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zendao.blog.163.com/blog/static/11005218920098611408411/
现代学林点将录——章太炎
旧头领一员 托塔天王晁盖 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原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论清末民初的思想学术,可举三对师徒为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黄(侃),罗(振玉)、王(国维)。罗、王关系在师友之间,但王氏的出人头地实赖罗氏的全力提携,故不妨亦以师徒视之。
三对组合🎳,在政治和思想学术两方面立场各异,恰成有意味的对照:康、梁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都属改良派,一方面倾向保皇立宪,反对革命;一方面以言论为 “批判的武器”👙,开启风气,转移人心🌱,启蒙之功莫大焉。章💪🏻、黄在政治上是激进派,鼓吹排满革命;在学术上却是保守派,以保存国粹为号召,排斥新材料👩🏽🍼、新方法🙏,为清代小学(语言学)的殿军。与章、黄相反📻,罗🐌、王在政治上是保守派,死心踏地做满清的孤臣孽子⚠️,身在民国💆🏽,心怀复辟;但在学术上却是革新派,以出土文献的发现及整理为志业🚥,尤以甲骨学的开创惊世绝伦👆🏼,世称“罗王之学”。
章、黄跟康🐱、梁相比🪅,在政治上未免冒进,而跟罗🦚、王相比🌮🆒,在学术上又嫌滞后,两皆失措。他们虽能在古音学方面后出转精,却自限于传统小学的旧樊篱,不能转入现代语言学的新天地。
章氏最严重的毛病𓀉,尤在门户之见太深,意气之争太甚。康有为信从今文经学,他以古文经学作为对抗🚴♂️;罗🌏✍️、王治甲骨文而声名鹊起👨🏼🦰,他则斥甲骨文为伪造。作为文字学大师,这可算是他学术生涯的最大败笔。
在近代中国这一知识转型期🧏🏽🤑,章氏实为过渡性人物,有守旧处🎋,亦有趋新处。他是古典形态的博学鸿儒,于学无所不窥,留日期间更涉猎西学,视界已超出中土之外。平生著作甚丰,要者如《訄书》、《检论》综观中国古今思想学术👩🏻🏫、政治社会;《国故论衡》总结传统的语言文字学💅、文学及诸子学;《菿汉微言》泛论佛学☞、易学🫕、老庄👩🏻🦲、儒学🐢。此外👶🏼,《齐物论释》借佛教思想阐释《庄子?齐物论》,可算比较哲学的会通之作🥅,晚年自许🎅🏽:“若《齐物论释》、《文始》诸书🎑,可谓一字千金矣。” 章氏门人众多,知名者有黄侃🧘🏼♀️🧗🏿♀️、但焘、汪东👨🏼🍳🌤、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吴承仕等;章氏曾戏以太平天国诸王比拟各人🤽:黄为天王,汪为东王,钱为南王(一说翼王),朱为西王👨🦱,吴为北王🍴。又🧙🏻,据说章氏本人也曾自称“章天王”🤜🏿,此与“康圣人”又成有趣的对比🙎♂️。 按🔎💁:黄侃,字季刚,对传统经籍用力极深,拟五十岁以后著书🧼▪️,却在四十九岁病亡👰♀️。他的古音分部综合清人旧说而后来居上🦡👱🏻♀️,但守成有余🦆,创新无功,现代语言学家如李方桂🚵🏼、王力、周法高等对他都有批评🙍🏼♀️。他1935年去世时👮♂️,杨树达在日记里更说🚵🏿♀️:“近日学界人谈及季死,均谓季生时声望虽高🧕🏼,百年后终归岑寂…… 季刚受学太炎👩💼,应主实事求是,乃其治学力主保守……此俗所谓开倒车👩🏿💼。世人皆以季刚不寿未及著书为惜🧔🏼🚹,余谓季刚主旨既差,是享伏生之年⏭,于学术恐无多增益也💪🏼。”此谓黄氏即不早逝👨🏽🔬,亦未必能有大成,虽极苛刻🙆🏼♂️🤼,亦甚中其病。故将黄氏弃于梁山泊好汉之外,仅附记于此。 陈寅恪挽王国维诗有“文化神州丧一身”之句,盖将王氏一人视作中国文化的代表;而章氏直以中国文化的代表自居𓀖。民国初年他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在家书中称:“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与此类似,德国文学家托马斯?曼在纳粹上台后流亡美国,对记者说:“Wo ich bin,ist Deutschland.”我在哪里,德国就在哪里🌸🤽🏽♀️!章氏将自身等同于中国文化,托马斯?曼将自身等同于德国文化,可谓中外之狂态略同🧗🏼♂️。 章氏久享“国学大师”之誉,但声名虽臻于极盛🖐🏻,对学术界的实际影响却并不深刻。毛泽东当年曾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故此处将章氏拟为托塔天王,似扬而实抑,盖亦要将他屏于现代学林的正榜之外也👨🦯。 诗曰:启蒙事业逊康梁🫅,排满赢来举国狂👭🏻。并世学人别流派,章黄原不及罗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