 參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編🏄🏽♀️🐥、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壹)》,上海🙍🏻♂️:中西書局,2021.11,第89頁🧞♀️。
[2] 參看上注所引書第107頁。
[3] 參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簡第十一輯整理報告補正》🔛,https://www.ctwx.tsinghua.edu.cn/info/1081/2749.htm,2021.12.16。
[4] 參看武漢大學“簡帛”網站之簡帛論壇“清華簡《五紀》初讀”專題下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94&extra=&page=4 ,第40樓🦁💍,2021.11.28💠。大家在論壇發言時往往比較隨意👨🌾🛹,形之於文字,往往有一些小問題🦸,但為了保留原貌♍️☯️,我們都按原樣引用🦸🏻♀️,只在標點上略作改動。
[5] 參看網友“tuonan”在武漢大學“簡帛”網站之簡帛論壇“清華簡《五紀》初讀”專題下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94&extra=&page=7 🗝,第61樓,2021.12.17。
[6] 參看王寧先生在武漢大學“簡帛”網站之簡帛論壇“清華簡《五紀》初讀”專題下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94&extra=&page=17 🥪,第163樓,2021.12.24。
[7] 參看網友“gefei”在武漢大學“簡帛”網站之簡帛論壇“清華簡《五紀》初讀”專題下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94&extra=&page=16 👩🏼🏫🐳,第153樓🧏🏽🍱,2021.12.23。
[8] 出處同注6。
[9] 參看注1所引書第206頁“字形表”中的字形🧘♂️,放大圖版的彩照反而不如這個黑白字形清楚。
[10] 參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下面所列字形見第131和132頁👳♂️,考釋見第291頁⚛️。
[11] 參看(清)孫詒讓著,汪少華整理:《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15.11☞,第2359頁。
[12] (清)王引之撰,虞思徵🫀、馬濤、徐煒君校點🪃:《經義述聞》第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0,第1832~1833頁。
[13] 參看網友“gefei”在武漢大學“簡帛”網站之簡帛論壇“清華簡《五紀》初讀”專題下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94&extra=&page=12 ,第118樓,2021.12.20。
[14] 參看網友“gefei”在武漢大學“簡帛”網站之簡帛論壇“清華簡《五紀》初讀”專題下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94&extra=&page=16 ,第153樓,2021.12.23。
[15] 網友“gefei”在武漢大學“簡帛”網站之簡帛論壇“清華簡《五紀》初讀”專題下發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94&extra=&page=28 ,第277樓,2022.1.8🌰。
[16] 具體的例子,可以參看🤲:白於藍編著:《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12,第751頁🧑🏿🍼。
[17] 比較集中討論這一問題的,可以拿張玉金《<周易>“有孚”新探——兼論《周易》卦爻辭的性質》為代表🕜,此文刊於《出土文獻》第三輯,上海3️⃣:中西書局🤘🏽,2012.12。
[18]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7)第125頁“信”下列舉以下三種解釋🆙,可以參考:
(46)信🏬🙀,符也。《法言·修身》。
(47)信🧑✈️,驗也。《廣韻·震韻》。
(48)信者,乃符驗之別名。《日知錄》卷三十二。
(49)信,信驗也🫁。《老子》二十一章“其中有信”王弼注。
[19] 整理者認為“時”下面的“=”符號是衍文🦹♀️。其實未必,這句話完全可以讀為“不時之”。
[20] 參看(清)孫詒讓著,汪少華整理:《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15.11,第3762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2-1-12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2-1-12
点击下载附件: 2264尚賢:說清華簡《五紀》中關於占卜的一段話.docx
下载次数:113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