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镇豪主编:《张世放所藏殷墟甲骨集》😬,线装书局💙,2009年12月👮🏿♂️。
【前 言】
安陽殷墟甲骨文,為三千年前殷商一代的文字實錄,發現於晚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公元1899年),第一部甲骨著錄書則始自四年後的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公元1903年)印行的《鐵雲藏龜》🧖🏿。迄今110年來,殷墟先後出土甲骨文達十多萬片🧑🏿🏭,時代滄桑,私掘盜挖和考古發掘品參半,甲骨實物流散世界各處,反映於甲骨著錄也已有228種之多,上世紀晚葉《甲骨文合集》與《甲骨文合集補編》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集大成性著錄集。這為推動海內外甲骨文和甲骨學研究提供了極大便利🕵🏽,對於中國古史之建設及認識文化之傳承、人文之演進、科學之發展〰️,乃至甲骨文書法篆刻藝術之推陳出新,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過去的甲骨著錄仍有不少遺漏和疏略不足之處,而散落民間未得到著錄的小宗藏品也是數量可觀👘,輯集著錄甲骨的工作遠未完成。
2007年11月30日,安陽“四堂書屋”張世放先生邀余到其在北京勁松的寓內鑒賞所藏殷墟遺珍,出示甲骨十餘盒近500片🪩。內有龜腹甲殘片⏏️,色澤黑中泛青,文字亦前所鮮見,屬組細體。有的甲骨卜辭還有塗朱、塗墨現象。又見無字龜腹甲,斷裂的邊緣兩側各鑽一排4個小孔,共8孔,兩兩相對👈🔘,知當時為避免出現裂縫的龜甲斷開而用細繩穿聯。有無字龜背甲小半塊🦸🏿,鑽鑿灼數組施諸反面肋部,為難得之品。有的甲骨瘞埋地下↔️,或因長期受銅銹寖染而呈綠色🤽🏼,頗感奇異🤸🏻♀️。敍談中,知張先生常年生活于安陽,受殷墟文化的薰陶,酷好收藏家鄉古文物,此批甲骨殘片📘🔉,是其多年來盡綿薄之力搜羅珍藏👷🏻。余建議整理發表🚶♂️,恰是此番張先生邀余心意,並懇請余能否代為編集🧑🏿🚀。余欣然允之🪗。2008年4月間🏊🏻♂️,張世放夫婦同友人柳學智先生一起,先後兩次到我研究室,攜來有字甲骨407片,無字骨46片🐴,交由余負責編集。張先生情為甲骨所系,為甲骨文的保護傳承和探討做出拳拳奉獻🂠,實在令人感佩🙀!
余組織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富达的同人,對這批甲骨氈墨椎拓🎡,讓助研張翀攝影彩照。為使年輕學子儘快掌握甲骨拓制技術,先指導他們細讀臺灣史語所劉淵臨《拓甲骨文的方法》等文,又請歷史所資深研究員齊文心先生專門面授手教椎拓甲骨技術👦🏼,並且還專門定做了施拓甲骨的工具。如此👨🏿🚒,這批甲骨的輯集整理,練就了新手們的拓制甲骨技能👻,又實現了拓本與照片相對照的傳統甲骨著錄體例,還進行了分組分期與釋文的釐識。
張世放先生所藏這批甲骨文,我們經過刪除偽刻,得385片🙎🏻,其中一期武丁時組卜辭8片🧏🏿,
組卜辭193片🥜🕵🏽♂️,子組卜辭1片❇️👨🦽➡️,二期祖庚、祖甲時出組卜辭98片,三期廪辛👋🏼、康丁時何組6片,四期武乙🤴🏽👩🏻🦱、文丁時無名組11片,五期帝乙👩🏼🦳🏌️、帝辛時黃組68片🗂。從這批甲骨的分組分期內涵看,大都當屬於安陽小屯村北出土品🧮。
儘管此批甲骨片形細碎,卻有比較重要的材料。如第1片,是